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neonatalepidemicdiarrhea)是在嬰兒室或新生兒病室內暴發的腹瀉,迅速蔓延,形成流行,有時甚至由一個產院或醫院傳至另一產院或醫院,引起大面積流行。因此必須嚴格預防和控制擴散。

概述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中文名: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英文名:epidemicdiarrheaofnewborn

別 名:新生兒感染性腹瀉;新生兒傳染性腹瀉;infectiousdiarrheaofnewborn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epidemicdiarrheaofnewborn)是指在產科嬰兒室或醫院新生兒病房中爆發流行的腹瀉。由於新生兒免疫功能不完善及環境因素,易發生感染。病原以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較為常見,主要通過孕母產道、被污染的乳品、水、乳頭、食具、成人帶菌者等傳播。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在新生兒病室內常暴發流行迅速蔓延,有時甚至由一個產院或醫院傳至另一產院或醫院,引起大面積流行。因此必須嚴格預防和控制擴散細菌來源多,發病率高。

病因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不少細菌病毒可引起新生兒流行性腹瀉。如①埃希大腸桿菌:以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最多見,中國報導的有O127、O111、O55、O128等引起的流行,也有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引起的暴發流行的報導。②沙門菌:80年代中國有些地區多次發生鼠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暴發流行性腹瀉,病情相當嚴重,但也有阿哥納沙門菌引起的極輕型小流行。

③其他細菌如空腸彎曲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雖可引起新生兒腹瀉,但很少引起大流行。④輪狀病毒(Rotavirus)是病毒性腹瀉中最常見的病原,在新生兒中可以引起流行性腹瀉。還有輪狀病毒樣因子如微型輪狀病毒偶也可以引起流行性腹瀉。其它如冠狀病毒、柯薩奇B型病毒和埃可病毒雖都可引起腹瀉,但未引起流行。

新生兒的腸管嬌嫩,味腸道的發育不夠成熟,消化酶比較少。在餵養過程中,餵養次數太多、每次的量較大,或過早添加大量澱粉類的食品,人工餵養時牛奶的溫度偏熱或偏冷,都可造成腸道蠕動增加,大便次數增多。

症狀與診斷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治療

感染可引起突發的腹瀉、嘔吐、血便、發熱、食欲不振和乏力,腹瀉常伴脫水。輕度脫水,患兒僅有口唇乾燥;中度脫水,患兒皮膚彈性差,眼眶和前囟凹陷;重度脫水,病情進展快,常出現血壓明顯降低(休克),嚴重威脅生命。

腹瀉導致水和電解質丟失,如鈉和,患兒出現嗜睡、煩躁,甚至出現心律失常或顱內出血。

細菌性腹瀉患兒血電解質水平和白細胞計數高。要確診腹瀉的病原體,可作大便鏡檢或大便標本培養。

1、急性腹瀉:當患兒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熱等症狀時,家長要考慮患兒是不是出現急性腹瀉。嚴重的情況,患兒還會出現脫水、休克的症狀。如果出現這種原因,家長一定要及時帶患兒去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引發急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急性腸道疾病、急性中毒等等。急性腹瀉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良好的治療,否則對患兒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2、慢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情很複雜,除了腸道疾病引發腹瀉之外,其他原因也會導致這一情況出現。慢性腹瀉在臨床上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兒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有時還會出現膿血等症狀。如果患兒出現腹部不適,應該考慮是不是小腸出現病變。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腹瀉,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對於患兒的生長將會造成很大影響。

臨床表現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臨床表現
潛伏期約2~5天,最短可能只數小時。病情輕重不一,輕型表現不願吃乳、吐乳、大便次數增多,一日3~5次,稀薄,不帶膿血。重型熱度高,嘔吐頻繁,腹瀉一日十餘次,大便血樣,不久即出現脫水和酸中毒。尿少或無尿。

幾種常見病原所致腹瀉的特點:①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各次流行的症狀輕重不一,但同次流行的症狀相仿。大便無膿血,較易並發壞死性小腸結腸炎。②沙門菌腹瀉依菌種症狀輕重不一。鼠傷寒沙門菌感染症狀重,熱度高,常伴沙門菌敗血症阿哥納沙門菌感染病情輕,有時無症狀,但大便培養陽性,帶菌時間可能很長,達數周或數月。③輪狀病毒腹瀉,潛伏期約2天,可能合併上呼吸道感染,發熱不一定高,3~4天后下降。腹瀉5~10天內自愈。

檢查事項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檢查
1.糞便檢查:出血膿細胞原蟲蟲卵脂肪滴等

2.小腸吸收功能測定:顯示腸道吸收不良

3.X線及內窺鏡檢出病變位置運動功能狀態膽石等

4.超聲

5.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有條件者應作大便培養電鏡檢查病毒分離

6.其他:對重症或不易判斷者應測血清鈉鉀氯化物和血氣分析或測二氧化碳結合力出現驚厥時可測血清;注意必須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對水分電解質紊亂進行分析心電圖檢查有助於了解血鉀情況:低鉀時T波平坦然後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現U波有時與T波融合嚴重低鉀時可出現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個別重症有心室纖顫

