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市

當陽市

當陽市位於湖北省中部,處於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是湖北省省轄,委託宜昌市代管的省轄縣級市,是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風景區。現轄7個鎮、3個辦事處,現有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6萬畝,總人口48.6萬人。

基本信息

概況

當陽市  當陽市
當陽市位於湖北省中西部,處於西山地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西臨宜昌,東連荊州,北通襄樊,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風景區。1988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現轄7個鎮、3個辦事處,現有國土面積21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萬畝,總人口48.6萬人。

當陽交通發達,通訊發達。境內有大型現代化裝備的軍民兩用機場,城區距三峽機場50公里;焦枝鐵路、襄石複線穿境而過,設有目前湖北省縣市級最大的火車站;漢宜、荊當、荷當、窯馬公路縱橫交錯,途經當陽的荊宜高速作為"杭蘭"高速的一部分,起於荊門市鄭家沖,與襄荊高速公路相接,經當陽,止於宜昌市高家店,與漢宜高速公路和宜昌長江大橋相連,全長94.998公里,橫貫當陽全境45.11公里,跨越育溪、壩陵、玉陽、王店等鎮(處);遠噹噹陽段,全長30.7公里,總投資1.93億元,起於遠當交易地石頭店,止於當陽木店,同荊宜高速公路相連,已建成通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小靈通信號覆蓋全境。

當陽市資源富庶,山丘、河流、平地均適宜農、林、牧、副、漁多種經濟發展。全市已形成了鳳凰山現代生態農業園區、沮西水產品基地、漳東水生蔬菜基地、壩慈蔬菜基地、荷當路林果基地等5大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形成"慈化菜、鳳凰果、沮漳魚、雙蓮雞、清平豬"為重點的地方特色產品,並有5種產品獲得國家頒布的A級綠色食品證書。

當陽經濟繁榮,實力雄厚。1992年以來,當陽連續九年躋身“湖北省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十強縣市”之列,並率先跨入“湖北省小康縣市”和“湖北省綜合經濟效益十佳縣(市)”行列。2004年,全市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1.8億元,完成財政收入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8元。目前,以綠色食品為主的特色農業占全市農業經濟總量的份額達68%;食品、建材、紡織、化工、能源等支柱產業不斷壯大;糧油、畜牧、林果、蔬菜、水產等農業支柱產業逐漸形成。“以關公為主體、以佛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為兩翼”的旅遊經濟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當陽政通人和。市委、市政府著力創造寬鬆優質的環境,制定優惠的投資政策。建立了客商從引進到投產見效的一條龍服務,設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結,並向社會公開承諾做到“三優”,即優先辦理、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同時相繼投資數億元,大大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目前,城區道路硬化率達到98%,供水普及率達到100%,綠化覆蓋率達到35%,居民燃氣率達到99%,居民通電率達到100%。長坂英雄地,創業正當陽。熱情好客的當陽人竭誠盼望海內外同仁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助當陽經濟騰飛,創當陽昌盛偉業。

氣候特徵

當陽市  當陽市
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濕潤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兼有南北過渡的特點。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1.8%。無霜期長(年平均為268天),年平均氣溫為16.4℃,年極端最高氣溫40.9℃(1966年8月4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5.6℃(1977年1月30日),氣溫穩定在10.0℃以上的日數為241天,年均總積溫5225.1℃。雨水充沛,宜於農耕,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36--1048毫米之間,降雨多集中於夏季;歷史上最多降雨量1544毫米(1983年),最少降雨量539.1毫米(1966年){進入詳情}。

春季:常年是在春分後2天(即3月23日)入春,小滿後2天(即5月24日)為止,持續63天。春季是冬夏季風交替季節,入春後,南風增多,逐漸增強,北風相對衰退減弱。但常有冷暖兩股空氣在境內上空徘徊激盪,相互爭雄,致使氣候時寒時暖,天氣忽晴忽雨。少數年分,在清明前後,仍有來自西伯利亞較強冷空氣侵入。春日多雨水,常年3月至5月,雨日約有37天,平均雨量250-30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27%。

