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轄區內宋時有水利設施“豐澤斗門”而取區名為“豐澤區”。“豐澤”含有“豐饒之地,恩澤於民”之意。。豐澤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唐末詩人韓偓《登南台岩》詩云:“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道出了豐澤氣候溫暖宜人的特點。。
唐久視元年(700),武榮州治由豐州遷往東南十五里的晉江下游平原地區,即現在的泉州市區所在地。景雲二年(711),武榮州改名泉州,並於開元年間開始修築泉州城。。
1950年11月1日,政務院批准設立泉州市(縣級),隸屬晉江區專員公署。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以晉江縣城區及城郊8個鄉為行政區域。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晉江地區行政公署,設立泉州市(省轄地級市),實行市帶縣體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設為區的建制,因泉州古城狀若鯉魚,故取名為“鯉城區”。1985年12月3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成立,歸屬泉州市,並為泉州市政府駐地。1997年6月3日,根據“大泉州”發展規劃的需要,國務院批准泉州市增設豐澤、洛江2個區,原鯉城區行政區域調整為三個市轄區,同年9月29日,豐澤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區劃調整後的豐澤區地處泉州的中心市區,是泉州市改革開放的重要區域和視窗。
2000年,豐澤區轄5個街道、3個鎮:泉秀街道、豐澤街道、東湖街道、華大街道、清源街道、城東鎮、東海鎮、北峰鎮。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9784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東湖街道49108豐澤街道55042泉秀街道62221清源街道44465華大街道22025城東鎮37287東海鎮71279北峰鎮564202003年,撤銷東海、城東、北峰3個鎮,設立東海、城東、北峰3個街道辦事處。2003年末,豐澤區轄8個街道(豐澤、東湖、泉秀、華大、清源、城東、東海、北峰),71個社區。2003年末,總戶數43133戶,總人口174643人(全部為非農業人口)。各街道人口(人):泉秀14208豐澤26303東湖17757清源10147華大4839北峰24283城東22515東海33314
城市建設
作為海灣型城市的中心區,豐澤的基礎設施近年來日臻完善。擁有泉州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客運中心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以及曾譽“東方第一大港”現屬國家一類口岸的後渚港,國道324線、省道307線、瀋海高速公路、漳廈泉鐵路穿境而過貫通海峽西岸直至省外,距離泉州晉江機場僅12公里,已構成發達的立體交通體系。轄區內的沿海大通道豐澤段、江濱大道豐澤段、大坪山隧道,以及雄起古渡架新虹的後渚大橋、晉江大橋,有力地推動著“大泉州”東拓戰略的實施。目前,豐澤中心區已經形成了以溫陵路、田安路、刺桐路、坪山路和東湖街、湖心街、豐澤街、津淮街、泉秀街、寶洲路“四縱六橫”的城市道路格局,極大地改善了區域交通運輸條件。道路寬敞而車水馬龍,其中或以商業精品一條街、或以家具建材一條街、或以銀行金融一條街、或以健身休閒一條街著稱於世人面前,展現了豐澤區博大而激昂的現代城市風貌和勇於進取的創業精神。
豐澤區不僅基礎設施完善,而且人居環境整潔清新,綠化優美,健身休閒設施配套,鄰里關係和睦,如此溫馨祥和的社區生活,把和諧詮釋得淋漓盡致。
國際花園城市中心區域的豐澤正以現代化的繁華大氣和豪華舒適向您展現她的無窮魅力。
旅遊資源
豐澤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清源山、東禪南少林寺、海印寺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這裡的景點景區生態環境優美,湖光山色,空氣清新,吸引了廣大市民和遊人的神往;這裡的酒店豪華氣派、愜意宜人,海鮮色香味美、營養豐富;休閒娛樂場所和健身美容機構星羅棋布,是遊客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刺桐公園位於刺桐路與津淮節交匯處西北側,屬休閒娛樂的市級公園。
東湖公園建立在古泉州八大勝景之“東湖荷香”遺址,系“綜合性文化休閒公園”,入選“百家中國名園”。
西湖勝景位於清源山南麓,系全省最大的人工湖,由四島三橋、三長堤、三片水域組成,是泉州市區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湖上古典園林。
城市經濟
建區以業,豐澤區按照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要求,致力於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城市生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微波通訊、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豐澤區第二產業的主導產業,機械製造、紡織服裝、包袋製鞋、樹脂工藝等傳統產業技術、制度、管理創新步伐加快,並向高效率、精加工最佳化升級,先後榮獲“中國童裝名城”、“中國樹脂工藝之鄉”之稱。
這裡匯聚了好又多商城、大洋百貨、新華都、國美家電、蘇寧電器、永樂家電、輕工電器等眾多大型商貿企業和中介服務企業,其中生活用品種類繁多,一應俱全,工藝禮品、鐘錶家電、金銀首飾、鑽石珠寶等精緻琳琅、名貴典雅,還有繁華時尚的商廈百貨,共同構成魅力非風的購物天堂,是海內外客商洽談商務、投資興業的熱土。
