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縣人民政府駐桃城鎮,距泉州市中心54千米。全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一都鎮、下洋鎮、蓬壺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岵山鎮、東平鎮、湖洋鎮、 坑仔口鎮、 玉斗鎮、錦斗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永春縣轄桃城、下洋、五里街、蓬壺、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錦斗、達埔、吾峰、石鼓、東平14個鎮及橫口、桂洋、祥芝、蘇坑、介福、仙夾、外山7個鄉,229個村(居)委會,9個國營農林茶果場,1456個自然村。117335戶、512952人。1999年,永春縣轄15個鎮、7個鄉:桃城鎮、五里街鎮、下洋鎮、蓬壺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達埔鎮、吾峰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橫口鄉、桂洋鄉、呈祥鄉、蘇坑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2000年,撤銷蘇坑鄉,設立蘇坑鎮;撤銷桂洋鄉,設立桂洋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1678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桃城鎮 63019 五里街鎮 35736 一都鎮 16147 下洋鎮 21883 蓬壺鎮 60458 達鋪鎮 63687 吾峰鎮 16686 石鼓鎮 32273 岵山鎮 21863 東平鎮 17582 湖洋鎮 38979 坑仔口鎮 16312 玉斗鎮 17163 錦斗鎮 15280 東關鎮 12449 桂洋鎮 12485 蘇坑鎮 13734 橫口鄉 7897 呈祥鄉 7019 介福鄉 8468 仙夾鄉 12318 外山鄉 5343。2000年,永春縣轄17個鎮、5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里街鎮、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蘇坑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仙夾鄉、外山鄉。共有11個居委會、225個村委會。
桃城鎮 鎮政府駐東嶽,轄5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桃城居委會、環翠居委會、桃東居委會、桃溪居委會、化龍居委會,德風、留安、榜頭、南星、花石、濟川、臥龍、長安、張埔、豐山、洛陽、上沙、姜蓮、侖山、外丘、洋上、大坪。
下洋鎮 轄10個村委會:下洋、上姚、曲斗、塗山、新坂、大榮、新村、含春、長汀、溪塔。
蓬壺鎮 鎮政府駐陳坂,轄22個村委會:壺中、八鄉、聯星、南幢、美林、高峰、高麗、麗里、孔里、壺南、鵬溪、觀山、西昌、美中、美山、軍兜、魁都、都溪、湯城、仙嶺、魁園、東星
五里街鎮 鎮政府駐真武殿,轄3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五里街居委會、仰賢居委會、儒林居委會,西安、大羽、埔頭、高壟、吾東、吾邊、蔣溪、華岩。
岵山鎮 鎮政府駐東山園,轄11個村委會:茂霞、嶺頭、龍閣、潘溪、塘溪、鋪上、和林、鋪下、南石、文溪、北溪。
湖洋鎮 鎮政府駐溪口,轄17個村委會:錦鳳、吳嶺、龍山、上坂、溪西、溪東、清白、美蓮、桃源、桃美、錦龍、湖城、高坪、玉柱、白雲、石厝、蓬萊。
一都鎮 鎮政府駐中坂,轄14個村委會:仙陽、光山、龍卿、林山、魯山、仙友、黃田、南陽、黃沙、三嶺、玉三、吳殊、美嶺、蘇合。
坑仔口鎮 鎮政府駐坂中,轄8個村委會:玉西、魁斗、詩元、西坪、福地、洋頭、杏村、景山。
玉斗鎮 轄9個村委會:玉斗、玉美、竹溪、鳳溪、紅山、白珩、新珩、雲台、爐地。
錦斗鎮 鎮政府駐五美,轄6個村委會:錦溪、卓湖、洪內、長坑、珍卿、雲路
達埔鎮 鎮政府駐院前,轄21個村委會:岩峰、新溪、伏溪、光烈、金星、東園、洪步、達德、新瓊、達中、達理、楚安、建國、蓬萊、錢峰、延壽、溪源、烏石、達山、漢口、獅峰。
吾峰鎮 鎮政府駐橋頭鎮,轄8個村委會:吾中、棗嶺、吾西、侯龍、擇水、吾頂、培民、梅林。
石鼓鎮 鎮政府駐深中洋,轄13個村委會:石鼓、社山、卿園、桃場、桃星、桃聯、吾江、半嶺、馬峰、鳳美、伏江、大卿、東安。
東平鎮 鎮政府駐太平街,轄9個村委會:太平、東山、太山、霞林、冷水、鴻安、文峰、店上、雲美。
東關鎮 轄3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東華居委會、北空居委會、龍坑居委會,東關、金城、山城、內碧、南美、東美、溪南、美升、外**。
桂洋鎮 轄8個村委會:桂洋、文太、壺水、岐山、茂春、金沙、庫湖、新嶺
蘇坑鎮 鎮政府駐大溪坂,轄7個村委會:嵩山、嵩溪、光明、洋坪、嵩安、東坑、熙里。
橫口鄉 鄉政府駐福中,轄10個村委會:福中、雲貴、福德、姜埕、貴德、福聯、環峰、下西坑、上西坑、橫坑。
呈祥鄉 鄉政府駐村仔尾,轄3個村委會:呈祥、西村、東溪。
介福鄉 鄉政府駐大草埔,轄3個村委會:紫美、龍津、福東。
仙夾鄉 鄉政府駐杜宅垵,轄8個村委會:龍美、夾際、東里、德田、美寨、龍水、龍湖、山後。
外山鄉 鄉政府駐松溪,轄4個村委會:乾溪、雲峰、草洋、福溪
