常寶華

常寶華

常寶華(1930年12月-2018年9月7日),滿族,天津人,中國第六代相聲演員、曲藝名家,曾用藝名“四蘑菇”。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1年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歷年來創作(包括合作)相聲、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國各報刊發表五十餘篇。授業徒弟包括:趙福玉、牛群、包長春等。退休後仍繼續進行創作、撰文著書、教學。2009年12月15日,常寶華正式收相聲演員侯耀華為徒。2012年,常寶華參演陳凱歌導演電影《搜尋》,飾公車老大爺。2018年9月7日上午10點46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常寶華常寶華
常寶華自幼隨父親常連安、兄長常寶堃(藝名“小蘑菇”)學習相聲;八歲時,到北京西單商場啟明茶社相聲大會學徒;九歲開始登台表演,受到相聲老前輩的薰陶和傳授達十年之久,學習和演出過七十餘段傳統相聲。1942年,還曾拍攝參與電影《錦繡歌城》、《花田八錯》的拍攝。

1951年,21歲的常寶華拜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並加入“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參於表演並創編了很多新的劇目;曾獲天津市文藝工會“三等勞動模範”稱號。1951年4月23日,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兄長常寶堃不幸犧牲。這極大的刺激了常寶華;他堅決要求到朝鮮戰場去。

1953年在參加抗美援朝慰問演出回國後,常寶華放棄了在曲藝團的優厚待遇,決定參軍;隨即進入“海政文工團”直至退休。 在“海政文工團”期間,常寶華曾多次榮獲全國和軍隊文藝會演創作、表演等方面的獎項;曾榮立二等軍功兩次、三等功一次。他的作品還受到如趙樹理老舍等文藝大師的好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不久,常寶華受到衝擊,被分配到“天津工具機廠”當了四年的搬運工人。儘管日子清苦,但四年中的經歷也為他日後的藝術創作和事業的另一高峰奠定了基礎。
1976年,常寶華和侄子常貴田創作演出的相聲《帽子工廠》轟動一時,成為當時相聲直接介入重大社會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後,常寶華不斷地以相聲、小品、快板等文藝形式創作一百七十多篇。此外,他多次舉辦相聲培訓班,在北京大學、北方曲藝學校授課;培訓軍隊內外大批專業和業餘的演員與作者。2006年8月,常寶華被授予中國曲藝界的最高榮譽——“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演藝經歷

1942年曾拍攝《錦繡歌城》(時裝喜劇片主角)、《花田八錯》(古裝戲曲片演配角)兩部影片。
1949年參加相聲改進小組整理編寫相聲《字象》為處女作。
1950年參加北城遊藝社演出相聲,同時演出文明戲(目表戲)《鋸碗丁》、《春阿氏》、京劇《打麵缸》、《紅鸞喜》、《挑簾裁衣》等劇目。
1951年參加天津市曲藝工作團演出相聲,同時演出曲劇《新事新辦》、《工人新村》、《羅漢錢》等劇目。
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曲劇《新事新辦》獲集體三等獎。
1951年獲天津市文藝工會二等勞動模範小組(任組長)三等勞動模範稱號,獲北戴河休養半月獎勵。
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赴朝鮮慰問演出,回國後,參加海政文工團演員兼創作。
1955年獲海軍直屬機關先進工作者稱號。
1958年合作並演出相聲《水兵破迷信》,參加全同第一屆曲藝會演獲創作和表演優秀獎。
作家趙樹理為此作品論著《我愛相聲“水兵破迷信”》。(趙樹理曲藝文集)
1959年合作並演出相聲《昨天》參加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獲創作和表演優秀獎。
作家老舍先生為此作品論著《談相聲“昨天”》。(老舍曲藝文集)
相聲《昨天》曾為國家領導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演出過,周恩來總理曾對《昨天》提出修改建議。
我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間,曾到美國、俄羅斯、波蘭、奧地利、瑞士、朝鮮、新加坡和香港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參觀訪問。
1951年拜相聲老一輩馬三立先生為師。授業徒弟有:趙福玉、牛群、包長春(北京)、楊魯平(南京)、楊子春(廣州)、馮翊綱(台灣)。

