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宣化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據對宣化西南60公里處的泥河灣遺址和宣化城及附近的劉家夭、王河灣、水泉、趙川、關子口、白廟等地發現的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及出土的石器、陶器等物考證,遠在6000年前人類活動已遍及宣化各地。考古專家論證說,宣化屬中國華北燕山山脈北緣,既有黃河流域的文化特徵,又有北方紅山文化的遺存,是中華民族南北文化交融匯聚的中心地帶,文化積澱豐富,對研究史前文化有重要意義。
夏、商時期中華分九州,宣化先屬幽州、後屬冀州。
周武王滅商紂後,封台公姬爽建立燕國,宣化屬燕國領地。
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由東胡族占據。燕王派秦開破襲東胡,置之不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等郡,宣化屬上谷郡。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郡、宣化為其一的上谷郡,置守尉監,因在谷之上,直名上谷。
漢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宣化屬上谷郡下洛縣。濡子嬰居攝三年,王莽篡漢,改上谷郡為朔調,並改上谷各縣名。
三國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縣為廣寧縣。
晉太康年間(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屬廣寧郡地。
南北朝時期(公元488年至550年)設永豐郡,宣化轄境屬懷戍縣。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設涿郡懷戍縣,宣化仍屬懷戍縣置。
唐初改為媯州,屬河北道。僖宗年間(公元885年)設武州、文德縣、宣化為州、縣治所。
五代時,西晉石敬瑭割燕,分16州給契丹,其中包括武州。契丹建遼國,遼改武州為歸化州,仍轄文德縣,屬西京道。宣化為當時州、縣治所。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歸化州為宣化州,八年改為宣德州,九年復設宣德州、領文德縣,宣化仍為州、縣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為宣寧府,後又改為宣德州。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因地震原因又改為順寧府和宣德縣治所。
明代,宣化是北部邊防重鎮,不設地方政府,只沿長城設九鎮,宣府鎮為九鎮之一,轄四海縣至大同1300里的防禦任務,是宣府鎮總兵駐地和指揮中心,又稱宣府鎮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廢宣府衛所,改置宣化府轄一廳、三州、七縣,宣化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廢宣化府,存宣化縣,屬直隸省口北道。1929年廢道,宣化縣直屬察哈爾省。1939年日偽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在宣化設察南政廳。1943年改置宣化省,為偽宣化省會所在地。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設立宣化市,為察哈爾省會。當年10月,國民黨政府占領宣化,置宣化縣。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恢復宣化市建置,屬察哈爾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為察南專區宣化鎮。1950年2月仍恢復市建制並於1952年底改隸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置宣化城區為宣化鎮,屬張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縣、鎮合併。1959年6月,改合併後的宣化鎮為宣化區,仍屬張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區,改置宣化市,屬張家口地區,由張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復宣化縣建制,仍市、縣分設。
1963年3月改宣化市為張家口市轄區至2014年。
2016年,同意撤銷宣化縣、宣化區,設立新的宣化區,以原宣化縣、宣化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宣化區的行政區域,政府駐地在原宣化區人民政府駐地。
位置境域
宣化區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在張家口市東南28公里處,為張家口市轄區。地理坐標北緯40°37′,東經115°03′。東南距首都北京150公里,南偏西距省會石家莊市288公里,西距山西省大同市200公里,是京、津連線冀、晉、內蒙古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素有“陸路商埠”之稱。四至為:除西北與張家口市高新區毗連外,其餘均與宣化縣接壤。其東與賈家營鎮、東南與顧家營鎮、東北與馬家灣鄉、北與大倉蓋鎮、西與沙嶺子鎮相連,西南與江家屯鄉接壤,南與洋河南鎮以洋河為界隔岸相望。
行政區劃
2016年,下轄7個街道、10個鎮、8個鄉:天泰寺街道、皇城街道、南關街道、南大街街道、大北街街道、工業街街道、建國街街道、龐家堡鎮、洋河南鎮、深井鎮、崞村鎮、沙嶺子鎮、姚家房鎮、大倉蓋鎮、賈家營鎮、顧家營鎮、趙川鎮、王家灣鄉、塔兒村鄉、江家屯鄉、東望山鄉、李家堡鄉、河子西鄉、春光鄉、侯家廟鄉。
共轄190個居(家)委會,359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建國街街道永安街8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宣化區地處冀西北山間盆地至宣化盆地的北緣。宣化盆地是一個典型的新生代山間河谷斷裂坳陷盆地,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展布,中心部位有洋河自西向東南穿流而過,盆地四周群山環抱,南有娘娘山、黃羊山,北有煙筒山,東有尖草頂、大北山等。最高點菸筒山海拔1023.2米,最低點洋河畔海拔591米。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逐漸傾斜。平原、河川與山地、丘陵面積各半。
