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辭典

山丘 橫山 澱山

書名:上海大辭典(全三冊)
作者:本社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9787532623303
出版日期:2007 年12月
開本:16開
版次:1-1
所屬分類: 歷史 > 中國史 > 專門史
內容簡介
上海是馳名世界的大都市,是中國多功能的經濟中心城市,是具有鮮明社會特點和文化特點的歷史文化名城,上海城市的歷史極其豐富多彩,引人注目。多年來,上海的史學界一直期盼著編纂一部有分量、有質量的大型上海辭典,旨在全方位地反映上海城市的歷史,描繪上海發展在為世界大都市的歷程,分析上海城市的特點,探究上海演變為世界大都市的原因,將上海的史實變遷用詞條的形式,精確地予以概述,以便廣大讀者檢查、查找。為填補這一空白,上海社會科學院組織百餘名研究上海的資深專家學者,歷時7年編纂《上海大辭典》。全書收詞近2萬條,實際字數達600萬,是一部代表當今上海史學研究最高水平的大型工具書。她的出版是上海文化界、學術界、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對於促進上海的史學研究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上海大詞典》收詞貫通古今、系統完整、框架合理,上起上海地區成陸、出現居民時期,下迄2005年,舉凡自然環境、建制沿革、政區劃分、機構與職官、政黨社團、租界、法律與法規、重要事件、軍事、外事、交通與郵電、公用事業、城市建設、城市管理、財政稅收、工業、農業、外貿、金融、商業、著名企業、娛樂與旅遊、物產、人口、婦女婚姻家庭、社區、會館公所同鄉會、幫會、民俗、慈善機構、教育、科學技術、新聞出版、醫學衛生、體育、藝術、宗教、園林、名勝、古文化遺址、文獻典籍、重要人物、重要地名、研究成果等均予以收錄;內容涵蓋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科技史、民族史、宗教史、法律史等各個領域。全書配圖2000餘幅;書後另有《簡明上海歷史大事年表》、《上海地區歷代主要職官年表》、《1990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下屬156個社團情況一覽表》、《海外上海學論文目錄》、《海外上海學英文博士論文目錄》、《海外上海學著作目錄》、《杭州灣水系河流簡表》、《黃浦江水系河流簡表》、《市領導名錄》、《上海市區新舊路名對照表》等20多個附錄和上海地區各歷史時期歷史地圖多幅。
《上海大辭典》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型、最權威的有關上海的工具書。她釋文內容翔實、敘事準確、取材廣博、考證嚴謹、全面準確地反映上海新老史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集科學性、權威性、學術性、知識性、系統性、穩定性於一體。她的出版出版發行必將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上海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目錄
地理篇
自然地理
地質地震
地層
第四系工程地質
第四系水文地質
褶皺構造
斷裂構造
火山盆地
斷陷盆地
海陸變遷
地面沉降
岡身
岸線變遷
海域地震
太倉地震
地形地貌
濱海平原
碟形窪地
碟緣高地
.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緣
前三角洲
潮坪
湖沼平原
山丘
秦駐山
雲間九峰
鳳凰山
陸寶山
薛山
機山
橫山
小橫山
小崑山
厙公山
北乾山
辰山
鍾賈山
澱山
盧山
查山
遮山
赭山
佘山
天馬山
島嶼與沙洲
崇明島
長興島
橫沙島
金山三島
大金山
洋山
大戢山
姚劉沙
小金山
浮山
余山島
復興島
長江江口沙洲
長江口水下三角洲
氣候
氣溫
降水
氣壓 