注意事項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檢查
1.嬰兒室及新生兒病室的工作人員當入室前應嚴格執行洗手消毒制度。人員要相對固定,要求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經驗

2.室內發生流行性腹瀉時應立即消毒隔離,將患兒集中治療。對接觸過患兒的嬰兒集中在另一間觀察,一旦發病即轉入腹瀉病房。流行病區應檢疫至流行停止。至少應另開一間專收新病兒的病房,其中的工作人員應與流行區分開。

3.病兒及接觸過的嬰兒大便培養必須2~3次陰性後方允許出院。留下的衣物、被褥及用具必須嚴格消毒才能再用。出院後的嬰兒如在一周內發生腹瀉必須到原產院或醫院就診,不可收入其他醫院,以免散播。

4.如孕婦發生腹瀉應立即與其他產婦隔離,並積極治療,暫時停止對嬰兒抱奶。嬰兒也應隔離,並做大便培養至陰性時始解除。

5.積極治療患嬰,(詳見小兒感染性腸炎),腹瀉新生兒易發生脫水、酸中毒低血鉀症,應及時從靜脈補充液體和電解質,糾正酸中毒,下列補充量作為參考:輕度脫水足月兒120~150ml/kg/d,早產兒150~200ml/kg·d;中度脫水足月兒150~200ml/kg·d,早產兒200~250ml/kg·d;重度脫水足月兒200~250ml/kg·d,早產兒250~300ml/kg·d。補充鈉、鉀、氯離子根據血電解質測試而定,一般情況下生理鹽水與10%葡萄糖液之比例在輕度脫水約為1∶2,中度1∶1,重度1∶1~2∶1。治療酸中毒輕度者在補充液體後會自行糾正,嚴重酸中毒者在基礎液體中增加NaHCO3,第一次量用5%NaHCO31~2ml/kg,待BE或CO2結合力檢查結果出來後則根據BE計算。

應補充的NaHCO3mmol數=體重(kg)×0.3×BE數將此量扣除第一次加入NaHCO3量從靜脈緩慢滴入。腹瀉愈重,往往低血鉀也愈重,在脫水和酸中毒初步改善後即需補充鉀離子,約2~6mmol/kg·d,根據低鉀程度而定。從靜脈緩慢滴入不少於8小時。

抗菌藥物除嚴重鼠傷寒桿菌腹瀉選用阿米卡星或頭孢哌酮(或其他第三代頭孢類)外,其他不一定要用抗菌藥物,而用微生態製劑,內含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糞鏈球菌(如培菲康、回春生、乳酶生),以嬰兒腸道正常菌種替代過多繁殖的其他微生物,維持腸道正常生態平衡。還可試用思密達(Smecta),每天1g,分3次口服,療程3~6天。該品對病毒、細菌及其毒素有較強吸附作用,且對胃腸黏膜有保護作用。

應對措施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新生兒的糞便性狀因吃進的食物不同而有差異。如吃人奶的大便多呈金黃色糊狀,每日2-4次。餵牛奶的寶寶大便多為淺黃色或土灰色,比較乾一些,每日1-2次。如果新生兒大便次數比原來增多,每日4-5次以上,而且大便性質異常,如稀水、帶有小塊奶瓣或粘液膿血便,此病症稱為新生兒腹瀉病。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因此,當新生兒發生腹瀉時,首先要找出腹瀉的原因,按不同的病因給予不同的治療。

腹瀉病從病因來講可分兩大類,即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引起非感染性腹瀉的原因包括餵養不當、過敏性腹瀉、亂用抗生素,以及環境過冷或過熱而引起的腹瀉。對於此類腹瀉,要注意膳食合理,科學餵養。如奶量不要過多或過少,吃奶要定時,不吃涼奶或變質奶,奶中糖量不要過多,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防止因環境太冷引起腸蠕動增快或因太熱使消化液分泌過少而致腹瀉。除此以外還要服用一些幫助消化、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多酶片乳酶生麗珠腸樂思密達等,感染性腹瀉是由於病原體侵入腸道而引起的,其表現是寶寶的大便帶有粘液或膿血,味奇臭。

此外,一些外科疾病也可以出現腹瀉,如大便灰白色,多見於先天性膽道阻塞的新生兒,大便若似果醬樣帶血時,可能是腸套疊。因此,當您的寶寶發生腹瀉時要分析病因,如大便有粘液膿血,或呈灰白色,或為果醬樣大便,應立即送往醫院及早診治。