榮譽記錄

1961年創作和演出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
1962年赴西藏演出達幾個月並創作《學藏話》、《兵站之家》等作品,創作和演出成績顯著榮立二等功。
1964年創作並演出相聲《說洋》參加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獲創作和優秀表演獎。
1977年合作並演出《帽子工廠》、《狗頭軍師張》參加全軍第四屆文藝會演獲創作和優秀表演獎。
1978年創作相聲《四人幫辦報》、《解剖》、《兩張照片》《非砸不可》分別在全國、全軍評選中獲獎。
1980年全國曲藝短篇作品評選,相聲《帽子工廠》獲一等獎,部隊榮立二等功。
1983年在長春市評選全國十大笑星,被評為十大笑星之一。
1992年創作相聲小品《追溯》參加中國建設杯相聲新作名家邀請賽特別榮譽獎。
1994年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中國曲藝薈萃獲伯樂獎。
1995年參加第二屆中國曲藝節演出《追溯》獲牡丹獎。

個人生活

常寶華夫人傅天真,兩人共育有五個子女。孫女常思,現為國家水上芭蕾隊隊員。在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上與隊友配合奪得兩枚銀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常思作為中國花游隊的“重要棋子”,以97.000分的成績排名第二,僅落後排名第一的俄羅斯隊1.100分,獲得銀牌。長孫常遠,開心麻花簽約演員,常寶華長孫。曾在198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與爺爺常寶華表演相聲《對話趣談》。在2012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與王寧、蔡明表演小品《天網恢恢》,初獲好評。在2013年蛇年央視春晚,與王寧、艾倫表演小品《大城小事》,飾演一位服裝設計師,表演幽默突出,被廣大觀眾所熟識。
常寶華徒弟有牛群、趙福玉、包春、楊魯平、楊子春、馮翊綱、宋少卿、侯耀華。

讀書是心愿

曾幾何時,讀書對常寶華來說只是個奢侈的念頭。常寶華出生在天津一個貧苦的家庭里,母親身體不好,沒有奶水,家裡也買不起奶粉,就把糨糊放在火上加熱之後擱點糖,用手指抹一點往常寶華嘴裡送,這樣一吃就吃了兩年。家庭生活如此貧困,上學讀書自然是不可能的事。當時常寶華家對門的鄰居比較富裕,那家的孩子比常寶華大一兩歲,每天背著書包去上學,一臉書生氣,看得常寶華甚是羨慕。“那個小孩有時候跟我一塊玩,還教我下象棋。有一次他把書包打開,讓我看他的課本和文具。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的鉛筆盒,看到他把鉛筆放進卷筆刀,兩三下就削好了,覺得特別神奇。”就連那個孩子寫的字也給當時不識字的常寶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學習”就成了常寶華最大的心愿。由於大哥從小就跟著父親說相聲,出去演出,家裡的狀況漸漸好轉,並逐漸有了些富餘。有一天,大哥問六七歲的常寶華想學些什麼,常寶華說想上學,於是大哥就通過自己的好朋友把常寶華介紹到天津的一個私立國小。當時的學校無非教一些語文、數學、體育之類的課程,很單調,但是常寶華卻很感興趣,就連寫的大字也比其他同學好,不但被老師當作範本,還常常幫助老師給其他同學打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常寶華愛上了學習,對紙筆也珍惜得很。直到現在,他對錢看得不重,對紙卻十分吝嗇。

知識的來源

八歲不到,在北京開茶社的父親來了一封信讓常寶華去北京學相聲,就這樣常寶華結束了短短八個月卻也是一生中惟一的一段學校生活。對相聲,常寶華並不陌生,大哥在天津說相聲,兩三歲時常寶華就被帶到劇場,當時叫雜耍園子,看那些小演員練功吊嗓子,很多名家的段子他都聽過。當時說相聲的藝人地位比較低下,經常受到欺侮,老爺太太們躺在榻上抽大煙,演員們就得對著榻前的竹帘子表演,甚至要給太監磕頭討紅包。“當時還不懂‘人格’這兩個字,但是心裡就是不舒服,漸漸悟出來一個道理,同樣是人,為什麼人和人之間這么不平等?這個行業我不應該乾,還是應該讀書。”