夏季:小滿後2天(5月24日)是當陽進入夏季的開始,此時,日平均氣溫持續22℃以上,至秋分前4天(9月19日)結束,為期118天。夏季主要特徵是炎熱多雨,濕度大,每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雨季,雨量大、暴雨多,持續日數久,俗稱“梅雨”。梅雨期間,雨日最長達30天(1983年6月19日—7月18日),夏季平均降雨量達400毫米以上,占全年總降水量的44%。盛夏季節,日平均氣溫上升到28℃,常有伏旱發生。

秋季:在秋分前3天(9月20日)進入秋季,為時不長,至立冬後10天(11月17日)為止,僅59天。入秋後,隨著太陽直射地球表面的南移,酷暑漸退,但潛存炎熱天氣時有出現,早晚天涼有露,日中炎熱,晝夜時間大致平分。9月平均氣溫一般維持在22℃以上。秋天,秋高氣爽,丹桂飄香。降溫迅速,常年時一陣秋雨一陣寒。初秋多雨,晚秋多寒,平均降水量在200-250毫米之間,占全年降水量的22%。

冬季:小雪前4天(11月18日)入冬,至次年春分後1天(3月22日)止,持續時間125天,是四季中最長的一季。冬季寒冷少雨,晝短夜長,此時,冷空氣頻繁活動,是我市冬季主要特徵之一。平均每隔5至7天,將受一次南下冷空氣影響。強冷空氣南下時,全市在一晝夜之間氣溫急劇降低,下降幅度一般在10℃以下時,習慣稱這為“寒潮”。寒潮過境時,往往伴有5至6級以上偏北大風,也常出現雨雪天氣。

日照:全年日照可照時數為4427.2小時(平年)。據全市30年氣象觀測資料記載,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占全年可照時數的41.8%。西北山地實照時數少於丘陵、平原地區。日照時間長短,隨季節變化而變化。表現為2-8月份逐漸上升,8月以後逐漸下降。夏季日照時數年平均可達683.2小時,冬季日照時數僅336.8小時,春秋兩季相近,界於夏、冬之間。

氣溫:據市氣象部門觀測資料記載,全市30年平均氣溫為16.4℃,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5.6℃(1977年1月30日),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0.9℃(1966年8月4日)。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3.8℃,最高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8.1℃,本市氣溫年均差為24.3℃,較鄰市枝江要小。常年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日數,平均為241天,一年中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程積溫為5225.1℃,4-10月農作物生長季節,除西北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全市月平均氣溫在15℃以上。

降水:常年降水量平均在936-1048毫米之間,雨量充沛,且多集中於夏季。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正常年間,一般發生在6-7月份,故能滿足農物所需水份。最大暴雨日發生於1974年7月8日,一天之內降水158毫米,持續降水日數最長為17天(1964年10月16日—11月1日),連續無降水日數為40天(1975年12月10日—1976年1月18日

歷史沿革

當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荊楚重鎮、文化發源地之一。因位於荊山山脈之南,取山南為陽之意,故名當陽。當陽古為權國,春秋時為楚地。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當陽建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西漢初屬臨江國,後稱江陵縣。西漢景帝中元年間,析江陵復設當陽。晉改長林,南北朝時為當陽,後旋改旋復。唐後隸屬迭有變更,而縣名稱基本未變。1948年7月,成立荊當縣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5月,荊當分設,成立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後改為當陽縣人民政府,隸屬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當陽撤縣設市。當陽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當陽市從198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

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境內趙家湖、馬家林、劉家河、楊家河等地,先後發掘古遺址、古墓群,從出土文物中,證明在新石器時代,沿沮、漳河流域,已形成原始社會群落,開始農牧業生產。

夏當陽地屬荊州之域。
商“武丁後裔於漢西建立權國”,當陽地屬權。

周春秋時期,楚武王克權,當陽遂為楚地。戰國時期,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伐楚,在郢都置南郡,始設當陽縣。其境東臨漢水,西抵沮河,南至麥城,北達今荊門中部。

秦取消當陽縣,其地併入郢縣,屬南郡。

西漢當陽地域初為臨江國,後置江陵縣。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析江陵復置當陽縣,領轄境域如初,其縣城後遷至沮漳流域,濱臨漳河。新莽代漢(公元9~24年),升編縣為南順郡,領鄀縣、當陽縣。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得荊州,廢南順郡復置編縣,與當陽縣同屬南郡。十四年,曹仁敗北,當陽、編縣同屬東吳南郡。建安十九年,吳蜀分荊州,當陽、編縣屬蜀漢。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敗麥城,蜀失荊州,當陽重屬吳。

