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狀球形,長2—3厘米,直徑1.5—3厘米,白色,鱗莖上方的莖上簇生很多不定根。莖直立,高30一70厘米。光滑無毛,有時近基部帶紫色。葉互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無柄,兩面均無毛,葉脈3—7條。花單生或數朵呈總狀花序,生於莖頂端,花直立,開展,深紅色,有褐包斑點;花被片6,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4厘米,寬5—9毫米,蜜腺兩邊具乳頭狀突起;雄蕊6枚,花絲長約2厘米,花葯長矩圓形,長約8毫米,橙黃色,花粉桔紅色;子房長約1厘米,花柱長約5毫米。蒴果矩圓形,長約2.5厘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
生千山地草甸、山溝及林緣。
分布
興安北部、嶺東、興安南部、燕山北部、呼一錫高原東部、陰山、賀蘭山。我國東北、河北、山東、山西;朝鮮、蘇聯。
產地產量
產呼倫貝爾盟、興安盟、哲里術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產量較少。
入藥部分
鱗莖入藥。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泥土,剝取鱗片,置拂水中略燙或蒸後,曬乾或焙乾備用。中藥生用或蜜炙用(百合100公斤,煉蜜6.4公斤)。
蒙藥生用。
性味功能
中藥味甘,性平。潤肺止咳,寧心安神。
蒙藥味甘、微苦,性涼、輕、鈍、燥、糙。清熱,解毒,清“希日烏素”,接骨,愈傷,止咳。
主治
中藥治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神經衰弱,驚悸,失眠。 蒙藥治毒熱,筋骨損傷,創傷出血,肺熱咳嗽,肺“寶日”,月經過多,虛熱證。
用量用法
中藥6一15克,水煎服,或煮粥食。 蒙藥多入丸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