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經歷
早年經歷
馬志明,1945年農曆7月14日出生,回族。馬派相聲傳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長子,人稱“少馬爺”。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相聲和戲曲。1957年考入天津戲校,學武花臉。1962年進入天津曲藝團,正式說相聲。文革期間隨馬三立下放到天津南郊,文革後重回曲藝團,20世紀80年代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收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先生為師。80-90年代在曲藝團期間創作、整理、表演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2007年2月,出版了馬志明相聲選集《笑匠雜笈》。2007年12月,舉辦了“藝海神遊五十載——馬志明從藝50周年經典傳統相聲月”系列演出,演出共6場,馬志明表演了幾乎全部自己的傳統代表節目並於2009年製作出版了光碟。
馬志明傳統相聲功底深厚,深得馬氏相聲真邃,形成了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葷不鹹的藝術風格。馬志明先生也是國內少有的既表演相聲,又進行相聲創作的演員之一。他所表演的相聲精品數量甚多。文武兼備,既有文哏的風範,更將武技融入了相聲表演中,以他精湛的舞台駕馭能力豐富了相聲表演的內涵。提到相聲的家學淵源,當今相聲界誰也無法和馬志明相比,相聲的第二代藝人恩培就是馬家祖輩的親戚,馬志明的曾祖父馬誠方是評書老藝人,祖父馬德祿、伯父馬桂元、父親馬三立這爺仨在相聲史上的地位不需多言。馬志明先生家學淵博,且深得乃父神髓,加上他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在繼承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藝術造詣全面,說、學、逗、唱俱佳。尤其是在學唱方面,京劇、京韻大鼓、單弦、快板書等都有很高的造詣,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聽者無不稱讚。
馬志明先後主要有三任搭檔,分別是楊少華(1932-)、謝天順(1946-)和黃族民(1950-)。其中黃族民與馬志明搭檔時間最長,已有二十餘載,二位珠聯璧合,爐火純青。
馬志明主要有三位弟子,他們是黃族民、盧福來、於克志。其中的盧福來與於克志二人搭檔合作已有30餘年,成為了天津茶館相聲的一對火檔。
轉折
1971年馬三立和馬志明被送到了農村。在這之後的7年中父子成了知音,這就是被傳為美談的馬志明“一個人的相聲大學”。
到80年前後,演出隊就都成立起來了。成立起來呢,演員的數量不夠,大部分上工廠。反過來說上工廠的往回調倒不好調了,我這下放的統一地都回來的,比較容易。那時候場不夠,場不夠就讓我:“要不你還上台吧”。隨著演出呢以後就平反了,過去有些定案都給否定了,基本上從那乾到如今,身體又不好,將近退休了。讓我上台以後,沒有夥伴,我就跟著打補子,今天短一場,“短一場於世猷給你捧一個吧”,臨時調於世猷,給他念念活,肯定那活就不精了,兩個人鋼口那話就不準了,大概其。我給蘇文茂捧過三個月,蘇文茂跟馬志存開始,後來甭管為什麼了啦,馬志存不給他捧了,臨時有演出,出門我就跟著去了,讓我給捧。我給於寶林捧過,我給趙偉洲也捧過,捧哏的還不少。但是捧哏的我得找一個固定的伴兒啊,這時候我就提出來有一個叫楊少華的。楊少華找到我家去了,楊少華是軋鋼一廠的工人,他找到我們家,就說:“我給你捧。我這年齡,我這活底子……”我考慮呢,也行,跟領導談談,就從軋鋼一廠給他調過來。調過來我們倆個人第一段就說的是《戒菸》,就告訴人們抽菸的害處,第二段是《地理圖》,恢復的傳統段子,但是前邊入活我們改的是……半新不舊吧,也能夠跟上時代的,《地理圖》,參加的“津門曲薈”。業務演出呢,跟他也有幾段。我這人有一個缺點,就是不甘心當配角兒,“鬥私批修”應當得狠狠地……這是我當時的思想。我跟楊少華搭夥,我淨愛說“一頭沉”的活,也就說我這邊重,他那邊輕,他要想抖機靈,在台上讓觀眾樂,讓注意力歸他,這我總覺著不老太舒服的,因為我是逗哏的,我是幹活的,你是輔助的。
