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漢語辭彙]

戰役[漢語辭彙]
戰役[漢語辭彙]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役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於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直接運用戰鬥,也為戰鬥的成敗所直接影響。現代戰役,通常是諸軍種、兵種共同進行的契約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百團大戰中的彭老總 百團大戰中的彭老總

它是戰爭的一個局部,直接服務和受制於戰爭全局 ,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由多個戰鬥所組成,也為戰鬥的成敗所直接影響。現代戰役,通常是諸軍種、兵種共同進行的契約戰役。

分類

進攻戰 進攻戰

按作戰的目的和性質分,有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

按參戰的軍種分,有陸、海、空等軍種的獨立戰役,有陸海、陸空、海空及陸海空等幾個軍種的聯合戰役。按作戰行動空間分,有陸上戰役、海上戰役、空中戰役等。

按作戰規模分,有大型戰役(如大的戰區或方面軍群進行的戰役),中型戰役(如中等戰區或方面軍進行的戰役),小型戰役(如小的戰區或集團軍進行的戰役)。

在一次大型戰役中通常包括幾個中小型戰役。其中陸上戰役,按作戰形式又分為:陣地戰戰役、運動戰戰役和游擊戰戰役以及幾種形式相結合的戰役等。

陣地戰戰役依陣地堅固程度不同,又分為野戰陣地和堅固陣地的進攻戰役和防禦戰役。還可按地形和氣候條件分為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的戰役,如江河水網地區、荒漠草原地區、高寒地區、熱帶山林地區等進攻和防禦戰役。

概述

軍隊 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全局性的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於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畫,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的總和。戰役是介於戰爭與戰鬥之間的作戰行動 。

來源

在外國,17世紀以前,多把大規模作戰稱為“會戰”。“戰役”一詞,在中國始見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史料中,當時稱甲午海戰為“甲午戰役”、“日清戰役”等。1908年,蔡鍔提出戰役是一個作戰等級,並指出:“軍者,戰役中能獨立專任一方面之戰事者也。”此後,戰役作為一個軍事術語使用日漸廣泛。在前蘇聯,使用戰役這一術語始見於20年代。美國長期不使用戰役概念,直至1982年才在其《作戰綱要》中使用了“戰役”一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役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之上的,是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戰役,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由單一的陸軍戰役到諸軍兵種契約戰役的發展過程。戰役通常由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大部分組成。

定義

戰役的意思: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進行的一系列大小戰鬥的總和。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或全局性目的,按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在統一指揮下實施的。屬於戰爭與戰鬥間的作戰行動。

著名案例

中國古代

著名戰役 雙方軍事指揮員 參戰兵力 戰果

長勺之戰 曹劌——齊桓公 3萬——數萬 擊潰齊軍

城濮之戰 先軫——子玉 2萬——4萬 楚軍大敗

柏舉之戰 孫武——囊瓦 3萬——20萬 楚軍大敗,隨後都城被破

桂陵之戰 田忌、孫臏——龐涓 8萬——10萬 齊國以圍魏救趙戰術大破魏軍

馬陵之戰 孫臏——龐涓 8萬——10萬 魏軍被全殲

即墨之戰 田單——樂毅、騎劫7千——不詳 收復齊國國土

滅楚之戰 王翦——項燕 60萬——不詳 滅亡楚國

雁門之戰 李牧——匈奴單于 15萬——10萬 全殲匈奴軍

長平之戰 白起——趙括 60萬——45萬 全殲,坑殺趙軍四十多萬人

官渡之戰 曹操——袁紹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 周瑜——曹操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夷陵之戰 陸遜——劉備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淝水之戰 謝玄——苻堅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巨鹿之戰 項羽——章邯 2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 項羽——劉邦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 韓信——趙王歇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 韓信——齊王 數萬——20萬 滅齊

垓下之戰 韓信——項羽 40萬——10萬 項羽四面楚歌,突圍後自殺

漠北之戰 霍去病——匈奴單于 20萬——10萬 匈奴被殲8萬多人

昆陽之戰 劉秀——王邑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白江口戰役 ——中國唐朝 新羅軍隊以少勝多勝日軍

革命戰爭

第一次反“圍剿”鬥爭 朱德、毛澤東——魯滌平4萬——10萬 殲敵1萬2千人

第二次反“圍剿”鬥爭 朱德、毛澤東——何應欽3萬——20萬 殲敵3萬人,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次反“圍剿”鬥爭 朱德、毛澤東——蔣介石 3萬——30萬 殲敵3萬人

第四次反“圍剿”鬥爭 朱德、周恩來——蔣介石7萬——50萬 採取大兵團山地伏擊戰,殲敵3個師

第五次反“圍剿”鬥爭 李德、博古——蔣介石 10萬——100萬 戰敗,被迫長征

蘇家埠戰役徐向前——厲式鼎 3個師——12個團 採取圍點打援戰術取得輝煌勝利

四渡赤水毛澤東——薛岳3萬——12個旅 成功擺脫圍追堵截

直羅鎮戰役毛澤東、彭德懷——牛元峰2個軍團——1個師又一個團 圍殲敵一個師.

