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雙米底村委會隸屬雲南省福貢縣上帕鎮,地處上帕鎮北邊,距上帕鎮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不通公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5公里。東鄰蘭坪縣,南鄰知子洛村委會,西鄰臘烏村委會,北鄰上帕村委1119人,勞動力6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48人。
全村國土面積20.3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氣溫9.7 ℃,年降水量148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漆樹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030畝,人均耕地0.92畝,林地25541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雙米底村委會耕地總面積1030畝(其中:水田133 畝,旱地897畝),人均耕地 0.92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554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3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92畝,主要種植漆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0畝;草地486畝;荒山荒地3131畝,其它面積 149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2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3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通公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3畝,有效灌溉率為12.91%。
到2010年底,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磚混結構住房,有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土木結構的農戶96戶,還有1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3萬元,占總收入的30.12%;畜牧業收入 87萬元,占總收入的36.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460頭、肉牛270頭、肉羊1245頭);林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4.58%;第二、三產業收入37萬元,占總收入的15.42%;工資性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 13.33%。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6人,占勞動力的12.38%(其中:省內務工59人,省外務1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8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6.25%。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58戶,共鄉村人口1084人,其中男性568人,女性516人。其中農業人口1084人,勞動力 492人。該村僳僳族族為主。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524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8戶,占農戶總數的6.9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401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08人,距離中學5.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0人(其中:小學生108人,中學生32人)。
人文地理
雙米底
傈僳 雙米:麥子地,底:小平地。含義稍平的麥子地。因此地成村前為一塊麥子地且稍平而名。村委會駐雙米底自然村,位於上帕鎮駐地東南方直距1.82公里處的一山脊西側緩坡地。1933年屬康樂設治局(1935年改福貢設治局)章化鄉一保、二保,1950年分屬福貢縣一區上帕村、臘烏村,1951年分屬上帕鄉、臘烏鄉,1969年分屬上帕大隊、臘烏大隊,1975年設上帕大隊、臘務大隊中各分出部分自然村設雙米底大隊,1984年設雙米底鄉,1988年設雙米底辦事處,2000年設雙米底村委會。山高谷深,除有少量山間小台地外,絕大多數為緩坡地、陡坡地及山峰。
本地居民多以"千隻腳落地"房屋為主。"千隻腳落地"房屋有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兩種,傈僳、怒族傳統的住宅建築,用粗竹或圓木為柱樑,用竹篾或木板為牆欄,用草排或木板(現基本上都採用石棉瓦)蓋房頂搭成樓房。樓房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和放雜物。這種住宅建築在中國古書中稱為"乾欄式",日本學者稱為"高床式"。"千隻腳落地"房屋的建築特點,很好地適應了這裡橫斷山脈峽谷地區惡劣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立體多變的氣候環境。人居可避免濕氣,也可避免蟲子叮咬。
發展重點
米底村委會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醫療衛生條件差;
2、教育基礎設施差;
3、整個村委會尚未通公路;
4、支柱產業尚未形成;
5、個別自然村尚未通電。
雙米底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快基礎設施的改善力度;
2、道路交通路面的硬化;
3、發展種植業:重點種植經濟林果,種植漆樹、 草果、板栗等產業。
4、發展養殖業:重點發展養殖山羊和大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