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岩

白雲岩

白雲岩,是一種沉積碳酸鹽岩。主要由白雲石組成,常混入石英、長石、方解石和粘土礦物。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鐵器易劃出擦痕。遇稀鹽酸緩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與石灰岩很相似。按成因可分為原生白雲岩、成岩白雲岩和後生白雲岩;按結構可分為結晶白雲岩、殘餘異化粒子白雲岩、碎屑白雲岩、微晶白雲岩等。白雲岩含鎂較高,風化後形成白色石粉。較石灰岩堅韌。在冶金工業中可作熔劑和耐火材料,在化學工業中可製造鈣鎂磷肥、粒狀化肥等。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築石材。另外福建漳州有名為白雲岩的景點。

基本信息

基本性質

英文名

;dolomitite;dolostone

性質

白雲岩常混入方解石、黏土礦物、菱鎂礦、石膏等雜質。礦石一般呈細粒或中粒結構,呈層狀、塊狀、角礫狀或礫狀構造。白雲石屬三方晶系,晶體常呈馬鞍狀菱面體,集合體常為粒狀或塊狀。顏色為無色、白色或淺褐至深褐色。玻璃光澤。 。。煅燒至700~900℃時失去二氧化碳,成為氧化鈣和氧化鎂的混合物,稱為苛性白雲石;當煅燒溫度達到1500℃時,氧化鎂變為方鎂石,氧化鈣變為結晶α-CaO,白雲石是沉積岩中廣泛分布的礦物之一。

主要成分

主要由白雲石(50%以上)構成的岩石,但常常混有方解石及粘土礦。CaMg(CO ) (白雲石),含CaO 30.41%、MgO 21.86%、CO47.73%,常含鐵、錳的類質同象混入物。屬碳酸鹽類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鹽酸起泡微弱區別於石灰岩。主要成分為鈣、鎂、矽三種元素。白雲岩常呈淺黃色、淺黃灰色、灰白色、灰褐色、淡肉紅色等,具晶粒結構、殘餘結構、碎屑結構或生物結構。

常見類別

①泥晶白雲岩:由小於0.005毫米的泥晶白雲石組成,結構均勻,具顯微層理,生物殘體很少,有時可見介形類化石,多為原生白雲岩。

②微- 細晶白雲岩:晶體大小不一,晶形頗佳,外貌頗似砂糖,野外可用砂糖狀白雲岩稱之,往往由其他類型的白雲岩重結晶而成。

③藻白雲岩:與藻灰岩相似,即由藻類化石組成的白雲岩,我國元古代和震旦紀地層中的白雲岩大多屬於此類,可能是原生白雲岩類型。

④生物白雲岩及生物碎屑白雲岩:可見其中的化石殘體,多由生物碎屑灰岩經白雲岩化交代作用而成。

⑤內碎屑白雲岩:根據其中的碎屑

大小又可分為礫屑、砂屑、粉屑白雲岩。它們常以夾層的形態見於一般白雲岩層中。形成於淺海上部或潮間帶以上的環境中,其碎屑即由波浪或水流衝擊而成。

⑥鮞狀白雲岩:這是一類次生的白雲岩,即由鮞粒石灰岩經白雲岩化作用而成。

由於白雲岩的孔隙度較大,常為石油或地下水的理想儲藏層。

成因

按形成條件可將白雲岩分為三類:

原生白雲岩:原地沉積的白雲岩,是在乾燥炎熱的氣候(28℃~35℃)下蒸發作用而成。鹽度高,水淺(0 ~3 米深的潮汐帶上),PH值高於8.3 的鹹化潟湖或海灣中形成,也可在陸上鹹湖中形成,並常伴生有膏鹽層。