濕度
梅雨
颱風
龍捲風
風暴潮
潮汐

寒潮
四季
氣候區劃
城市氣候
農業氣候
水文
河流
湖泊
長江口
杭州灣
黃浦江
吳淞江
東大盈港
西大盈港
通波塘
新通波塘
漕浦塘
華潮浦
蟠龍塘
淀浦河
蒲匯塘
太浦河
攔路港
大蒸塘
青龍江
鹽鐵塘
油墩
泖河
圓泄涇
大泖港
俞塘
葉榭塘
張澤塘
北沙港
周浦塘 
鹹塘港
灶門港
浦東運河
惠新港
大治河
隨塘河
蘆潮港
川楊河
白蓮涇
高橋港
龍華港
沙港
新涇港
三林塘
下沙浦
瀏河
菹藻浜
練祁河
婁塘河
城河
穿心河
護界河
……
自然資源
沿革地理
歷史地名
重要市鎮
地名與路名
行政區劃
政治篇
經濟篇
社會篇
附錄
書摘
地理篇
自然地地理
上海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51’~122度12’,北緯30度40’~31度53’,位於北亞熱帶南緣,具有向中亞熱帶過渡的特點。其自然植被組分仍有常綠闊葉林的色彩。這一特點在所轄杭州灣內的大、小金山上更為明顯。
全市總面積為6340.5平方千米,其中陸域面積6218.65平方千米,其餘為長江水面及沿海沿江灘涂。
上海地域雖不廣,但區位優越,處於中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部,長江三角洲的前緣,太湖湖沼平原的東南部,北枕長江,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靠太湖湖群。其範圍北起長江口的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南至杭州灣的大、小金山,西與江蘇的蘇、錫、常地區毗鄰,西南接壤浙江之杭、嘉、湖地區。區內氣候溫暖,熱量充裕,江海交匯,河網稠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上海良好的自然條件是地質基礎、地貌特徵、水文狀況、氣候條件、植被組分等複雜多樣的自然因素結合的產物,其中還包含人類活動的巨大作用。
在大地構造上,上海及其周邊被斷裂帶所限定的範圍,近似一菱形,應屬外來地體。其於中生代早期拼貼於中國大陸東部,被稱為“上海地塊”。侏羅紀晚期,該地體已是福建一嶺南隆起帶的組成部分。至白堊紀,在局部地區形成一些斷陷盆地,並接受沉積,形成疏鬆的沉積層,厚度為數十米至400米不等。依其等厚線,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區段:(1)不超過200米的輕微沉降段,區域在杭州灣沿岸一帶,間有殘丘存在;(2)多數不足200米的中等沉降段,區域在松、金、青一帶;(3)300,~400米的較強沉降段,區域在長江河口地段。
現今上海地形,除西部及西南部尚有十餘處星散的山丘露頭,其餘均被疏鬆的沉積層覆蓋。山丘露頭以火山岩為主,占全部基岩露頭面積的60%以上。
約在一萬年前,上海地區曾被鹹淡混合水體浸淹。之後,又經歷海退成陸及海漲陸淹的交混變遷。在4000年前至今的晚全新世,上海地區進入相對穩定的成陸期。海岸線節節向東伸展,並在不同的沉積歷史及其成因環境下發育了青紫泥、溝乾泥、砂姜黃潮泥、砂貝青黃土、小粉土等不同類別的土壤類型。
鑒於上海地貌經歷了全新世的海侵旋迴和構造沉降,同時又經歷了江、海、河、湖的沉積,地貌形態的分異現象比較明顯。特別從沉積相角度區分,可將上海區域粗略劃分為五個一級地貌類型:(1)主要由較為封閉的碟形窪地構成的湖沼平原,分布於西部的松江、金山、青浦境內;(2)以下泄水流堆淤為主形成的具有河流沖積環境的沿江平原,分布於黃浦江兩側的閔行、嘉定、寶山、奉賢境內;(3)主要由不同時期的濱海沉積物構成的地勢高爽平緩的濱海平原,分布於岡身以東的閔行、嘉定、南匯、奉賢、金山、浦東新區等境內;(4)主要由長江水體攜帶的泥沙淤積而成的沙島平原,分布於長江口的崇明、長興、橫沙、團結沙四島嶼;(5)由古老火山岩發育而成的星散殘丘,分布於西南的湖沼平原和杭州灣水域。殘丘上繁茂、挺秀的次生植被,充分反映了亞熱帶生物氣候的環境特徵。殘丘的海拔高度大多不超過百米,一般僅為50~70米,有的甚至低於50米。其中最高的大金山屹立於金山區海域,為105.03,而青浦境內的澱山因採石開挖,幾乎夷為平地。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