氣候
宣化洋河兩岸的河川區屬暖溫帶,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受較強的冷空氣影響,天氣多變,降水量較少,大風日數多;夏季由於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伸北進,在暖濕氣流的控制下空氣濕潤,降水較多;秋季暖濕的東南氣流逐漸衰退,乾冷的西北氣流重新加強,溫度下降快,天氣晴朗,陰雨日漸減少;冬季受強大的蒙古冷高壓控制,嚴寒少雪,強冷空氣南下時常形成寒潮,引起劇烈降溫和大風天氣。
氣溫
宣化區地處洋河北岸,年平均氣溫8°C左右。一月是全年最冷月份,月平均溫度為-10.9°C,月平均最低氣溫-16°C左右。七月份是全年最暖月份,月平均溫度為23.3°C,月平均最高氣溫在29至30°C之間。春季四月份,月平均氣溫10至11°C。
解放以來,宣化區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68年6月10日,為39.1°C;同年最低氣溫-21.9°C,年較差為61.0°C,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73年2月8日,為-25.8°C,同年最高氣溫33.9°C,年較差59.7°C。
日照
宣化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時數自1971至2005年平均為2870小時,占可照時數的61%,其中0℃期間日照總時數為2006小時,大於10℃期間日照總時數為1483小時,分別占全年日照總時數的69.6%、51.5%。4~9月,農作物生長季節,每月日照時數平均在250小時以上。年最多日照時數的1980年為3193.8小時,最少日照時數的2003年為2101.2小時。從宣化1971年有氣象記錄起至1990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06小時;1991至2005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00小時,年平均日照時數比之減少206小時。
降水
主要指降雨,次指降雪。宣化冬春季受西北氣流控制,多風少雨雪;夏季和初秋受偏南海洋暖濕氣流控制,雨水較多。1960~2005年年平均降水量361.7毫米。1973年降水量最大,為563.9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小,為226.3毫米。
人口民族
解放初,建城區面積只有15.69平方公里,人口4.6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87萬人。到2005年,宣化區建城區面積達37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3.9萬人,分別是解放初期的2.3倍、6.8倍和8.3倍。漢族人口居多。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宣化區土地總面積275.8平方公里(413693.2畝),其中:農用地面積為205439畝,占宣化區土地總面積的49.66%;建設用地面積為101897.7畝,占宣化區土地總面積的24.63%;未利用地面積為106356.5畝,占宣化區土地總面積的25.71%。宣化區人均國土面積1.29畝(人口基準32萬),農業人口人均耕地1.29畝。宣化區擁有大量可供開發的土地,而且地價比較便宜,只相當於首都北京地價的六分之一。
礦產資源
宣化附近有鐵、煤、金、石灰石、膨潤土、耐火土、銅、錳、硫、石棉等多種礦種。轄區境內儲量最多的有赤鐵礦和煤礦。赤鐵礦山主要分布於宣化城北5公里處的煙筒山鐵礦和龐家堡、白廟、蛤蟆口一帶的龍煙鐵礦。礦床分布面積:煙筒山礦為7平方公里,礦石品位在40-50%之間;龍煙礦區由沙子地、楊家營、湯池口延伸到赤城縣的田家窯礦,礦石含鐵率為60%。據1993年底張家口市調查,儲量達926.55萬噸。煤礦主要分布於宣化城東南泥河子村附近。煤層為侏羅紀陸相沉積,普遍煤層為一層,厚度4-5米,品種有煙煤、褐煤,礦床分布面積為6平方公里,儲量一億噸。
其他礦種主要有:富鉀頁岩、粘土礦、膨潤土、重晶石、白雲岩礦、石灰石礦、輝綠輝長岩礦、金礦和錳礦等。
水資源
宣化區境內有四條河流,常年河道有屬於永定河水繫上游支流的洋河和柳川河;季節性河有城東的大、小泡沙河。
洋河:位於宣化城南2公里處,由張家口市橋東區流入宣化區,向東南穿流過境,經下花園、涿鹿縣與桑乾河匯合,注入官廳水庫。境內長約18.9公里,寬200米。年平均徑流量為4.62億立方米,月最大流量2.705億立方米(多發生在7、8月),河床坡度0.25-0.3%。
柳川河(古名柳河川):屬洋河支流,發源於崇禮縣南部。上游盤長河與清水河在四方台村附近匯合後,始稱柳川河,為山地河流,由北向南從宣化縣入境,流至宣化城北後,又繞城折西轉南匯入洋河。全長58公里,境內長約11.5公里,寬40米;流域面積為421平方公里。正常年最大流量為290立方米/秒,月平均流量為0.01-0.05立方米/秒,水質很好適於灌溉。
大泡沙河:位於宣化區侯家廟村東,境內長約9.1公里,寬20米,該流域面積133.88平方公里。該河流屬季節性河流,洪水由北向南流經龍羊河匯入洋河。
小泡沙河:位於宣化城東門外,發源於宣化城北的草帽山和奶奶懷山。兩條支流自北向南貫穿城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帶,穿過宣赤公路,於東升橋北匯合後向南穿過工業區,在宣化造紙廠東注入洋河。境內全長5公里,寬10米,東升橋以北的匯水面積23.88平方公里。此河道在汛期洪水到達快,流速大,屬季節性河流。
宣化區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洋河河床地帶,具有寬度大、埋藏淺的特點,是本區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經濟概況
財政收支
