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聖濟總錄》正方
石菖蒲(九節者佳)一兩半,柏子仁、杜仲(去粗皮、炙剉)、五味子(炒)、貝母(去心)、丹參各一兩,人參(蒸)、防風(去叉)、白茯苓(去黑皮)、茯神(去木)各一兩,遠志(去心)半兩,生乾地黃(焙)二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右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熟水嚼下,日進三服。主平補諸虛,久服輕身延年,活血益氣,潤澤肌膚。
按語
方中主藥為石菖蒲,功能芳香化濁,開竅和中,祛風散濕,益智安神。但據《重慶堂隨筆》記載,石菖蒲為“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之妙藥。在古代中醫文獻中,石菖蒲主要是作為益智安神、聰耳明目、延年益壽藥使用。如《千金要方》即稱:石菖蒲“久服耳目聰明,益智不忘。”《名醫別錄》亦說:石菖蒲“聰耳目,益心智。”《博濟方》也說它有“駐顏延年,明耳目,去風氣,通關竅,安神益智”作用。
《神農本草經》也記載石菖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其所含揮髮油部分具有鎮靜效果,並能顯著延長異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此外,石菖蒲還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制止胃腸異常發酵,以及弛緩腸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這可能即是“開胃寬中”作用。方中柏子仁、五味子、人參、白茯苓、茯神、遠志等也均有益智安神作用,能輔佐主藥石菖蒲。
藥方
丹參又名赤參、山參、郄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紫丹參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味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經。《本草綱目》稱其“活血,通心包絡。”《本草匯言》則謂:“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並謂“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藭。”《婦人明理論》也有“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之說。《日華子本草》則稱丹參能“養神定志,通利關脈。”並謂能“破宿血,生新血”。《滇南本草》也說它能“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古人還常用丹參作通痹藥使用。如唐·肖炳《四聲本草》中即說:“丹參治風軟腳,可逐奔馬,故名奔馬草。曾用,實有效。”據研究,丹參含呋喃菲醌類色素丹參酮Ⅰ、ⅡA、ⅡB;異丹參酮Ⅰ、Ⅱ;異隱丹參酮;丹參新酮;丹參醇Ⅰ、Ⅱ。此外,尚含有維生素E。藥理實驗結果表明,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能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並使心率減慢,丹參或複方丹參注射液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並能延長注射環己烯巴比妥的小鼠的睡眠時間。丹參的這些藥理功能,可能即是其“活血”、“破宿血”、“養神定志”、“安神寧心”的作用。丹參的這些功能,對防治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是大有益處的。又因丹參含維生素E,所以也應有一定抗衰防老作用。
方中之山茱萸、杜仲、乾地黃、五味子、麥門冬、柏子仁、遠志等均有滋腎強精作用。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生津益智,它不僅有滋補強壯作用,而且也確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百部、貝母、遠志、柏子仁、五味子、甘草等則有潤肺化痰、止咳定喘功效,這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是有防治作用的。方中更用防風以祛諸風,通絡行痹,與杜仲相伍則能強筋壯骨。
功效
本方藥的主要功能是滋腎養心,兼能補脾益氣、止咳定喘、活血祛風,是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方劑。從現代醫學研究來看,本方藥也應有抗衰防老和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性氣管炎以及改善大腦功能等作用,適宜於中老年人心腎陰虛而兼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慢性氣管炎以及神經衰弱者服用,陽虛內寒者則應當禁服。
中藥方劑之石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醫方劑詞典-丸類
中藥藥丸雖然苦口,但療效相較來說會更好一些。藥丸又有很多種類,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中藥藥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