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考驗幹部“微素養”
“官員面對網路,無外乎幾種:一部分身體力行,直面網民;一部分匿名‘潛水’,靜觀其變;一部分作壁上觀,指指點點;一部分視若無物,掩耳盜鈴;一部分心生懼意,問為何要有網路?微博是輿論放大器,也是是非攪拌機,要避免被這一‘雙刃劍’所傷,黨政幹部還需進一步了解網路、學習網路、善用網路。在‘微時代’,只有學習,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適應形勢。”
對普通網友,微博是人人都可以有的“麥克風”,是個人表達的媒介;對黨政官員,微博是傾聽民聲、接觸民意的重要渠道;對實名開微博的官員,還有更重的意義——藉此讓民眾了解、理解自己的工作,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增強政府公信力。
“微時代”來臨,官員應該怎么把握自己的網上行為?上微博要掌握哪些技巧?怎樣把握生活與工作的界限?提升官員“微素養”勢在必行。
“學用微博”
還是“遠離微博”經常上網、熟悉微博運用的官員,可以利用個人在網上的影響力介紹工作情況,獲得理解支持,那么,不經常上網、對微博一知半解的官員,會怎么樣?
前段時間爆出江蘇溧陽某官員“微博開房”事件,在網友的強烈“圍觀”下,當事者遭到停職檢查、接受組織調查處理,這樣的結果,讓人唏噓。而陝西商洛一交通協警身著制服、誇張搞笑模仿演唱“神曲”《忐忑》的視頻被發到網上後,當事三人被辭退,對此,一些網友指責該協警影響了警察形象,但也有網友認為“辭退”處罰過重。
“微時代來臨,官員微博發表什麼內容,以什麼態度和語氣發表內容,常常會被媒體和民眾進行多方位的解讀,對當下的社會心理發生影響。”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單學剛分析,在網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網友比現實中更容易去質疑甚至批評政府和官員,一些官員的不當作為有可能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被放大、甚至激化。
“微博是輿論放大器,也是是非攪拌機,要避免被這一‘雙刃劍’所傷,黨政幹部還需進一步了解網路、學習網路、善用網路。”單學剛說,“在微時代,只有學習,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適應形勢。”
2011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與互動百科日前發起2011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四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1》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1漢語新詞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