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Ningxia University),簡稱“寧大”(NXU),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為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省一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聯盟(Z14)成員,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 寧夏大學的前身為1958年9月創建的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1962年9月,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與寧夏醫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1970年1月,寧夏醫學院、寧夏農學院從寧夏大學分出獨立辦學。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寧夏工學院、銀川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寧夏教育學院)合併組建寧夏大學。2002年2月,原寧夏大學與寧夏農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 截至2019年3月,學校占地面積2938畝,教學實驗農場1890畝,校舍建築面積87萬平方米,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學校設有22個二級教學單位(學院),77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5個,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教職工2625人,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7780人,研究生3626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143人,在校留學生194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寧夏大學的前身是寧夏師範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9月。  

歷史變革圖 歷史變革圖

1962年9月,三院合併正式成立了寧夏大學。銀川市新城中學併入寧夏大學。

1969年,寧夏大學(原寧夏農學院部分)參與合併組建寧夏大學(第一分校)。

1972年,寧夏大學(原寧夏醫學院部分)參與合併組建寧夏醫學院。

1978年,寧夏大學(機械系、電子工程系)改建為寧夏工學院,與寧夏大學合署辦學。學校正式成為研究生培養單位。

1997年12月,寧夏大學與寧夏工學院、銀川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含寧夏教育學院)四校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

2001年11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寧夏大學與寧夏農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寧夏大學,寧夏計畫物資統計學校劃歸新成立的寧夏大學。6月,教育部確定上海交通大學對口支援寧夏大學。  

2003年,寧夏體育運動學校與寧夏大學聯合辦學,成立寧夏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分院。學校草業科學獲博士學位授權資格,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2004年,寧夏大學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2006年,寧夏大學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8年9月,寧夏大學被確定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同年,學校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

2011年10月,寧夏大學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2年,寧夏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

2014年,寧夏大學獲批成為教育部第二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0月,寧夏大學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項目試點高校。

2015年6月,寧夏大學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6年1月,寧夏大學中衛校區整體移交寧夏大學管理。  

2017年7月,寧夏大學獲批2017年度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9月,寧夏大學入選國家教育部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

2018年,寧夏大學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並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序列。同年,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9年3月,學校下設22個二級教學單位(學院),共有7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定
學院專業
寧夏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旅遊管理
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廣告學(停招)、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方向)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學
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英語(師範)、日語、俄語
寧夏大學阿拉伯學院阿拉伯語(語言文學方向)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經濟學、會計學、農林經濟管理、電子商務、市場行銷、物流管理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師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
寧夏大學數學統計學院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物理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材料化學、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製藥工程
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生物科學
寧夏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科學
寧夏大學葡萄酒學院葡萄與葡萄酒工程、葡萄酒行銷、葡萄酒文化與旅遊管理
寧夏大學農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園林、園藝、農學、林學、草業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植物保護
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農業水利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
寧夏大學教育學院套用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國小教育、學前教育
寧夏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
寧夏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舞蹈學
寧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會計學(SQA HND國際項目)、工商管理(SQA HND國際項目)
寧夏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教職員工2605人,其中專任教師1429人,外聘教師70人;專任教師中,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國家“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人,柔性引進院士29人,柔性引進知名專家36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15人,3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獲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5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1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入選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15人入選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入選自治區“塞上英才”工程,16人入選自治區“海外引才百人計畫”,15人入選自治區“國內引才312計畫”,21人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4人入選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5人入選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自治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人入選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培養工程自治區優秀青年後備骨幹人選;2人獲自治區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稱號,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國家“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李星

國家“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杜建錄、胡玉冰  

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羅強強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何建國、胡玉冰等

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李曉霞等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王玉炯、田軍倉

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生物學教學團隊(2008,王玉炯)、草地學課程教學團隊(2009,謝應忠)、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團隊(2010,劉萬毅)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項目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專業2個,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拔尖創新型)4項,10個“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群),20個省部級優勢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科學(教師教育)、農學(植物生產類)、草業科學、生物科學類、漢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草地學》

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分子生物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草地學》  

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寧夏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專業:電子信息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拔尖創新型):草業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群):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群、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漢語言文學、電氣信息類專業群、數學與套用數學、生物科學專業群、地理科學專業群、新聞學、美術學  