在滄州,在滄州演出,北京曲藝團也在那兒演,我們也在那兒演。所以他們這些人兒呢都到我們後台串門兒,像王世臣啊,王長友啊。王世臣就說呢:“志明,你這個量兒,”就是這捧哏的,“你這量兒可不能丟。”因為那天我們倆人使的《報菜名》,《報菜名》這個段子捧哏的話也多一點兒,顯得他的能耐挺大。“這量兒可不能丟,你得抓住他,他保著你效果呢。”我一聽我就告訴王世臣,我說:“師哥,我跟您說,沖您這句話,您提醒我了,回去適當的機會我得跟他裂。”“因為什麼呢?他保你效果不好么?”我說:“不是那事,我既然是逗哏的,我讓他保著?他得先死我得後死,他歲數大呀。他死了以後我就沒人保著了,我不就完了么?”回來以後呢,可巧又進來一個劉俊傑,我們那兒,小站的,進來這么一個。他們倆人關係我看挺好,有時候背著我他們偷偷地排練,“溜活”按我們行話說,我說:“你呀,既然願意跟他,乾脆就跟他吧。”我就坡下了,就不用他了。不用他,這時候領導就給我配了一個謝天順。謝天順給我捧哏以後呢,就是弄了一個《論拳》,就說這個霍元甲,武術,結合我在戲曲學校武行的底子,我在台上能跳個鐵門檻兒,打個飛腳,拉個雲手。在第幾屆,那是第三屆大概是,“津門曲薈”上,不錯!弄得不錯!後來我們又上了一些傳統段子,電台也經常放的這些個,像什麼《報菜名》啊,《開粥廠》啊,等等吧。跟謝天順就幹了三年多吧,乾三年多呢趕上評職稱了,87年大概是,評職稱吧。評職稱呢,他比我矮一級,這不是我給定的,是領導定的,他比我矮一級,他呢就提出來:“如果要不跟他平級,我就不幹了,不給他捧了。”也沒給他長級,結果他就給我撂了。撂了以後呢,我就又耍單兒了,沒捧哏的了。那時候相當苦啊,因為我們團是改革先鋒啊,團長他淨愛走在別的團前頭,他自己出了這么一主意,就說相聲演員不發工資,相聲演員自謀生路,每月呢還得按你工資額的百分之二十交到團里,保留你這公職,如果你要是不同意,你就可以辭職,想要工資就沒門兒。謝天順不給我捧了呢,他就沒夥伴了,他演不了了,團里就特批給他工資,養起他來,他把我撂了吧,倒養著他。我呢,沒捧哏的我也演不了,不養著我。這時候我就……抓瞎了吧,我也會點兒小活兒啊,單口啊,反正就對付著吃飯吧。
在這時候人給我介紹黃族民,這黃族民呢是中央製藥二廠的工人,當過幾天干部,他愛這個行業,在業餘里玩過幾天。開始我不想用他,因為基本上傳統東西他都不會,我在他身上我得下工夫。可是呢,也有好的一面兒呢,像這種“生坯子”如果教出來,比那個好多有毛病那個現扳毛病要容易點兒。黃族民,很正直,從87年跟我搭夥一直到如今,十三年了,十三年呢團裡邊就不給調進來,最後沒有辦法,“我申請退下來,就連個夥伴兒跟著我十好幾年了都調不進來。”我跟局長一提呢,局長從事業出發:“給他辦!”一個星期,98年就把他調進來了。一分錢沒花,反正就進來了。
黃族民,這個事業心相當強。就一般的人,最多就是3到5年,調不過來,就想別的辦法或者放棄了。而他不然,調也好不調也好,他是(星期)一、三、五準到我家來,他歲數比我小,身體也比我好,一、三、五準到這兒來。你給我念什麼活我就聽著,我就學。幹這行以來,搭這么多伙,跟我合作的夥伴兒裡頭,兩個人掌握段子最多的就是這個黃族民。黃族民,也是在這行裡頭不可多得的人,他出身於幹部家庭,他父親是抗日戰爭時候受傷的,炸掉一條腿,那是老幹部了,離休以後後來過世了,他母親也同樣。在他身上有很高的人的素質,決不輕諾寡信,這人是一個守信義的君子。
他跟我搭夥這么多年,沒有產生過矛盾。因為從我這角度,我本著一個……沒有藏著掖著,都是公開的,我要不我不用你,你這人不行,我不用你,我找別人。我既用你,我就相信你,如演出時有車來接的話,都是我們一起走,從來不我單獨去。吃飯也是一起,如領導安排吃飯讓黃族民和我分開吃飯的話,我會主動說到他那裡一起吃飯,這樣最後的結果就是一起吃飯了。
主要作品
傳統相聲
《大保鏢》、《報菜名》(改編)、《文章會》、《拴娃娃》、《白事會》、《賣五器》、《夸住宅》、《地理圖》(改編)、《開粥廠》、《拉洋片》、《賣掛票》、《太平歌詞》、《數來寶》、《對春聯》等,又新排演了《反七口》《賣布頭》等多年未演的傳統活。
新作品
《糾紛》、《自食其果》、《五味俱全》、《夜來麻將聲》、《學跳舞》(又名《吹牛》)、《論拳》、《聽曲藝》、《看不慣》、《扔狗》。
相聲小段
《核桃酥》、《雇三輪》、《茅房話》
曲藝
白派京韻大鼓《探晴雯》《黛玉焚稿》,快板《雙瑣山》《百鳥朝鳳》《哭祖廟》單弦《戲叔別兄》《挑簾裁衣》《胭脂》。
人物趣事
艱難文革
