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鎮[山東省淄博市]

王村鎮[山東省淄博市]

王村鎮位於濟南、濱州、淄博三市交界處,隸屬於淄博市周村區,素有“淄博西大門”之稱。先後被列為全國第一、二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首批中心鎮、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118家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水平千強鎮,經濟綜合實力連續五年列全市鄉鎮十強行列。全鎮總面積57.49平方公里,總人口5.06萬人,轄41個村,1個居委會。309國道、102省道、膠王路、泉王路等公路幹線和膠濟鐵路線貫穿境內,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鋁礬土、焦寶石、紫砂石等礦產資源儲量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是全國重要的耐火材料產銷基地。地方名特產王村黃酒、王村醋已具有500餘年的歷史,其產品知名度與鎮江醋和山西醋齊名並列為全國三大系列。

基本信息

概況

王村鎮王村鎮
王村鎮地處山東省中部,位於周村西南19公里,東和南與淄川區接壤,西與章丘市毗鄰,西和北與鄒平縣連線,東北與彭陽鄉相連,西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50公里,距濟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建設中的濱萊高速公路8公里。膠濟鐵路王村貨運站座落境內。309國道從境內穿過,是省道膠王路的起點。

王村鎮地處泰魯山系,是丘陵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南部為丘陵,北部是平原。東西最大距離5.7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5公里,總面積317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546公頃,主要山脈有西寶山、東寶山、沖山、福祿山,其中西寶山最高,海拔351.8米。主要河流有玉帶河、青楊河,境內流長15.6公里,流域面積31.77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高粱、地瓜等。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豆、棉花、花生等。

王村鎮王村鎮

全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4.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66‰。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等,總人數為15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04%。全鎮有畢、王、尚、張、沈、孟、邱、郭、楊、等300個姓氏,其中畢姓最多。

主要經濟狀況建國初期,全鎮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以糧食收入為主,1978年為569萬元,2000年為119163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2∶77∶17.8。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21.4萬元。

建制沿革

殷商時期,王村鎮即為逄國所在地。春秋南北朝為“逄陵”邑治所。元至順元年(1330年)名王村峪,因王姓立村,地處山谷,故名。明代中期開有店鋪,稱王村店。清代簡稱王村。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建制鎮,屬淄川縣第六區,1948年屬沖山區。1956年改為王村鄉,1958年建王村人民公社。1963年3月,劃出前坡、後坡等14個自然村建彭陽人民公社;劃出七河、小史等7個自然村建冶頭人民公社。1970年8月由淄川區劃歸周村區。1982年3月恢復王村鎮。

大事記

清同治六年(1867年11月),捻軍進至王村一帶10餘村莊。清宣統二年(1910年4月2日),王村一帶20餘村莊的民眾2000餘人,到淄川城抗議官府增收石匠稅,官府被迫宣布免徵。

1927年,王村黃酒獲膠濟鐵路沿線土特產品展覽評比二等獎。

1952年,王村黃酒在青島舉辦的全國土特產展覽會上獲獎。

1983年8月31日,張古村退休職工崔裕學,將珍藏的線裝古書及名人碑帖等522冊(幅)捐獻給淄博市圖書館

1984年4月18日,為國家發射試驗通信衛星運載火箭做出貢獻的山東省生建八三廠接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賀電和模型紀念品

1987年9月17日,周村醫院王村分院由區下放鎮政府管理。是年,投資86萬元建起占地2公頃、建築面積3577平方米的王村鎮中學。

7月2日《淄博日報》訊:解決周村地區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西水東調”工程,王村楊古水源地第一眼大直徑深孔供水井竣工。井深601米,日產水2880立方米。9月26日,周村區“西水東調”一期工程開工。11月26日,在王村楊古水源地水廠舉行竣工典禮,省長趙志浩參加了典禮。二期工程將寶山水源的地下水通過輸水管道引至楊古水廠。二期工程將於1992年10月16日開工,12月4日完成。是年秋,遭受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7、8、9三個月總降水量62.8毫米,是正常年景的17.4%,農作物絕產20%以上。

1991年10月15日,王村鎮千門程控電話工程竣工。總投資460萬元,占地8537.6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其中主樓1500平方米。該工程由王村鎮政府和淄博市郵電局共同興建。設備主機採用中比合資企業上海貝爾公司生產的SSA型程控交換機,具有80年代末國際先進水平。初期開通1000門,終局5000門。12月3日,王村松齡大廈工程竣工,總投資250萬元,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局部7層,高25.1米。

1992年1月31日,蒲松齡塾館一期修復工程完成,歷時8年修復開放。二期修復工程於2000年5月8日開工。
6月,興建王村鎮第一家與港商合資企業--淄博齊研晶體電子有限公司。11月,王村鎮政府籌資90餘萬元,建成2200平方米王村中心醫院門診樓。

12月,王村中學教學實驗大樓竣工。總投資288萬元,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並擴建操場1.5公頃。同月,淄博市王村建工實業總公司的煤矸石多孔磚項目竣工投產。該項目是國家推廣的新型節能型建材項目,是淄博市確定的第一批生產線,總投資1700萬元。

2000年8月8日,舉行309國道王村連線線(王村東外環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車典禮儀式。該工程是淄博市10大路網改造工程之一,國家一級路標準,全長2.6公里,主車道雙向6車道,寬22.5米,總投資950餘萬元,其中王村鎮政府投資350餘萬元。

