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大青葉100g 、連翹75g 、玄參100g 、天花粉100g 、桔梗75g 、牛蒡子(炒)100g 、羌活75g 、防風50g 、葛根100g 、柴胡50g 、黃芩100g 、白芷50g 、川芎50g 、赤芍50g 、甘草25g、 淡竹葉100g 。
製法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50~170g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甘、苦。功能與主治
清瘟解毒。用於外感時疫,憎寒壯熱,頭痛無汗,口渴咽乾,痄腮,大頭瘟。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兒酌減。規格
每丸重9g貯藏
密封。
摘錄
《中國藥典》
用藥禁忌
藥理作用
主要有解熱、鎮痛,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加腦血流,改善微循環障礙等作用。
1.解熱、鎮痛:柴胡、防風、白芷、淡竹葉、羌活、葛根、天花粉有解熱、鎮痛作用。
2.抗病毒:大青葉、牛蒡子對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等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
3.抗炎、抗菌:黃芩、白芷、天花粉、甘草、連翹、玄參等均有抗炎、抗菌作用。
4.增加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障礙:川芎能增加腦血管搏動性血流量和改善腦微循環障礙。
理化性質
本品為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味甘、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表皮細胞狹長,垂周壁深波狀彎曲,有氣孔,保衛細胞啞鈴狀;非腺毛單細胞,基部鈍圓。種皮柵狀細胞表面觀短梭形,側面觀斜長方形,壁較厚,微木化,常附有棕色內果皮細胞,內含草酸鈣方晶。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則,直徑約至94μm。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纖維成束,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內果皮纖維上下層縱橫交錯,纖維短梭狀。具緣紋孔導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緣紋孔呈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緊密。聯結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
(2)取本品9g,剪碎,加硅藻土3g,研勻,加乙醚20ml,超聲處理5-10分鐘,濾過,濾液揮乾,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
(3)取(2)項下乙醚提取後的藥渣,揮盡乙醚,加醋酸乙酯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28: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亮綠色螢光斑點。
中藥方劑之清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醫方劑詞典-丸類
中藥藥丸雖然苦口,但療效相較來說會更好一些。藥丸又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中藥藥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