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繫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影片的原型《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原本是一篇僅有50頁的短篇小說,由當時就讀於哈佛大學的馬特·達蒙在1992年構思而成。完成之後,達蒙找到好友本·阿弗萊克,與其聯手進一步挖掘主人公威爾的個性和潛力。他們認為《心靈捕手》的故事非常適合拍成電影,並決定創作出劇本。
拍攝過程
《心靈捕手》是達蒙和阿弗萊克的編劇處女作,也是兩人擔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他們選擇用演員的方式醞釀劇本,在動筆之前,他們先是一起即興創作出每個場景,然後再隨情節的發展構建人物。達蒙和阿弗萊克起初想將威爾的故事打造成一部驚悚片,可隨著影片劇本的逐漸成形,兩人決定一改初衷,拍攝出一部由人物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片。1995年春,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的聯合主席哈維·韋恩斯坦和喬納森·戈登親自擔任影片監製,還找來資深製作人勞倫斯·班德加盟《心靈捕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Sean Maguire | 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 | ---- |
Will Hunting | 馬特·達蒙/Matt Damon | ---- |
Skylar | 明妮·德瑞弗/Minnie Driver | ---- |
Morgan O'Mally | 卡西·阿弗萊克/Casey Affleck | ---- |
Chuckie Sullivan | 本·阿弗萊克/Ben Affleck | ---- |
Prof. Gerald Lambeau |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Stellan Skarsgård | ---- |
Billy McBride | 科爾·豪瑟/Cole Hauser | ---- |
Clark | 斯科特·威廉姆·文特斯Scott William Winters | ---- |
Jerve(uncredited) | 哈莫尼·科林Harmony Korine | ---- |
Tom | John Mighton | ---- |
Krystyn | Rachel Majorowski | ---- |
Cathy | Colleen McCauley | ---- |
Barbershop Quartet#1 | Matt Mercier | ---- |
Barbershop Quartet#2 | Ralph St. George | ---- |
Barbershop Quartet#3 | Rob Lynds | ---- |
Barbershop Quartet#4 | Dan Washington | ---- |
M.I.T. Student#1 | Alison Folland | ---- |
M.I.T. Student#2 | Derrick Bridgeman | ---- |
M.I.T. Student#3 (as Vic Sahay) | Vik Sahay | ---- |
Girl on Street | Shannon Egleson | ---- |
Carmine Scarpaglia | Rob Lyons | ---- |
Carmine Friend#1 | Steven Kozlowski | ---- |
Lydia | Jennifer Deathe | ---- |
Terry/Head Custodian | Philip Williams | ---- |
Marty/Assistant Custodian | Patrick O'Donnell | ---- |
Courtroom Guard | Kevin Rushton | ---- |
George H. Malone, the Judge | Jimmy Flynn | ---- |
Prosecutor | Joe Cannon | ---- |
Court Officer | Ann Matacunas | ---- |
Henry Lipkin, Psychologist | George Plimpton | ---- |
Rich, Hypnotist | Francesco Clemente | ---- |
Vinnie, Bunker Hill College Student | Barna Moricz | ---- |
Toy Store Cashier | Libby Geller | ---- |
M.I.T. Professor | Chas Lawther | ---- |
Timmy | Richard Fitzpatrick | ---- |
Executive#1 | Frank Nakashima | ---- |
Executive#2 (as Chris Britton) | Christopher Britton | ---- |
Executive#3 | David Eisner | ---- |
NSA Agent#1 | Bruce Hunter | ---- |
NSA Agent#2 | Robert Talvano | ---- |
Security Guard | 詹姆斯·奧羅迪/James Allodi | ---- |
Chess Game Player(uncredited) | Kent Damon | ---- |