2001年,撤銷仙夾鄉,設立仙夾鎮。2001年,永春縣轄18個鎮、4個鄉:桃城鎮、下洋鎮、蓬壺鎮、五里街鎮、 岵山鎮、湖洋鎮、一都鎮、坑仔口鎮、玉斗鎮、錦斗鎮、達埔鎮、吾鋒鎮、石鼓鎮、東平鎮、東關鎮、桂洋鎮、 蘇坑鎮、仙夾鎮、橫口鄉、呈祥鄉、介福鄉、外山鄉。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閩政文[2002]261號批覆同意永春縣橫口鄉政府駐地遷移:橫口鄉政府駐地從 福中村遷移到雲貴村。2003年末,永春縣轄18個鎮(桃城、五里街、下洋、蓬壺、岵山、湖洋、一都、達埔、吾峰、石鼓、東平、坑仔口、玉斗、錦斗、東關、桂洋、蘇坑、仙夾)、4個鄉(橫口、呈祥、介福、外山),11個居委會、225個村委會。2003年末,2003年末,全縣總戶數152864戶,總人口5495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7007人。各鄉鎮人口(人):桃城鎮 62239 五里街鎮 31787 一都鎮 16950 下洋鎮 17896 蓬壺鎮 66807 達埔鎮 72506 吾峰鎮 19703 石鼓鎮 34147 岵山鎮 24166 東平鎮 18639 湖洋鎮 41948 坑仔口鎮 16467 玉斗鎮 19065 錦斗鎮 16378 東關鎮 14463 桂洋鎮 14144 蘇坑鎮 15279 仙夾鎮 14983 橫口鄉 8063 呈祥鄉 8349 介福鄉 9223 外山鄉 6295 。2005年,永春縣轄桃城、下洋、蓬壺、五里街、岵山、湖洋、一都、坑仔口、玉斗、錦斗、達埔、吾峰、石鼓、東平、東關、桂洋、蘇坑、仙夾18個鎮,橫口、呈祥、介福、外山4個鄉,共有27個社區、209個行政村。鄉鎮簡介
桃城鎮代碼350525100
鎮政府駐東嶽,轄5個社區、17個行政村:~001_桃城社區、~002_桃東社區、~003_桃溪社區、~004_化龍社區、~005_環翠社區、~201_德風村、~202_留安村、~203_榜頭村、~204_南星村、~205_花石村、~206_濟川村、~207_臥龍村、~208_長安村、~209_張埔村、~210_豐山村、~211_洛陽村、~212_上沙村、~213_姜蓮村、~214_侖山村、~215_外坵村、~216_洋上村、~217_大坪村。
五里街鎮代碼350525101
鎮政府駐真武殿,轄3個社區、8個行政村:~001_五里街社區、~002_儒林社區、~003_仰賢社區、~201_蔣溪村、~202_吾邊村、~203_吾東村、~204_高壠村、~205_埔頭村、~206_西安村、~207_大羽村、~208_華岩村。
一都鎮代碼350525102
鎮政府駐中坂,轄14個行政村:~201_光山村、~202_龍卿村、~203_魯山村、~204_林山村、~205_仙友村、~206_黃田村、~207_仙陽村、~208_南陽村、~209_黃沙村、~210_三嶺村、~211_美嶺村、~212_蘇合村、~213_玉三村、~214_吳殊村。
下洋鎮代碼350525103
轄10個行政村:~201_下洋村、~202_上姚村、~203_曲斗村、~204_新坂村、~205_塗山村、~206_大榮村、~207_溪塔村、~208_長汀村、~209_新村村、~210_含春村。
蓬壺鎮代碼350525104
鎮政府駐陳坂,轄22個行政村:~201_八鄉村、~202_聯星村、~203_南幢村、~204_美林村、~205_高峰村、~206_高麗村、~207_麗里村、~208_孔里村、~209_壺南村、~210_鵬溪村、~211_觀山村、~212_西昌村、~213_美中村、~214_美山村、~215_軍兜村、~216_壺中村、~217_魁都村、~218_都溪村、~219_湯城村、~220_仙嶺村、~221_魁園村、~222_東星村。
達埔鎮代碼350525105
鎮政府駐院前,轄21個行政村:~201_新溪村、~202_洑溪村、~203_光烈村、~204_金星村、~205_東園村、~206_岩峰村、~207_漢口村、~208_獅峰村、~209_洪步村、~210_達德村、~211_新瓊村、~212_達中村、~213_達理村、~214_楚安村、~215_建國村、~216_蓬萊村、~217_前峰村、~218_延壽村、~219_溪源村、~220_烏石村、~221_達山村。
吾峰鎮代碼350525106
鎮政府駐橋頭鎮,轄8個行政村:~201_棗嶺村、~202_吾中村、~203_吾西村、~204_擇水村、~205_後龍村、~206_梅林村、~207_吾頂村、~208_培民村。
石鼓鎮代碼350525107
鎮政府駐深中洋,轄13個行政村:~201_石鼓村、~202_社山村、~203_卿園村、~204_桃場村、~205_桃星村、~206_桃聯村、~207_吾江村、~208_半嶺村、~209_馬峰村、~210_風美村、~211_洑江村、~212_大卿村、~213_東安村。
岵山鎮代碼350525108
鎮政府駐東山園,轄11個行政村:~201_嶺頭村、~202_龍閣村、~203_磻溪村、~204_塘溪村、~205_鋪上村、~206_茂霞村、~207_和林村、~208_鋪下村、~209_南石村、~210_文溪村、~211_北溪村。
東平鎮代碼350525109
鎮政府駐太平街,轄9個行政村:~201_太平村、~202_東山村、~203_太山村、~204_鴻安村、~205_冷水村、~206_下林村、~207_文峰村、~208_雲美村、~209_店上村。
湖洋鎮代碼350525110
鎮政府駐溪口,轄17個行政村:~201_吳嶺村、~202_上坂村、~203_龍山村、~204_溪西村、~205_溪東村、~206_清白村、~207_美蓮村、~208_桃源村、~209_桃美村、~210_錦鳳村、~211_錦龍村、~212_湖城村、~213_蓬萊村、~214_高坪村、~215_玉柱村、~216_白雲村、~217_石厝村。
坑仔口鎮代碼350525111
