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永春縣五里街鎮大羽村
福建省永春縣五里街鎮大羽村位於永春縣五里街鎮西北部,距縣城3公里,這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是中囯特色村、福建省省級衛生村、泉州市精品村和寬裕型文明村、永春白鶴拳文化特色村。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95戶,391人。地域面積2.76平方公里,耕地251畝,山地870畝,有蘆柑485畝,人均蘆柑產量5’5噸,還有80多畝大桔、赤花梨、橙等國內外名優特水果基地和百畝茭白基地。大羽村是名聞四海的永春白鶴拳的故鄉,武術文化底蘊深厚。永春白鶴拳於明末清初由方七娘所創。清康熙年間,方七娘與其夫曾四在金峰山設館招徒授藝。永春白鶴拳以其獨特的健身、防身功用和“以德制武”、“學仁、學義、學武功”的訓誡,造就了一代代風靡世界、德藝雙修的高徒。經過“前五虎”、“後五虎”、“七傳人”等幾代人的傳播,到清朝中葉已傳至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並逐步傳至東南亞一帶。清乾嘉年間,在閩東一帶演化成宗鶴、鳴鶴、飛鶴、食鶴、宿鶴五種分支流派,同時由福州傳入日本,在日本演變成空手道剛柔流。同期廣東演化成詠春拳(永春拳),1929年,由永春白鶴拳名師潘世諷、潘孝德率領的“閩南國術團”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港、澳、台等地巡因表演獻技,傳播拳藝,加速了永春白鶴拳在世界各地的傳播。如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永春白鶴拳的傳人。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地的武術團體、個人紛紛前來大羽村交流武術,各地永春白鶴拳社團、傳人也紛紛前來尋根謁祖、以拳會友氛圍曰趨濃厚。為進一步弘揚和傳承永春白鶴拳武術文化,搭建以武術促交流,以交流謀發展平台,2007年,大羽村投資180多萬元,興建中國永春白鶴拳史館。2008年3月,中國永春白鶴拳史館組團參加第六屆“迎奧運杯”香港國際武術節,在傳統南拳、南器械比賽中獲得一金三銀四銅的好成績,掀起新一輪武術文化交流的高潮。
2007年,大羽村被福建省泉州市委、市政府定名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各項工作紮實開展,所建項目全部完成。專門聘請福建省社科院為大羽村制定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和經濟發展規劃、組織發展規劃、特色文化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調整完善了中心村“六圖一書”規劃,並按規劃組織實施。村兩委會、支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確定了“一個目標、二個工作思路、謀劃三篇文章,立足四個高,做好五項工作”的工作計畫,力爭使大羽村的新農村建設更上一層樓。一個目標:即建設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生態園林式新農村;兩個工作思路:即建設品牌村和精品村;謀劃三篇文章即:一是保蘆柑品牌。二是擴大大羽大桔種植面積,提升大桔質量,唱好大桔品牌。三是投資180萬元興建白鶴拳史館,打響傳統文化牌。立足四個高:即高起點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高標準打造強村富民工程,高規格建設生態家園,高效率完成新農村建設項目。做好五項工作,就是切實做好全村硬化、綠化、淨化、亮化、美化工作,加大新農村建設力度。
一年多來,投入資金25萬元,組織開展以“三清六改”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作,完善“門前三包”制度,建立環衛隊伍,做到全曰保潔,實現道路、溝渠暢通。村民自來水使用率10側,旱廁改造率100呢。投資10萬元,做好中心村、庭院、周邊山坡的綠化工作,完成2公里通村公路的路邊綠化帶。投資3萬元,完成中心村路燈安裝的基礎上,釆取統一配裝燈、線、電費自負和自願的原則,在各個角落、庭前屋後全部實施亮化。投資5萬元,完成中心村的排洪工程,同時成立鄉村物業管理委員會,切實抓好城郊型新農村的物業管理工作。在做好家園清潔行動工作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投資20萬元,做好柑桔黃龍病防治和促產增收工作,保住蘆柑品牌;投資25萬元,種植大羽大桔80畝,擴大種植面積,提升大桔質量,唱好大桔品牌;投資10萬元,種植茭白80畝、赤花梨等名優水果30畝,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投資180多萬元,興建中國永春白鶴拳史館。
2008年,大羽村又著手社區文化建設,投資10萬元,進行宣傳欄、服務室和志願者服務隊建設,並著手建設800米“百曲千瓜”長廊,即種植各種觀賞瓜果和搭建“閩南民間歌謠”長廊,集農業觀賞和民俗文化薰陶為一體,開發生態農業文化項目。謀劃成立大羽村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構建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和世界永春白鶴拳文化交流中心,該項目占地300多畝,投資2,5億元,目前正在規劃設計和招商之中。
2009年,大羽村將申報省級農家樂旅遊示範點和中國綠色村莊,爭取加入中國綠色村莊網。今後,大羽村將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紮實工作,努力把大羽村建設成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文明富裕和諧的生態園林式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