MIT student(uncredited) | Daniel Olsen | ---- |
Maurine - Bunker Hill College Student | Jessica Morton | ---- |
uncredited) | Bobby Curcuro | ---- |
M.I.T. Student(uncredited) | Riva Di Paola | ---- |
Waiter(uncredited) | Thomas Lundy | ---- |
Race Track Fan(uncredited) | Paul McGillicuddy | ---- |
職員表
▪製作人:勞倫斯·班德/LawrenceBender;凱文·史密斯/KevinSmith;鮑伯·韋恩斯坦/BobWeinstein;哈維·韋恩斯坦/HarveyWeinstein;SuArmstrong;喬納森·戈登/JonathanGordon;查爾斯·摩爾/ChrisMoore;斯科特·摩西爾/ScottMosier▪導演:格斯·范·桑特/GusVanSant
▪副導演(助理):JenniferDeathe;LisaJanowski;AndrewShea;DavidTill;KateWeiss;BrianA.York
▪編劇:馬特·達蒙/MattDamon;本·阿弗萊克/BenAffleck
▪攝影:讓-伊夫·艾斯科菲爾/Jean-YvesEscoffier
▪配樂:丹尼·艾夫曼DannyElfman
▪剪輯:PietroScalia
▪選角導演:KerryBarden;比利·霍普金斯;SuzanneCrowley
▪藝術指導:米斯·斯圖爾特/MissyStewart
▪美術設計:JamesMcAteer
▪服裝設計:BeatrixArunaPasztor
▪布景師:JaroDick
主演介紹
羅賓·威廉斯 美國演員,畢業於加州戈萊阿蒙德大學,又在茱利亞戲劇學院進修表演,70年代初在美國夜總會演出。其後以電視連續劇《太空福星》成為知名喜劇演員。1980年首登銀幕,主演了真人版《大力水手》 。1982年《加普的世界觀》奠定銀幕地位。1987年以《早安越南》獲最佳男主角(喜劇)金球獎。1991年以《漁王》再次獲最佳男主角(喜劇)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提名。1997年以《驕陽似我》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近些年依然活躍在銀幕上,所出演的以喜劇為主。
馬特·達蒙在《心靈捕手》片中的出色表演與隨之而來奧斯卡金像使他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並引來眾多製片公司的片約。因此,他在次年便得以在兩部大片中擔任重要角色。第一部便是由約翰·道爾執導的《賭王之王》。他在片中飾演一個賭場高手,不顧老夥計的誘惑,一心改邪歸正。儘管此片演員陣容強大,先期宣傳也非常有力,但無論評論界還是觀眾都對本片較為失望。不過,達蒙同年主演的《拯救大兵瑞恩》卻是一個巨大的成功。達蒙分享了來自各界對這部影片及 其全明星陣容的溢美之辭。1999年,達蒙又主演了引人注目的《天才雷普利》和《天條》 。達蒙飾演的瑞普利先生是一個精神異常的雙性戀殺人狂,與他配戲的則是三位大牌明星:凱特·布蘭切特、格溫妮斯·帕特洛、裘德·洛。而《天條》則使馬特突破了一貫飾演的正面角色,與本·阿弗萊克飾演一對墮落天使。該片成為1999年最具爭議性的影片之一。2002年馬特·達蒙以驚險間諜片《諜影重重》成功轉型動作片,並在續集中繼續出演角色。馬特雖然外型並不算出眾,但是他獨特的氣質和橫溢的才華都讓他被眾多影迷喜愛。2006年,馬特·達蒙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合作,出演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翻拍自香港影片《無間道》的影片《無間行者》。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名 | 作者信息 |
---|---|---|
1 | Big Strong Man | Written by Brian Warfield,Performed by Wolfe Tones |
2 | If I Had the Last Dream in the World | Written by Joe Liles,Performed by Northeast Connection |
3 | Baker Street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Gerry Rafferty |
4 | Room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Dan Lander |
5 | Boys Better | Written by Courtney Taylor-Taylor (as Courtney Taylor),Performed by The Dandy Warhols |
6 | We Still Need More Than Anyone Can Give | Written by Daniel Goffey, Gareth Coombes, and Michael Quinn,Performed by Supergrass |
7 | No Name #3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lliott Smith |
8 | Runaway | Written by Del Shannon and Max Crook,Performed by Del Shannon |
9 | Why Do I Lie? | Written by Jill Cunniff,Performed by Luscious Jackson |