鎮政府駐坂中,轄8個行政村:~201_玉西村、~202_詩元村、~203_魁斗村、~204_西坪村、~205_福地村、~206_洋頭村、~207_杏村村、~208_景山村。
玉斗鎮代碼350525112
轄9個行政村:~201_玉斗村、~202_玉美村、~203_竹溪村、~204_鳳溪村、~205_紅山村、~206_白珩村、~207_新珩村、~208_雲台村、~209_爐地村。
錦斗鎮代碼350525113
鎮政府駐五美,轄6個行政村:~201_錦溪村、~202_卓湖村、~203_洪內村、~204_長坑村、~205_珍卿村、~206_雲路村。
東關鎮代碼350525114
轄3個社區、9個行政村:~001_東華社區、~002_龍坑社區、~003_北硿社區、~201_南美村、~202_內碧村、~203_外碧村、~204_東關村、~205_東美村、~206_溪南村、~207_美升村、~208_山城村、~209_金城村。
桂洋鎮代碼350525115
轄8個行政村:~201_桂洋村、~202_文太村、~203_壺永村、~204_岐山村、~205_茂春村、~206_金沙村、~207_庫湖村、~208_新嶺村。
蘇坑鎮代碼350525116
鎮政府駐大溪坂,轄7個行政村:~201_嵩山村、~202_光明村、~203_洋坪村、~204_嵩安村、~205_嵩溪村、~206_熙里村、~207_東坑村。
仙夾鎮代碼350525117
2001年,撤銷仙夾鄉,設立仙夾鎮。鎮政府駐杜宅垵,轄8個行政村:~201_夾際村、~202_東里村、~203_德田村、~204_美寨村、~205_龍美村、~206_龍水村、~207_龍湖村、~208_山後村。
橫口鄉代碼350525200
鄉政府駐雲貴村。轄10個行政村:~201_福中村、~202_雲貴村、~203_福德村、~204_姜埕村、~205_貴德村、~206_福聯村、~207_環峰村、~208_上西坑村、~209_下西坑村、~210_橫坑村。
呈祥鄉代碼350525201
鄉政府駐村仔尾,轄3個行政村:~201_西村村、~202_東溪村、~203_呈祥村。
介福鄉代碼350525202
鄉政府駐大草埔,轄3個行政村:~201_紫美村、~202_龍津村、~203_福東村。
外山鄉代碼350525204
鄉政府駐松溪,轄4個行政村:~201_墘溪村、~202_雲峰村、~203_草洋村、~204_福溪村。
歷史沿革
永春古稱“桃源”。隋開皇九年(589)析南安縣西北鄉置桃林場(治所在今石鼓鎮桃場村)。後唐長興四年(933),閩王延鈞稱帝,升桃林場為桃源縣,屬泉州。後晉天福三年(閩通文三年,938),改桃源縣為永春縣。後漢乾祜二年(949),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直至後周(951—960),永春均屬清源軍。宋屬福建路泉州。元代,屬福建行中書省泉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屬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福建總督郝玉麟請準,升永春縣為永春州,轄德化、大田二縣,直隸福建布政使司。民國2年(1913),廢府、州,仍為永春縣,屬廈門道。民國16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屬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9月9日劃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14日起,屬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9月18日起,屬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地區專員公署。1955年3月12日起,屬福建省晉江專區。1971年6月17日起,屬晉江地區行政公署。1985年6月起晉江地區改為泉州市(原泉州市改為鯉城區),屬福建省泉州市。
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溪流縱橫,水系 發達,水能蘊藏量17.12萬千瓦,其中可裝機開發量11.7萬千瓦。山地面積152萬畝,森林覆蓋率66.8%,木材蓄積量270萬立方米,是全省用材林基地之一。高嶺土儲量豐富,分布甚廣。坑仔口盤龍山礦泉水是全國第四家由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命名的優質天然礦泉水,其水質可以與比利時士巴礦泉水、法國埃維昂礦泉水、美國山谷礦泉水等世界名牌相媲美。
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農林產品、藥材、水力、礦藏等資源優勢。全縣林地面積160.2萬畝,林木蓄積量283.7萬立方米,生態公益林48.4萬畝,是全省重點林區縣之一。農產品主要有蘆柑、茶葉、食用菌、毛麻竹、枇杷等。
野生中草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地道藥用植物1000多種,是福建省著名南藥出口基地縣。境內溪流縱橫,有桃溪、湖洋、坑仔口、一都溪四大水系,水資源總量18.21億立方米;礦藏資源有煤、鐵、錳、鋅、銅、花崗岩、高嶺土、石灰石、葉臘石、礦泉水、地熱水等。永春無煙煤儲量達1.25億噸,煤質好,是全國重點地方產煤縣之一。
人口