宣化古有“商埠”之稱,宣化商貿市場繁榮,購銷兩旺。2003年宣化區社會消費品總額達到12190萬元,居全市前列。宣化區營業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場達16個。同時,宣化還擁有三星級宣化賓館和 宣化裕華大酒店、宣化得月樓等多家高檔次餐飲名店,為宣化的開放開發提供便利,創造條件。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宣化區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15263戶,從業人員達27720人,產值達到15970萬元,營業額72670萬元。轄區內有中行、人行、工行、農行、建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宣化區GDP完成69.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億元,宣化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7.51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05元。工業
宣化區是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優勢,是張家口冶金機械和重化工基地,是河北省“北廂”地區重要的工業核心區。區域內有規模以上大中型企業12家,民營企業23家,並形成了以冶金、機械製造、釀造、電力、化工、造紙、裝潢印刷、陶瓷、建材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05年,區域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77.6億元,工業增加值59億元,利稅2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7.6%,工業經濟已成為全區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核心。宣化區域內有規模以上企業35家,其中有全國500強中排序236位、全國鋼鐵行業第21位、河北省百強企業第5位、華北生鐵、鋼材生產基地的宣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位居全國第二、華北第一的火力發電廠張家口發電廠;有全國大型企業排次70名的中國昊華集團宣化有限公司;有全國520家重點企業、出口自營和河北省大型支柱企業集團之一的宣化工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還有河北福田重機專用車股份有限公司、宣化新鐘樓啤酒有限公司等,在宣化區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帶動作用。
農業
經營壯大
宣化區農業是典型的城郊型特色農業。全區轄三鄉一鎮(河子西鄉、春光鄉、侯家廟鄉、龐家堡鎮)54個行政村。農村人口53714人,勞動力30273人,耕地69500畝,人均耕地1.29畝。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全區形成了“精、細、特無公害蔬菜”、“葡萄為主的鮮食果品”和“規模化舍飼養殖”三大產業。2005年,全區,蔬菜播種面積27180畝,總產量11.5514萬噸,糧食播種面積44940畝,總產量1.9593萬噸,農業總產值207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660元。
結合獨特的自然、氣候、資源、地理等因素,宣化區確定了以發展城郊型高效農業為方向,提出“抓菜、興牧、育林、穩糧、節水”的十字方針,通過引導、政策扶持、培育龍頭、壯大基地、開拓市場,全區逐步形成了蔬菜、葡萄、規模化舍飼養殖三大主導產業。
蔬菜產業結合城郊型農業的特點和農業結構調整中、長遠規劃,我區採取了退糧田、低效田、進菜田;退裸菜地生產進溫室,大、中、小棚為主的保護地生產;退大路菜,進優質菜、精細特菜和錯季菜措施。退出裸地蔬菜低效田8580畝,改為蔬菜保護地,退糧田改菜田面積906畝,退糧田改經濟作物面積300畝,全區形成了“東西芹、西白菜、中間精、細、特色帶,馬鈴薯基地把帽帶”的種植格局,即城東以羊坊路口村為中心,形成2720畝芹菜生產基地;城西以河子西鄉4000畝大白菜為生產基地;城郊以溫室等設施生產精、細、特錯季菜為生產基地;龐家堡鎮遠離城區,氣溫較低,以5000畝脫毒馬鈴薯為生產基地。
規模化舍飼養殖產業為認真貫徹落實禁牧舍飼政策,推進養殖業產業化的進程,加快養殖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散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型的轉變,宣化區大力支持鼓勵發展規模化舍飼養殖產業。龐家堡鎮建立了“東方富民種畜繁育中心”,“中心”占地40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草場2000多畝、紫花苜蓿400畝,種羊存欄866隻。主要品種有從國外引進的無角道賽特、澳大利亞杜柏、特克塞爾和德國美利奴4種,還有國內小尾寒羊和優質雜交肉用種羊。侯家廟鄉二台子村,投資120萬元建成占地35畝養牛小區,已有30戶入住小區,養奶牛120頭;泥河子村還建起了養羊小區等。
2005年,全區家畜家禽存欄數:大牲畜5400頭,豬13100頭,羊13600隻,禽298700隻,兔4800隻。特種養殖:鹿45隻、鵪鶉1000隻。全區大牲畜和羊、豬舍飼率達到了100%;規模養殖大戶達到191戶,規模化養殖率達到90%。全區肉類總產量2142噸,蛋總產量5000噸,奶總產量8295噸。
漁業發展保持良好的勢頭,以河子西洋河沿岸的樣台、沙疙瘩、舊李宅村為主要養殖區,養殖鯉魚、鰱魚、草魚、羅非魚四大類,水塘面積達750畝,年產量達260噸。
高效園區
結合宣化區城郊型農業的特點,從1998年開始,全區先後建成11個庭院式生態高效園區,不僅使農民增產增收,而且推動了全區農業跨越式發展。廟底村和尚墳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園區占地305畝,投資420萬元,打機井2眼,平整土地200畝,砌築護坡3800立方米,防滲渠1600米,蓄水池1個,栽樹18240棵,建高標準日光溫室1040間。溫室年生產蔬菜4茬,以黃瓜、西紅柿、油菜、芹菜為主。溫室前栽植葡萄2排,以白牛奶葡萄為主,並示範栽植新品種“里扎馬特”、“紅地球”葡萄。經營管理園區的51戶農民僅蔬菜年收入戶均8000元以上,加上葡萄收入,戶均達15000元。園內一排溫室加2排葡萄的庭園式生產模式曾受到原河北省省長紐茂生的高度評價。
葡萄研究所高效、節水葡萄示範園區園區占地148畝,其中露地示範區占地37畝,溫室栽培區占地13畝,品種試驗區占地20畝,傳統漏斗架式區占地20畝,培訓服務區占地30畝。園區形成了新技術推廣、精品葡萄生產、龍頭帶動、重力滴灌節水和庭院式休閒觀光等科學、高效、規範管理的模式。
河子西鄉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投資70萬元,開發土地910畝,形成了全鄉的農業新技術新產品引進、試驗、示範的園區。
