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食物健康密碼

是由《圖說生活·健康指南系列》編委會所寫的作品,2009年由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 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解食物健康密碼

吃得好不一定能吃出健康,只有吃得對、吃得巧妙,才能頤養機體,並延年益壽。在人們愈來愈關注健康與養生的今天,與健康最密切相關的就是每天都離不開的食物了。您是否真正清楚每天所吃食物的養生奧秘所在?又是否知道最健康的飲食方式是什麼?食物之間如何搭配才是最佳拍檔?身體抱恙時如何吃才能有效調養並儘快恢復活力?如果我們能了解各種日常食物的屬性,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搭配,食物就能成為身體健康的最好保障。

圖書目錄

飲食養生的第一堂課

食物的功能

養生好食

?養生從穀類開台

粳米

玉米

黑米

粟米

糯米

小麥

大麥

燕麥

養麥

高梁

薏米

青稞

芝麻

芡實

?豆子的神奇功能

黃豆

綠豆

蠶豆

豆腐

豆漿

豌豆

赤小豆

黑豆

芸豆

腐竹

?最不可忽視的蔬菜

番茄

胡蘿蔔

洋蔥

韭菜

菠菜

蘆薈

苦瓜

魔芋

萵筍

生菜

茄子

茭白

苤藍

雪裡蕻

圓白菜

菜花

香菜

豇豆

油菜

土豆

薺菜

芹菜

莧菜

竹筍

茼蒿

魚腥草

黃花菜

香椿

蒜苗

通菜

蘆筍

仙人掌

綠豆芽

黃豆芽

扁豆

豆角

芋頭

紅薯

南瓜

山藥

絲瓜

黃瓜

佛手瓜

辣椒

蓮藕

冬瓜

?最不可忽視的是果品

蘋果

香蕉

西瓜

芒果

鳳梨

木瓜

李子

柿子

甜瓜

荔枝

葡萄

枇杷

橘子

檸檬

桑葚

楊梅

柚子

橙子

桂圓

櫻桃

獼猴桃

榴槤

楊桃

火龍果

無花果

荸薺

草莓

椰子

山竹

金橘

甘蔗

紅棗

山楂

栗子

沙棗

羅漢果

白果

菱角

花生

杏仁

開心果

橄欖

葵花子

腰果

檳榔

核桃

蓮子

榛子

榧子

松子

?肉禽蛋的功效

豬肉

牛肉

羊肉

驢肉

兔肉

雞肉

鴨肉

鴿子肉

烏雞

狗肉

鵝肉

蠶蛹

松花蛋

鵪鶉肉

鵪鶉蛋

雞蛋

鴨蛋

牛奶

優酪乳

?水族的活力

鯉魚

草魚

鱖魚

鯽魚

甲色

螃蟹

海參

蛤蜊

帶魚

平色

鱔魚

武昌魚

鯪魚

黃花魚

烏賊

魷魚

章魚

扇貝

鰱魚

鯰魚

海蜇

鱸魚

鰻魚

鮪魚

泥鰍

沙丁魚

?菌藻之妙

金針菇

平菇

蘑菇

猴頭菇

香菇

竹蓀

銀耳

黑木耳

海帶

紫菜

?芬芳中的養生之道

菊花

玫瑰花

金銀花

羅布麻

金蓮花

槐花

桂花

苦丁

辛夷花

乾日紅

茉莉花

月季花

山茶花

番瀉葉

綠萼梅

百合花

金盞花

生薑

花椒

大蔥

肉桂

芥末

丁香

小茴香

大茴香

士卜

胡椒

味素

醬油

白糖

蜂蜜

PART.2 家常美味食療方

感冒

蘿蔔瘦肉湯

蔥豉豆腐湯

養生飯卷

大蒜雞翅

豆豉香菜豆腐魚頭湯

薑汁蔥花炒雞蛋

番茄炒蛋

香菜魚片湯

雪菜魚肉蒸豆腐

金銀蛋扒白菜

?咳嗽

蜜汁雞蛋

竹筍瘦肉湯

川貝雪梨豬肺湯

芒果雞

百合牛肉

南瓜蒸肉

南瓜豆腐餅

番茄蝦仁

雞絲玉米粥

紅燒香芋