可是,現實卻讓常寶華無可奈何。“有一次家裡老人過生日,讓我磕頭,我不同意。父親問我為什麼,我說既然家裡的姐姐妹妹都能去上學,為什麼我不能去。父親當時就打了我一個耳光。他說,家裡這么多人都要生活,你不幹活你不掙錢,難道讓你的姐姐妹妹去掙錢?”聽了父親的話,常寶華無話可說,卻仍然沒有放棄學習的念頭。由於上學上得少,常寶華看不了大部頭的小說,就迷上了小人書,自己買的,跟別人借的,還有從書攤上租的,小人書成了那時候常寶華最重要的知識來源,“看小人書不但能認識字,還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歷史知識、文學知識都有。”對小人書的痴迷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在結婚後,常寶華還因為看得太入迷而跟妻子發生爭執。

常家人眼中的“大學問”

相聲涉及的面很廣,天文地理歷史文學不一而足,這讓常寶華受益匪淺,但是“上學”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願望,甚至“愛屋及烏”。“在茶社演出十年,我的觀眾層次很廣,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大學生。有時候跟觀眾聊天,一聽說人家是大學生,就羨慕得不得了,覺得他們能到最高學府學習很厲害很神聖,還要跟人家握手照相。本來人家是我的冬粉,結果我成了人家的冬粉。”

解放後,常寶華看書更多了,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標準——學的東西必須能學以致用,跟相聲不沾邊的絕對不看,和藝術相關的全都看。“不管是國內的國外的,比如易卜生的獨幕劇、莫里哀的獨幕劇,這些都灌輸給我很多道理,給我很多啟發。”從學習中常寶華悟出很多道理,而最深刻的還是讓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沒有文化就和普通的小動物沒有區別。技好學,藝也不難掌握,但是我們的修養、素質不是學來的,是養成的。怎么養成呢?不學文化不行。”

不懈地看書學習讓常寶華嘗到了甜頭。“我們家兄弟四個,常家人都管我叫秀才、大學問,這多虧了我一直在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而一次去美國簽證的經歷更讓他記憶猶新。“簽證官是個美國小姐,她問我是什麼文化程度,我說我是文盲。她不懂文盲是什麼意思,就問同事,知道後她詫異地問我去美國乾什麼,我當即回答去給你們美國教授講課,她聽了一吐舌頭。”

年紀大了成“雜家”

隨著年紀的增大,常寶華看的書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雜,從相聲到戲曲到人物傳記甚至經書、心理學著作一字排開,《土語詞典》、《中國人名大辭典》等等少見的書在他的書架上都有各自的位置。“我喜歡買書還喜歡送書,可是現在送得少了,好多書我自己都找不到了。像這本《常氏相聲選》就是我們家自己出的,裡面收了我的十幾個段子,市面上根本沒有。還有田華寫的書,一共就出了一千本。”

常寶華說他創作相聲靠的是積累,但是更重要的是通過間接生活,比如書報雜誌。“我以前訂七種報紙,還不包括贈閱,現在已經減少為四種,每天都會瀏覽。”《比童年》這個段子就來源於他從報紙上看到的一篇國小生作文。“有篇小文章《我和爸爸比童年》,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孩子寫的,把自己和爸爸的童年做比較,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後來我把時間跨度拉大,變成我和爺爺比童年,以小見大反映時代變遷。”

常寶華愛看書也愛寫字,日記記了幾十年,現在還堅持寫工作日誌。他說現在手不太方便了,但是如果寫書就寫相聲工具書,“相聲的傳承不能總是靠口傳心授,”得有系統的知識。在常寶華的想像中,將來的相聲演員首先是思想家,而後才是藝術家,最好還是哲學家、心理學家、演說家,“不光會演,還要會講”。

主要作品

歷年來創作(包括合作)相聲、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國各報刊發表五十餘篇。相聲《昨天》英文版在國外發表。相聲《帽子工廠》、小品《語言醫生》在‘香港大公報”發表,合著《常氏相聲選》。

授課

歷年來多次參加評審工作。多次舉辦相聲培訓班,曾去過北京大學、北方曲藝學校授課。培訓軍內外大批專業和業餘演員與作者。

話劇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間,曾到美國俄羅斯波蘭奧地利瑞士、朝鮮、新加坡香港地區進行文化交流參觀訪問。

參演電影

退休後仍繼續進行創作、撰文著書、教學。曾參加相聲、小品話劇電視劇等演出。

活動年表

2005年8月6日,農曆乙酉年七月初二日:圖書《相聲文集》出版

2005年10月7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初五日:紀念郭啟儒誕辰105周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三場

2006年2月23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廿六日,14時:北京曲藝演員聯手倡議抵制“三俗”