成岩白雲岩:在碳酸鈣沉澱過程中,被白雲石交代而成,通常分布不連續,在石灰岩層中呈透鏡體狀或斑塊狀,有時也成層狀分布,延伸一定距離。

次生白雲岩:或稱後生白雲岩,分布局限,常見於斷裂構造帶。

可參考百度【白雲石化】詞條

開發利用

白雲岩的主要用途白雲石廣泛用於建材、陶瓷、焊接、橡膠、造紙、塑膠等工業中。另外在農業、環保、節能、藥用及保健等領域也得到了套用。

在冶金工業上的利用

白雲岩在冶金工業中主要用做熔劑、耐火材料、提鍊金屬鎂和鎂化物。

用作熔劑白雲岩作為煉鐵和煉鋼的熔劑,可起中和酸性爐渣的作用,提高爐渣的鹼度、降低爐渣中FeO的活度,以減輕爐渣對爐襯的侵蝕作用。輕燒白雲石主要用於煉鋼,可提高鋼渣的流動性,作造渣劑使用,不僅可延長轉爐的壽命,提高爐渣的流動性,並可改善脫硫、脫磷反應的進行,還可節省大量螢石。目前我國生產1t鋼需消耗170kg白雲岩。而在煉鐵時加入白雲石可稀釋爐渣,降低爐渣熔點,降低燃料的消耗,提高生鐵質量。

用作耐火材料 白雲岩作為鹼性耐火材料,主要用於煉鋼的馬丁爐、托馬氏迴轉爐的爐襯,也用作為鹼性平爐爐底和爐坡材料及冶煉過程中的補爐材料。在冶煉優質鐵錳合金、矽鐵合金時,白雲岩常為專用的爐料。同時在煉鋼造渣過程中,加入適量的輕燒白雲石或生白雲石,這是近年來一項新方法,以取代一部分生石灰,從而抑制爐襯中的MgO向渣中溶解。加入白雲石可促使早期化渣,使渣中MgO達到飽和狀態,以提高渣的粘性,對爐襯有較好的粘附性,起到保護爐襯的作用。

白雲岩的利用白雲岩的利用

提取金屬鎂及鎂化物利用白雲岩生產金屬鎂和鎂化合物,其生產工藝為電解法或高溫冶金法。電解

法是通過煅燒白雲石與海水作用析出氫氧化鎂,然後與鹽酸反應轉變為氧化鎂,最後乾燥的氯化鎂和氯化鈉、氯化鈣一起在外加熱電解池熔融。高溫冶金法是將白雲岩與矽鐵做成球團,在小直徑真空爐中,於1100℃下熔融,形成矽酸鈣爐渣,而鎂變成蒸氣,再用凝聚法回收。利用同樣方法,可生產氧化鎂、氫氧化鎂。氧化鎂是良好的耐火材料,而氫氧化鎂用作生產一系列其它有用的鎂化合物和用做塑膠填料。國外還用白雲岩生產碳酸鎂。

在建材工業上的利用

白雲岩經適當煅燒後,可加工製成白雲灰,它具潔白、強粘著力、凝固力及良好的耐火、隔熱性能,適於做內外牆塗料。將白雲岩煅燒後,可用作氯化鎂水泥和硫化鎂水泥,因其具良好的抗壓強度、抗撓曲強度,且能防火、防蟲蛀的優良性能,在添加其它填料後可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故可作地板材料,而且價格低廉。白雲岩粉可用於裂隙處理和作路面鋪料及水泥砂漿燒結渣。水泥中加入40%白雲岩可加快水泥水化的速度。白雲岩還可直接用來作建築材料。此外,白雲岩在建築行業中用做水泥以及玻璃、陶瓷的配料,它能增加玻璃的強度和光澤。據悉,國外已用白雲岩經半煅燒後製成了無機氧化鎂泡沫及矽酸鹽磚。

在化學工業的利用

白雲石主要用於生產硫酸鎂、輕質碳酸鎂等化工原料。

30%的稀硫酸和白雲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反應、分離濃縮,在溫升條件下使硫酸鈣沉析,所獲硫酸鎂溶液冷卻結晶,即得硫酸鎂(MgSO×7HO)。

從海水中提取Mg(OH),當用煅燒白雲石作沉澱劑時,也同時回收了白雲石中的MgO,使產量增加。

白雲石以煅燒、消化、碳化、過濾分離,得重鎂水,再加熱分解過濾,得輕質碳酸鎂[xMgCO×yMg(OH)×zHO]。輕質碳酸鎂分解得輕質氧化鎂,用它可燒制高純鎂砂。