集購物、休閒、娛樂等多種生活功能的泉州商城廣場
豐澤區的第一產業則大力發展具有提升生活質量、健康休閒、觀光旅遊等多種功能的城市生態農業,其中,有特色的花卉基地、果蔬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等一批生態觀光農業園初具規模,成效凸顯。
行政區劃
東湖街道代碼350503001
位於泉州市東片新城區,面積5.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8678人,流動人口15476人。辦事處駐東湖街,轄8個社區:~001_少林社區、~002_東湖社區、~003_銘湖社區、~004_東鳳社區、~005_聖湖社區、~006_鳳山社區、~007_仁風社區、~008_松林社區。
豐澤街道代碼350503002
位於泉州新城區的繁榮中心,轄區面積近3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辦事處駐津淮街,轄7個社區:~001_霞淮社區、~002_豐澤社區、~003_迎津社區、~004_東塗社區、~005_前坂社區、~006_東美社區、~007_源淮社區。
位於泉州中心市區的東南地段,東至寶洲東路與東海街道相鄰;西至南環城河與臨江街道相鄰;南至晉江下游北岸;北至泉秀街與豐澤街道相鄰。轄區總面積近3平方千米。辦事處駐田安南路,轄6個社區:~001_泉淮社區、~002_華豐社區、~003_燈洲社區、~004_燈星社區、~005_沉洲社區、~006_成洲社區。
原屬鯉城區東海鎮3個行政村(14個自然村),1992年12月2日泉秀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隸屬原鯉城區,1997年9月隸屬豐澤區。2000年至2001年原有3個行政村先後改制為居委會,使街道共有居委會11個。2002年6月,11個居委會整合為6個社區,即:華豐、燈洲、燈星、泉淮、成洲、沉洲社區。截止2003年12月,街道共有常住人口26447人,流動人口22987人。
清源街道代碼350503004
清源街道設立於1999年8月。位於泉州市中心城區北部,轄區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4.45萬人。辦事處駐普明,轄10個社區:~001_普明社區、~002_北門社區、~003_西門社區、~004_城口社區、~005_西寶社區、~006_環清社區、~007_環山社區、~008_田邊社區、~009_後茂社區、~010_清源社區。境內還有1個國有農場。
華大街道代碼350503005
位於豐澤區東大門,東傍東海,西倚清源山,南接泉州市中心區域,北鄰洛江區。華僑大學位於轄區內。總面積10.94平方千米,總人口36595人(其中常住人口23820人)。辦事處駐城東,轄6個社區:~002_華大社區、~003_地質社區、~001_城東社區、~004_南埔社區、~005_新鋪社區、~006_法花美社區。
位於泉州中心城區東部,位於中心市區與洛江區之間,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36680人。辦事處駐新前,轄11個社區:~001_新前社區、~002_東星社區、~003_霞美社區、~004_埭頭社區、~005_前頭社區、~006_潯美社區、~007_西福社區、~008_莊任社區、~009_金嶼社區、~010_鳳嶼社區、~011_泉州鐵路社區。
東海街道代碼350503007
位於泉州中心市區東郊。面積26.8平方千米,總人口8萬人。辦事處駐石頭街,轄12個社區:~001_法石社區、~002_雲谷社區、~003_雲山社區、~004_大坪社區、~005_寶山社區、~006_後厝社區、~007_後亭社區、~008_北星社區、~009_東梅社區、~010_後埔社區、~011_金崎社區、~012_潯埔社區。
北峰街道代碼350503008
位於泉州中心市區西北部,南臨晉江,北依清源山,總面積19.3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辦事處駐送客亭,轄11個社區:~001_北峰社區、~002_拒洪社區、~003_招豐社區、~004_招賢社區、~005_招集社區、~006_招聯社區、~007_霞美社區、~008_群峰社區、~009_群石社區、~010_群山社區、~011_肖厝社區。
經濟概況
2008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89.5億元,增長16.2%;財政總收入12.65億元,增長13.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64億元,增長15.8%。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72:46.76:52.52,初步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城市產業結構,服務業比重位居全市第一,也是全市第一個超過50%的縣(市、區)。2009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8.6億元,增長11.5%;工業總產值353.7億元,增長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05億元,增長8%;財政總收入14.7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21億元,增長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5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億元,增長17.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1元,增長12%;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57∶45.43∶54。
工業