抗日戰爭

徐州會戰李宗仁——畑俊六100萬——30萬 我軍在台兒莊戰役包圍日軍,殲敵1萬人,我軍損失約3萬人

崑崙關大捷杜聿明——中村正雄 1個軍——1個旅團 殲敵大部

百團大戰彭德懷——多田峻 20萬人——不詳 我軍打破日軍囚籠政策,殲敵45000人,戳破了國民黨“游而不擊”的污衊

解放戰爭

蘇中戰役 粟裕——李默庵、湯恩伯 3萬——12萬 解放軍七戰七捷

延安保衛戰 彭德懷——胡宗南2萬——23萬 解放軍主動放棄,採取蘑菇戰術,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萊蕪戰役 粟裕、陳毅——王耀武、李仙洲20萬——6萬 解放軍採取運動戰方式3日內殲敵5萬6千人

孟良崮戰役粟裕、陳毅——張靈甫14萬—20萬 解放軍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殲滅整編74師3萬人

遼瀋戰役 毛澤東、林彪——衛立煌70萬——55萬 解放軍採取專顧錦榆唐,關門打狗的作戰方針,殲國民黨軍47萬人,我軍損失6.9萬人,解放全東北

濟南戰役 粟裕——開啟了我國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

淮海戰役 粟裕、劉伯承、鄧小平、陳毅、譚震林——杜聿明 60萬——80萬 解放軍集中兵力中間突破,在運動中分批殲滅敵軍,此戰國民黨軍損失55萬人,解放軍損失13萬人

平津戰役 毛澤東、朱德、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傅作義100萬——60萬 解放軍採取“圍而不打”“隔而不圍”戰術使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黨軍被改編、殲滅者達52萬人,解放軍損失3.9萬人。

長津湖戰役 宋時輪——奧利弗·史密斯 15萬人——2個師 志願軍在零下40度的酷寒中因強大的戰鬥意志力挫敵美海軍陸戰一師和美步兵七師,卻因為物質力量的匱乏還是讓美軍成功逃脫了。

上甘嶺戰役 王近山、秦基偉、李德生——范弗里特 7萬人——6萬人 我軍在地面陣地失守後再退入坑道堅持作戰,使美軍損失慘重,被稱為“朝鮮戰場的凡爾登”“肉磨子”。

外國歷史

奧斯特里茨戰役 拿破崙——庫圖佐夫7.3萬——8.7萬 拿破崙攻占中央高地徹底擊潰反法聯軍

瓦格拉姆戰役 拿破崙——查理大公 17萬——11萬 法軍強攻奧地利軍正面,以慘重傷亡取得勝利

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威靈頓7.2萬——6.8萬 英軍援軍普魯士軍及時趕到,擊潰法軍,三方陣亡6萬人

馬恩河戰役 霞飛——小毛奇108萬——90萬 馬恩河戰役使德軍包抄法軍的計畫失敗,德國在西線速決戰略破產

波蘭戰役 古德里安——斯密格萊.利茲 88萬——60萬 納粹德軍採取閃擊戰術一個月內使波蘭亡國,波蘭損失六十萬人,德軍損失不到4萬

法蘭西戰役 曼施泰因——甘末林 136個師——135個師 德國避開馬其諾防線採取迂迴方式,用裝甲集群攻入法國本土,法國5周內投降

坎尼戰役——漢尼拔40000步兵10000騎兵對抗羅馬80000步兵,6000騎兵。漢尼拔利用半月陣使羅馬軍隊暴露側翼,一舉擊破。羅馬損失七萬多人,漢尼拔方僅損失數千人。

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百萬人,德以極其兇猛的炮火轟擊十數小時後全面進攻,被法軍阻滯。德軍失去主動權後法軍發起反攻,成功挫敗德軍攻勢。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

克雷西戰役——英軍20000人出頭,法軍接近60000.英軍以嚴明的組織和充分利用地形的優勢展開,屢次挫敗法軍重騎兵衝擊,法軍頂不住損失,撤退。英軍損失200多人,法軍損失15000多人

十次史達林突擊 ——1944年,蘇軍發動十次戰役突破德軍防線,蘇德戰線由4450 公里縮短到2250 公里;德軍共損失160 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6700 輛、火炮和迫擊炮2.8 萬門、飛機1.2 萬架: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先後退出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