侯家廟鄉農業結構調整示範園區投資170萬元,退糧田發展蔬菜,在趙家營村路西,建成水、電、路配套,種植高新蔬菜和育苗的高標準溫室群。泥河子村建成優質杏、大杏扁為主的千畝雜果區。
龐家堡鎮高寒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園區內種植一、二級脫毒馬鈴薯5000畝、進行原種繁殖,種植大杏扁,建豬舍、養殖小尾寒羊,還引進紐西蘭優質兔及試種新品種紫花苜蓿等。建立了“東方富民種畜繁育中心”,引進國內外高品質種羊866隻。
盆窯村高玉門農業科技園區占地面積206畝,建溫室2000間,管理房240間,實施“生態農家樂亮綠工程”。
盆窯村塔兒墳葡萄科技園區栽植白牛奶葡萄200畝,建溫室200間,有60多人經營園區,年收入達100萬元。
西城村東大梁科技園區占地面積120畝,平整坡地,打機井,建蓄水池,鋪設雙向地埋管道,投資達405.5萬元。
大東村葡萄示範園區占地120畝,修建田間路390米,完成了建房、建溫室及園區護欄工程,栽植了葡萄,進入了管理期。
新大地生態園區總投資3000萬元,由宣化長城糖酒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200萬元,葡萄研究所以50畝地出資,共同經營新大地生態園。園區集觀光、餐飲、住宿、娛樂和生態農業產品深加工於一體,發掘葡萄產業資源的生態、文化、旅遊等功能,延伸“旅遊產業帶”。園區內設有生態園主園區、葡萄種植大棚區、蔬菜種植大棚區、休閒別墅區、地方風情館、果品採摘園。
葡萄觀光示範園區利用春光鄉觀後村葡萄大村的自然條件,規劃總面積700畝,劃分漢葡萄園、唐葡萄園、遼葡萄園、明葡萄園及近代葡萄園5個園區,綜合開發農業觀光、娛樂健身、休閒度假等功能。還聘請河北農大教授為園區制定了旅遊發展整體規劃,計畫投資1億元,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已投資158萬元,進行了拆牆透綠、道路硬化、鐵藝護欄和建成儲存量為100噸的保鮮庫。
配套工程
按照首都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安排,宣化區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建設節水型社會為目標,以扶貧攻堅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及“小水富民”工程為重點,不斷強化水資源管理,圍繞防汛抗旱,因地制宜地建設各類水利水保工程。農田水利工程2005年,全區新增防滲渠1.01萬米,累計達到18萬米,新打機井16眼,累計達356眼,灌渠累計長度達38.31萬米,有水庫3個,揚水站2個。全區水澆地面積465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7%。
防洪除澇工程全區有排澇渠5條,長8000米,築洋河河堤13.5公里,建片石鉛絲籠丁壩328道。河子西鄉、春光鄉、侯家廟鄉均設有洋河管理站,每年對洋河河堤及丁壩進行維護和加固。駐宣部隊及宣鋼集團公司也為防汛在洋河建有護壩、丁壩等工程。
飲水工程2005年新修建人畜飲水工程2處,全區54個行政村都實現了人、畜飲用自來水。
小流域治理工程主要採取溝頭圍埝、挖水平溝、修谷防壩、挖魚鱗坑、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及造林、種草、封禁等生態措施。到2005年,有溝頭防護206公里,魚鱗坑100多萬個,谷防壩65道,水平溝13公里,造林1520公頃。小流域治理面積達40平方公里。
生態工程
宣化地處首都的西北門戶和官廳水庫、密雲水庫上游,在阻擋西北風沙,保證京津安全用水等方面處於重要地理位置,是全國重點治理水土流失區域之一。
2001年以來,全區每年參加植樹造林的機關、學校、廠礦、商業、部隊、農村等單位100多個,人數達10萬多人次。共投資1600多萬元,其中投入國債資金958萬元完成京津風沙源工程造林2.5萬畝,封山育林2.4萬畝,完成退耕還林1.9萬畝,同時,完成荒山配套造林2.8萬畝,完成四旁植樹50萬株,還完成了區境域內的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區級公路和鄉村道路的通道綠化。投資761萬元,綜合治理小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為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我區還重點實施了文明生態村創建、城區公共綠化、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庭院綠化等工程。到2005年末,全區有林地面積11.9萬畝,四旁樹350萬株,綜合治理小流域面積40平方公里。林木種類現有19種,31屬63個品種。全區森林復蓋率達30.1%。如今,走在宣化這塊大地上,昔日的荒山禿嶺和黃漠沙灘已是綠樹婆娑,青草茵茵,發展生態經濟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構築京津綠色屏障,再造宣化秀美山川,致富當地,護衛京津的目標正在實現。
珍品葡萄
宣化區栽培葡萄歷史悠久,已有1300多年歷史。宣化葡萄品種繁多,有“白牛奶葡萄”、“玫瑰香”、“馬奶子”、“龍眼”、“李子香”、“老虎眼”等,這些品種各有特色,其中“白牛奶葡萄”最為著名。這種葡萄粒大皮薄,汁多而甜,味道鮮美,甜酸適度,可以剝皮,可以切片,素有“刀切牛奶葡萄不流汁”的美譽。牛奶葡萄果穗形狀為圓錐形、果穗大,果皮細膩,皮肉黃綠色,果皮上有果粉(白霜),晶瑩可愛,該品種屬中晚熟品種,採收期為中秋節前後,故為節日佳品。宣化葡萄品質上乘,非他處葡萄所能比擬。明清兩代即作為珍果,進奉皇宮。1909年在“巴拿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上榮獲“榮譽產品獎”;解放後,宣化葡萄不僅供京津滬及我國南方各省、市,1956年開始還遠銷香港、英國等地,先後出口750餘萬公斤。在國際市場也享有很高的聲譽。1996年註冊“春光牌”葡萄,1997年被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評為省級名牌產品,1999年又獲昆明世博會銅牌獎。原農業部長肖鵬、原中顧委常委劉瀾濤、河北省原副省長李鋒等領導人曾來宣視察葡萄園;南斯拉夫葡萄技術代表團也曾到葡萄研究所進行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宣化葡萄在栽培上有傳統的世界罕見的漏斗架、有新開發的占地少、採光好的排架、有日光溫室栽培新型架,形成了庭院型、園林式葡萄園區。品種上,在1994年40個品種的基礎上,又引進了新品種,白雞心、香妃、美人指、達米娜、醉金香、紅寶石、夕陽紅、維多利亞、奧古斯特、粉紅亞都密等。2005年,全區葡萄栽植面積達3735畝,品種有100個,年產量達3490噸。