西晉沿吳制。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劃當陽縣東境置武寧縣。隆安五年(401年),移沮漳流域2000戶設武寧郡。同時,廢武寧縣設長寧縣。當陽縣境西遷,領地越過沮水,轄區至原臨沮縣南境。當陽縣城遷至今玉陽鎮。當陽、長寧同屬武寧郡。不久,與編縣同屬南郡。

南北朝宋、齊沿晉制。梁天監元年(502年),劃當陽、編縣地置安居縣,屬南郡。西魏大統元年(535年),劃當陽地置綠林縣。當陽、安居、綠林同屬上黃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當陽、編縣合併,置平州。 

開皇七年(587年),廢平州為玉州,屬荊州總管府。開皇九年,廢玉州及所領屬地,復置當陽縣。開皇十八年,廢安居縣為昭丘縣。大業元年(605年),廢昭丘縣為荊台縣。不久,將荊台併入當陽縣,屬南郡。

武德四年(621年),將當陽改稱基州,不久改為平州。武德六年,改平州為玉州。八年,廢玉州,復置當陽縣,屬江陵郡。貞元二十年(804年),廢當陽縣為荊門縣,屬江陵郡。

五代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在當陽設荊門軍,領長林,屬江陵府。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復置當陽縣。荊門軍治移長林,領當陽縣,屬荊湖北路。熙寧六年(1073年),廢軍,當陽、長林縣屬江陵府。元佑三年(1088年)復立荊門軍,仍領長林、當陽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廢當陽入長林縣,屬荊門軍。紹興十六年,復置當陽縣。荊門軍移至荊門,屬江陵府。端平三年(1236年),荊門軍遷回當陽,以長林為屬縣,屬江陵府。當陽縣治廢。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荊門軍為荊門府,仍治當陽,屬河南行省。至元十五年,改荊門府為荊門州,仍置當陽縣,隸屬荊門州。隨州屬荊湖北道宣慰司

洪武元年(1368年),當陽縣隸屬荊州府。洪武四年,當陽縣屬荊門州。十年,廢當陽入荊門縣,屬荊州府。洪武十三年,復置當陽縣,屬荊門州。嘉靖十年(1531年),當陽縣隨荊門州隸屬承天府。

順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當陽縣隨荊門州屬安陸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荊門州為荊門直隸州,當陽、遠安隨州屬湖北布政司

中華民國實行省、道、縣三級制。當陽縣於民國元年屬襄陽道,民國2年屬荊宜道。21年,廢道存縣,當陽屬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5年,屬湖北省第六督察區。

其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932年成立荊當縣革命委員會。1940年成立當陽縣行政委員會。1948年7月成立荊當縣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1月成立當陽專署,轄荊當縣。1949年5月撤當陽專署,成立宜昌專署。同時,荊當分治成立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隸屬宜昌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稱當陽縣人民政府,此後,縣治機構名稱雖幾經變更,但縣名及隸屬關係未變。1955年,當陽縣人民政府改稱當陽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成立“當陽縣革命委員會”。1981年1月1日恢復當陽縣人民政府,屬湖北省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88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准當陽撤縣設市。當陽縣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當陽市從1989年1月1日正式建立,隸屬關係未變。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併,當陽市隸屬宜昌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當陽市轄3個街道、7個鎮。共有19個居委會、161個村委會。

玉陽街道 辦事處駐玉陽,人口99144人,面積120.9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熊家山、太子橋、東門樓、子龍路、窯灣、南門壋、望城、三里港、和平、窯灣、金塔、坳口、慶豐崗、白龍、東群、新民、北門、長坂。

壩陵街道 辦事處駐壩陵橋,人口55111人,面積168.2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壩陵橋、慈化、群力、壩陵、何畈、國河、蘇河、花園、文河、童台、木林、榮耀、群華、照耀、精耀、黃林、白廟、九山、長嶺、慈化、群益、魯山。

玉泉街道 辦事處駐太子橋,人口44217人,面積26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娘娘廟、子龍、穿心、玉泉、關陵廟、岩屋廟、官道河、乾河、清溪、棗林、三橋、柳林、金沙、焦堤、雄風、百寶寨