“文革”開始,剛剛20歲的馬志明也加入了牛鬼蛇神行列,批鬥不算,那打實在讓他扛不住,皮帶抽下去就是一寸多寬的血檁子,腰也打壞了。團里一位戴著胡風集團分子帽子的老文人,給他出了個主意,36計走為上策。在這兒挨打白挨呀,跑吧,這陣過去了,就沒事兒了。還給了他5塊錢。馬志明跑到北京投奔到劉寶瑞家裡,劉寶瑞一點兒沒含糊“就在我這住著吧!”劉的媳婦也說:“兄弟,就住在這兒,沒事兒!”劉家住的是直門獨單,白天來了人就藏進廁所裡面,半夜裡出去遛遛,過過風。那時劉寶瑞也在挨斗,但是他護著馬志明。劉寶瑞常對他說甭聽那個,過些日子都沒事了,咱們一個說相聲的,有什麼了不起的錯。提起劉寶瑞馬志明總是說,我們是過命的交情。
獲得榮譽
2006年12月22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午:慶賀鍾吉銓從藝65周年暨振北曲藝團成立8周年演出舉行一台薈萃津門藝名家的鼓曲專場演出在中國大戲院上演。此次活動也是慶賀著名琴師鍾吉銓從藝65周年和振北曲藝團成立8周年。演出由市文聯、市曲藝家協會主辦。參加慶賀演出的節目有馬志明演唱的京韻大鼓,魏毓環、朱鳳霞演唱的天津時調,張伯揚、李志鵬、廉月儒演唱的單弦,劉春愛演唱的京韻大鼓,張雅琴演唱的梅花大鼓,王冠麗演唱的京韻大鼓,韓梅演唱的京韻大鼓,安冰演唱的梅花大鼓,鍾吉銓演奏的四胡獨奏《夜深沉》,此外還有振北曲藝團演員演唱的鼓曲聯唱。老曲藝家花五寶、王毓寶、二毓寶等也到場祝賀。
2007年2月10日,農曆丙戌年十二月廿三日10時30分,《笑匠雜笈》在天津簽售,馬志明迎來了自己從藝五十周年。在天津連續舉辦了五場經典傳統相聲月演出,令傳統相聲再一次大放光彩,觀眾再次領略到了馬志明先生精湛的藝術。
2008年12月,津城處處銀裝素裹,寒風凜冽,而中華劇院內卻歡聲笑語,暖意融融,紀念“相聲泰斗”馬三立誕辰95周年、“梨園冬皇”孟小冬誕辰100周年,京劇界、曲藝界聯袂演出的經典名劇《烏盆記》首場演出在這裡舉行。馬氏相聲嫡傳馬志明與余派京劇優秀傳人王佩瑜及裘派名淨鄧沐瑋在戲中配合默契,表演亮點頻出,特別是馬志明的“抖包袱”讓現場氣氛異常活躍,鼓掌聲、喝彩聲響徹全場。京津文化界部分知名人士到場祝賀。天津京劇院擔任演出班底。演出的精彩之處,在於馬志明、單田芳、王佩瑜、鄧沐瑋、黃族民等人給觀眾帶來了有別於一般曲藝、戲曲演出的新的視聽享受。演出由一段經典馬氏相聲拉開帷幕,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馬志明和老搭檔黃族民為大家獻上了非常吃功夫的馬氏傳統相聲《對春聯》,令觀眾捧腹。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作為嘉賓演繹了傳統評書《七俠五義》之《烏盆記》。緊接著,伴隨著開場鑼鼓點響起,大軸戲全本傳統經典京劇《烏盆記》粉墨登場。
此外,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了馬志明先生的表演相聲選集——《笑匠雜笈》,該書編者是他的獨子馬六甲。《笑匠雜笈》中收錄了馬志明表演過的59段相聲及部分快板、太平歌詞等作品的文字腳本,隨書還附贈光碟一張,收錄了他幾段經典作品的演出視頻。這既是對我國相聲藝術的一次總結,更是廣大普通曲藝愛好者的入門手冊。
2012年,馬志明首次“觸電”,在2012年4月23日上映的電影《匹夫》中飾演黑幫老大薛豹子。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評審意見
該申報人是我國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他在觀眾中具有廣泛的影響。他是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的長子,是馬氏相聲的傳承人,傳承譜系清晰。他受家庭影響,自幼喜愛相聲,勤奮學藝。1962年進入天津曲藝團,正式登台表演相聲。20世紀80年代,他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師收徒,拜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他基功紮實,表演功底深厚,其颱風端正,技藝精湛。他表演的傳統段子,如《大保鏢》《拴娃娃》《開粥廠》等眾多作品,既保留了傳統段子的底蘊,又能為當代觀眾所喜愛。他創作表演的作品《看不慣》《糾紛》等頗有影響。他積極傳藝授徒,對當今相聲藝術傳承貢獻突出。經評審評定,認為該申報人基本符合國家級為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