在農業上的利用

白雲岩可以用作土壤酸度的中和劑,亦可中和因使用尿素一類肥料而造成的酸性,使農作物增產。白雲岩主要用作酸性土壤的中和劑,使用它能補償由於農作物吸收而帶來的土壤中鈣和鎂的損失,施用白雲岩可使農作物增產15-40%。方解石質白雲石經處理後的農用石灰,可作為農藥來防冶害蟲。

用作填料

白雲岩可用於橡膠、造紙的填料。優質的白雲岩粉可作昂貴的二氧化鈦填料的代用品,用作一些製品的填料,可改善製品的色度、耐風化能力,提高機械穩定性,減少收縮性和內部張力,降低吸水、吸油能力及裂縫的擴張,這類製品主要包括粘合劑、密封塑膠、油漆、洗滌劑和化妝品等。

分布地點

安徽樅陽白雲岩

白雲岩白雲岩

安徽樅陽白雲崖在距浮山十公里的七家山中,樅陽縣白梅鄉境內,與浮渡山隔水相望。該山奇峻,有“小黃山”、

白雲岩風景區掠影白雲岩風景區掠影

“亞浮山”之稱。據《傳燈錄》載:宋高僧守端住山白雲寺,以白雲山西岩為內院,為白雲寺所有,故以“白雲”名之。白雲崖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雲岩寺尚存。天隱岩,俗名燕子岩,在山巔石叢之中,又名一線天,抬頭可見日月天光。蛾眉岩,在青障峰之半,壁削萬仞,深廣半里,中橫一坼。明末吳差強疏鑿,工部主事吳道新隱居於此,兩石仁交復前後,雲氣出沒其間,阮自華題刻“函雲洞”,趙凡夫題曰

“函雲關”。函雲之左有長廊石壁數十丈,謂之“撒手廊”,險峻之處有石台,黃道周曾登其上,為吳道新題“一葉翔真羽”五字,吳道新有文記其事。函雲後有月龕、鶴仙等古蹟,還有呂純陽(洞賓)拔劍竇、釣台石、四顧洞、青藤洞等。函雲之頂有抱龍洞。雪浪岩,又名廊岩,與浮山雪浪岩相似。墓岩在雪浪岩之左。樓子岩,在雪浪岩左的西岩頂上。東岩,在山前之半山,大如浮山金谷,宋高僧白雲演禪師曾建庵於此,元西藏和尚了悟曾住持其間。明萬曆年間為雷火所毀。白雲岩,在東岩之西,故又名西岩,其穴間大小超過浮山會聖岩。它為白雲岩洞之首,岩前有木樓,樓後為大士閣,宋高僧義青禪師住持浮山大華嚴寺時,以此岩為方丈室,今岩巔有宋刻,曰“青華嚴方丈”。宋白雲端、白雲演二禪師(師徒),元了悟禪師,都曾住持該寺,禪揚佛法,其佛教源流歸屬浮山。傳說宋元豐中,有青鳥數千,銜泥塑築觀音像一尊於其洞中,像成以後,留一雌鳥,在龕後築巢,每春則一雄鳥從浮山飛來,育二小鳥而去。“白雲青鳥”為老桐城八景之一。劉大櫆在《浮山記》中記道:“山中有青鳥,其聲百囀,獨時時往來於白雲、金谷之間,他山未之見也。”今浮山、白雲千百年來青鳥依然如故,堪稱一奇。白雲岩內還有一神泉,出自洞壁隙縫間,其水如絲,涓涓細流,四時不竭,清洌異常,每日可供百人飲用,其名為“一滴泉”。此外,岩內還有一奇,細觀洞壁石紋,西部如龍鱗片片,東部則似虎毛斑斑,真是龍盤虎踞之地。