兩河鎮 鎮政府駐麥城,人口36346人,面積90.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麥城、雙龍、友誼、民主、趙閘、麥城、富里寺、糜城、孫場、胡場、群豐、群合、新星。

河溶鎮 鎮政府駐河溶,人口58120人,面積221.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過街樓、官壋、紅日、丁場、紅明、紅勝、紅聯、民新、建國、民耀、前華、郭家場、前程、前英、星火、趙湖、觀基寺、前進、前台、民合。淯溪鎮 鎮政府駐淯溪河,人口55366人,面積374.3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淯溪河、月潭河、廖家埡、前明、同明、水田灣、紅旗、白石港、洪錦、勝利、洪橋鋪、曹崗、馬店、春新、八景坡、龍井、中山、聯合、光明、九沖、林河、劉河、勤豐、綠林山、腳東。

廟前鎮 鎮政府駐小煙集,人口40615人,面積332.2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沙壩河、小煙墩集、桐樹埡、井崗、集、清坪河、旭光、沙河、林橋、佟湖、普濟寺、長春、英雄、鞍山、李灣、石馬、山峰、廟前、李店、鞏河。王店鎮 鎮政府駐王家店,人口39603人,面積264.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王家店、跑馬、木店、新店、朝陽觀、王店、史店、黑土坡、同心、白河、熊河、金星、滿山紅、雙蓮、泉河、嚴河。

半月鎮 鎮政府駐半月山,人口31978人,面積217.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半月山、胡家灣、泰山、先鋒、紅光、燎原、春光、紫蓋、宇宙、龍台、羅店。

草埠湖鎮 鎮政府駐鎮頭山,人口25215人,面積97.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鎮東、鎮西、馬窯、楚湖、新河、鄭湖、小垸、南湖、台渡、張閘、邵沖、楚城、東風垸、孫台、符台、金龍、開源、鎮南、高台。

礦產資源

陽地處鄂西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位於揚子準克拉通一級構造單元內,發育二疊系至第四系地質時期地層,曾發生多期岩漿活動,有較優越的沉積型和熱液型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全市礦產資源種類較多,除水氣礦產(石油、天然氣、煤成氣、地下水)外,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石膏、石英砂、磷礦石、石灰石、高嶺土、銀、銅、鐵等。石膏探明儲量達10億噸,居亞洲之冠。石灰石儲量達20億噸,露天石英沙儲量達4億噸,煤炭儲量達5000萬噸。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種有共有7類、20種,其中,礦、石膏玻璃砂岩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高嶺土等6種礦產已被查明或初步查明為大型礦床,其餘礦產為小型礦床。這些礦產儲量分別如下:鉈110噸,占全省儲量的100%,居全國前10位;玻璃用砂岩2048萬噸,占全省儲量的60%;高嶺土392.8萬噸,占全省儲量的40%;石膏礦9448.7萬噸,占全省儲量的6%;水泥用灰岩7788萬噸,占全省儲量的1%。 

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區域分布特色十分明顯。煤炭、高嶺土分布在西部部分山地和北部山地,金屬、貴重金屬、稀有元素礦產、化工原料和石膏礦分布在東部漳河以東的丘陵崗地,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玻璃用砂岩、方解石分布在西部沮河以西山地和丘陵山地。非金屬礦產是當陽的大宗礦產,在全市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主要礦產地質勘探程度不同,其中,含煤地層有勘探意義的面積739.8平方公里,達到普查階段以上的勘探面積125平方公里,占17%;全市含膏地層有勘探意義的面積10平方公里,達到普查階段以上勘探面積10平方公里,占100%;有色金屬、貴重金屬、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礦產和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有勘探意義的面積4平方公里,達到普查階段以上的勘探面積2平方公里,占50%;玻璃用砂岩有勘探意義的面積15平方公里,達到普查階段以上的勘探面積1平方公里,占7%;水泥用灰岩有勘探意義的面積20平方公里,達到普查階段以上的勘探面積1平方公里,占5%。