2008年安排財政扶持資金2015萬元,加快推進經濟發展轉型,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64:47.14:52.22。以微波通訊、軟體開發和機電一體化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企業規模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工業企業達90家,實現產值249.02億元,增長20.9%;21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37.3億元,增長45.0%;113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實現零售額34.9億元,增長19.83%。新增福建省名牌產品1個、著名商標4個、泉州市知名商標10個,3家企業通過SA8000社會責任標準和ISO14000環保認證、7家企業入選“2008-2009年度福建省外經貿廳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企業”、1家企業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009年幫助企業爭取上級扶持資金3447萬元,整理上報需辦理“兩證”企業441家,制定65條扶持措施並安排財政扶持資金1845萬元。2009年實現規模以上產值152.41億元,其中47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預計實現產值225.2億元、增長6.3%,新增上市企業1家、省重點企業2家;組織22家企業申報福建省名牌產品。全年實現海關進口商品總值6200萬美元,增長60.8%。
2011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5.73億元,增長13.9%。完成工業總產值468.07億元,增長1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20.82億元,占全部工業產值的89.9%,增長19.6%。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產值221.28億元,增長22.8%;重工業產值199.54億元,增長16.2%,輕重工業比重為52.6:47.4。全年產值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66家,比上年增加10家,實現產值367.8億元,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的87.4%,增長21.5%,拉動規上工業增長18.8個百分點。在經濟類型中,國有企業產值127.18億元,增長14.9%;私營企業產值80.9億元,增長2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產值209.88億元,增長19.2%;其它經濟類型企業產值2.85億元,增長5.5%。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紡織服裝、包袋鞋業、機械電子、樹脂工藝品等支柱行業完成產值244.2億元,增長20.8%,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5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0.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1.9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服裝、包袋鞋業、機械電子行業和樹脂工藝品分別實現工業產值98.82億元、70.35億元、50.13億元和24.9億元,分別增長25.8%、22.5%、13.4%和1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0.95,比上年提高29.2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15.77,提高3.5點;資本保值增值率116.62,提高5.06點;資產負債率50.71,下降2.76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64295元/人,提高25149元/人;流動資產周轉率3.18次,提高0.25次;工業產品銷售率97.17%,提高2.78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4.2%,提高0.78個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52.7%。
農業
200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869萬元,下降4.5%。農業產值5086萬元,增長22.8%。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722畝,下降11.2%;糧食總產量922噸,下降9.5%;油料作物產量166噸,下降4.0%;蔬菜產量6479噸,增長1.3%;水果產量1196噸,增長63.6%。
林業產值133萬元,下降45.6%。全年低產低效林改造310畝,木材砍伐產量1645立方米。
畜牧業產值5479萬元,增長6.3%。肉蛋奶產量2287噸,增長18.2%。其中:肉類總產量2054噸,增長6.2%。生豬出欄25157頭,增長8.3%,生豬存欄1453噸,下降84.4%噸;家禽出欄63607隻,下降13.0%,家禽存欄16511隻,下降56.2%。
漁業產值31142萬元,下降9.1%。全年漁業產量18018噸,下降3.3%。其中:海水產品17501噸,下降2.8%;淡水產品517噸,下降17.1%。
對外貿易