七家山奇峰林立,怪石羅列。著名的雙尖峰,如鏤管寫天;鐵障峰,高聳色紫;鐵船峰,酷肖舟艇;絳霄峰,似排牙列戟;老人峰,如著古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還有金輪峰、佛髻峰、天鵝峰、寶鼎峰、抱龍峰等,各具神韻。怪石有釣石(又稱姜太公釣魚台)、兔石、駝石、偶來石、孤坐石、白虎石、神鼠過天橋、金龜攀壁等。白雲崖範圍十多公里,其中主景區2.2平方公里已規劃浮山風景名勝區內,為一級保護區,並安排一日游。白雲青鳥白雲崖位於我縣白梅鄉境內,距縣城40餘公里,歷史上曾為白雲演禪師道場而得名。宋建為寺廟,寺內可容千人,故又名白雲寺。南朝以來就成為佛教勝地。山中奇岩怪石,舉目皆是,山上奇峰,無不引人入勝。更有羽毛華麗叫聲動聽的“白雲青鳥”,為古桐城八景之一。來白雲岩的遊客,大多是因“白雲青鳥”景觀慕名而來。青鳥,是一種渾身青碧的鳥。白雲青鳥是舊桐城八景之一,桐城文派三祖之一的劉大櫆在《浮山記》中這樣寫道:“山中有青鳥,其聲百囀,獨時時往來於白雲、金谷之間,他山未之見也”。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是傳說中的神鳥,民間將她作為吉祥、幸福的象徵,據說,看見青鳥的人就能遇上好運。舊時,大量青鳥它築巢於白雲岩穴內,它們生活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每天沐浴而歌,伴雲而飛。可是,青鳥來去無蹤,一般人難見其真容,有道是“白雲好尋,青鳥難覓”,它常常在我們的尋尋覓覓中,像消逝在林間的風一樣,不見了影蹤。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青鳥,它是否在我們的期盼中帶來一場美好的相遇?

七家山

七家山,又名白雲崖,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城東北46公里的白梅鄉境內,西距浮山風景名勝區10公里。全山周長15公里,有8岩、3洞、11峰、8怪石、2泉、2池等著名景觀,堪與浮山相媲美,素有“小黃山”、“亞浮山”之稱。七家山西北部山腹中,有一石屏方整、深邃奇峻的山岩,原名“西岩”。據《傳燈錄》載,宋高僧守端住山白雲寺,以七家山西岩為內院,為白雲寺所有,故以“白雲”名之。白雲岩,為七家山岩洞之首,高33.3米,寬50米,深16.3米。細觀岩內石紋,西部如片片龍鱗,東部則似虎毛斑斑,奇趣盎然。洞壁隙縫間,湧出一泉,泉眼細小,流水如絲,涓涓不斷,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清冽異常,每日流量可供百人飲用,泉源處石壁上陰刻“一滴泉”3個篆體大字。岩前曾有木樓,樓後為大士閣,宋高僧義青禪師住持浮山大華嚴寺時,以此岩為方丈室,岩巔題刻“青華嚴方丈”5字,至今仍清晰可見。明邑紳吳道新曾興建殿宇,名為“白雲草堂”。現存寺廟建於清同治年間,前後2進,磚木結構,共有房屋10餘間。1963年樅陽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南北100米、東西100米,為其保護範圍。白雲岩有稀世難見的一絕——青鳥。青鳥在中國古代被稱為傳信的使者,在外國被看著幸福理想的象徵。生活在白雲岩的青鳥為黛黑色,形似八哥,但尾長。它築巢於岩穴內,每日清晨用泉水沐浴,傍晚在山泉傍梳洗,午夜吟唱,聲音動聽、清脆悅耳。青鳥頻來,為白雲岩增添了不少動人的情趣。“白雲青鳥”曾被譽為古桐城八景之一。清劉大在《浮山記》中寫道:“山中有青鳥,其聲百囀,獨時時往來於白雲、金谷之間,他山未之見也。”七家山,海拔390米,山高峰險,崖壑幽絕,奇景壯觀,曾吸引墨客騷人來此攬勝抒懷,崖壁間現存石刻21處,其中宋刻4處,主要是歷代遊人贊詠山之風景的題詩、題詞和題名文字,字型或楷書,或篆書,行、草、隸書兼有之,均筆力遒勁,神彩瀟灑,實為難得的書法藝術遺產。山上岩峰羅列,風貌各異:雙尖峰,如鏤管寫天;鐵船峰,似舟艇啟航;老人峰,如著衣冠的道者策杖而行;火焰峰,似火炬燃空;還有金輪峰、佛髻峰、天鵝峰、寶鼎峰等,神韻別具。山中奇岩怪石,舉目即是,俯首可見:抱龍洞,又名青華岩,洞高四丈,寬十餘丈,深達八丈,可游可居,以穹頂中縫為界,左右岩石一邊赭,一邊黃,一邊紋理豎直,一邊紋理斜平,用物敲擊,一邊激越,一邊深沉;蛾眉岩旁函雲洞,洞體不大,神奇的是,山上雲霧,常起升於洞口,洞內有霧,山上有雲,洞內霧消,山上雲散,阮自華題刻“函雲洞”,趙凡夫題曰“函雲關。”函雲洞左側有長廊石壁數十丈,謂之“撒手廊”。險峻之處有石台,明書畫家黃道周曾登其上,為吳道新題“一葉翔真羽”5字。函雲洞後還有月龕、鶴仙、呂洞賓拔劍竇、鈞魚台、青藤洞等勝跡。安石台旁的母岩內,五小岩會聚,形態各異,形成了一岩集數岩,一洞套數洞的奇觀特境。鐵障峰與鐵船峰間有深池,人稱芥拗池,現已建成七家山水庫,高峽出平湖,盈盈綠水,將山峰、靈岩映襯得分外秀美。岩壁間石刻數楨,峰巒上奇木千株,山谷間畲田一片,組成了翠碧香濃的人間幽境。明學者方學慚遍覽山中勝景後,欣然寫下了優美的詩篇:石徑斜穿綠,岩花半入雲;望中孤鳥沒,天末楚江分。醉倚層樓月,暗來萬壑曛;囅然成一嘯,誰許達人聞。