目前,全市共有各類礦山企業66家,其中,煤礦44家、有色金屬礦山1家、石膏礦1家、石英砂廠4家、採石場7家、建築用砂2家、高嶺土1家、磚瓦廠6家。 當陽市物藏豐富。境內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石膏、石英砂、磷礦石、石灰石、高嶺土、銀、銅、鐵等。石膏探明儲量9448萬噸;玻璃用砂岩探明儲量2048萬噸,占全省的60%;水泥灰岩探明儲量7788萬噸;煤炭探明儲量4800萬噸;高嶺土探明儲量392.8萬噸,占全省的40%。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面積215881.64公頃(折合2158.82平方公里),其中,農用地183306.4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5.31%。農用地中耕地面積70647.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2.87%;園地面積5490.3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56%;林地面積78964.4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75%;其他農用地面積28203.8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13%。建設用地21053.2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80%。建設用地中城鎮、村莊、工礦用地面積12925.9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02%;交通用地面積1168.4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54%;水利設施用地面積6958.8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24%。未利用地面積10522.0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89%。

全市土壤類型複雜多樣。全市有黃棕壤、紫色土、白灰(岩)土、潮土、水稻土5個土類、12個亞類、36個土屬、83個土種和16個變種,受地形、地貌影響,呈明顯的水平及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適應各種作物生長,是發展農林牧生產的較好場所。

水利資源

當陽市當陽市
當陽是水利大縣(市),現有水庫126座,其中,大(二)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45座,小(二)型水庫74座,堰塘23539口,蓄水能力達3.85億立方米。
已建成東風、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有大中型引水渠6條,乾支渠11條長637公里。現有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新港等堤防221.5公里。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沮漳河、人工河堤防為主體,大中型水庫為骨幹,小型工程為補充的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工程體系。總蓄水、引水、提水能力達4.65億方。農田灌溉面積達到54.0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到39.35萬畝,排澇面積達19.5萬畝。
1、蓄水工程:全市現有水庫126座。其中,大(二)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45座,小(二)型水庫74座,堰塘23539口,蓄水能力3.85億方。
2、引水灌溉工程:全市已建成東風、漳河、五七、百里四大引水灌溉工程。有大中型引水渠6條,乾支渠11條長637公里。
3、防洪排澇工程:全市現有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新港等堤防221.5公里。其中,漳河堤長40.26公里,防洪標準20年一遇,設計過洪流量1928立方米/秒,現可安全通過流量1200立方米/秒,沮河堤長42.05公里,沮漳河堤長25.8公里,防洪標準10年一遇,設計過洪流量3822立方米/秒,現可安全通過流量2500立方米/秒,防漬堤長3.1公里。人工河堤防32.8公里,防洪標準3-5年一遇,最大設計流量456立方米/秒,控制灌溉面積11.4萬畝。沿堤共有排灌涵閘115處,排水泵站28處。

農業狀況

當陽市資源富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丘、河流、平地均適宜農、林、牧、副、漁多種經濟發展。全市農業生產主要以糧油、畜禽、林果、蔬菜、水產品為主。優質稻面積占80%,優質“三元”豬、金水柑和“雙低”油菜已納入全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當陽是以生態農業為主的宜昌市副中心城市,水稻面積61.38萬畝,年產量344531噸,油菜面積47.78萬畝,年產量63172噸;柑桔面積11萬畝,年產量7萬噸;蔬菜面積1.7萬畝,年產量53萬噸;年生豬出欄61.7萬頭,山羊11.6萬隻,家禽810萬羽;水產品養殖面積12萬畝,年產量5萬噸,目前當陽已建成鳳凰山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基地,沮西水產養殖基地,漳東蔬菜基地,慈化蔬菜基地,荷當路林果基地等五大生態農業示範基地。“中華名果”金水柑、“綠農”大米、“沮漳魚”、“清平豬”等品牌獲中國綠色食品證書,蔬菜種植的15種主導產品中已有辣椒、茄子、蕃茄、黃瓜、甘藍等5個品種獲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確定為A級綠色食品。當陽市農作物品種繁多,有水稻、小麥、大麥、玉米、黃豆、綠豆、紅苕、高粱、豌豆、蠶豆、棉花、油菜、芝麻、花生、向日葵、蓖麻等233種。特產品種有9項、43類、360種,主要是玉皇李、仙人掌茶、雙蓮荸薺、糜城藕等。

