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甜蜜素是食品生產中常用的添加劑。甜蜜素是一種常用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消費者如果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標的飲料或其他食品,就會因攝入過量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的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明顯。
歷史
甜蜜素在1937年被伊利諾伊大學的學生麥可·斯維達(Michael Sveda)發現,1950年代開始套用於軟性飲料工業,1960年代上市成為一般性代糖。1966年有研究發現甜蜜素可在腸菌作用下分解為可能有慢性毒性的環己胺。1969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收到有關甜蜜素兌糖精的10:1混合物可致膀胱癌的動物實驗證據,不久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即發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命令。英、日、加拿大等國隨後也禁用。
1973和1982年,艾伯特(Abbott)實驗室在多種證明甜蜜素食用安全性的實驗報告基礎上,兩次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請願希望能恢復甜蜜素的使用,但沒有獲得批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認為現有證據雖然無法證明甜蜜素在大鼠和小鼠中的致癌作用,而且一些國際組織也發表評論表示甜蜜素是安全物質,但他們目前是不會考慮推翻現有的禁令,也不會對甜蜜素進行系統性的安全評估。
目前承認甜蜜素甜味劑地位的國家有超過55個,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在內。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甜度為蔗糖的40-50倍。微溶於丙二醇(1g/25mL),不溶於乙醇、氯仿、苯和乙醚。10%的水溶液pH值為6.5。
化學性質
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化學性質穩定,不吸潮,耐鹼、對空氣、光、熱穩定,在鹼性介質中穩定,在酸性介質中略有分解。味甜,加熱後稍有苦味。
主要用途
甜蜜素是一種非營養性合成甜味劑,甜度約為蔗糖的30倍,稀釋1:10000(蔗糖1:140,糖精1:50000)仍可感覺到甜味。
優點是甜味好,後苦味比糖精低,成本較低;缺點是甜度不高,用量大,易超標使用,無營養價值。
按中國GB2760-86規定,可用於清涼飲料、冰激凌、糕點和蜜餞。
另按中國GB2760-89補充規定,還可用作醬菜類、調味醬、配製酒、餅乾、面色等的添加劑。
使用方法
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口感接近蔗糖,常與糖精鈉(10:1)混用,可掩蓋糖精鈉的苦味。使用濃度不宜超過0.4%,以緩和苦味。可用於陳皮、話李、楊梅乾、話梅,最大使用量8.0g/kg;在蜜餞中最大使用量1.0g/kg;在醬菜類、調味醬汁、配製酒、飲料、冰棍、雪糕、糕點、餅乾和麵包中最大使用量0.65g/kg。
用量標準
根據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2760)的規定,“甜蜜素”可以作為甜味劑,其使用範圍為:一,醬菜、調味醬汁、配置酒、糕點、餅乾、麵包、雪糕、冰淇淋、冰棍、飲料等,其最大使用量為0.65g/kg;二,蜜餞,最大使用量為1.0g/kg;三,陳皮、話梅、話李、楊梅乾等,最大使用量8.0g/kg。
製取
由環己胺與氯磺酸或氨基磺酸發生磺化成環己基氨基磺酸後,再與氫氧化鈉成鹽而得。
毒性
小白鼠經口LD5018000mg/kg,ADI值:0-11mg/kg(FAO/WHO,1994)。攝入後由尿(40%)和糞便(60%)排出,無營養作用。
1970年因用糖精-環己基氨基磺酸鈉餵養的白鼠發現患有膀胱癌,故美國、日本相繼禁止使用。在隨後的繼續研究中,發現本品沒有致癌作用。
1982年,FAO/WHO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將ADI值提高到11mg/kg(bw)。
相關報導
2013年9月,一則名為“為什麼得白血病的都是孩子——獻給無知的家長們”的文章通過微信在朋友圈廣泛轉發。文中稱,“很多小孩子容易得白血病,主要原因是小孩子最喜歡喝飲料”,飲料中含有大量甜味素,進入人體後無法降解,就會通過腎臟進入骨髓。當骨髓中的甜味素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成為堵塞骨髓的“網”,致使骨髓造血的功能受到影響;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引起障礙性貧血,也就是白血病。
北京朝陽醫院血液科專家李燕郴認為,上述說法不準確,飲料中的甜味素進入人體後會分解成胺類物質,正常食品都含有這一物質,會經過腸道吸收。飲料中的甜味素,除了中國外,有多個國家是批准合法使用的,並且制定了限量標準。“一定程度上攝入甜味素,是沒有毒害作用的。”
李燕郴同時指出,從國際趨勢看,對於食品、飲料使用化學添加劑成分的限制是越來越嚴格。有人對於甜味素等添加劑作過動物實驗,發現有癌症發病率上升的現象。但是,喝飲料攝入的甜味素遠低於動物實驗中的致癌範圍。
盤點食品包裝袋背後的秘密
走進商店隨便拿起一件食品背後總是林林總總地羅列了很多化學成分,這些化學成分都是做什麼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