治療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1.控制感染根據病原及藥敏結果,選用抗生素,對革蘭陰性桿菌可選用頭孢第三代抗生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安美汀)。病毒性腹瀉不必使用抗生素鶒。真菌性腸炎應停用抗生素,用制黴菌素口服。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新生兒腹瀉要隨時觀察是否有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要及時予以糾正。

3.補液量新生兒個體差異較大,不同出生體重,不同日齡,需要量均不同,要個體化對輕中度脫水補液量不宜過多。對重度脫水,有循環衰竭者,先給2∶1等張液20ml/kg,靜脈滴注。

4.補液性質等滲脫水補1/2張,低滲脫水補2/3張,高滲脫水補1/3張。

5.補液速度輸液總量的一半以8~10ml/(kg·h)速度靜脈滴注,約需8h另一半以5~6ml/(kg·h)速度靜脈滴注。早產兒補液速度應<7ml/(kg·h)

6.糾正酸中毒用碳酸氫鈉,根據血氣分析BE值計算,5%碳酸氫鈉(ml)=-Be×體重(kg)×0.5先用計算量的一半,用5%葡萄糖等量稀釋靜脈滴注。糾正酸中毒健康搜尋的目標是使pH不低於7.25。

7.糾正電解質紊亂新生兒腹瀉易發生低鈉血症和低鉀血症。補鉀不宜操之過急,如血鉀<3.5mmol/L,可給氯化鉀1.5~3mmol/(kg·d),用10%氯化鉀1~2ml/(kg·d),稀釋成0.15%~0.2%健康搜尋,持續靜脈滴注。

8.其他治療可用雙八面體蒙脫石(思密達),每次0.5g,2~3次/d腹瀉時間較長者需用微生態調節劑如雙歧桿菌(麗珠腸樂)口服。

預防

1、不要帶小兒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避免接觸病兒。

2、注意衛生,小兒使用的玩具,和能夠觸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沖洗,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家長在為孩子吃奶或吃飯前也要把手洗乾淨,要用流動水沖洗。

3、不要吃生冷食品。吃現成的熟食時,一定要注意出廠日期,品種質量,外售熟食最好不吃。

4、預防病毒感染,冷熱要均勻,預防感冒,使小兒能夠抵禦輪狀病毒的侵襲。

治療要點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新生兒流行性腹瀉
1、患了秋季腹瀉,家長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小兒液體的攝入,如果小兒不吐,要用最大的耐心頻頻的給孩子餵口服補液,就象靜脈點滴那樣,一點一點地喂,只要把住脫水這一關,小兒的病情就不會惡化,口服補液不但能夠補充小兒由於腹瀉而丟失的液體,還能有效的減少腹瀉,增加腸道內水分和電解質的吸收,起到止瀉的作用,由於口服補液鹽在臨床中的廣泛使用,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兒童。合理的使用口服補液不但減少醫療開始,也可減輕孩子由於住院輸液所受的痛苦。

2、秋季腹瀉是病毒感染,使用抗菌素是無效的,相反還可能造成小兒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加重腹瀉症狀。家長不要盲目使用抗菌素。

3、不要禁食,要繼續給孩子餵奶,可把粥,麵條等改成米湯,並且在米湯中加少許食鹽,米湯要熬的粘一些,稠一些。起到收斂的作用,暫時停部分輔食,如肉蛋菜水果等,待腹瀉減輕再開始食用,但停食輔食時間不要過長,一般3天以內。要保證小兒每日所需熱量和營養。

4、體溫超過38C,使用退熱藥。

5、嘔吐嚴重,不能口服補液,必須靜脈輸液,不要猶豫,不要等待,一旦出現脫水,就會危機患兒生命。

6、一定不要給小兒喝任何飲料代替補水。

醫生警告:

1月以後,秋季腹瀉患兒可能才會有所減少。父母一定要警惕,儘量預防,患病後要及時治療。春節前後是小兒肺炎高發季節。秋季腹瀉過後,還要注意預防小兒肺炎。

併發症

新生兒流行性腹瀉體檢
腹瀉常導致營養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和多種感染。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症病毒性腸炎,偶有並發心肌炎。

2鵝口瘡

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並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可能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並發大腸桿菌,敗血症,導致中毒性肝炎,腹瀉後病情很快加重,出現黃疸後很快死亡,但如及早發現及時注射多粘菌素,氨苄或羧苄青黴素多數可治癒。

4營養不良和維生素缺乏

腹瀉,遷延日久或反覆多次禁食,長期熱量不足易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和維A缺乏,久瀉致肝功受損,維生素K吸收減少和凝血酶原減低而致出血。

5其他

脫水重時可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此外有: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穿孔,腸套疊和胃擴張,還可因輸液不當引起急性心力衰竭,高鈉或低鈉血症或高鉀血症,小嬰兒嘔吐護理不周時可引起窒息。

兒科疾病

兒科病就是兒童易患疾病的統稱。比如腸胃疾病,營養不良,呼吸疾病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