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涯
馬金良是濟南人,用濟南方言說了一輩子相聲。眾所周知,形成於鹹豐、同治年間,起源於北京的相聲藝術,用北京話表演為最佳。馬金良學說相聲時,正值年輕好學階段,可他為什麼不用北京話表演呢?帶著多年來的這個疑問,我冒昧地問了他。馬老笑著回答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時,跟他搭檔多年的王鳳雲也曾向他提過這個問題。王鳳雲是北京來的演員,在天橋“撂地”多年,深諳相聲藝術。她曾對馬老說:老馬呀,你的嗓子這么好,柳活也行,說相聲怎么不用北京話呢?你如果用了北京話,不僅能到全國各地演出,我看上電台播節目也無問題!
個人經歷
上世紀40年代初,新市場北門有個叫“青蓮閣”的曲藝場,青蓮閣的馬老闆從北京邀來羅榮壽、高德光、王鳳山、趙聯生四位相聲演員。原指望這四位北京演員能給青蓮閣帶來效益,不想他們到青蓮閣後,演出很不景氣。於是馬老闆建議他們到新市場和濟南方言相聲藝人吳景春、吳煥文等聯穴撂地。四位北京演員到新市場不久,不知為什麼,生意做得非常紅火。其實馬老闆心中最清楚不過,這是濟南方言相聲影響了四位名家,使相聲這份“北京土產”,走進了適合濟南觀眾胃口的地域文化的緣故。
馬金良藝術家
馬金良生於1965年,青海省同仁縣人,現居上海。現為中國北方畫院理事。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尤其甚愛牡丹。自學工筆牡丹,近年來在網上受到孫鈺德教授啟發主攻寫意牡丹。他筆的下牡丹形象婀娜多姿、品類多種多樣、色彩千變萬化。枝葉穿插疏密自然,構圖新穎,大氣。紅牡丹嬌艷無雙,白牡丹潔白晶瑩、綠牡丹翡翠悅目、黃牡丹金光閃閃、紫牡丹雍容華貴、黑牡丹莊重典雅、風牡丹翩翩、雨牡丹淋漓酣暢……牡丹花的生活情脈在他的筆下描寫的惟妙惟肖,形神完美。作品受到業內人士和全國各地中國畫愛好者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