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簡介
磨盤山遺址位於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境內,距當陽市城區25公里。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1.5米。1982年試掘,出土陶器以泥質紅褐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有少量泥質灰陶,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圓窩紋及鏤孔,器形有鬲、盂、豆、罐及筒瓦、板瓦等,為西周時期遺物。2001年,磨盤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價值
磨盤山遺址位於湖北省當陽市河溶鎮前進村東200米,北距河溶鎮約2.5公里,是當地較高的山崗,面積約4.4平方公里。遺址中還分布著大量的東周時期的楚國中小型墓葬。 為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古墓群。它以趙家巷墓地、金家山墓地、鄭家窪子墓地、李家窪子墓地、楊家山墓地等為中心,周圍分布著眾多墓葬和遺址群,包括磨盤山墓群、趙家巷墓群、曹家崗墓群、新火村墓群及眾多的冢子包等,形成總面積達75km2左右的楚墓分布區。出土的楚子超乍食繁鼎、番仲戈、許戈等器極為精美。該遺址的發掘,對於研究中國東周楚國的葬制和葬俗具有重要意義,墓葬的年代分期研究,為楚墓年代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據。
出土文物
1982年文物部門在磨盤山以西的連環堰進行了一次科學發掘,通過對獲得的地層和實物資料的整理,其時代可定為西周中、晚期,最下層可能還略早。磨盤山遺址所出陶器以紅陶為主,其次為紅褐陶、橙黃陶、灰白陶和黑皮陶。紅陶和紅褐陶多為盂,橙黃陶多為南瓦,灰白陶多為盂,黑皮陶多為盆、豆以及直領鼓腹罐。紋飾以粗繩紋為主,次為弦紋、附加堆紋、圓窩紋、棱形暗劃紋、三角鏤孔紋。所出器類不多,炊器為鬲、南瓦為代表。鬲有大口、小口之別,均為尖沿、尖唇,足內空圓錐狀、襠部較平,是標準“楚式鬲”的祖形。盂、盆為寬沿深腹,豆作折盤或淺盤。遺址中還出土一些簡瓦和板瓦,瓦為泥條盤築,面飾粗繩紋,兩側有竹片切割的痕跡。
遺址範圍內的曹家崗曾發掘一座楚國上層貴族墓葬,儘管此墓早年被盜,仍然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為楚墓分類、分期提供了較好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