永春各姓的祖先大多數來自中原, 宋朝始有人口記載。明洪武間(1368—1398)全縣丁口21000多人。至永樂間(1403—1424)銳減為6600多人。此後100年間保持在5000至6000左右,明末為7000多人。清乾隆間(1736—1795)全縣有28000多丁口,道光九年(1829)激增至297341人。民國23年(1934)為18萬多人。中間起伏較大的有:明洪武到永樂不過40年左右,減少14337口,即下降68%;從萬曆到清 乾隆約150年間,增加20703口,即增長2.84倍;從乾隆到道光九年不足100年,激增近27萬人(即使丁口與人口的比例為1∶2,也激增24萬人);從清道光九年到民國23年共105年,又減少11萬多人。總之,從明初至民國期間永春人口數大起大落,是不穩定的,但原因難以查清。新中國成立初期,永春人口自然增長率偏高。從50年代到70年代初,一般年增長30—50‰。7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計畫生育,年增長率一般在10—20‰之間。
由於19世紀50年代以來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影響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截至2010年,全縣普查登記的戶籍人口為568205人(含縣轄區內居住的戶口待定人口)。全縣常住人口為452217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16781人對比,十年共減少64564人,年平均遞減1.33%。全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49386人,占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831人,占0.6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各少數民族人口共增加331人,增長1.24%。
地理
永春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南,泉州市西北部,戴雲山脈東南麓,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東接仙遊縣,西連漳平市,南和南安、安溪兩縣市接壤,北與大田、德化兩縣毗鄰。全境呈帶狀,東西長84.7千米,南北寬37.2千米。總面積1451.8平方千米。北緯25°13’—25°33’,東經117°40’—118°31’。面積1451.8平方千米。
地形
永春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系戴雲山脈主體部份,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雪山(海拔1366米)為最高;東部地勢呈階狀。主要溪流有桃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湖洋溪等。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侯,年均氣溫17-21℃,年均降水量1660-2100mm。
氣候
永春縣同時兼有三種不同的 氣候類型,西半縣屬中亞熱帶,東半縣屬南亞熱帶,而千米以上山地則屬北亞熱帶。全縣無霜期320天,平均氣溫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夏長不酷熱,冬短無嚴寒,素有“ 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稱經濟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104.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農業總產值18.59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8.79億元,增長34.3%;財政總收入5.60億元,增長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1億元,增長1.5%;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50.04億元、28.14億元,分別增長14.17%16.31%;農民人均純收入5593元,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6元,增長9.2%。第11次獲得“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第三次獲得“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縣”稱號。
農業經濟
糧食總產量13.73萬噸,完成計畫的102.9%。農業八大基地完成產值15.56億元,增長8.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0%以上,生產技術水平可達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現有較成規模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41家,各類加工點4000多個。45個農產品獲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標誌,永春佛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技術審查。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的59個項目和重點幫扶村的54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19個村級財源建設項目初見成效。“六千”水利工程、通村公路提級改造和自然村道路硬化超額完成年度計畫。