2008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外商實際到資(驗資口徑)6100萬美元,增長24.5%。先後組織150多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商貿、旅遊展洽活動22場,實現契約成交額2.28億美元。實現海關出口商品總值6.55億美元,增長17.4%;進口額3075萬美元。品牌建設
2008年新增國家出口免驗企業2家、中國名牌產品2個、福建省著名商標5個。通過ISO體系認證企業4家、SA8000社會責任認證企業1家。9家企業建立產品標準。2個產品入選“中國十大童裝品牌”。設立“豐澤區企業上市發展專項基金”,企業改制上市步伐加快,先創電子在香港成功上市。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2007年區財政安排教育資金1.29億元,增長18.59%。完成泉州師院附小教學樓、泉州九中綜合樓、區實驗國小綜合樓、教育城域網等教育重點項目年度建設任務。城東中學被確認為“省一級達標高中”,泉州九中創建“省二級達標高中”通過市級評估驗收。實施“校長工程”、“名師工程”、“獎教獎學工程”,國小、國中專任教師學歷大專率、本科率分別達到79.3%、78.98%,聯考考生本科上線人數比上年增長72.85%,中考成績位居全市第一。免除義務教育階段1.5萬名學生學雜費480萬元,對1825名職業中專學生髮放補助金137萬元。繼續實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區公辦國小、國中學校新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6703人,占入學新生總數58.65%。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於2011年12月通過福建省教育強區試點評估,全區有普通中學9所,其中達標高中2所;國小31所,其中省示範國小3所、市示範國小6所;幼稚園76所,其中省優質幼稚園4所、市優質幼稚園4所、區優質幼稚園8所,較好地滿足了市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2009年榮獲“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三連冠)、“全省文明城區”(二連冠)、“全省依法治省工作先進區”(二連冠)、“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區”、“全省雙擁模範區”(四連冠)、“全省徵兵工作先進區”、“全省無償獻血先進區”(四連冠)稱號。
2008年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穩步發展,並逐步形成規模效益。潯美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引進8家企業入駐,泉州軟體園一期征遷工作基本完成。組織63個對接項目、34個技術需求項目參加第五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實施15個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9個科教興區重點項目和15個企業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機電一體化科技服務平台軟體開發。新增省級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1家、市級行業技術開發中心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獲得專利授權232件、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區”(二連冠)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並上報科技部待批。53家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定,68個對接項目、25個技術需求參加第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南方路機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被評為“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範單位”;實施29個市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43個科教興區重點項目、14個重大技改項目,新增市級以上各類技術中心9家,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7項、區級科學技術獎16項,專利授權數179項;完成豐澤區機電一體化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液壓公共試驗平台被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並獲國家發改委專項補助。
文體衛生