白雲岩寺

白雲岩寺位於安徽省樅陽縣七家山中,歷史悠久。宋治平元年(1064年),高僧義青禪師為浮山大華嚴寺住持,以白雲岩為方丈室,並在岩頂題“青華嚴方丈”,今五字依然清淅可見。後白雲端、白雲二禪師,元了悟禪師都曾住持該寺,弘揚佛法。文革時,寺廟毀損嚴重,改革後有九華山僧人住持,重修寺廟,周邊遊客、香客日漸增多,每月初一、十五更是佛事興隆,但仍以正月初一、初七、十五為盛,遊人香客漫山遍野,游岩已成為民間的慶賀春節的傳統節目。

吳道新

吳道新,明代末官吏,詩人。吳一介孫,安徽桐城人(今樅陽錢橋鄉人)。字湯日,號無齋。天啟七年舉人,官至工部主事。明朝滅亡後,隱居白雲岩,人稱無齋先生。主要著作有:《潛德居詩集》五十卷;《龍眠風雅》一卷(錄詩七十五首);《桐舊集》一卷(錄詩十七首);《潛德居文集》十卷;《浮山志》十卷。白雲岩記事:函雲之左有長廊石壁數十丈,謂之“撒手廊”,險峻之處有石台,黃道周曾登其上,為吳道新題“一葉翔真羽”五字,吳道新有文記其事。礦物:白雲岩

福建龍海白雲岩

白雲岩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顏厝鎮丹莊村的白雲山腰,東距龍海市區石碼鎮11公里。岩的周圍林木蒼翠,風景幽雅。登岩遠眺,九龍江奔流向東,綠野平疇,溪山如畫。隔九龍江與雲洞岩遙遙相對,並稱為“姐妹山”。

岩上白雲縈繞,景觀迷人。相傳為唐代高僧虔誠禪師卓錫處。現在卓錫泉勝跡仍在,一股清泉從巨石的圓眼汩汩流出,涓涓不息,歷經千年不乾涸。據傳說:虔誠禪師當年決定在白雲岩居住,苦無用水,他把錫杖植在岩石上,便湧出一股清沏的甘泉來。這勝跡就叫“卓錫流泉”,石徑旁邊的松樹下,還有一塊大石,上面鐫刻“何有石”三個雄渾的大字,也是虔誠禪師遺蹟。