為了打造宣化珍品葡萄,早在1975年12月,宣化區就成立了宣化葡萄研究所,之後興建了科研樓1座,科研基地發展到148畝,並劃分“露地示範區、溫室栽培區、品種試驗區、傳統架式區、培訓服務區”等五個功能區。主要功能包括葡萄高新技術展示示範功能、精品葡萄的生產功能、龍頭帶動功能、新技術培訓功能、休閒觀光等功能。葡萄研究所承擔了張家口市《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牛奶葡萄提純復壯及脫毒苗快繁》、《無公害葡萄生產及保鮮技術套用》研究項目。2003年又申報立項省《牛奶葡萄產業化發展關鍵技術》、《高效無毒殺菌保鮮劑二氧化氯在牛奶葡萄殺菌保鮮技術套用》、《科技示範園區設立》等研究項目。《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研究》項目,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實現畝產葡萄2000公斤,純收入1萬多元,並在全區主要葡萄產區示範推廣。在《保鮮技術套用》研究中,建成葡萄儲藏冷庫,葡萄保鮮期可達4個月,既延長了銷售期,又增加了果農收入。為使白牛奶葡萄果粒增大,提高品質增加經濟效益,2005年投資35萬元,承擔了“優質精品葡萄研究”項目,預測每畝可增加收入2700元。
商業
2009年,宣化區成為全市第一個財政收入超10億元縣區。憑藉過硬的綜合指標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排名第21位。入選2009年度“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在河北省排名第一。
國外招商引資1993年,宣化和欣塑膠有限公司和宣化連雲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產,使宣化區外商投資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為宣化區今後引進外資工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成功經驗。1994年,為了引進更多的外資項目,宣化區先後組織人員到韓國、香港、新加坡、法國發布項目、洽談項目;通過駐京商社及有海外關係的親朋好友等渠道,與國外客商建立聯繫,分別與美國、法國、義大利、芬蘭、瑞典、馬來西亞以及港、澳、台的客商進行了項目洽談;1996年,宣化區與西班牙海斯公司達成合作開發肉牛飼養和出口的意向;1996年,在河北投資貿易洽談會(會議地點在香港)上,殷廣平副區長代表宣化區與香港鴻光機電設備工程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牛仔系列服裝的契約書;與香港恆訊發展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鋁合金異型材的協作項目;2001年,美國英格索蘭公司在宣化開發區註冊350萬美元,生產鑽孔機械。十年間,共引進外資項目24個,實際利用外資1477.09萬美元。
經濟發展
宣化區唱響“思想大解放、環境大最佳化、發展大跨越”主鏇律,積極謀劃經濟成長點,努力探求工作創新點,實現了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2009年,宣化區成為全市第一個財政收入超10億元縣區。憑藉過硬的綜合指標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第三次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排名第21位。同時,入選2009年度“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在河北省排名第一。
宣化區工業基礎雄厚,是張家口冶金機械和重化工基地,河北省“北廂”工業核心區,形成以鋼鐵、冶金、機械製造、電力、化工、釀造、裝潢印刷、陶瓷、建材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全區工業發展以建設兩園(鑽機工業園、信息產業示範園)、兩基地(機械加工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信息產業孵化基地)為重點,由資源能耗型向集約環保型轉變,加速改造提升裝備機械製造、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做強信息和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食品加工業,以基地帶動產業集聚。區域內現有規模以上企業35家,有河北省百強企業第5位的宣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居華北第一的火力發電廠張家口發電廠、自主創新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的宣化工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可生產6000台專用車的福田雷沃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等,它們在區域工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帶動作用;近幾年來,宣化區崛起了萬豐機械有限公司、華泰礦冶機械有限公司、艾莫森科技發展責任公司等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新型企業。鑽機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顯現,全區現有鑽機整車生產企業22家,產品遠銷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年銷售收入10億多元,宣化鑽機產業集群成功入選“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百強”,宣化區因此被業界稱為“鑽機之鄉”。福田重機、宣化電氣等6家企業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宣化區被評為省級“智慧財產權優勢區”。宣化區把實施品牌帶動戰略貫穿於整個工業經濟發展,加大對企業創品牌的扶持力度,“宣工牌”推土機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實現全市“中國品牌”產品“零”的突破;“長城牌”農用尿素、“鐘樓”啤酒被評為省名牌產品。2009年,“宣工及圖”、“鐘樓啤酒Z商標”均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對外貿易