全面推行免費婚檢,開展“全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範區”創建活動,2007年人口出生率9.47‰,人口自然增長率5.87‰,政策符合率97.3%,出生人口性別比109.57。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公共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率先在全市實現以街道為單位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每千人擁有床位5.58張、註冊醫生1.99人、註冊護士1.57人,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深化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服務,榮獲“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單位”、“全省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示範區”等稱號。成立區少兒藝術團,設立社區文化體育輔導站。啟動《豐澤區志》編撰工作。積極參與第六屆全國農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向社會籌集資金1800多萬元支持農運會的籌辦。組隊參加全國武術之鄉比賽、市第八屆運動會等賽事,獲得較好成績。民生保障
在全市率先籌備建立社區勞動保障站。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引導,2007年成功承辦福建省“豐澤杯”農民工職業技能大賽,培訓各類勞動力2.27萬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0.85%。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每月65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資標準每小時7.9元制度。建立建築行業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幫助3800多名工人追回被拖欠工資280多萬元。2007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增長11%。區財政安排醫療衛生經費2176萬元,增長23.08%。大力推進公共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城東、東湖、泉秀3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著力提高醫療、工傷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分別增長34.9%、52.7%。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增長48.9%,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增加88.5元。重視發展老齡事業,2007年全年投入老齡事業各項經費100萬元,增長10%。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分類施保”、“應保盡保”,1771名低保對象的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並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增發臨時補貼金15萬元。加強社會慈善捐助和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發放救濟、補助款70萬元。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並對125名2003、2004年入伍的退役士兵增發一次性安置補助金162萬元。制定並實施廉租房保障制度,對50戶住房困難家庭及時發放房租補貼。區財政投入政法專項經費3758萬元;由區財政為主投入的治安巡邏大隊人員增至200名,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保持在92%以上。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設立管理所10個、管理站58個,建立“多證合一、多舉並重、多位一體”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模式。文化事業
2008年積極鼓勵社會各方面支持文化建設,先後引導海外華僑、社會力量捐資450多萬元用於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投資4000多萬元興辦文化產業。先後投入4350多萬元,配合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對聖墓、真武廟、文興宮和文興、美山古碼頭等文物單位進行整修、復建,有效地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監管,各文物保護單位“四有”率100%。培育基層文化建設示範點,豐澤社區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社區”。豐澤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三批省級文化先進區。認真做好清源山閩南文化休閒旅遊區和埔民俗文化村開發建設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泉州南少林寺片區改造工程征地拆遷工作。環境保護
施生態區建設規劃和節能減排工作方案。抓好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和北渠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7%。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位居全市第一。消費投資。新華都、名流路橋、電信技術、萬國發展、招商石化等大型服務業企業行銷態勢良好,預計稅收均超千萬元。麥德龍商場試營業。新形成“福建特色商業街”津淮街品牌服飾街、多易電腦廣場等一批專業街(市)。新增省級重點物流企業1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9億元,增長19%。城東、東海片區進入全面開發階段,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86億元,增長32.2%。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1家,總投資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850萬美元。組織190多家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洽活動18場,實現契約成交額2.2億美元。實現海關出口商品總值5.58億美元,增長19.19%。