2006年8月10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揭曉

2006年10月30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初九日:德雲社十周年專場演出第二場

2006年12月2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三日,上午: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2007年1月27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初九日,下午:中國曲藝家協會青少年培訓基地剪彩揭牌儀式舉行

2007年6月2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十七日,10時30分:吳荻、賈林、祝兆良、梁彥拜連麗如為師,王月波、李菁拜賈建國為義父儀式舉行

2007年7月7日,農曆丁亥年五月廿三日,上午:侯耀文追悼會及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2007年7月17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初四日,19時30分:“紀念相聲名家侯耀文先生專場演出及侯門弟子賀先生六十冥壽”活動舉行

2008年11月20日,農曆戊子年十月廿三日,10時:范振鈺追悼會及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2009年5月15日,農曆己丑年四月廿一日,9時:李文華追悼會舉行

人物逝世

2018年9月7日上午10點46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

盤點台灣相聲名家

相聲演員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滑稽的言語和表演引人發笑。說學逗唱是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
白全福
班德貴
曹雲金
常寶豐
常寶華
常寶堃
常寶霖
常寶慶
常寶霆
常貴德
常貴田
常連安
陳璐
陳冠義
陳寒柏
陳軍
陳雨亭
崔征
大兵
戴志誠
丁廣泉
恩子
范振鈺
范志強
馮寶華
馮超[相聲演員]
馮鞏
高德明
高峰[相聲演員]
高鳳山
高笑林
高英培
高玉慶
耿寶林
耿伯春
郭德綱
郭培鑫
郭啟儒
郭全寶
郭榮啟
郭榮起
韓雲飛
韓子康
何雲偉
侯寶林
侯長喜
侯耀文
黃族民
吉坪三
吉文貞
姜寶林[相聲演員]
姜昆
蔣明孝
焦德海
焦少海
康松廣
於俊波
于謙[相聲演員]
於世德
於世猷
袁佩樓
岳雲鵬
張成全
張春奎
張德武[相聲演員]
張傑堯
張三祿
張壽臣
張文順
張永熙
張振圻
趙連升
趙連生
趙佩茹
趙世忠
趙振鐸
鄭健
魏龍豪
魏文華
魏文亮
吳兆南
武魁海
夏雨田
蕭國光
謝芮芝
謝天順
邢文昭
徐德亮
薛永年
閻笑儒
楊寶璋
楊海荃
楊瑞庫
楊少華[相聲演員]
楊少奎
楊鈺海
楊志淳
殷文碩
尹壽山
尹笑聲
於寶林
李福勝
李國先
李慧橋
李嘉存
李建華
李潔塵
李金斗
李菁
李孟遙
李偉建
鄭文昆
鄭文喜
周印金
朱闊泉
朱平
朱紹文
朱文先
朱相臣
朱永義
朱雲峰
祝敏
笑林
李國盛
張鶴文
於雲霆
秦麗
高曉攀
尤憲超
常藝博
賈玲
白凱南
於浩
鄧繼增
張永久
佟有為
蘇文茂
孫寶才
孫晨
孫士達
孫玉奎
湯金城
唐愛國
陶湘如
田立禾
佟手本
佟雨田
土登
汪保琦
王寶童
王本林
王長友
王鳳山[相聲演員]
王平[相聲演員]
王謙祥
王世臣
王文林
王文玉[相聲演員]
王學義[曲藝演員]
王耀宇
王兆麟
王致玖
王志濤
孔雲龍[相聲演員]
李伯祥
李德鍚
陳鳴志
鄭福山
趙津生
陳樹桐
楊化然
裘英俊
黃鐵良
何德利
佟守本
楊威[相聲演員]
劉春慧
李壽增
應寧
王玥波
楊義[相聲演員]
楊進明
趙偉洲
張勇[快板書演員]
李增瑞
連笑昆
劉寶瑞
劉德智
劉廣文
劉洪沂
劉俊傑
劉彤
劉文步
劉文亨
劉西雨
劉亞津
劉雲天
劉增鍇
欒雲平
羅榮壽
呂少明
馬德祿
馬季
馬金良
馬三立
馬樹春
馬志存
馬志明[相聲演員]
孟凡貴
潘雲俠
齊立強
邵權
師勝傑
石富寬
史愛東
史不凡
宋德全
李文華[相聲演員]
李文山
李雲傑[相聲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