10 | Grand Sonata in B Flat Major, Op. 30/D 617 | Written by Franz Schubert,Performed by Dana Muller and Gary Steigerwalt |
11 | Somebody's Baby | Written by Jackson Browne and Danny Kortchmar,Performed by Andru Donalds |
12 | Six Grandes Marches, Op. 40/D 617, No. 5 | Written by Franz Schubert,Performed by Dana Muller and Gary Steigerwalt |
13 | Say Yes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lliott Smith |
14 | As the Rain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Jeb Loy Nichols |
15 | People | Written by Jule Styne and Bob Merrill |
16 | Between the Bars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lliott Smith |
17 | Handle on My Heart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Minnie Driver |
18 | Fisherman's Blues | Written by Mike Scott and Steve Wickham,Performed by The Waterboys |
19 |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 Written by Barry Gibb and Robin Gibb,Performed by Al Green |
20 | Tommy Bhetty's Waltz | Traditional,Arranged by Altan and P.J. Curtis,Performed by Altan |
21 | Angeles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lliott Smith |
22 | Heart & Soul | Written by Ivan Drever and Duncan Chisholm,Performed by Wolfstone |
23 | Danny Boy | Written by Frederick Edward Weatherly (as Frederick E. Weatherly) |
24 | Miss Misery | Written and Performed by Elliott Smith |
25 | Afternoon Delight | Written by Bill Danoff (as William Danoff),Performed by Starland Vocal Band,Courtesy of WINDSONG RECORDS (1976) |
26 | Theme From Good Will Hunting | (uncredited),Performed by Celtic Fayre |
花絮
導演格斯·范·桑特曾經要求馬特·戴蒙和本·阿弗萊克重寫劇本,讓本飾演的查基死於一次建築事故。達蒙和阿弗萊克很不情願,但還是重寫了劇本。結果范·桑特讀了以後承認這是一個很糟的主意。
前哈佛學生馬特·戴蒙本來想把主角設定成物理天才,並為此跟一名哈佛大學獲過諾貝爾物理獎的教授Sheldon L. Glashow進行討論,結果教授建議他主角是數學天才比較合適,並把自己的連襟,麻省理工的數學教Daniel Kleitman介紹給達蒙。後來這兩位教授都在字幕中被感謝。
當馬特·戴蒙飾演的威爾和羅賓·威廉斯飾演的教授西恩在辦公室中第一次見面時,威爾推薦西恩美國歷史學家霍華德·齊恩的書《美國人民的歷史》。馬特·戴蒙小時候是齊恩的鄰居,還曾為這本書的有聲版CD獻聲。
在西恩教授的辦公室里掛著的那張畫是導演格斯·范·桑特畫的。
西恩和威爾在辦公室中,西恩談到自己死去的老婆的一些趣事時,那些台詞是羅賓·威廉斯自由發揮的,這也許是馬特·戴蒙為什麼笑得那么的厲害的原因。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鏡頭也在晃動,或許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片中明妮·德里弗所飾Skylar的現實中的原型也叫Skylar,跟馬特·戴蒙約會過,後來嫁給了Metallica樂隊的鼓手和創始人Lars Ulrich,並成了一名急診室醫生。
影片結尾字幕的最後一行寫著“紀念金斯伯格(Allan Ginsburg)和伯拉斯(William S. Burroughs)。”他們都是“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 | 類型 | 接收方 | 結果 |
---|---|---|---|---|
1997 |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劇本獎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獲獎 |
1998 | 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配角 | 羅賓·威廉士 | 獲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心靈捕手》 | |||
