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義經
蕭齊 天竺 三藏 曇摩伽陀耶舍 譯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虬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法。廣生眾教。含義不貲(zī,同資)。故曰無量。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一極正覺任機而通。流轉起滅者。必在苦而希樂。此叩聖之感也。順通示現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應也。根異教殊其階成七。先為波利等說五戒。所謂人天善根一也。次為拘鄰等轉四諦。所謂授聲聞乘二也。次為中根演十二因緣。所謂授緣覺乘三也。次為上根舉六波羅蜜。所謂授以大乘四也。眾教宣融群疑須導。次說無量義經。既稱得道差品。復雲未顯真實。使發求實之冥機。用開一極之由緒五也。故法華接唱顯一除三。順彼求實之心。去此施權之名六也。雖權開而實現。猶掩常住之正義。在雙樹而臨崖。乃暢我淨之玄音七也。過此以往法門雖多。撮其大歸數盡於此。亦由眾聲不出五音之表。百氏並在六家之內。其無量義經。雖法華首戴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說。每臨講肆。未嘗不廢談而嘆想見斯文。忽有武當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偽帝姚略從子。國破之日。為晉軍何澹之所得。數歲聰黠(xiá)。澹之字曰螟蛉。養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游尋。不擇夷險。以齊建元三年。復訪奇搜秘遠至嶺南。於廣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手能隸書。口解齊言。欲傳此經未知所授。表便殷勤致請。心形俱至。淹歷旬朔僅得一本。仍還嶠(qiáo)北齎(jī)入武當。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頂戴出山見校弘通。奉覿(dí)真文欣敬兼誠。詠歌不足手舞莫宣。輒虔訪宿解抽刷庸思。謹立序注云。
自極教應世與俗而差。神道救物稱感成異。玄圃已東。號曰太一。罽(jì)賓以西。字為正學。東國明殃慶於百年。西域辯休咎於三世。希無之與修空。其揆(kuí)一也。有欲於無者。既無得無之分。施心於空者。豈有入空之照。而講求釋教者。或謂會理可漸。或謂入空必頓。請試言之。以筌幽寄。立漸者。以萬事之成。莫不有漸。堅冰基於履霜。九仞成於累土。學人之入空也。雖未圓符。譬如斬木去寸無寸去尺無尺。三空稍登寧非漸耶。立頓者。以希善之功。莫過觀法性。法性從緣非有非無。忘慮於非有非無。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於非有非無。境智猶二者。未免於有。有中伏結。非無日損之驗。空上論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納羅漢於一聽。判無生於終朝。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妙得非漸理固必然。既二談分路兩意爭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尋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論無生。以七住為道慧陰足。十住則群方與能。在跡斯異語照則一。安公之辯異觀。三乘者。始簣(kuì)之日稱。定慧者。終成之實錄。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入解則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難既夷乃無有三。險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則名一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雲。道品可以泥洹。非羅漢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樹王之謂。斬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漸。無生之證。生盡故其照必頓。案三乘名教。皆以生盡照息。去有入空。以此為道。不得取像於形器也。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若所證實異。豈曰無相。若入照必同。寧曰有漸。非漸而雲漸。密筌之虛教耳。如來亦云。空拳誑小兒。以此度眾生。微文接粗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聊舉大較。談者擇焉。
德性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金輪、銀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各與眷屬百千萬數而自圍繞,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燒香散華,種種供養,供養佛已退一面坐。其菩薩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 大威德藏法王子、無憂藏法王子、大辯藏法王子、彌勒菩薩、 導首菩薩、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華幢菩薩、 華光幢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常精進菩薩、寶印手菩薩、 寶積菩薩、寶杖菩薩、 越三界菩薩、毗摩跋羅菩薩、 香象菩薩、大香象菩薩、 師子吼王菩薩、師子遊戲世菩薩、 師子奮迅菩薩、師子精進菩薩、 勇銳力菩薩、師子威猛伏菩薩、 莊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是諸菩薩,莫不皆是法身大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成就。其心禪寂,常在三昧,恬安淡泊,無為無欲,顛倒、亂想不復得入。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曉了分別性相真實、有無長短明現顯白;又能善知諸根性慾,以陀羅尼無礙辯才,請佛轉法輪,隨順能轉,微渧先墮,以淹欲塵,開涅盤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甚深十二因緣,用灑無明老病死等,猛盛熾然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布善種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發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時節,扶疏增長大乘事業,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住快樂微妙真實,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穩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慌亂作大正念。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死河,置涅盤岸。醫王、大醫王,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令眾樂服。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師子勇猛威伏眾獸,難可沮壞。遊戲菩薩諸波羅蜜,於如來地堅固不動,安住願力,廣淨佛國,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菩薩摩訶薩,皆有如是不可思議功德。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連、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佛子羅雲、優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優樓頻羅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比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者,真正解脫。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座,各定意已,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座而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於空中鏇轉來下,四面雲集而獻於佛。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娛樂於佛。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聲說偈贊言:『
大哉大悟大聖王, 無垢無染無所著,
天人象馬調御師, 道風德香薰一切。
智恬情泊慮凝靜, 意滅識亡心亦寂,
永斷夢妄思想念, 無復諸大陰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無, 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非圓非短長, 非出非沒非生滅,
非造非起非為作, 非坐非臥非行住,
非動非轉非閒靜, 非進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來,
非青非黃非赤白, 非紅非紫種種色。
戒定慧解知見生, 三明六通道品發,
慈悲十力無畏起, 眾生善業因緣出。
示為丈六紫金暉, 方整照耀甚明徹,