• 教學成果

2019年,學校機械工程學院張波團隊《雙向互動國際化及校企深度協同的機械學科卓越計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項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個“部區合建”學科群,18個自治區重點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8個“十三五”自治區重點學科,10個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75個,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民族學、水利工程、草學

• 重點學科

• 

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國家重點學科:草業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國少數民族史

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專門史、漢語言文字學、區域經濟學、民族學、英語語言學、套用心理學、人文地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套用化學、草業科學、水利水電工程、套用數學、基礎數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凝聚態物理、臨床獸醫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  

• 學位授予點

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數學、民族學、草學、畜牧學、水利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心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哲學、法學、民族學、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數學、物理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學、機械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草學、畜牧學、獸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利用、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教育學  

專業碩士點:教育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翻譯碩士、會計碩士、公共管理碩士、藝術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體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獸醫碩士、林業碩士、旅遊管理碩士  

• 學科評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學科評估結果為:

學科名稱評選結果學科名稱評選結果
民族學B-生物學C-
中國語言文學C-生態學C-
外國語言文學C-水利工程C+
數學C+草學B-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32個,各學科領域實驗室93個,建有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獲批建設了國家大學科技園,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11個,設有12個自治區院士工作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寧東煤化工資源循環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西北土地退化與生態恢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中阿旱區特色資源與環境治理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寧夏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夏學研究院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動物重大疫病綜合防制研究科技創新團隊、旱區現代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科技創新團隊

寧夏自治區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回族研究院

寧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寧夏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寧夏退化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寧夏農業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動物與微生物方向)、寧夏光伏材料重點實驗室、寧夏沙漠信息智慧型感知重點實驗室、寧夏食品微生物套用技術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寧夏特色作物現代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寧夏智慧型裝備CAE重點實驗室   、寧夏科學工程計算與數據分析重點實驗室

寧夏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葡萄與葡萄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乾旱區天然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節水灌溉與水資源調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清真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寧夏肉品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中心、寧夏現代設施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間,學校共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3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199篇,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項,獲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3項,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寧夏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1項、寧夏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06項;   學校共獲授權專利138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99項;   學校共發表核心及其以上論文2470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論文582篇;出版學術專著313部。  

“十三五”以來,學校先後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研項目220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25項,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4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羊肉梯次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2018年,參與項目)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寧夏大學圖書館由懷遠校區逸夫圖書館(一館)、文萃校區文萃圖書館(二館)和金鳳校區圖書館(三館)三部分組成,共有紙質文獻194餘萬冊,其中,圖書館藏書148餘萬冊,各學院藏書46萬餘冊。圖書館藏有歷代古籍和再造善本古籍近5萬冊,其中《漢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兩種善本先後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書館有中國知網(CNKI)、萬方知識平台、超星讀秀、超星百鏈雲、超星中文發現系統、Elsevier SD、Springer-Link、SCI、EI、Dialog等92個資料庫;電子圖書218餘萬冊;學術視頻1.7萬餘集。  

• 學術期刊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公開出版學術期刊4種:《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寧夏工程技術》《農業科學研究》。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工業技術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研究報告、簡報、快報等學術論文,以印刷版、光碟版和網路版三種載體形式出版,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獲第4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國報刊索引·社會科學版、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論文統計與分析系統等全國主要文摘、文獻載體轉載、摘編,設有“哲學研究”、“民族研究”、“語言文字研究”、“西夏研究”和“青年學者論壇”等特色欄目。  

《寧夏工程技術》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獲首屆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優秀期刊獎。  

《農業科學研究》被全國報刊索引(生物、農業)、中國生物學文摘文摘期刊摘錄、索引、著錄;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網學術期刊(光碟版)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科學技術部“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9個資料庫和文摘刊物的刊源,獲“全國民族地區自然科學版優秀期刊”“中國北方優秀期刊”和“寧夏優秀期刊”等榮譽。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3月,學校由上海交通大學對口支援建設,先後與山東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南昌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結成交流合作關係,先後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與阿聯杜拜大學合作建立了海灣地區第一所孔子學院,與法國格勒諾布爾第二大學葡萄酒學院合作建設寧夏大學葡萄酒學院。  

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高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獎學金生接收院校和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准的寧夏地區唯一的HSK(漢語水平考試)考點。自1992年招收留學生以來,先後有40多個國家20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 校徽

