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針對近期頻發的爭“饅頭稅”、爭“月餅稅”、爭“加名稅”事件,《瞭望》雜誌在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已經進入“稅感”時代。舉手投足之間你都在繳稅
只要你消費,你進了商店,買了東西,你坐車,你點煤氣、做飯、燒水,你都在繳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打開水龍頭洗臉,這時候增值稅的納稅行為已經發生。你用水,說明自來水公司在銷售水,這個售價里就含有增值稅。自來水公司要向稅務局繳納所得稅和增值稅,而其中的增值稅雖然是自來水公司繳,但負擔者是每一個用水人。也就是說,自來水公司向稅務部門繳納增值稅是替每一位使用者繳納。如果你一個月用了10噸水,每噸水的價格是0.8元,10噸水就是8元,其中就含有增值稅1.04元。
此外,人們在生活中的其他場合也可能繳稅。例如,當你的工資收入超出一定標準,要繳個人所得稅;如果你買車,要繳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如果你買房、賣房,要繳相關的契稅,也可能繳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
據稅務專家介紹,在中國,所有商品標價實行的是含稅價———消費者每買一件商品就在向政府繳一次稅。
天天繳稅卻總感覺不到
雖然人人都是納稅人,但真正意識到自己在繳稅的消費者,卻少之又少。深究一層,這是什麼原因?稅務人士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當前的複雜稅制設計有密切關係。“我國目前的稅收制度,就是專業的稅務人員都不一定掌握得非常清楚。”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稱,“特別是基層稅收管理人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檔案規定是這個稅率’。”廣州市民黃娜娜仍記得其第一次去日本,每一樣商品在標價上總有兩個數字:前一個是商品本身價格,後一個是完稅後的價格。日本並不是特例,在歐美已開發國家的超市,你購買任何一樣東西,都會在小票上清晰地看到你為這種商品支付了多少稅。
但在我國目前的稅收體制下,這卻是一個“難被消費者發現的”秘密。我國稅制是以流轉稅為主的間接稅,稅負轉嫁,稅收隱藏在商品勞務價格之中,所以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商品還繳了稅,更不要說繳了多少稅。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間接稅占全國稅收總收入的58.4%,而直接稅僅占15.6%。由此推算,全國7.7萬億的稅收收入中有4.5萬億是納稅人搞不明白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繳納的。
對稅越來越敏感成為發泄不滿的宣洩口
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工薪階層對於稅收的話題越來越敏感。《瞭望》雜誌在此前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中國已經進入“稅感”時代。所謂稅感,簡單說就是人們對稅收的敏感越來越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表示,我國民眾實際稅負較重,享受的公共福利又較少,“稅收用之於民部分過少是主要原因。”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務系主任劉穎說,北歐國家的稅負比咱們國家重得多,為什麼老百姓挺高興的?就是因為“從搖籃到墳墓”,政府都管起來了,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這些稅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我們現階段有一些腐敗現象,包括三公支出也有問題,帶來對政府取之於民的徵稅行為非常敏感,並成為發泄不滿的宣洩口。”“咱們的稅收如果用在補貼公交上降低票價了,用在修建公用設施上了,能讓老百姓得到實惠,看得特別透明,誰會去抱怨一塊月餅里含多少稅呢?”
2011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與互動百科日前發起2011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四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1》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1漢語新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