毫相月鏇項日光, 鏇發紺青頂肉髻,
淨眼明照上下眴, 眉接紺舒方口頰,
唇舌赤好若丹果, 白齒四十猶珂雪,
額廣鼻修面門開, 胸表卍字師子臆,
手足柔軟具千輻, 腋掌合縵內外握,
臂修肘長指長纖, 皮膚細軟毛右鏇,
踝膝不現馬陰藏, 細筋鎖骨鹿膊腸,
表里映徹淨無垢, 淨水莫染不受塵。
如是等相三十二, 八十種好似可見,
而實無相非相色, 一切有相眼對絕,
無相之相有相身, 眾生身相相亦然,
能令眾生歡喜禮, 虔心表敬誠殷勤。
因是自高我慢除, 成就如是妙色軀。
我等八萬之等眾, 俱共稽首鹹歸命,
善滅思想心意識, 象馬調御無著聖。
稽首皈依法色身, 戒定慧解知見聚;
稽首皈依妙幢相; 稽首皈依難思議。
梵音雷震響八種, 微妙清淨甚深遠。
四諦六度十二緣, 隨順眾生心業轉。
有聞莫不心意開, 無量生死眾結斷。
有聞或得須陀洹; 斯陀阿那阿羅漢;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或得無量陀羅尼, 無礙樂說大辯才。
演說甚深微妙偈, 遊戲澡浴法清池。
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如是法輪相如是, 清淨無邊難思議。
我等鹹復共稽首, 皈依法輪轉以時;
稽首皈依梵音聲; 稽首皈依緣諦度。
世尊往昔無量劫, 勤苦修習眾德行,
為我人天神龍王, 普及一切諸眾生,
能舍一切諸難捨, 財寶妻子及國城,
於法內外無所恃, 頭目髓腦悉施人。
奉持諸佛清淨戒, 乃至生命不毀傷,
若人刀杖來加害, 惡口罵辱終不瞋。
歷劫挫身不倦惰, 晝夜攝心常住禪,
遍學一切眾道法, 智慧深入眾生根,
是故今得自在力, 於法自在為法王。
我等鹹共俱稽首, 皈依能勤諸難勤。』
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贊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憫聽否?」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盤,涅盤之後普令一切無復余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能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憫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是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慾,性慾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敗壞。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以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意云何?唯願世尊,慈憫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坐道場菩堤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慾不同,性慾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鄰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並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收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髮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天人,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安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
「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義;解義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於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
「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恆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形。」
「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敗壞。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說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鏇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義三昧,三萬四千菩薩摩訶薩得無數無量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轉法輪,其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諸眷屬百千眾俱,聞佛如來說是經時,或得暖法、頂法、世間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薩無生法忍,又得一陀羅尼,又得二陀羅尼,又得三陀羅尼,又得四陀羅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得無量無數恆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功德品第三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真實甚深!甚深甚深!所以者何?於此眾中,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天龍鬼神、國王、臣、民、諸有眾生,聞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無不獲得陀羅尼門、三法四果菩提之心。當知此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之所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敗壞。所以者何?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則為大利。所以者何?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有眾生不得聞者,當知是等為失大利,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不知菩提大道直故,行於險徑多留難故。」
「世尊,是經典者不可思議,唯願世尊,廣為大眾慈哀敷演是經甚深不思議事。」
「世尊,是經典者,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乃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善男子,我說是經,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所以者何?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一聞能持一切法故;於諸眾生大利益故;行大直道無留難故。善男子,汝問是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者?當善諦聽。」
「善男子,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中來,去至一切眾生髮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善男子,是經如是來,如是去,如是住。是故,此經能有如是無量功德不思議力,令眾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汝寧欲聞是經復有十不思議功德力不?」
大莊嚴言:「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第一,是經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妒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舍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痴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一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二,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是經者,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則能通達百千億義,無量數劫不能演說所受持法。所以者何?以其是法義無量故。善男子,是經譬如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是經典者,亦復如是,從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是故此經名無量義。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二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三,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通達百千萬億義已,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出生入死無怖畏想,於諸眾生生憐憫心,於一切法生勇健想。