組織實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設立節能改造專項資金,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節能改造、循環經濟項目5個;強力推進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和整頓不法排污企業保障民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特別是加強北渠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完成東海電鍍集控區整體關閉等4個治理項目,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1%。
城市建設
基本完成泉州濱海大道、寶秀安置小區、海星安置小區、國道324線拓改安置房等33個重點項目和8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年度建設任務;較好地完成東海片區市行政服務中心、市政道路配套設施、泉州迎賓館,城東片區市政道路、安置房、滯洪排澇、污水管網工程,北峰片區福廈鐵路豐澤段、污水處理廠,中心市區內環路豐澤段改造等15個市重點項目分解下達給本區的征地拆遷年度任務。全年徵收土地1000公頃、拆遷房屋85萬多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891宗17.8萬平方米。瀋海高速公路雲山段西側整治綠化等成為城市新亮點,新型社區建設初顯成效。完善城市公用基礎設施,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城市環境更加優美、整潔、和諧、有序。引進永輝超市、捷龍超市等大型知名商貿企業;泉州迎賓館試營業;湖心商業街被評為“福建省特色商業街”,津淮品牌服飾街被評為“福建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培育中行大廈等一批納稅超千萬元的商務樓宇,引進中化石油等企業在豐漢區設立總部或區域中心。交通運輸
渡輪
擁有泉州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客運中心站、汽車東站、汽車西站,以及曾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現屬國家一類口岸的後渚港。國道324線、省道307線、瀋海高速公路、漳廈泉鐵路穿境而過貫通海峽西岸直至省外,距離泉州晉江機場僅12公里,已構成發達的立體交通體系。轄區內的沿海大通道豐澤段、江濱大道豐澤段、大坪山隧道以及雄起古渡架新虹的後渚大橋、晉江大橋有力地推動著“大泉州”東拓戰略的實施。2011年共完成公路運輸總運量848.43萬噸,公路運輸總周轉量60101.92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7%和29%。完成水上運輸量191.07萬噸,水上運輸總周轉量195961.33萬噸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長21%和23%;新增交通運輸企業5家,新增營運車輛1289輛,1730.8噸。全區共擁有營運車輛5366輛,其中:貨運車輛5154輛,22237.41噸,客運車輛212輛,8340座位;營運船舶12艘,49241噸。
風景名勝
清源山
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游東北岸,位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清源山風景名勝區屬花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結構是通過多次構造運動和岩體侵人所形成的,岩層節理不發達,成土因質以坡積物居多,土壤為溫潤型;年平均氣溫17度-21.3度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1202-1550毫米之間,全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一年四季均適宜觀光旅遊。
西湖公園
泉州西湖美景(7張)泉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泄洪排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1996年6月起,投資1.7億元,歷時兩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橋、三片水域和四座島組成的西湖公園。西湖面積達1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82.28公頃,廣場道路面積1.72公頃,綠化面積16公頃,種植樹種達200多種,形成美麗的風景線。
2001年12月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榮譽稱號。
鄭成功公園
泉州鄭成功公園位於泉州大坪山頂,公園用地總面積約62公頃,集觀景、休閒、體育鍛鍊、娛樂為一體的重要場所。公園內鄭成功塑像為泉州市中心市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總高度38米,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形象設計為民族英雄鄭成功騎馬舉手側望於大坪山上面對大海。
