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開始和約翰尼·戴普(Johnny Depp)、瓦內薩·普拉迪斯(Vanessa Paradis)還有吉恩·羅徹福特(Jean Rochefort)等演員合作,執導拍攝《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但由於羅徹福特的身體原因(他再也無法騎馬了),影片才開機幾天就被迫停止。但吉列姆並不死心,他表示自己不會放棄這部影片的拍攝,以後有機會還會再次嘗試。
兒童魔幻小說《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原來打算請吉列姆來當《哈利·波特和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的導演,但由於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當時想拍一部更有家庭味兒的影片,吉列姆最終與這部影片失之交臂。吉列姆富有個性,先後拒絕擔任以下多部影片的導演:《Who Framed Roger Rabbit》(1988),《Enemy Mine》(1985)和《Forrest Gump》(1994)。1995年,因為受不了梅爾·吉布森的懇求,放棄執鞭《勇敢的心》(Braveheart),執導根據英國著名作家查理·狄更斯名著改編的影片《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除導演電影外,吉列姆2001年還為耐克公司執導拍攝了一系列電視廣告片,主角是全球最優秀的一批足球運動員,並獲得2002年坎城電影節最佳電視宣傳片大獎。主要作品有:《天涯倫落兩心知》 (The Fisher King)、《賭城情仇》(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等。
演員介紹
《漁王》傑夫·布里吉斯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的一個演藝之家,父母及哥哥均為職業演員。在僅有4個月大小的時候,他便躺在媽媽的懷抱里演出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危險關係》。服完兵役之後,布里奇斯又進赫伯特·伯格霍夫學院(Herbert Berghof School)專門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表演,自此,新一代電影明星便做好了正式登台亮相前的準備。為他贏取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的《最後一場電影》對一個年僅22歲的年輕演員而言無異於是一個碰頭彩,這使得他深受鼓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頻出佳作,如1975年的《西部之心》、1976年的《渴望》(Stay Hungry)。1984年連續出品發行的《不惜一切》(Against All Odds)與《星空訪客》又為布里吉斯帶來了如潮好評,且後者還為他贏得了第三次奧斯卡提名——最佳男主角。1986年布里吉斯與簡·方達(Jane Fonda)一起主演了《自此以後》(The Morning After),88年主演了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Coppola)的名作《塔克:其人其夢》 (Tucker:The Man and His Dream),1889年與米歇爾·菲弗(Michelle Pfeiffer)共同主演《貝克兄弟》(The Fabulous Baker Boys),1993年主演《美國精神》《American Heart》並首度擔任了製片人的角色,1996年與芭芭拉·史翠珊共同主演《鏡子的兩面》(The Mirror Has Two Faces), 1999年出演由莎朗·斯通主演的《繆斯女神》(The Muse)。傑夫·布里吉斯雖多次獲得提名,但次次都空手而歸,從來就沒有實現過蟾宮折桂。他與奧斯卡多次擦肩而過,令影評家們也頗感憤憤不平。《紐約時報》曾經認為,傑夫·布里奇斯是他那一代演員里最具天分但卻最少獲得犒賞的人物之一,是最沒有實現其應有的價值的演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