在對外貿易方面,宣化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門的配合下,編印了《中國宣化》招商引資宣傳畫冊,向國內外宣傳宣化的發展狀況及投資環境。為了及時給區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提供實用的項目信息,區開放辦又組織人員編制了《宣化區招商引資項目冊》,收集了區屬以及駐宣單位的項目資料,建立了項目庫,共蒐集了包括基礎設施、機械、冶金、化工、建材、環保、食品、飲料、旅遊、文化、娛樂、商業、農業、資源開發以及企業租賃轉讓等40多個項目,這些項目在政府網站上全部發布。2003年,為貫徹區委、區政府“工業立區”的戰略思想,區開放辦狠抓項目建設,認真謀劃運作一批拉動經濟成長的大項目,有計畫有重點地吸引外資向生態旅遊、農業產業化經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同年10月將《宣化招商引資項目冊》進行重新整理,去舊補新,由專人編寫了新的涉及旅遊、生態、環保、商業配送、工礦機械等領域的項目27個,擬引進外資3.14億美元,內資53億元人民幣,有效地更新了項目資料,為下一步開放開發、招商引資做好了準備。11月,為參加北京“首屆名牌區縣商機行銷論壇”,區開放辦會同有關部門編印了《京西第一府--宣化》宣傳畫冊,更加全面地介紹了宣化的投資環境,展現了宣化做為京西第一府的風采。
國外招商引資1993年,宣化和欣塑膠有限公司和宣化連雲食品有限公司投入生產,使宣化區外商投資企業實現了零的突破,為宣化區今後引進外資工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成功經驗。1994年,為了引進更多的外資項目,宣化區先後組織人員到韓國、香港、新加坡、法國發布項目、洽談項目;通過駐京商社及有海外關係的親朋好友等渠道,與國外客商建立聯繫,分別與美國、法國、義大利、芬蘭、瑞典、馬來西亞以及港、澳、台的客商進行了項目洽談;1996年,宣化區與西班牙海斯公司達成合作開發肉牛飼養和出口的意向;同年,在河北投資貿易洽談會(會議地點在香港)上,殷廣平副區長代表宣化區與香港鴻光機電設備工程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牛仔系列服裝的契約書;與香港恆訊發展公司簽訂了合資生產鋁合金異型材的協作項目;2001年,美國英格索蘭公司在宣化開發區註冊350萬美元,生產鑽孔機械。十年間,共引進外資項目24個,實際利用外資1477.09萬美元。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08年宣化區城市道路210條,總長度88.35公里,面積103.04萬平方米,城市人均擁有道路面積4.3平方米,形成了五縱五橫的暢通路格線局。建成區綠地面積469.229萬平方米,建成區 綠化覆蓋率達25.39%。住宅小區遍布全城,新建小區面積達84萬平方米。住宅小區
在城市建設中,宣化區大力實施“綠燈工程”,強力營造“親商、愛商、護商、惠商”的良好發展環境,以新體制、新思路、新方法構築招商平台,吸引了廣州、蘇州、唐山、廊坊、北京等區外開發商與區內房地產開發公司共同參與城區住宅小區建設,使全區住宅建設步入了快車道,極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居住和生活環境。
全區建成大東街“恒基花園小區”、解放南路“上谷現代城小區”、建國街“花園小區”、炸子市街“安廣小區”、皇城橋“皇苑小區”、地道橋南“南苑小區”、西馬道“雅馨苑小區”、開發區內“頤明園小區”、和平街“和平小區”、人民公園“園中園小區”、大西街“京西江南小區”和郝都司街、九天廟街、馬王廟街等幾十個住宅小區,總面積達84萬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2.56平方米,比2000年增長13.59平方米。
為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條件,2005年,我區又實施了對大西街、車站街、後府街、皇城橋東街等10片進行拆遷,涉及2705戶,房屋4584間。同年,竣工住宅3500套,竣工面積22萬平方米,回遷居民1100戶。此外,宣化區房管局房地產交易中心還為房屋交易當事人提供了良好的交易環境,辦理轄區內的各類房屋貸款、商品房預售、房屋轉讓、繼承、贈與、析產、租賃等業務,年交易額6.1937億元,成交面積60.34萬平方米。
民政優撫
宣化區建成大東街“恒基花園小區”、解放南路“上谷現代城小區”、建國街“花園小區”、炸子市街“安廣小區”、皇城橋“皇苑小區”、地道橋南“南苑小區”、西馬道“雅馨苑小區”、開發區內“頤明園小區”、和平街“和平小區”、人民公園“園中園小區”、大西街“京西江南小區”和郝都司街、九天廟街、馬王廟街等幾十個住宅小區,2005年,宣化區又實施了對大西街、車站街、後府街、皇城橋東街等10片進行拆遷,涉及2705戶,房屋4584間。2005年,竣工住宅3500套,竣工面積22萬平方米,回遷居民1100戶。
環境保護
宣化區嚴格落實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不斷加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和資金投入,認真組織開展清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使全區的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加大了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力度為加大對污水處理力度,我區積極爭取亞行貸款,投巨資建設占地面積10.8公頃羊坊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工藝採用A2/O除磷脫氮工藝,日處理污水12萬立方米。一期工程總投資2.5億元,2005年累計完成投資18291萬元,完成工程總量的82%,預計2006年7月可竣工通水試用。項目建成投用後,全區的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業廢水將得到有效的治理,徹底解決對洋河和官廳水庫的污染問題,為保護環境、服務北京首都做出貢獻。2005年,區政府還啟動了總投資7808.74萬元的姚家墳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緩解城市垃圾污染。此外,還不斷加大對廢氣、廢物的污染治理,煙塵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固體廢物得到遏制,大氣和環境質量逐年得到改善。