工業經濟
全年新辦工業企業55家,總投資4.28億元。全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7.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60.8%。生物醫藥產業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完成總產值3億元,增長57.9%。 紡織服裝、 礦產資源、農產品加工、陶瓷、造紙及紙製品等五大傳統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完成總產值72.5億元,增長23.7%。翔升織造有限公司擴建生產線等3個省級工業新增長點項目建成投產,美嶺水泥廠200萬噸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等5個省級工業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縣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從194.5上升到201。第三產業
牛姆林、 百丈岩等生態旅遊效應不斷擴大,北溪和湯城—仙嶺—觀山被國家旅遊局列入“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78.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1億元。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行業發展較快,全縣集貿市場交易量達2.1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1億元,增長12.8%。項目建設
組織實施11項重點工程和11件實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28億元,增長25.3%。 泉三高速公路永春段和南環路建設全線開工,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城區市政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福建萬家美針織輕紡服飾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幹工業項目建設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1億元,增長36.3%。城鎮建設
縣城面積擴大至10.5平方公里。桃城小區二期、福龍麗景三期等小區建設步伐加快,完成房地產投資1.88億元。人工湖夜景工程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城區道路硬化率達90%,綠化覆蓋率達37.3%。加快蓬壺縣域次中心及 下洋、 湖洋、達埔等重點城鎮建設,全縣城鎮化水平達43%。民營經濟
全縣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87.7%。探花山綜合工業園區累計引進企業92家,已投產企業75家,標準廠房建設16萬平方米。2006年,中小企業 貸款擔保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0筆,擔保額2764.4萬元。對外開放
全年新批三資企業20家,契約利用外資4610萬美元,增長13.9%;實際利用外資2235萬美元,增長25.1%;外貿出口總額7997萬美元,增長63.2%。組織19家企業參加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展銷會,企業獲得意向訂單2187萬美元,增長32.6%。組團參加“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第七次代表大會,邀請馬來西亞永春籍議員訪問永春,與海外僑親、港澳台同胞的聯絡溝通進一步加強。
人民生活
全縣城鄉10501人享受低保,比上一年增加358人。轉移農村 勞動力8000人,城鎮新增就業9200人。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農村家庭貧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重點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實施醫療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全縣農民參合人數達378758人,參合率達89.5%。造福工程、計生二女困難戶和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地質災害點搬遷安置工程等全面完成。社會事業
實施科技項目49項,被評為省科技進步先進縣。2006年4月,被省政府確認為福建省“雙高普九”縣,成為全省建制縣中第一個“雙高普九”達標縣。被評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全縣 森林覆蓋率達68.8%,被評為省 綠化模範縣。土地市場和礦業秩序治理整頓深入開展,連續7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紮實開展,成功舉辦福建省民間傳統武術比賽。被評為省首批平安縣。旅遊