白雲岩白雲岩

宋代理學家朱熹任漳州郡守時,對白雲岩也是見愛之。據傳,他想在岩上幽靜處築一書院,潛心講學、注經,但山高路陡,搬運磚瓦困難,便心生一計,先把磚瓦運積在山下,傳言朱知府將於某月某日,在白雲岩表演“飛瓦上山”秘法。民眾信以為真,輾轉相告,頓時遠近皆知,都想一睹為快。日子一到,漳、碼、澄一帶男女老少,熙熙攘攘擁向白雲岩山下。這時朱熹傳話:“要看飛瓦表演者須到山腰,每人順便帶上一磚一瓦。”片刻之間,眾人已把磚瓦全搬了上去。當有人上前請示朱熹何時表演飛瓦,朱熹才笑著答道:“有勞諸位,磚瓦不是早已飛上山來了嗎?”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紛紛下山歸去。書院建成後,朱熹在匾額上親手題書“與造物游”四字,及門聯一對,名云:“地位清高,日月每從肩上過;門庭開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並在這裡開學授徒,講過《誠意》章。後人為紀念朱熹,在書院前面建一座百草亭,亭內立一石碑,上書“紫陽夫子解經處。”現存的碑柱上還刻有“百草亭中留勝跡,白雲山下隔塵緣”和“解經遺蹟蹤猶在,過化尊神澤未淫”的對聯。朱熹當年經常洗硯的小池塘,水黑如墨,就是現存遺蹟洗硯池。

至清代,唐朝彝在寺廟前面造朱子祠,以祀朱熹。人們追念他在學術上的功績,尊稱為“朱文公”,並把書院匾額和門聯移到朱子祠上面來。在寺廟門楣上還有明代著名學者黃道周題寫的“白雲深處”隸書四字,都是藝苑的珍貴墨跡。

白雲岩的勝景,除上述的卓錫流泉,何有石,百草亭,洗硯池外,還有松關鳥語,棠蔭漏月,晚浦歸帆,意果園等處,統稱“白雲岩八景”。

此外,在白雲岩上還有兩種神奇小動物:即無尾螺和紅殼蝦。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說的是朱文公佐餐吃過的螺殼和蝦皮遇水再活的故事,這兩種小動物至今還是存在的,見了可使人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莫測。

白雲岩,在歷史上曾是騷人墨客常至之處,目前又成了龍海市和顏厝鎮發展旅遊業的一塊寶地。

湖南新邵白雲岩

白雲岩位於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鋪村,系寶慶十二景之一。舊時古木隱障,不見天日,故云“白雲樵隱”。青松翠柏之間,有一岩洞,洞高2丈余,寬約5丈。據明代高僧大錯(錢邦芑)在遊記中記載,洞壁有天然的觀音像,系鐘乳石凝結而成,且“眉目、手足畢具”。宋理宗寶祐年間(1253-1258),法號寶鑑的游僧在觀音像前坐化,於是“遠近朝禮,山徑乃辟”,使這裡成為香火勝地。古時山上建有四座庵堂,分別是慈壽寺、牧雲寺、毗廬寺和妙音寺,其中慈壽寺現已不復存在。妙音寺依岩洞而築,寺門有雙龍搶寶浮雕,建築古樸典雅,石壁上刻“恰似普陀”四字。庵下方有關龍亭、會仙橋、樂善亭、石塔等眾多古建築,其中會仙橋相傳乃八仙雲遊會集之地。現在三庵共有尼姑十餘人,遊客和進香者常年不斷,尤以秋日為盛。近年來,經當地政府引巨資開發,基礎設施大為改觀,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古破建築修葺一新,既存古貌之遺風,又展時代之氣息。今有小水泥路直通峰頂,頂上備有停車場,建有星級賓館,山麓造有游泳池。沿途風光旖旎,鳥語花香,小橋流水,令人心曠神怡;大山深處,古木參天,蔥蔥鬱郁,形態各異,讓人遐思萬千;妙音寺內,岩水漾漾,更為神奇。古往今來,白雲岩以其神奇造化和迷人風光而著稱於世。