噪聲污染治理效果明顯宣化區交通噪聲NPU污染指數平均值為83.5,區域環境噪聲等標加權污染指數為1.00,功能區噪聲污染的環境質量整體水平為四級。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主要原因為交通幹線噪聲。為加強對噪音的治理,我區採取城市綠化、控制施工噪聲、交通道路的合理布局,改良路面,加大寬度,分流車輛和機動車、腳踏車、行人分道行駛等措施,逐步減少噪聲,提高環境質量。
環境衛生保潔成效顯著宣化區環衛處擔負著全區城市主次幹道的清掃、公廁的清掏保潔任務。環衛處現有職工168人,下設清掃、清運、清掏三個分處,環衛監察隊和四個管理科室。2005年,宣化區環境衛生全天保潔街道由2003年的5條增加到42條,占環衛清掃街道的90%,日清掃保潔道路面積達118.01萬平方米,主幹道實行全天16小時保潔;年清運生活垃圾23.7萬噸,由壓縮車收集垃圾的街道已達到99條,占環衛清運街道的79.8%;對全區55座公廁及時清掏、清掃和維護,年掏運糞便1.14萬噸,新改造水沖式公廁3座,建移動公廁1座,新建和修繕了部分民廁,極大地改善了市民生活環境衛生質量。
信息網路
宣化區通信、郵電事業發展迅猛,區內有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張家口市宣化分公司、河北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宣化分公司、中國聯通宣化分公司、宣化郵政局四個機構。形成了有線無線交匯、天上地下並存,遍布全區城鄉、溝通四面八方的現代化網路。
文化休閒
2004年,宣化區的老百姓普遍感到馬路比以往寬了,出行更方便和快捷了。這是宣化區委、區政府實施道路改造為民眾帶來的實惠。
宣化區把解決市民行路難問題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抓緊抓好。區委、區政府在徵求多方意見和建議基礎上,克服城建資金緊張困難,增加大北街拓寬改造工程、南關橋南北道路改造工程、環城西路美化工程、閣北街道路改造等工程,使道路拓展和延伸建設增加到14條,工程總投資達2100萬元。
教育事業
宣化區教育事業迅猛發展,教育規模逐年擴大,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宣化區設有文化館、圖書館、劇場、電影院等文化機構,建有電視台、有線電視台各一座,家庭電視和閉路電視普及率達98%以上。2008年宣化區共有完全中學3所、純高中1所、初級中學15所、國小49所,幼稚園39所,在校學生達43058人;學齡前兒童入學率達100%,國小生升學率達100%,全部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普及率100%,脫盲率100%。另有中等職業成人學校9所,軍地高等學校3所。宣化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959名,其中、高級職稱1855名。1995年以來,共獲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市級30多項。
衛生防疫
宣化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家,其中,區直醫療衛生機構6家,區屬醫療衛生機構1家(交通局醫院),省級駐宣醫療衛生機構1家,市級駐宣醫療衛生機構1家,廠礦醫院7家,部隊醫院1家,民營醫院1家。另有鄉級衛生院4個,村衛生室4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3個,共有編制床位1512張(不含鄉鎮衛生院)。宣化區2008年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680人,其中,區屬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05人。基本形成了一個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育為一體遍布城鄉的醫療服務體系,為保障宣化區人民健康奠定了堅實基礎。宣化二附醫院於1997年先在張家口地區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已成功開展3000餘例。心內科開展的冠脈造影和心臟導管安置術填補了宣化區空白。宣鋼職工醫院擁有腎內科、心血管內科和兩個重點專科,能夠獨立完成開胸、開顱、全喉切除、人工晶體植入等較高難度的手術。宣化區三鄉一鎮均設有衛生院,各行政村都設立了衛生室。城區七個街道辦事處,建起了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先進全區醫療衛生單位擁有固定資產9065萬元(不含部隊醫院),其中,宣化區衛生系統總資產3342萬元,固定資產3106萬元,流動資產936萬元。醫療衛生單位總建築面積22072平方米。各醫療衛生單位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大中型醫療設備和器械,建起了檢查、監測、急救、治療功能齊全的ICU、CCU病房,提高了臨床診斷符合率、治癒率和搶救成功率。並建成健康體檢中心、肝病治療中心和正在建設的二級生物安全實驗中心、愛滋病初篩實驗中心等,為今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化事業
宣化區廣播電視局(台)負責全區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管理和利用電視媒體進行宣傳報導等工作。擁有20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300平方米和60平方米大、小演播廳,先進的無線發射機、專業級數字攝像機、非線性編輯機等多套設備。承擔著宣化區一套、二套電視節目的製作播出和轉播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的任務。自辦的《宣化新聞》、《新聞夜線》、《經濟視點》、《聚焦古城》、《警方線上》等10個欄目,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心製作,不斷推出民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節目,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宣化區電視台已發展成為采、編、播數位化,工作流程網路化為一體,無線、有線傳輸相配套,復蓋宣化周邊方圓30公里,客群50餘萬人口,具有較強影響的電視媒體。一府京西第一府旅遊區由張家口市宣化區、宣化縣的景區組成。其中心景區為有“京西第一府”之譽的宣化古城。整個旅遊區總面積2371.7平方公里(其中宣化區264平方公里,宣化縣2107.7平方公里),總人口 60萬(其中宣化區32萬人,宣化縣28萬人)。是張家口市十分重要的旅遊區。