城區有宋代以來所建的“五星井”(金井、銀井、五井、龍井、虎井)。西郊許港為宋代石鼓碼頭遺址。西部帽頂山寨是清代林俊農民起義軍根據地,大鵬山有垂雲寺。美魁堂為1929年朱德率紅四軍進駐橫口鄉福鼎村時舊址。東關鎮東關橋(通仙橋)是始建於宋代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康山、九兜山、大宗山等有商周文化遺址,蓬山(五斑山)有普濟寺,陳岩山有仙洞。名勝古蹟還有桃溪惠明寺、百丈岩馬氏廟、留安塔、文廟。
牛姆林
牛姆林又稱 姆林山,因“勢若牛姆,孕崽懷寶”而得名。它位於永春縣下洋鎮境內。1958年劃為森林禁伐區,1984年建立 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規劃建設生態旅遊區,面積1000公頃。牛姆林是在閩南地區保留最完好、最具特色的原始森林群體,被譽為閩南的西雙版納。 牛姆林是避暑勝地。它位於南亞熱帶北緣,海拔490—1105米,屬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7—18℃,最低氣溫-4—5℃,夏季月平均氣溫25—28℃,常年雲霧繚繞,四季如春,堪與廬山媲美。 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現已查明,區內有維管束植物 135 科 760 種,共中宿軸 木蘭、 鍾萼木、 水松、 半楓荷、 閩楠、 閩鄂山茶、白桂木、紅豆杉、紅豆樹、青檀等被列入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名錄,百日青、青錢柳、深山含笑、黃檀列為全省珍貴樹種,其中有牛姆林“鎮山之寶”之稱的青錢柳單株之高大在全省尚屬罕見,群落之大更是全省數一。還有野生脊椎動物 54 科 118 種,其中蟒蛇、穿山甲、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鷹類、白鷳等 11 種動物屬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另有野生蝶類 73 種,其中金斑喙鳳蝶屬國家一級保護。牛姆林是名人仙跡薈萃勝地。宋朝永春進士 陳知柔詩:“霜後綠筠仍舊色,雲中金磬出新聲”。都是描寫臼尖牛姆林的旖旎風光。1929年8月朱德率三千紅軍進駐福鼎村時,也到牛姆林一帶勘查,稱它是:綠濤奔牛,仙泉流韻。牛姆林是天然陳列館:這裡動植物種類繁多,現已查明,區內有維管束植物135科760種,共中宿軸木蘭、鍾萼木、水松、半楓荷、閩楠、閩鄂山茶、白桂木、紅豆杉、紅豆樹、青檀等被列入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名錄,百日青、青錢柳、深山含笑、黃檀列為全省珍貴樹種,其中有牛姆林“鎮山之寶”之稱的青錢柳單株之高大在全省尚屬罕見,群落之大更是全省數一。還有野生脊椎動物54科118種,其中蟒蛇、穿山甲、蘇門羚、大靈貓、小靈貓、鷹類、白鷳等11種動物屬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另有野生蝶類73種,其中金斑喙鳳蝶屬國家一級保護。牛姆林是回歸自然的樂園:牛姆林雖然沒有寺院香火,但它那獨特的森林景觀,魅力無窮,當你踏進牛姆林,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搖籃,走進一個神奇的森林世界;穿行林中,那透過樹冠的道道晨曦,讓人心曠神怡,清新的空氣和無盡的芳菲,沁人肺腑,令人流連忘返。正如詩人筆下的“海上蓬萊島,人間桃花源,山中牛姆林,快活勝神仙。” 毓秀流韻的牛姆林,春天,山花爛漫,百鳥歡唱,處處蒸騰著向上的生機;夏天,流水淙淙,蟬聲不絕,綠樹掩映著沁人的涼爽;秋天,山紅澗碧,清風徐徐,霜葉吟唱著大自然的妙語;冬天,群鳥栖息,百獸雲集,臼山涌動著神奇的樂園。可謂“松濤竹舞花競開,蝶飛鳥歡春常在”。
岱山岩
岱山位於福建省永春、 漳平與 大田三縣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覆蓋5000畝的原始森林,樹奇石怪;山中古樹參天,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岱山岩因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和當地進士陳光在此吟詩唱和而聞名,現仍保存有“月蓬第一峰”、“寒竹風松”等墨寶,留有文昌閣、朱子讀書處、朱子洞等古蹟,是永春西部一處絢麗的風景名勝區。現在自下而上已經開闢的有24景:1、曲徑通幽;2、斷頭蛇;3、姊妹松;4、連根樹;5、南瓜樹;6、石上松;7、猴子上樹;8、板根樹;9、寒竹風松;10、岱山岩;11、鐘鼓石;12、方竹林;13、楊公化台;14、文昌閣;15、狐狸洞;16、施公化台; 17、三足鼎立樹;18、望卿亭;19、朱子洞;20、登天洞;21、來鳳台;22、長命樹;23、月蓬第一峰;24、岱山天風。
交通
泉(州)南(寧)高速公路、莆(田)永(定) 高速公路、廈(門)沙(縣)高速公路(在建)、國道355線福州-巴馬(待升級)、國道356線湄洲-西昌(待升級)、漳泉肖鐵路、長泉鐵路(待建)、石德城際軌道(規劃)等重要道路、鐵路穿境而過。教育
