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簡介
【通用名稱】蛤蚧定喘丸
【漢語拼音】Gejie Dingchuan Wan
【英文/拉丁名稱】Gejie Dingchuan Wan
【產品類別】中藥
【性 狀】本品為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氣向,味苦、甜。
【作用類別】本品為哮喘病類非處方藥藥品。
【成份】蛤蚧、瓜蔞子、麻黃、石膏、黃芩、黃連、苦杏仁(炒)、紫蘇子(炒)、紫菀、百合、麥冬、甘草等14味。
【功能與主治】滋陰清肺,止咳定喘。用於虛勞久咳,年老哮喘,氣短髮 熱,胸滿鬱悶,自汗盜汗,不思飲食。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 丸,一日2 次。
【製劑/規格】小蜜丸每60粒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貯 藏】 密封。
【摘 錄】《中國藥典》
處方
蛤蚧11g、瓜蔞子50g、紫菀75g、麻黃45g、鱉甲(醋制)50g、黃芩50g、甘草50g、麥冬50g、黃連30g、百合75g、紫蘇子(炒)25g苦杏仁(炒)50g、石膏(煅)25g
製法
以上十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10 ~25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70~10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鑑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氣孔特異,保衛細胞側面觀呈啞鈴狀。肌肉纖維淡黃色,密布細密橫紋,明暗相間,橫紋呈平行的波峰狀。纖維淡黃色,梭形 ,壁厚,孔溝細。纖維束鮮黃色,壁稍厚,紋孔明顯;石細胞鮮黃色。
(2) 取本品水蜜丸1.3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2g,切碎,加硅藻土1g,研勻。加在氧化鋁柱(5g,內徑20mm,乾法裝柱)上,用無水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乙醇2ml 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連對照藥材50mg,加甲醇5ml ,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 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異丙酸-濃氨試液(12:6:3:3: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螢光斑點。
(3) 取本品水蜜丸2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3g,切碎,加硅藻土1.5g,研勻。加50%甲醇15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作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F254 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5 %鹽酸酸性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相應的斑點顯灰褐色。
(4) 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切碎,加硅藻土5g,研勻。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30ml與濃氨試液1ml,放置2 小時,時時輕搖,濾過,藥渣用乙醚20ml分3 次洗滌,濾過,合併濾液,加鹽酸乙醇溶液(1→20)1ml,搖勻,蒸乾,殘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40:7: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於8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 A)。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本品用於虛勞咳喘,咳嗽新發者不適用。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4.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藥期間,若患者發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去醫院就診。
7.若哮喘急性發作,或胸悶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8.服藥7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9.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0.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1.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2.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蛤蚧的介紹
蛤蚧 《雷公炮炙論》
異名:蛤蟹《日華子本草》,仙蟾《綱目》,大壁虎《中藥志》,蚧蛇、德多、握兒、石牙《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臟的全體。
動物形態
蛤蚧形如壁虎而大,全長20餘厘米。
採集
一般在5~9月間捕捉。
主要方法:①光照:晚間乘蛤蚧外出覓食時,用較強的燈光照射,蛤蚧見強光則立即不動,便可捕獲。
②引觸:用小竹竿一端紮上頭髮,伸向石縫或樹洞中引觸,蛤蚧遇發咬住不放,即迅速拉出,捕入籠中。
③針刺:在竹竿上紮鐵針,乘蛤蚧夜出時刺之。
蛤蚧捕得後,用錘擊斃,剖腹取出內臟,用乾布抹乾,再以竹片將其四肢、頭、腹撐開,並用白紙將尾固定於竹片上,以防脫落,然後用微火焙乾。
藥材
乾燥的全體,固定於竹片上而呈扁片狀。
頭部及軀幹長10~15厘米,尾長10~14厘米;腹背部寬6~10厘米。
質堅韌,氣腥,味微鹹。
以體大、肥壯、尾全、不破碎者為佳。
主產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藥理作用
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對去卵巢鼠則可出現動情期,並使子宮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
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為指標,蛤蚧(品種未註明)提取液表現雄性激素樣作用,其效力較蛇床子、淫羊藿、海馬為弱。
炮製
蛤蚧:除去竹片,截去頭足及鱗(無尾者揀去不用),切成小方塊,酒蛤蚧:取蛤蚧塊用黃酒浸漬後微火焙乾。
焙乾後,但剪取尾部供用者,稱為蛤蚧尾。
(②《日華子本草》:蛤蚧,合藥去頭足,洗去鱗鬣內不淨,以酥炙用良。
性味
鹹,平。
①《開寶本草》:味鹹,平,有小毒。
②《本經逢原》:甘成,溫,小毒。
歸經
入肺、腎經。
①《本草經疏》:入手太陰、足少陰經。
②《本草匯言》:入手太陰、厥陰經。
③《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蛤蚧的功效
補肺益腎,定喘止嗽。
治虛勞,肺痿,喘嗽,咯血,消渴,陽痿。
①《海藥本草》:療折傷,主肺痿上氣,咯血咳嗽。
②《日華子本草》:治肺氣,止嗽,並通月經,下石淋及治血。
③《開寶本草》:主久肺勞,療咳嗽,下淋瀝,通水道。
④《本草衍義》:補肺虛勞嗽有功。
⑤《綱目》: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
⑥《本草再新》:溫中益腎,固精助陽,通淋,行血。
蛤蚧尾能治疝。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宜忌
外感風寒喘嗽忌服。
①《本草經疏》:咳嗽由風寒外邪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陰虛火動,風邪喘嗽,二者禁用。
名家論述
①《綱目》: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
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
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也。
劉純雲,氣液衰,陰血竭者宜用之。
何大英雲,定喘止嗽,莫佳於此。
②《本草經疏》:蛤蚧,其主久肺勞咳嗽、淋瀝者,皆肺腎為病,勞極則肺腎虛而生熱,故外邪易侵,內證兼發也。
蛤蚧屬陰,能補水之上源,則肺腎皆得所養,而勞熱咳嗽自除;肺朝百脈,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
肺氣清,故淋瀝水道自通也。
中醫方劑詞典-丸類
中藥藥丸雖然苦口,但療效相較來說會更好一些。藥丸又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中藥藥丸吧! |
解表藥
甘露解毒口服液 | 甘露消毒丸 | 黃連上清丸 | 清熱消炎寧 | 蒲公英片 |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 | 牛黃解毒片 | 牛黃消炎丸 | 板藍根注射波 | 抗病毒沖劑 | 穿心蓮片 | 板藍根沖劑 | 上清丸 | 黃連素片 | 暑濕感冒沖劑 | 銀黃注射液 | 克咳立效膠囊 | 枇杷止咳沖劑 | 黑錫丹 | 補腎防喘片 | 礞石滾痰丸 | 蛤蚧定喘丸 | 桃花散 | 黛哈散 | 卓丹複方消食沖劑 | 枕中健腦液 | 養命寶膠囊 | 蛾苓丸 | 全鹿丸 | 養命寶膠囊 | 白帶丸 | 玉泉丸 | 時疫清瘟丸 | 陳夏六君子丸 | 安貝特 | 防風通聖丸 | 速效傷風膠囊 | 感冒清 | 銀翹解毒丸 | 維C銀翹片 | 甘和茶 | 午時茶 | 雲香精 | 川芎茶調散 | 時疫救急丹 | 五積丸 | 祛暑丸 | 暑症丸 | 秋燥感冒沖劑 | 暑熱感冒沖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