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百合
這個學運的主角,從海平面到3500公尺的高山都可以看到它的蹤跡,在五月至八月的夏日,成群的百合在台灣的各地開放著,在台灣長大的人們,也不由得佩服起它來.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
由它堅毅的生命力來看,百合大概仁智兼備吧!
科屬:百合科(Liliaceae)
中文拉丁名:台灣百合
英文拉丁名:I.formosemum
簡介
台灣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30-120cm,葉子為單葉互生,呈披針型.莖細長而光滑,機部長帶有紅褐色.麟莖為球型,大小約為3公分.
花期為3月至8月,花為漏斗型,五瓣,白色的內面,外錶帶有紫紅色,具淡淡的香味,雌雄同株,雄蕊6枚,子房圓柱型,整朵花大小約12-15cm.果實為圓柱型蒴果.在5-10月成熟.
栽培
原產台灣,適於促成栽培,採用低溫冷藏,長日照處理,調節栽種期等措施,可以控制花期,為重要的栽培種。
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球為主。子球培養2~3年開花,珠芽需3~4年。其種球之培養技術如下述:
1.用小鱗莖培養小鱗莖在植株地上莖基部及埋於土中之莖節處均可發生,稱之“莖生子球”。適當深栽及摘除花蕾,有助於子球發生;或於花後將莖切成小段,平埋於濕沙中,露出葉片,20~30天自葉腋亦可生出子球。子球大者培養一年,小者需培養2~3年方可當種球。每年9~10月間,當採收百合時,取小鱗莖播於苗床。不能露地越冬者,須在春季播種,翌年秋季掘起,分級選用,大者可做種球。
2.用球芽繁殖卷丹等能發生球芽之百合,可用此法繁殖。在自然狀態下不發生球芽之百合,亦可人為誘發球芽,即選出單節或2節莖,帶葉片扦插,能自葉腋長出球芽。利用生長刺激素處理,更可促進分生球芽。
3.用鱗片培養秋季選成熟之大球莖,將肥大而健全的鱗片剝下,斜插於粗沙中,注意使鱗片內側面朝上,入冬移至溫室,自鱗片基部傷口處即可產生子球,同時生根,經3年培養可作種百合。小鱗莖形成溫度以20C為宜。一般一個母鱗莖可剝取20~30片鱗片,育成50~60個以上的小鱗莖。
4.種子繁殖此法生長慢,一般4~5年才能獲得種球,通常只限於培育新品種及少數像台灣百合等種子豐富而易發芽的品種。
近年來,亦有採用組織培養法培養百合新株的,解決了因多年持續進行營養繁殖而引起的老化現象,使種球不斷得到提純復壯,同時防止了病害感染。
栽培技術
百合類栽培方法因種類不同,差別較大,現就一般情況概述之。 由於百合鱗莖無皮膜,易乾燥,因此採收後即行分栽。採收和分栽時間多數在8~9月,即花後40~60天為宜。秋天開花者可稍遲進行。因“底根”壽命有數年,用於園林配植者不需每年都掘起,一般可隔3~4年甚至更長時間分栽一次。掘起之鱗莖如不能及時栽植,應假植於略濕的沙中,並置於陰涼處。具“根莖”之百合類,栽植要較其他種類為深,以利“根莖”吸收養分,並及時除草,但不宜中耕,以免損傷“莖根”。
促成栽培時,首先要將鱗莖置於7C~10C的低溫條件下冷藏處理,冷藏時間隨品種而異,一般4~6星期,然後栽於溫室內,溫度保持15C~20C,後經3~4個月即能開花。如於顯蕾後給予20C~25C溫度,並每天延長光照5小時,可提早2周開花。卷丹之鱗莖,如春季冷藏,至6~7月栽植,可於10~11月開花。鱗莖冷藏時,亦應注意保持濕潤,勿使其乾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