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

鄂:中國湖北省的別稱。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定湖北,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鄂亦是姓氏,以國名為姓。黃帝的姞姓子孫封在鄂國(今河南南陽市北),夏商時為諸侯國。後來鄂侯的子孫後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鄂姓。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è
部首:阝,部外筆畫:9,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9,總筆畫:16
五筆86&98:KKFB
倉頡:RSNL
四角號碼:672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102
姓氏
滿族正黃旗皇室姓 ,原姓愛新覺羅,後改為鄂。

基本字義

鄂èㄜ
中國湖北省的簡稱。
◎ 古同“諤”,正直的話。
◎ 古同“愕”,驚訝。
◎ 古同“萼”,花托。
◎ 邊界:“紛被麗而亡~”。
◎ 姓。
◎指某些動物攝取食物的器官(出自人教版《綠色蟈蟈》)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è
〈名〉
(1) 古地名 [E county]
(2) 湖北省的簡稱 [another name for Hubei Province]。因清代省會武昌是隋以後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3) 邊界 [boundary]
紛被麗而亡鄂。——《文選·揚雄·甘泉賦》
(4) 通“”。驚愕 [stunned;stupefied]
象鄂不懌。——《史記·五帝本紀》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史記·留侯世家》
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漢書·霍光傳》
(5) 又如:鄂然(吃驚的樣子)
(6) 通“”。花托 [receptacle]
(7) 又如:鄂鄂(花開放的樣子);鄂不(花萼和花托);鄂足(花托)

說文解字

⊙紛被麗而亡鄂。——《文選·揚雄·甘泉賦》
⊙ 通“愕”。驚愕 [stunned;stupefied]如下:
象鄂不懌。——《史記·五帝本紀》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史記·留侯世家》
群臣皆驚鄂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漢書·霍光傳》
⊙ 又如:鄂然(吃驚的樣子)
⊙通“萼”。花托 [receptacle]
⊙又如:鄂鄂(花開放的樣子);鄂不(花萼和花托);鄂足(花托)
⊙江夏縣。二志同。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江夏有鄂縣。故南陽之縣曰西鄂。顧氏祖禹曰。史記熊渠當周夷王時興兵伐庸楊?至於鄂。又封中子紅為鄂王。孔氏以為南陽之鄂誤矣。時楚兵未能逾漢而北也。從邑。㖾聲。五各切。五部。

音韻參考

[廣 韻]:五各切,入19鐸,è,宕開一入唐疑
[平水韻]:入聲十藥
[粵 語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如圖所示​

鄂姓介紹

鄂姓起源:以國名為姓。黃帝的姞姓子孫封在鄂國(今河南南陽市北),夏商時為諸侯國。商末,鄂侯在朝中為大臣,與西伯姬昌、九侯並列為三公。商紂看中了九侯的女兒,娶為妃子。但九侯的女兒性情端莊,不願陪伴紂王作那些荒淫無恥的勾當,紂王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父女,還把九侯做成肉醬。鄂侯見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紂王拒理力爭,結果也被殺死。後來鄂侯的子孫後代以國名為姓,稱為鄂姓。 
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袁侯光曾封於鄂(今山西省鄉寧縣),其支庶子孫又的以其原封地為姓,稱為鄂姓。 
亦出自姬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頃父之子嘉父叛晉,奔至鄂,稱鄂侯,其後遂以鄂為姓,稱為鄂氏。 
出自羋姓周夷王時,楚君熊渠自稱楚王,並封三個兒子為王,其中二兒子熊摯紅被封於鄂(今湖北鄂城),稱鄂王。他的後代子孫遂以鄂為姓,稱鄂姓。 
出自岳姓,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後代。岳飛,被封為岳鄂王,他遇害以後,其子岳霆岳震逃難江南,不敢以岳為姓,子孫散居各地,在黃梅的一支便以岳飛封號為姓,稱為鄂姓。 
巴郡蠻族七姓中有鄂氏。

呂梁特色小吃

製作流程

土豆——去皮蒸熟——搗碎成泥——加水適量——再搗、搖、攪——再蒸——放涼——切入盤。

常見做法:

辣炒鄂。

叫法來源

相傳方山老農種了一輩子土豆,也吃了一輩子土豆,任何吃法都試過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老農自發創造了一種新式吃法,待鄉親們嘗後,贊口不絕,鄉親們眾口同聲的說:“你真惡,惡嘞”。。。。後來人們把“惡”就改為了“鄂”,相傳至今了。
“鄂”和“惡”是同音,可不是壞的意思,而是“厲害”的意思,表示你這人很能幹,心靈手巧。
在呂梁,某人能幹厲害,你可以稱他為“你好鄂!”

湖北簡稱

鄂的源來

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湖北一名產生。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定湖北??
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為以後鄂州的治所(即江夏),故湖北簡稱“鄂”。附:《元和郡縣圖志》摘錄:鄂州,江夏,緊。開元戶一萬九千一百九十。鄉三十三。元和戶三萬八千六百一十八。鄉三十七。今為鄂岳觀察使理所。管(縣)〔州〕六:鄂州,沔州,安州,黃州,蘄州,岳州。縣二十五。都管戶七七萬二千二百四十七。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謂之夏?。漢為少羨之東境。自後漢末謂之夏口,亦名魯口。吳置督將於此,名為魯口屯,以其對魯山岸為名也。三國爭衡,為吳之要害,吳常以重兵鎮之。魏明帝問司馬懿曰:“二虜宜討,何者為先?”對曰:“吳以中國不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凡攻敵,必扼其喉而舂其心。夏口東關,敵之心喉,若以陸軍向皖,引權東下,為水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矣。”晉庾翼為荊州,曾理於此。義熙初,劉毅表以為“夏口,二州之中,地居形要,控接湘川,邊帶嘆沔”,請荊州刺史劉道規鎮夏口。至六年,自臨嶂徒理夏口,即今州理是也。宋孝武帝以方鎮太重,分荊、湘、江三州之八郡為郢州,以分上流之勢。隋平陳,改郢州為鄂州。州城本夏口城,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口,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三國時,黃祖為太守,吳遣凌統攻而擒之。禰衡遇害,亦此地也。東南角樓名焦度樓,宋沈攸之自荊州稱兵至此,時焦度領兵在此,城守東南角,攸之攻之不克,遂退走,因名焦度樓。
鄂起源於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鄂王城是探尋鄂文化、追溯鄂商的源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鄂王城曾是江南地區最古老的一座諸侯國都城,為鄂氏族所建。楚滅鄂之後,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下轄享譽世界的“青銅文明”發源地——銅綠山。早在隋朝,便有人開始在此經商,金牛鎮也因此有“小漢口”的美譽。鎮上的老人介紹,往日的虬川河可不像現在這么安靜,從清朝至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運載貨物的商船擠滿了碼頭。 隨著楚遷都郢(現荊州)和銅綠山管轄權的變遷,曾經燦爛輝煌的鄂王城遭棄,獨享千年孤獨,並逐漸被人所遺忘。

湖北概況

湖北、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與江西省相接,南鄰湖南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交界。因地處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
湖北省是國家的經濟中心,交通樞紐,是全世界在校大學生最多的地區,全省有1個副省級城市,11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省直管市,1個省直管林區神農架),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8個縣,2個自治縣

地理地貌

湖北省國土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占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
湖北行政區圖

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嶺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全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區域。

拼音是e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