永春於宋代先後設縣學,建岩峰書院,元代修明倫堂,明代設射圃、立社學,清代書院、社學、私學(家塾、私塾、教館)兼辦。清末,廢科舉,先後創辦一批中國小堂。民國初限制私塾,增設國小。30年代的國小、 中學、師範、女校、貧兒院和平民、盲童學校,有縣辦、區辦的,也有僑辦、私辦和教會辦的。因時局動盪,經費困難,不少學校時辦時停,時分時合。抗日戰爭期間,開辦過戰時民校、短期國小、簡易 國小。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原有學校採取“維持和改造”政策,強調面向工農,增辦中、國小,逐步發展幼稚園,同時注重社會教育和掃盲工作,村村辦冬學、民校,出現辦學熱潮。1953年後,在穩步發展國小的同時,整頓教學秩序,注重提高教學質量。1958年後,實行“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學齡兒童入學率達80%以上,平均每一萬人口中有中小學生1823人。但因幼稚園和各類學校發展過快,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1960年後,調整學校布局,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創辦職業學校、耕讀國小。1965年,在各級學校中大力推行啟發式教學法。
“文革”開始後,中學停課三年,國小處於基本停課狀態。教師被視為“臭老九”,受批鬥,身心遭到摧殘。1969年“複課鬧革命”後,工人宣傳隊、貧下中農代表進駐學校,在中學推行所謂開門辦學,學生要學工、農、兵、醫等,基礎知識被忽視,教育質量明顯下降。1978年以後,撥亂反正,教學秩序恢復,並開始改革中等教育結構,增辦職業高中班(校),逐步形成一個多層次、多規格,與經濟建設基本適應的教育體系。1980年底,全縣非文盲率達85%,成為基本無文盲縣。1984年,提前三年基本實現普及初等教育,成為晉江地區第一個實現普及初等教育的縣。中等教育有普通中學,有高級職業中學,中學附設職業班。業餘教育有掃盲班、國中班、高中班、中專班、大專班和專業培訓班。辦學形式除全日制外,有半日制、夜校、廣播電視、函授和自學考試等。1985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7.1%,平均每一萬人口中有中小學生1848人。1987年,全縣有普通中學26所,普通師範1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230所,幼稚園209所。至1990年,由於放鬆思想政治工作,“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有的教師事業心淡薄,有的學生學習目的性模糊,溜生比較嚴重,全縣中、國小在校學生分別比1980年減少11.27%和16.3%。
截至2009年,全縣有幼稚園(點)206個,415個教學班,在園幼兒12378人,3-5周歲幼兒受教育率達到85.57%,學前一年幼兒受教育率達到99.53%。全縣國小學生33396人,泉州市教育管理先進學校5所(坑仔口中心、達埔中心、五里街中心、桃城中心、實小),創辦32所寄宿制國小。全縣國小在職教師2752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51.82%,特級教師2人,小中高16人,省學科帶頭人2人,市學科帶頭人25人,縣學科帶頭人37人,縣骨幹教師100人。
特產
永春為全國 柑橘生產基地,“中國蘆柑之鄉”,省重點林區縣, 茶葉生產基地之一。 農副產品還有 稻米、 甘薯、 馬鈴薯、 芋頭、 小麥、 木薯、 蕉芋、 花生、 大豆、 甘蔗、 菸葉, 油茶籽、 油桐籽、 棕片、 筍乾、 板栗、 蘑菇、 香菇、 黑木耳、 紫膠、 松脂, 花卉、 荔枝( 岵山荔枝色艷味甘)、 龍眼、 枇杷、 桃、 柿、 香蕉、 西瓜、 番石榴、 李、 酸梅, 藥材( 羅漢果、 砂仁、 銀花等),湖洋“水仙種”、獅峰“佛手種”茶著名。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選用優質糯米、紅曲、芝麻、白糖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釀製,其釀造技術獨特。醋色棕黑,強酸不澀,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 江蘇 鎮江香醋、四川 保寧醋、山西老 陳醋齊名媲美。此醋舊時是民間富戶秘傳自 釀食用,些許作為珍品饋贈親朋好友。家中一壇老醋往往經年不斷地添加陳釀,歷經百年,為吉祥如意之象徵。作為商品的不多。1954年,愛國華僑、全國歸僑聯合會副主席尤揚祖出資與縣人民政府合辦永春酒廠。1958年酒廠擴展為釀造廠。在吸收民間傳統釀醋技法的基礎上,改進配方和工藝,使老醋品質更佳,產量倍增。1960年正式命名為水仙花牌永春老醋,由外貿部門經營出口。永春老醋曾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被選送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博覽會展出,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永春佛手茶
永春佛手茶成品條索緊結肥壯捲曲,色澤砂綠烏潤,香氣濃郁清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橙黃明亮,具有獨特果香。當地民眾常用以製作鹽茶和柚米茶,治療痢疾、中暑、高血壓等症。
永春蘆柑
永春蘆柑始種於五十年代初,是愛國華僑尤揚祖先生出資率先引種的,僅三、四十年間,它已經成為一種遍植於千家萬戶的大宗產品,載譽于海內外的名優產品。現在全縣已種植柑桔10萬多畝,年社會產量100萬擔,面積、產量已經連續15年居全省第一位,