如壯力士能擔能持諸有重者。是持經人亦復如事,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猶如船師身嬰重病,四肢不御,安止此岸,有好堅牢船舟,常辦諸度彼者之具,給與而去。是持經者亦復如是,雖嬰五道諸有之身,百八重病常恆相纏,安止無明老死此岸,而有堅牢此大乘經無量義辦,能度眾生,能如說行者得度生死。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三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四,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是人聞已,悉能受持,隨順不逆,轉復為人隨宜廣說。善男子,是人譬如國王夫人新生王子,若一日、若二日、若至七日;若一月、若二月、若至七月;若一歲,若二歲,若至七歲,雖復不能領理國事,已為臣民之所宗敬;諸大王子以為伴侶;王及夫人愛心偏重,常與共語。所以者何?諸佛國王,是經夫人,和合共生是菩薩子,若是菩薩得聞是經,若一句、若一偈、若一轉、若二轉、若十、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恆河沙、無量無數轉,雖復不能體真理極、雖復不能震動三千大千國土、雷震梵音轉大法輪,已為一切四眾八部之所宗仰;諸大菩薩以為眷屬,深入諸佛秘密之法,所可演說無違無失,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遍復,以新學故。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四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五,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是人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延於一日以為百劫,百劫亦能促為一日,令彼眾生歡喜信伏。善男子,是善男子善女人,譬如龍子始生七日,即能興雲,亦能降雨。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五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六,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受持讀誦是經典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腦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譬如王子,雖復稚小,若王游巡及以疾病,委是王子領理國事,王子是時依大王命,如法教令群寮百官、宣流正化、國土人民各隨其安,如大王治等無有異。持經善男子、善女人亦復如是。若佛在世、若滅度後,是善男子,雖未得住初不動地,依佛如是用說教法而敷演之,眾生聞已,一心修行,斷除煩惱得法、得果、乃至得道。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六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七,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得聞是經,歡喜信受,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起諸善根興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惱眾生,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生死煩惱一時斷壞,即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譬如健人為王除怨,怨既滅已王大歡喜,賞賜半國之封皆悉與之。持經男子女人亦復如是,於諸行人最為勇健,六度法寶不求自至,生死怨敵自然散壞,證無生忍,半佛國寶封賞安樂。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七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八,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在世,若滅度後,有人能得是經典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堅固戒忍兼行檀度,深發慈悲,以此無上大乘無量義經,廣為人說,若人先來都不信有罪福者,以是經示之,設種種方便,強化令信,以經威力故,發其人心,欻然得回,信心既發,勇猛精進故,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得無生忍得至上地,與諸菩薩以為眷屬,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八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九,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有得是經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獲諸三昧、首楞嚴三昧,入大總持門,得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是故是經有如此力。善男子,是名是經第九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第十,是經不可思議功德力者,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及滅度後,若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解說如法修行,既令餘人修行是經力故,得道、得果,皆由是善男子、善女人慈心勤化力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厚集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以眾法藥施諸眾生安樂一切,漸見超登住法雲地,恩澤普潤慈被無外,攝苦眾生令入道跡。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是經第十功德不思議力。」
「善男子,如是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極有大威神力,尊無過上,能令諸凡夫皆成聖果,永離生死而得自在,是故此經名無量義也。能令一切眾生於凡夫地生起諸菩薩無量道芽,令功德樹蔚茂扶梳增長,是故此經號十不可思議功德力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同聲白佛言:「世尊,佛所說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次經乃有如是十種功德不思議力,大饒益無量一切眾生,令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各得無量義三昧;或得百千陀羅尼;或令得菩薩諸地諸忍;或得緣覺羅漢四道果證。世尊慈憫,快為我等說如是法,令我大獲法利,甚為奇特,未曾有也。世尊慈恩,實難可報。」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於上空中復雨種種華:天憂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鏇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天缽器、天百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恆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缽器、天百味,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嘆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勤心流布,常當殷勤,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汝等真是大慈大悲,以立神通願力,守護是經,勿使疑滯。於當來世,必令廣行閻浮提,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以是之故,亦令汝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來詣佛所,頭面禮足,繞百千匝,即前胡跪,俱共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快蒙世尊慈憫,為我等說是甚深微妙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敬受佛敕,於如來滅後,當廣令流布是經典者,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唯願世尊,勿垂憂慮,我等當以願力,普令一切眾生使得見聞讀誦書寫供養,得是經法威神之力。」
爾時,佛贊言:「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今者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一切眾生之良福田,廣為一切作大良導;一切眾生大依止處;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常以法力廣施一切。」
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無量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