最佳影片 | Lawrence Bender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馬特·達蒙 | |||
最佳女配角 | 明妮·德瑞弗 | |||
最佳導演 | 格斯·范·桑特 | |||
最佳電影剪輯 | Pietro Scalia | |||
最佳原創歌曲 | Elliott Smith | |||
最佳劇情類原創配樂 | Danny Elfman | |||
金球獎 | 最佳編劇(電影類) | 巴納·莫里茨 傑西卡·穆頓 Francesco Clemente | 獲得 | |
最佳劇情片(電影類)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最佳劇情片男主角(電影類) | 馬特·達蒙 | |||
最佳男配角 | 羅賓·威廉士 |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最佳男配角 | 羅賓·威廉士 | 獲獎 | |
最佳男主角 | 馬特·達蒙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明妮·德瑞弗 | |||
最佳電影演員獎 | 本·阿弗萊克 馬特·達蒙 明妮·德瑞弗 Stellan Skarsgård Robin Williams | |||
美國電影剪輯協會獎 | 最佳影片剪輯 | Pietro Scalia | 提名 | |
BMI電影電視獎 | Danny Elfman | 獲得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傑出個人獎 | 巴納·莫里茨 傑西卡·穆頓 Francesco Clemente | 獲得 | |
金熊獎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獲得 | |
最具突破藝人 | 馬特·達蒙 | |||
最佳影片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 最有前途的演員 | 馬特·達蒙 | 獲得 | |
最有前途的演員 | 本·阿弗萊克 | 提名 | ||
溫哥華影評人獎 | 最佳原創劇本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提名 | |
佛羅里達影評人獎 | 年度最佳新人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獲得 | |
美國導演協會獎 | 傑出導演成就獎 | 格斯·范·桑特 | 提名 | |
歐洲電影獎 | Stellan Skarsgård For Amista | 獲得 | ||
MTV電影大獎 | 年度電影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最佳男演員 | 馬特·達蒙 | |||
最佳熒幕雙人組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
最佳吻戲 | 馬特·達蒙 本·阿弗萊克 | |||
1999 | 金拖車獎 | 最佳劇本 | 《心靈捕手》 | 獲得 |
帝國獎 | 最佳影片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心靈捕手》 | 提名 | |
百視達巨星獎 | 最喜歡的演員 | 馬特·達蒙 | 獲得 | |
最喜歡的女演員 | 明妮·德瑞弗 | 提名 |
精彩對白
Sean: Do you have a soul mate?
西恩:你有心靈伴侶嗎?
Will: Do I ha…? Define that.
威爾:我有…?說清楚點。
Sean: Somebody who challenges you.
西恩:能夠和你匹敵的人。
Will: I have Chuckie.
威爾:我有查克。
Sean: No, Chuckie's family. He'd lie down in fuckin' traffic for you. No, I'm talkin' about someone who opens up things for you, touches your soul.
Will: I got-I got…
威爾:我有…
Sean: Who?
西恩:誰?
Will: I got plenty.
威爾:有很多。
Sean: Well, name them.
西恩:說出來。
Will: Shakespeare, Nietzsche, Frost, O'Connor, Kant, Locke……
威爾:莎士比亞、尼采、福斯特、奧康納、康德、洛克……
Sean: That's great. They're all dead.
西恩:很棒,他們都死了。
Will: Not to me, they're not.
威爾:對我而言,他們沒死。
Sean: No, You don't have a lot of dialogue with them. You can't give back to them, Will.
西恩:他們當然死了,威爾,你無法和他們對談,你無法回應他們。
Will: No, not without some serious smelling salts and a heater.
威爾:對啊,沒有法術把他們弄醒超生,是沒辦法和他們對談的。
Sean: Yeah. Well, that's what I'm saying. You'll never have t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in a world where you're always afraid to take the first step because all you see is every negative thing ten miles down the road.