被譽為“ 柑桔之鄉”。占永春柑桔產量80%以上的主產品蘆柑,以其果形端正碩大、色澤橙黃、果皮薄、酸甜適度、脆嫩香甜、富含維生素及其營養成份等優點,於1989年一舉奪取全國優質水果第一名;產品遠銷全國合大城市和星馬港澳、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去年出口總額占全省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這樣,永春蘆柑的面積、產量、質量、出口創匯等四大方面均居全省第一,既為永春人民謀了福利,又為永春人民爭得了榮譽,這一象徵吉祥、幸福、發達的“東方佳果”,理所當然為全縣人民所喜愛,並以其為題舉辦了永春蘆柑節。這一活動得到了我們總理 李鵬同志的巨大關懷,他的親手題詞,給節日增添無限的榮耀和喜慶氣氛,經全縣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的這一活動,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海內外鄉親的關心和支持,佳賓團聚、高朋滿座、盛友如雲,給節日增添了隆重、熱烈的氣氛!可以相信,通過舉辦蘆柑節,以柑為媒、以節聯姻,廣交朋友,隆結鄉誼,宣傳永春,對於進一步弘揚“團結、奮發、奉獻、開拓”的永春精神,對於開放的步伐, 建設永春,振興永春必將產生深遠和重大的影響。永春蘆柑栽培時間短,發展速度快。查考史書,永春縣沒有柑桔 栽培記載。明清縣誌僅記有與柑桔同科的果樹如風柑、佛手柑、橙等。1932年,漳州有一批柑桔苗木進入永春栽種,但成活率很低。直到1953年,印尼老華僑尤揚祖先生回到永春縣達埔鄉老家,不久在達埔猛虎山獨資開闢柑園,引種蘆柑名種,辦起了華僑墾植場,成為蘆柑上山的倡導者。1958年,全縣柑桔面積發展到476畝,但產量只有300擔(15噸)。1955年至1977年是永春蘆柑的擴種階段。到1977年,已種植0.84萬畝,產量達79120擔(3956噸),全縣柑桔面積、產量躍居福建省第一位,永春被洽談 “柑桔之鄉”。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永春縣堅持開放的方針,實行開發與開放並舉,農業投入與科技進步並重,採取國營、集體、個人、聯辦、引進等“五個輪子一起轉”的方法,使全縣柑桔生產進入了大發展階段,年產量從1978年的6.1萬擔(3050噸)猛增到今年的百萬擔(5萬噸)。產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目前,全縣已種水果12.5萬畝,其中柑桔10.07萬畝,平均每個農戶種柑桔1畝,產柑桔10擔(0.5噸)左右。柑桔品種也大大增加,目前全縣已有了三個屬70多個品種。主要有 蘆柑、 蕉柑、 印子柑、 尋柑、 福柑等。永春蘆柑是一帶傳統的名優特產之一,也是永春發展生產的當家品種。具有果形碩大端正,色澤橙黃,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風味獨特、富含維生素及其它成份餘款 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國外水果商稱之為“東方佳果”。1989年12月,農業部在江西南昌召開全國優質水果評選會上,永春蘆柑成為同類產品中的冠軍,被譽為“桔鄉新秀”。至1990年,全縣蘆柑種植面積達9.7萬 畝,占柑桔總面積的95%,產量約3.83萬噸,占柑桔總產量的90%。每年10-12月,是永春蘆柑7萬畝,占栽培總數的70%。隨著柑桔投產的逐步增加,永春柑桔產量還會繼續增長,向更高產更優質發展。
名人
余光中、 周杰倫、余承堯、留從效、梁靈光、梁披雲、留正、莊夏、梁良斗、顏域、莊際昌、尤揚祖、洪永世、蘇昌培、林俊德、謝孟、陳普足、林阿綿、陳英、周自超、吳作棟、陳晉接、林一心、陳明、陳秀東、林連通、林國雄、許寒冰、蘇晉中、鄭石生、陳亞瓊、林連玉、康志剛。所獲榮譽
永春縣是 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是“國家衛生縣城”、“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福建省烏龍茶生產出口基地縣、全國最大的陶瓷燈飾生產縣、全國最大的神香生產出口基地和全國 重點地方產煤縣。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福州市 | 鼓樓區 | 台江區 | 倉山區 | 馬尾區 | 晉安區 | 福清市 | 長樂市 | 閩侯縣 | 閩清縣 | 永泰縣 | 連江縣 | 羅源縣 | 平潭縣 |
廈門市 | 思明區 | 海滄區 | 湖裡區 | 集美區 | 同安區 | 翔安區 |
莆田市 | 城廂區 | 涵江區 | 荔城區 | 秀嶼區 | 仙遊縣 |
三明市 | 梅列區 | 三元區 | 永安市 | 明溪縣 | 將樂縣 | 大田縣 | 寧化縣 | 建寧縣 | 沙縣 | 尤溪縣 | 清流縣 | 泰寧縣 |
泉州市 | 鯉城區 | 豐澤區 | 洛江區 | 泉港區 | 石獅市 | 晉江市 |南安市 | 惠安縣 | 永春縣 | 安溪縣 | 德化縣 | 金門縣 |
漳州市 | 薌城區 | 龍文區 | 龍海市 | 平和縣 | 南靖縣 | 詔安縣 | 漳浦縣 | 華安縣 | 東山縣 | 長泰縣 | 雲霄縣 |
南平市 | 延平區 | 建甌市 | 邵武市 | 武夷山市 | 建陽市 | 松谿縣 | 光澤縣 | 順昌縣 | 浦城縣 |政和縣 |
龍巖市 | 新羅區 | 漳平市 | 長汀縣 | 武平縣 | 上杭縣 | 永定縣 | 連城縣 |
寧德市 | 蕉城區 | 福安市 | 福鼎市 | 壽寧縣 | 霞浦縣 | 柘榮縣 | 屏南縣 | 古田縣 | 周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