交通運輸
宣化區地處 張家口市經濟隆起帶“黃金島”中心位置,是連線北京、張家口的通道,是溝通京、 津與 冀、 晉、蒙西部地區物資貿易和流通的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運輸通暢、便利。公路
宣化區公路建設發展迅速,高速公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京張、宣大、丹拉、張石四條高速公路從境內穿越,高速公路占有量約80公里,宣化區域內 高速公路密度達33公里/百平方公里;國省幹線建設快速發展,110、112、207三條國道在區內交匯;地方道路建設日新月異,縣區級、鄉、村級公路達到133公里,縣(區)級公路密度達48公里/百平方公里,不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5%,而且大大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此外,宣化區還實施了“村村通”為重點的農村公路建設,農村交通條件顯著改善,宣化區三鄉一鎮共54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公路貨物運輸形成了以區道路運輸服務中心為龍頭,以第二運輸公司、聯運公司、宣鋼機械運輸公司等為骨幹的運輸格局。2011年宣化區擁有從事大件貨物運輸、特種設備運輸、普通貨物運輸、建築施工等工程運輸車輛4500多輛,從業人員11000多人,年貨運量達9000萬噸,貨運周轉量40萬噸公里。班線客運(長途客運)擁有各種營運客車228輛、4132座,運行班線30多條,分別發往北京、天津、 唐山、河間、石家莊、內蒙以及張家口各縣、區和宣化區各鄉、鎮。城區及近郊公交線路遍布城鄉各主要街道和居民點,由原來的3部車1條線,發展成的119部車、11條線路、215個站點。計程車市場,轄區內現有經緯、三元和金盾三家計程車服務有限公司,擁有出租汽車1000多輛,另有客運三輪車700多輛。鐵路
宣化火車站屬北京鐵路局一等站,2004年有職工700餘人。宣化站有鐵路正線2條,到發線9條,2005年,宣化火車站重點修繕了候車室、新建了部分設施,不僅最佳化了旅客的旅行環境,提升了運輸能力,又為塞外古城宣化對外開放的形象增加了光彩。宣化站先後榮獲北京鐵路局、北京鐵路分局“先進單位”、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優勝標準站段”、鐵道部“全路先進優質車站”等榮譽稱號,被排序為北京鐵路局“先進優質車站”第一名。
特產
牛奶葡萄葡萄栽培在宣化有1300年的歷史,“半城葡萄半城鋼”之稱足見宣化葡萄在宣化經濟中的地位。宣化白牛奶葡萄以其皮薄肉脆、酸甜適口、刀切不流汁、品質上乘的特點,曾在1909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榮譽產品獎”,從而享譽國內外,是中國北方最好的鮮食葡萄品種之一。1996年以“春光牌”註冊以來,1997年被河北省首屆農業博覽會評為省級名牌產品,1999年又獲昆明世博會銅獎,具有廣闊的市場和較高的知名度。宣化區葡萄有3000畝左右,多為百年以上的庭院漏斗架式,具有很好的觀賞性、較高的經濟效益和一定的歷史人文價值,鮮果年產量在1500噸。從2001年開始,宣化區全面啟動了牛奶葡萄提純復壯工程,努力恢復品性,提高品質。
歷史文化
“上谷郡”,是宣化載入史冊最古老最響亮的名字。位於桑乾河流域,宣涿盆地的這塊古老的土地,應該是人類祖先的東方故鄉。在它西南60公里處的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證明,早在二百多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在它東南40公里處的涿鹿,黃帝和炎帝部落之間曾展開坂泉。涿鹿大戰,從而融合發祥了中華文明。
從文獻記載看,宣化城的規模從唐至今變化不大。宣化城城牆每邊邊長約500米左右,這與《周禮.考工記》中“天子之城方九里,則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的規模大致相符。城池的位置大致在鐘樓西街,皇城橋北街以東的範圍內。最初的宣化城均為土城。
宣化府由於是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稱“京西第一府”。豎立在鎮朔樓西側,由明代都御使羅享信所撰的《宣化新城之記》碑文這樣描述:“宣府古幽州屬地,秦上谷郡,元宣德府,星野當析木之次,入尾一度,壤土沃衍,四山明秀,洋河經其南,柳川出其北,古今斯為巨鎮,恆宿重兵以控御北狄。”
宣化古城經歷了太多的滄桑。“一抓一把歷史,一靠一身長城”,是人們對古城的讚譽。雖然如今“古上谷郡”的牌坊已難覓蹤跡,屹立不倒的萬米城垣。
文物資源
古城宣化,早在秦朝時就成為上谷郡,明朝時為著名的長城九鎮之一,清朝時是全國72府之一,現今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京西第一府”。
宣化區境內各個歷史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城址、古寺廟和革命文物建築極為豐富,主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清遠樓、鎮朔樓、下八里遼墓群(1區);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5處,宣化城(含拱極樓)、五龍壁、時恩寺大殿、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下八里遼墓群(2區);張家口市文物保護單位1處,立化寺塔;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
城市榮譽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中國區縣(1)
詳細介紹中國的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