西恩:對,那就是我所說的。你只看到這個世界中負面的事,如果你不踏出這第一步,就永遠不會擁有那種關係。
穿幫鏡頭
在第一場教室戲裡,黑板自己上上下下了好幾回。
小黑板上寫的那道關於排列的題和答案都是很基礎的,不是那種能困擾Fields medalist獎獲得者多年的難題。
當Lambeau教授透過教室的玻璃窗看西恩時,他說的話跟他的嘴型對不上。
影評
《心靈捕手》的劇本是出自劇中主要演員麥特.戴蒙(飾演威爾)與班.艾佛列克(飾演查克)二人之手;這不但是部關於投入生命的生長故事,亦是麥特與班多年以來在攀登演藝生涯高峰彼此激勵扶持的友情結晶。由於二人皆是演員出身,便以演員的觀點切入劇本的寫作;採行古典好萊塢電影敘事手法,以人物做為因果關係的中心。因此,《心靈捕手》主要情節是描繪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威爾,透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逐漸自我揭露對知識求問、人際互動、愛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親情傷害等心理過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陰影,並嘗試與他人建立親密及信任的關係。此部以人物主導的影片重心是放在男主角威爾心靈受創的自我揭露與重建過程,細膩地開展了一場心靈角力的戰爭。先是透過破解藍勃教授所提出的傅立葉方程式難題、嘲弄哈佛的聰明小孩、以及戲耍自以為是的心理專家等敘事鋪陳,威爾生動地展露才華橫溢的天才形象,一直到遇見遍嘗人生甘苦而擁有豐富情感經驗的心理醫生尚恩,才使博覽群書的威爾逼視自己真實人生體驗的貧乏:如數家珍地評論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卻沒有聞過西斯汀教堂的氣味;輕慢地提出有關女人的偏好謬論,卻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的幸福心情;隨意地引用莎士比亞的詩文來談論戰爭,卻從未參加過戰役,未曾眼見好友躺在自己懷中咽下最後的一口氣;浪漫地引述十四行詩來稱誦愛情,卻未見過女人的脆弱與堅強;更不了解真正的情感失落,因為從未愛別人勝過自己。
尚恩用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向威爾發出邀約,並真心說道:除非你談自己,說你是誰;那我就著迷,我願意加入。但是,威爾卻因童年創傷而啃噬他對人的信任與情感的投入,以防衛的心理來隔絕自己真實情感的表達。除了在與同住南區的好友查克等夥伴相處時,會不時流露出不待言傳的兄弟般情誼之外,他都是以防禦和攻擊的心態對待他人,從而抹殺自己生命中的真實情感表露,生活在自負與自卑交纏衝突的矛盾世界:一方面以自負嘲弄的心態修理哈佛小子,戲弄心理專家,破解數學難題,洞悉國家情報工作的冷血無人性,甚至難耐數學之神的無能解題;但是,另一方卻以自卑害怕心理拒絕女友史凱蘭的真情付出,害怕別人離棄自己之前便先行拋棄別人,不敢嘗試與人建立親密及信任的關係。電影多次出現威爾落寞孤獨地坐在疾行的火車車廂里,任憑萬籟俱寂的夜景與曙光微露的晨曦自窗外飛逝;淡淡的樂聲陪襯著他一人靜默的畫面,勾勒出威爾既自負又無助的複雜心情。
在這二人心靈角力的過程中,尚恩以自己與妻子相知相守的情感經驗,鼓勵威爾建立親密關係的第一步便是嘗試,甚至直言逼問威爾最基本的生命問題:為何而活?該做何事?並且,不再接受他胡扯一通的狗屁答案。威爾在面對女友離去,老友好言相勤,以及尚恩真情相待的衝擊下,心防潰決,與尚恩相擁而泣,走出童年受虐的陰影;並且跟著心走,放棄藍勃教授所推薦的高薪工作,直奔加州與女友複合。
《心靈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勵志感人的劇本所主導的好萊塢優質電影,導演手法流暢,煽情得宜,深深擄獲一般觀眾的心靈;卻缺乏對社會僵化價值的批判。首先,在麥特和班這二位洋溢人情味的劇本里,隱隱流泄出天才崇拜的情結。劇中人物的思緒隨著天才威爾情緒起伏在擺盪,因為他擁有我們一般凡人所沒有的天賦,背負所有人的人生期待,必須去實現而不應被埋沒。誠如他的好友查克所言:我每天都開車來接你,然後我們一起上工,一起嬉。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樂時候是什麼嘛?是我敲你大門的前十秒鐘,因為我會告訴自己,也許你已經不在了,就這么走了。果然,威爾走了,另創新的天地。