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起因
一段視頻在網路傳播“看大笑江湖為什麼給趙氏孤兒的票呢?”,視頻裡面,一名購票者去石家莊太平洋影城購買《大笑江湖》的電影票,結果售票員卻給了他一張《趙氏孤兒》的票。這一段視頻發布之後,有人指責《趙氏孤兒》偷票房,而《趙氏孤兒》則稱有人在炒作。“部分影院長年偷挪票房”的話題也浮出水面。
經典案例
“挪票房”的現象到底有多普遍,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這個行業里的人多多少少都聽過類似的事情。陸川曾經在微博上不點名地指出某部電影曾經從《南京!南京!》的票房中獲得了利益。李偉介紹,2011年6月,曾在成都的某家影院發生利用團體票挪票房的事件。當時發行方華夏的監票員發現這個情況時曾說“我當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太赤裸裸了!因為這家影院所屬的院線經理是行業內非常有名望的一個人。”監票員上報後,該影院和所屬院線做了內部檢查,處以數倍的罰款,但未對媒體通報。
2003年,在浙江某縣,也有一部進口分賬大片的票房“被挪”,某影院私自留下了這部電影十萬元的票款。“我聽說,這件事情是被人舉報的,因為怕被發現,舉報者約定監管人員在小城裡的一個茶館接頭,自己還做了一些偽裝,簡直像一些諜戰片裡面的間諜。但是等他把所有的證據交出來的時候,監管員很吃驚,因為這個人很專業,拿出的證據都是致命的。”李偉說,“這個舉報人的身份現在還被保護起來,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誰。”
趙亮透露,江蘇某家私營影院,沒有被納入計算機監管的票房終端,只是人工售票。開業當年上報的票房收入60萬,此後無論電影市場多么繁榮,該影院的票房始終維持在這一狀態數年不變,直到院線領導找該影院經理談話,該影院才有所收斂。影院之所以瞞報票房,是因為“偷下來”的票房可以不和片方分賬,影院獨享全部的票房利益,這一現象在二、三線城市的影院尤其普遍。
劉強說,“有的小影院,大片的數字拷貝、密鑰在公映日期前就提前到了。拷貝到了他們就敢拿出來放,同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小縣城的觀眾甚至比美國的觀眾還提前看了,而且這兩天票房影院就自己拿了。”
“還有的售票員,也可以自己偷票房,比如有的影院為了促銷發那種五塊錢面額的優惠券,拿這個優惠券50塊錢的電影票,45塊就可以買。但還有的觀眾是花錢買全價票的,但售票員就給你出一張45塊的票,告訴觀眾是系統有問題,大部分觀眾也不計較。一張售票員就賺五塊錢,十張就是50塊。其實售票員的收入不多,但這一來二去,一個月的工資有了。”劉強告訴新浪娛樂。
“在這個行業,偷票房是公開的秘密,而且有些效益不好的影院不覺得這是偷,他們還振振有詞,‘我要養活好幾十口子人吃飯了,不這么做行嗎?’”趙亮強調,“其實偷票房嚴格說來是商業欺詐,是犯罪行為,性質比片方為了宣傳虛報票房惡劣許多。”
2011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與互動百科日前發起2011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四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1》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1漢語新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