畜牧產業

當陽具有豐富的畜禽品種資源。動物種類多樣,有各類動物378種,其中飛禽類49種、野獸類25種、水生動物44種。家畜家禽類有豬、牛、羊、馬、驢、騾、雞、鴨、鵝、兔等,野生動物類有大鯢(娃娃魚)、水獺、鹿、獐、麂、虎、野豬、松鼠、蜈蚣等,其中清平豬、大堰牛、雙蓮雞等為湖北省地方優良品種。魚類有13科54種,經濟魚類中,以青魚、草魚、鰱魚、鯉魚、鯽魚、鯿魚、魴魚等為主,名貴稀有魚類有鱖魚、團頭魴、烏鱧等。本地良種清坪豬,是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地方豬種之一,它與引進的巴克夏、中約、丹麥長白、杜洛克等豬種雜交改良為清雜一代,育肥性能好,經濟效益高。現有國內唯一的清坪豬保種、選育場。本市還有雙蓮雞、大堰水牛等地方優良品種。

林業資源

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20.48萬畝,其中,森林面積104.9萬畝,疏林地1.0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9.53%,森林總蓄積156萬m3,年森林蓄積增長量9.77萬m3,其中,中幼林面積100萬畝,占森林總面積的96%;中幼林蓄積151.6萬m3,占森林總蓄積的94%,可採伐利用的近成熟林蓄積9.8萬m3。計畫用10年時間建成50萬畝國外松,用4年時間建成10萬畝速生楊,6年時間建成30萬畝高效經濟林。隨著這些基地的建成,將為林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森林植物117科,419種,主要是松樹、櫟樹、杉樹、樟樹、楊樹、苦楝、油桐、烏柏、黃楊、寶塔柏、月月桂等,以馬尾松、栓皮櫟最為普遍。珍稀品種有鐵針杉、銀杏等。

水產資源

當陽市是湖北省漁業“十強”縣(市)。全市有魚類13科、54種。經濟魚類中,以青魚草魚鰱魚鯉魚鯽魚鯿魚魴魚等為主,名貴稀有魚類有鱖魚團頭魴、鳥鱧等。已開發利用水面12.5萬畝,其中,精養魚池4.5萬畝,水庫5.8萬畝,塘堰2.2萬畝。全市漁業已初步實現規模化經營。2003年,全市水產品產量達39860噸。
全市各類水域有30餘萬畝,目前,已開發利用12.5萬畝,其中,精養魚池4.5萬畝,水庫5.8萬畝,塘堰2.2萬畝。全市漁業已初步實現規模化經營,漁業基地星羅棋布,有100——300畝基地30個,300—500畝基地13個,500—1000畝基地8個,1000畝以上基地4個,萬畝以上基地2個。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9860噸,實現漁業產值3億元。漁業養殖除常規的四大家魚外,還有黃鱔黃顙、七星才魚、加州鱸大口鯰雲斑鮰等。

地方特產

當陽市特產資源豐富,特產有11項、43類、360種,主要是馳名中外的仙人掌茶、關公李、雙蓮荸薺、金水柑、糜城藕,還有雙蓮雞、清坪豬、大堰水牛、慈化菜、金水柑、沮漳魚等。

工業狀況

當陽也是全省工業重點縣市、宜昌市工業強市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建材、能源、化工、食品、輕紡四大支柱產業,以三峽新材、華強化工、城堡水泥、蒙牛(當陽)為龍頭的重點企業成為當陽形象品牌。近年來,中國蒙牛乳業公司、均瑤乳製品公司、新陽化纖公司、中環天然氣公司、英博公司、平湖藥業公司、大地陶瓷公司、華夏陶瓷公司、浙江新世紀食品公司、中宏實業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知名品牌已落戶當陽。
旅遊景點

當陽歷史悠久,當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獨具特色。現有重要旅遊景區(點)15處,其中國家級4處,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旅遊資源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三國文化旅遊資源,以全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關公文化旅遊資源為主(關陵、三國文化園、長坂坡壩陵橋、顯聖處、糜城、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有鬼谷洞、孫臏寨、杜甫溝等名人遺蹟);二是佛教文化旅遊資源(“天下叢林四絕”之一的玉泉寺等);三是山水文化旅遊資源(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有翠綠的玉泉山、有號稱“小桂林”的神奇的百寶寨風景區、美麗的月亮河旅遊度假區。還有堪稱“小青島”的陳院風光、猶如“小三峽”的漳河故道等奇山秀水)。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