但是,卻留下像摩根這樣的智障,經常面臨管理階層重組而失業,生理衝動時,只能躲在好友媽媽房間內看A片並打手槍;亦留下像查克這樣重感情但學歷不高,只能認命地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更重要的是,留下大多數像湯姆這樣無從得知自己的天賦,因為找不到相信他們的老師,於是他們深信自己很笨的平凡人,只能靜默地為大師工作,並帶有一絲欣羨與嫉妒的心情看著天才威爾盡情發揮。如此一來,每個人還是會從鏡中之我(looking-glass self)看到別人屈尊難堪的眼神,即使是菲爾德獎牌的得主。因為,尚恩遺留二個問題未問威爾,這卻是值得我們深切省思的問題:我是誰?人生歸宿為何?光只是跟著心走是不夠的。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作為教育勵志類題材,桑恩的手段並非令人作嘔的循循善誘,也不是咄咄逼人的規勸與說教,他最大的魅力在於,用沉默與爆發交錯並進的方式,讓年少輕狂的傢伙,在肆意詆毀別人的瞬間突然發現自己的愚蠢、在妄圖使用龐大知識儲備來攻擊別人時,懂得自己的才情也許爆發的並不是地方。”(《新疆經濟報》)
《心靈捕手》是好萊塢一縷少見的清新空氣,這部電影有著智慧、誠懇和正確的目標。(《波士頓環球報》JayCarr)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是因為一個整體,而一個個小小的環節在閃爍完美的微光。(《亞利桑那每日星報》PhilVillarreal)
威爾心靈受創的自我揭露與重建過程,細膩地開展了一場“心靈角力的戰爭”。(新浪娛樂)
一部單純講述心理治療的電影,而不像其他大多數影片那樣僅把心理治療當作背景或點綴。以人物主導,很完美的一個助人自助的成功案例!(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負面評價
《心靈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勵志感人的劇本所主導的好萊塢優質電影,導演手法流暢,煽情得宜,深深擄獲一般觀眾的心靈;卻缺乏對社會僵化價值的批判。(新浪娛樂)
《心靈捕手》充斥著太多的熱血,陰暗,魯莽和諂媚。(《娛樂周刊》)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1980—2013)
奧斯卡金像獎於1929年首次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好萊塢羅斯福酒店頒發,並從此每年頒發一次。奧斯卡獎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同時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本期導航模組盤點1980年至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創業者必看的十大勵志電影
創業者必看的十大勵志電影。 |
盤點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的概念來源於上個世紀中期的Hollywood。電影人自籌資金,甚至自己編寫劇本,自己擔任導演,拍出的與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強的電影,被人們稱為“獨立電影”。 |
30部心理學電影
根據心理學原理研究電影影像特性、電影創作原理和客群觀影經驗的理論。1916年,德國心理學家雨果·明斯特伯格發表《電影:一次心理學研究》,提出“電影不存在於膠片上,甚至不存在於銀幕上,而只存在於把它實現的思想中”的立論,強調電影是“一種心理學遊戲”,做了電影心理學研究的初次嘗試。那我們就看看以下的哪些電影和你有心靈的相通吧? | |||
《充氣娃娃之戀》 《吮拇指的人》 《大象》 《秘窗》 《致命ID》 《火柴人》 《歌西卡》 《失眠》 | 《異度空間》 《美國精神病人》 《鋼琴教師》 《美麗心靈》 《死亡試驗》 《海灘》 《記憶碎片》 《搏擊俱樂部》 | 《靈異第六感》 《聖女貞德》 《心靈捕手》 《心理遊戲》 《第八日》 《夢旅人》 《一級恐懼》 | 《本能》 《沉默的羔羊》 《雨人》 《藍絲絨》 《發條橙》 《愛德華大夫》 《洛麗塔》 |
25部撼動心靈的教育者電影
一位啟發心靈的教師能夠改變學生,為他們的人生關鍵期指引方向,伸出援手。教室本身就充滿了固有的劇情、衝突以及差異——因而為許多電影提供了完美的背景。無論其中展現的是那些充滿理想主義情結的年輕教師所迸發出的激情,還是那些飽經滄桑、成熟深邃的教育者所蘊藏的智慧,這些電影都在提醒我們一名教育者在塑造年輕的心靈時所能夠發揮的巨大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