東湖公園
豐澤區刺桐公園建在古泉州十大勝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遺址。唐代湖面曾達4000多畝,有二公亭、東湖亭,宋時添波恩亭,湖中壘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勝概。明時又加攬古亭。由於唐被貶宰相姜公輔和與韓愈同登龍虎榜的開閩進士歐陽詹等名士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以閩南建築文化為主體,吸取國內外園林組景藝術。以中心湖水體為核心,環湖布置園中人文景觀主景“星湖荷香”、“祈風閣”,形成向湖心雙軸線,並與”七星拱月”、“仁風書院”、二公亭、東湖亭、波恩亭、攬古亭等構成靜區;兒童樂園、動物園、遊船碼頭、雙舟朝陽等構成鬧區。同時,根據各個景點的人文景觀配置“東湖鯉泉”、“剌桐瑞林”、“荷里飄香”等10多個植物景觀。每個景既有統一風格,又有各自歷史特色和藝術特徵,充分發揮泉州古建築之精髓和譽滿海內外之石雕、石刻。
伊斯蘭聖墓
坐落泉州東外靈山南麓。據《閩書》載:唐武德年間(618-626),伊斯蘭教創始者穆罕默德門徒四人來華傳教,其三賢、四賢到泉州,卒葬此山,屢顯靈異,俗名靈山聖墓。該墓為伊斯蘭世界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聖跡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專門性博物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開元寺東側。1959年7月15日創建。該館藏品1萬餘件,其中一級藏品102件,如:1974年出土的後渚港宋船,殘長24.2米,寬9.15米,分為13個水密隔倉,為中國自然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毗濕奴石雕像為中國僅見的印度教文物,是14世紀中印文化交流的見證。該館設有3個專題陳列館。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展出兩艘宋代海船的部分實物和宋元明清石、木、鐵三種材質的錨具以及各時代的海船模型等文物;泉州宗教石刻陳列館,展出宋元時期外來宗教中的伊斯蘭教、印度教、基督教、時代摩尼教墓碑、墓蓋、雕像、寺廟建築構件等300多件;泉州外銷瓷陳列館,展出歷代從泉州港輸入國際市場的陶瓷器500多件。該館還組織了泉州華僑史陳列。該館每年觀眾約30萬人次。後渚港的古船,已按1/10比例,復原制出模型,並提供給有關單位陳列及出國巡展。該館出版有《海交史研究》期刊,編寫出版了《泉州宋船發掘和研究》、《泉州伊斯蘭教石刻》、《泉州港與古代海外交通》等10多種專著和資料。
廣化寺
千年古剎廣化寺坐落在市區鳳凰山麓。鳳凰山亦稱南山、南湖。相傳千年之前,滔滔東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腳下,行雲流霞與青翠松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畫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稱。廣化寺始起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這裡原是邑儒鄭露三兄弟結廬講學之所,鄭露三兄弟世稱“南湖三先生”。後來有一位金仙禪師到此潛修佛道,鄭氏三兄弟受禪師感化,遂舍廬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這便是廣化寺的前身。隋開皇九年(公元598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擴建為“金仙寺”。
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長老志彥應召入宮講《四分律》,奏聞當年無際禪師持誦《法華經》,因受靈應石涌白泉的事,睿宗遂賜寺名“靈岩寺”,並由大書法家柳公權書匾,以此名重一時,成為八閩一大叢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為“廣化寺”。
刺桐公園
刺桐公園位於泉州市豐澤區刺桐路和津淮街交匯處西北側,屬休閒娛樂的區級公園,占地面積3.67公頃,項目部投資1400萬元,於1995年動工建設,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福州市 | 鼓樓區 | 台江區 | 倉山區 | 馬尾區 | 晉安區 | 福清市 | 長樂市 | 閩侯縣 | 閩清縣 | 永泰縣 | 連江縣 | 羅源縣 | 平潭縣 |
廈門市 | 思明區 | 海滄區 | 湖裡區 | 集美區 | 同安區 | 翔安區 |
莆田市 | 城廂區 | 涵江區 | 荔城區 | 秀嶼區 | 仙遊縣 |
三明市 | 梅列區 | 三元區 | 永安市 | 明溪縣 | 將樂縣 | 大田縣 | 寧化縣 | 建寧縣 | 沙縣 | 尤溪縣 | 清流縣 | 泰寧縣 |
泉州市 | 鯉城區 | 豐澤區 | 洛江區 | 泉港區 | 石獅市 | 晉江市 |南安市 | 惠安縣 | 永春縣 | 安溪縣 | 德化縣 | 金門縣 |
漳州市 | 薌城區 | 龍文區 | 龍海市 | 平和縣 | 南靖縣 | 詔安縣 | 漳浦縣 | 華安縣 | 東山縣 | 長泰縣 | 雲霄縣 |
南平市 | 延平區 | 建甌市 | 邵武市 | 武夷山市 | 建陽市 | 松谿縣 | 光澤縣 | 順昌縣 | 浦城縣 |政和縣 |
龍巖市 | 新羅區 | 漳平市 | 長汀縣 | 武平縣 | 上杭縣 | 永定縣 | 連城縣 |
寧德市 | 蕉城區 | 福安市 | 福鼎市 | 壽寧縣 | 霞浦縣 | 柘榮縣 | 屏南縣 | 古田縣 | 周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