廣東潮州白雲岩

於潮州市桑埔山,白雲岩曾是薛隴村第二世祖,宋朝嘉定辛未科進士薛洪鼎,別號雲岩山人讀書之所在,後因登宋不仕,於寶慶三年藏修白雲岩寶慶寺,遂闢為佛門聖地。岩石洞內長約500米,寬20米,高8米,佛堂中央設有大雄寶殿,左右則是金碧輝煌的十八羅漢,而以大雄寶殿的左邊有一尊雕刻在石壁上的臥姿金身彌勒佛正對著香客含笑呢!白雲岩是一塊陡峭險峻的巨石,站在上面有“絕壁納雙踵,白雲埋半腰”的感慨。參天樹木,整座桑浦山脈的秀色盡收眼底。一座座磷峋突兀的小峰嶺粗捏細塑,刀劈的,斧削的,山澗悠揚的泉涌鳥鳴,使人浮想聯翩。

潮州市桑埔山白雲岩潮州市桑埔山白雲岩

近處可窺見碧波蕩漾的梅林湖、形態各異的海蝕石群、曲折迂迴的中離洞、搖搖欲墜的鐵砧石,還有老藤纏繞的石壁崖和凌空飛出的甘露寺。

相關內容

“現在探明貴州雙河溶洞系統總長度達到161.788千米,目前是世界上排名第十一、亞洲第二的長洞,在世界上所有白雲岩中發育的洞穴里是最大最長的,明年將繼續對雙河溶洞進行更詳細的探測。”20日貴州洞穴協會秘書長錢治告訴記者。中法聯合探測隊宣布今年度對此洞的探測告一段落,並確定了相關數據。

20日,法國洞穴聯盟秘書長讓(音)宣布,雙河溶洞已探明總長度為161.788公里。今年12月來自法國洞穴聯盟的專家來到貴州,聯合貴州省科學院山地資源研究所和貴州洞穴協會的專家再次對雙河溶洞進行探測,據了解中法兩國洞穴專家已經合作對雙河溶洞探測了17年,而今年再次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錢治回憶,1988年貴州省山地資源研究所開始注意雙河溶洞,因為技術原因當時只能依靠最基本的皮尺探測,初步測量後雙河溶洞長17公里左右,但並未探測到盡頭。

“1998年,法國科學院喀斯特研究中心的專家來到雙河溶洞,和中國專家開始了第一次合作探測,當年雙河溶洞再次“長”長到了近38公里。”李坡貴州科學院山地資源研究所的總工程師,也是雙河溶洞探測一直以來的主要參與者,據李坡介紹,雙河溶洞是一個洞系,從初次探測到現在共發現了34個連通的洞口,這些洞相互連通構成了雙河溶洞系,而且還有很多支洞未探明情況。

“2007年雙河溶洞已經超過了100公里,這在喀斯特地形中是罕見的,而且雙河溶洞約有兩百萬年的歷史。”錢治說,“經過多次探測,目前發現雙河溶洞共有5層,洞深處分布著5條地下河,總深度達584米,其中石膏晶花洞中分布的天青石沉積物面積在世界上幾乎是最大。”

洞連洞、洞內洞的複雜分布讓探測工作進展緩慢,每次探測專家們都要耗去大量時間在途中,複雜的環境給探測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儘管如此每年的探測都會有10公里左右的進展。錢治說:“這次探測中,來自法國洞穴聯盟青年洞穴潛水中心的專家最辛苦,他們每次都要穿潛水衣通過地下河,為了避免浪費在途中的很多時間,有時候要在洞中待上幾天。”

貴州洞穴協會的主要成員賀衛告訴記者,對雙河溶洞的探測不僅可以了解古環境的變化,給環境變化研究一個重要的參考,更重要的是資源的合理開發。賀衛說:“貴州屬於缺水地區,而雙河溶洞中水源豐富,探測洞中的情況,對於未來水資源開發一定會有重要價值。”

據了解,探測中在雙河溶洞還發現了大量礦物資源以及新物種,甚至有疑似亞洲犀化石,錢治介紹說因為這次考察中沒有相關的古化石專家,所以具體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從理論上來說雙河溶洞將超過200公里,明年中法聯合考察隊將繼續對雙河溶洞進行探測和考察,而且還會邀請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共同探索雙河溶洞更多的秘密。”錢治說。

岩石分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