校徽 校徽

學校校徽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和建校年代組成的以墨綠色為底的雙同心圓形徽標。

校徽中心圖形寓“寧大、人文”四字,從左至右看似漢字“寧大”二字,自上至下看又似“人文”二字。 “人”與“文”字形代表人文、人本、文化、文明的理念,同時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圖形中三重筆劃的“人”字形含“三人行必有我師”之意。“寧”字還表明學校所在地寧夏。校徽取墨綠色為底,象徵著和平、生機與繁榮,也象徵著寧夏大學地處回鄉,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校徽中心圖形動感較強,形似奔跑者,給人以昂揚向上、奮力拚搏的印象,體現寧大人腳踏實地、志存高遠,不畏艱難、團結奮進,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精神面貌。  

精神文化

• 校訓

校訓 校訓

尚德,勤學,求是,創新  

• 校歌

《我們是年輕的大學生》 作詞:陳育寧, 作曲:程牧 心中裝著無數的夢想,憧憬著那遠大的志向。 我們聚集在賀蘭山下,為的是重振西部的輝煌。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肩負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用青春譜寫人生的華章。 探索的征程從校園啟航,奮鬥的事業在這裡打樁。 我們珍惜分分秒秒,為的是民族的期盼,祖國的榮光。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肩負起明天的希望。 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用青春譜寫人生的華章。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9月15日。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李星
黨委副書記、校長 何建國
黨委副書記王宏偉
黨委副書記(提名)王玉炯 
黨委常委、副校長 謝應忠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周運生
黨委常委、副校長(掛職) 王利華
副校長(提名常委)郎偉 
副校長(提名常委)李建設 
副校長(提名常委)劉炎勝 
副校長(提名常委)周震 
副校長(提名常委)史金龍 

知名校友

王正偉,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劉慧,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馬勇霞,海南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王文宇,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黨組書記、廳長。

黨志,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

季生福,北京化工大學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蘇文浩,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員。2018年獲國際食品特性大會最佳論文獎。

夏立言,國家一級演員。

夏國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973計畫”首席科學家。

劉仲,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國務院教育部總督學顧問。

王儒貴,原銀川市市長。

馬少先,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郭文斌 ,作家,銀川市文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李瑩輝,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火星-500"中國項目責任總師。

齊岳,原中共銀川市宣傳部長、寧夏醫學院黨委書記,寧夏大學黨委書記。

馬廷禮,寧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兼中衛市委書記。

章張,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生命與健康大數據中心執行主任,博士生導師。

史清華,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方陸,寧夏中房實業集團董事長。

劉建宏,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教授,亞洲犯罪學學會會員大會主席。

楊洪濤,寧夏電影集團董事長、國家一級導演。

鄭元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戈,石嘴山市副市長。

張雄,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航空宇航工程系主任。

謝波,寧夏醫科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武漢大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復旦大學
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南京大學
南開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
山東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湘潭大學
蘇州大學
雲南大學
暨南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四川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外交學院
重慶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
上海大學
湖南大學
煙臺大學
蘭州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黑龍江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天津師範大學
深圳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
遼寧大學
河北大學
山西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湖北大學
安徽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南大學
同濟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南大學
寧波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瀋陽師範大學
廣東商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
甘肅政法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寧夏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 
安徽師範大學
東北大學
華僑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西北大學
新疆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師範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
溫州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陝西理工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河海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2009中國大學農學50強

農學包括植物生產、草業科學、森林資源、環境生態、動物生產、動物醫學、水產等7個學科類,共有16個本科專業。 

中國211工程大學

地區學校數量所處省市學校
華北地區
        
30所
            
北京: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政法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河北:河北工業大學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大學
華東地區30所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 | 復旦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上海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江蘇省: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師範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河海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浙江省:浙江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廈門大學 | 福州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西南地區10所重慶市:重慶大學 | 西南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雲南省:雲南大學
貴州省:貴州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東北地區11所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 | 東北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省:吉林大學 | 東北師範大學 |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華中地區11所湖北省: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華中師範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河南省:鄭州大學
湖南省:湖南大學 | 中南大學 | 湖南師範大學
華南地區6所廣東省:中山大學 | 暨南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師範大學
廣西:廣西大學
海南省:海南大學
西北地區12所陝西省:西北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長安大學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陝西師範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 | 石河子大學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