木樨絲瓜

茄汁菜包

蓮子豆腐湯

涼拌菠菜

萵筍橘子汁

銀耳山楂羹

木瓜蜜奶汁

菠菜蘿蔔汁

蓮藕燉排骨

紫米粥

菜心扒魚圓

菠菜炒豬肝

芹菜蘋果汁

香蕉鳳梨汁

蜜棗櫻桃扒山藥

蝦子燒茭白

桂圓蓮子粥

?哮喘

四仁雞子粥

水晶核桃

滾龍絲瓜

蜂蜜核桃仁

青椒牛肉拌香乾

核桃仁拌雞塊

胃炎

猴頭菇燉雞

乾薑粥

蓮子花生豆腐腦

薏米豬腳湯

蘋果蛋餅

?脂肪肝

紫菜卷

芹菜炒豆乾

蔬菜腐皮卷

水晶蔬菜餃

五味苦瓜

痛風

香脆三絲

冬瓜皮蒸鯉魚

燒三樣

番茄茄餅

高血壓

雙耳炒黃瓜

枸杞煮黑豆

鵪鵓燴玉米

蒜蓉通菜

釀番茄

高脂血症

山楂枸杞飲

菊花粥

荸薺燒香菇

三鮮飲

洋蔥牛柳絲

?糖尿病

南瓜炒肉片

菠菜銀耳粥

山藥燉豬肚

蒜蓉苦瓜

鮮蘑炒豌豆

蝦仁炒油菜

?骨質疏鬆

麻醬拌菠菜

奶汁生菜

黑芝麻核桃仁粉

蒜蓉花椰菜

黃瓜雪梨豆奶

桃酥豆泥

?動脈硬化

雙耳紅棗湯

五彩山藥

山楂肉丁

木耳冰糖羹

菠菜洋蔥骨頭湯

Part.3 家庭實用藥材速查

人參

西洋參

……

Part.4 經典滋補保健藥膳

……

圖書文摘

[緒論]

飲食養生的第一堂課

食物的性味歸經理論

食物的“四氣”

食物的“四氣”,又稱四性,指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性質。寒與涼、熱與溫僅是程度有所不同,食物的寒涼性和溫熱性是相對而言的,還有一類食物在四氣上介於寒涼與溫熱之間,即寒熱之性不明顯,則稱之為平性。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居多,溫熱者次之,寒涼者最少。

一般正常健康狀況下,我們的身體處於“陰平陽秘”狀態.寒熱之性不明顯,因此我們的日常食物也多屬性質比較平和的,例如玉米、花生、豬肉、牛肉等。

在機體處於陰陽寒熱失衡狀態時,可通過食物不同的性味進行調理。《神農本草經》曰:“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根據中醫理論,凡是能夠治療寒證的食物,大多數屬於溫性或熱性,但是溫熱性的食物卻有助熱生火、耗傷人體陰液的弊端。例如羊肉、辣椒、乾薑、蔥、酒等食物多有溫中散寒、補陽暖胃等功效,寒性病證或虛寒個白冷的人宜多吃,但是熱性病證或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則忌食。

相反,凡是能夠治療熱證的食物,大多數屬於寒性或涼性,但寒涼性的食物卻有抑制、損傷人體陽氣的副作用,例如綠豆、西瓜、冬瓜、苦瓜等食物多具有清熱生津、瀉火止渴等功效,對於熱證或火氣偏重的人宜多食,但是陽氣不足或虛寒體質的人則忌食。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就是指食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另外還有淡味、澀味,不過一般習慣上把淡附於甘味,把澀附於鹹味。中醫對五味的認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食物的具體口感味道,即滋味;二是食物性質的抽象概念,即食物的作用。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食物五味之中以甘味最多,鹹味與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