8月30日,周村區“南水北調”工程王村段竣工。該工程3月25日破土動工。王村境內管路總長5648米,過公路口7個,過鐵路口1個。使沿途5個村近6000畝土地實現自流灌溉。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糧食畝產95.5公斤,1950年冬實行土地改革。1978年糧食畝產296公斤,總產達到7785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1990年後農村基本實現了節水灌溉,主要生產環節實現了機械化,農民吃水實現了社會化供水。同時,提倡科學種田,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逐步向商品生產轉化。2000年全鎮糧食畝產382公斤,總產8864噸。農業總產值4709萬元,其中種植業2255萬元,畜牧業2410萬元。耕地面積1546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228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76公頃,經濟作物1152公頃。糧、經作物產值比為4∶6。

王村鎮鑫耐達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產業 建國前只有少數棉織業、染坊、釀造作坊、榨油作坊、錫業作坊、黑白鐵業社、石灰窯、絲織業等零星私營手工業。20世紀50年代初,王村曾以互助組形式,露天開採耐火材料,用小土窯煅燒。50年代末建省屬國營企業山東王村耐火材料廠、山東王村鋁土礦、山東生建八三廠,建區屬國營企業王村供銷社食品加工廠(後改為王村釀造廠)。1958~1970年,王村公社先後辦起了農機廠、麵粉廠等企業。

90年代後,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由資源型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化方向發展。到1998年64家鎮村集體企業轉化為股份合作制企業。開發的新產品中有65項通過省級以上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1項產品實施國家專利技術。實施省級以上重大計畫項目14項,其中國家級驗收合格5項,省級驗收合格9項。6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全鎮工業形成耐火材料、機械、電子、食品、釀造、建材及建築安裝、環保、化工、採礦等行業。淄博鑫耐達耐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周村區十大重點企業集團。2000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52億元、銷售收入12.6億元,自營出口創匯320萬美元,出口交貨值2650萬元,財政收入1021.4萬元。

第三產業建國前,境內有王村大集1處,是方圓數十里的商品集散地,商業飲食業酒業藥業等店鋪較多。建國後,個體商業迅速復甦。2000年開始蒲松齡塾館二期修復工程。是年,完成48公頃的東部行政文化區詳細規劃和寶山公園、小尚水庫、蒲松齡塾院為主的文化旅遊區規劃。至2000年底,全鎮有餐飲服務業242處,其中飯店144家;交通運輸業138戶,批零商貿網點160餘戶,加油站9處,從事第三產業人員10000餘人。僅鎮駐地商業網點達200餘戶,餐飲服務業網點達20餘家,從業人員1000餘人,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使王村成為方圓數十里的經濟、商貿和文化中心。年末第三產業增加值5400萬元。個體私營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38%。

王村鎮王村醋
特色產業 王村黃酒、王村醋是山東省傳統名特產品。王村的釀造業,興起於明朝中葉,清末發展較快,頗具規模,至今已有500餘年的釀造歷史。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王村就有“春分釀酒拌醋”之說。至清末發展到德成號、德成泉、德興公、信成號、景泉聚、義盛號、慶祥永等10餘家較大商號,經營白酒、黃酒,兼營食醋。德成號因酒純而生意最為興隆。王村黃酒、王村醋釀造工藝獨特,口味醇香,馳名國內,是全國三大系之一。

現開發的醋類產品有山王醋、陳醋、大曲米醋、米醋、米姜醋、白醋、冰糖醋、麥飯石醋、脈通保健醋、鈣質醋、金牡蠣保健醋、餃子醋、海鮮醋等2個系列20多個品種規格。開發的黃酒產品有紅谷酒、紅谷棗酒、王村黃酒、精製黃酒、南酒、料酒、純米酒等6個系列品種。

1927年,王村黃酒獲膠濟鐵路沿線土特產品展覽評比二等獎,1952年在青島舉辦的全國土特產展覽會上再次獲獎,1956年獲省地方名產稱號,1957年在全國酒類展覽時又受到嘉獎。1985年王村醋獲省供銷系統優良產品,1988年王村陳醋獲省供銷系統優良產品。1991年12月,王村黃酒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銀獎、銅獎。1994年10月保健醋獲省新品種、新產品、新花色、新包裝三等獎,1995年10月,王村醋獲省經委傳統名特產品獎。2000年全鎮食醋、黃酒生產能力達到萬餘噸,僅山東華王釀造股份有限公司和王村食品釀造廠兩家企業,年生產食醋4900噸,黃酒2200噸。

20世紀70年代後期,建王村、欒古、楊古耐火材料廠等社隊(鄉鎮)企業。之後,王村鎮的耐火材料企業迅速發展,山東王村耐火材料廠、山東王村鋁土礦、鑫耐達耐火材料股份限公司成為耐火材料生產骨幹企業。2000年生產各種耐火材料35.61萬噸,從業人員5190人,其中駐地省屬企業從業人員2240人。

教育科技

1916年,建王村國小,校址在王村西首大興教寺,校名為“淄川縣正西路忠信鄉第三國民國小校”。教師2人,學生30餘名,編成一個複式班。以後,“直奉戰爭”、“直皖戰爭”相繼爆發,學校時辦時停,教學倍受影響。1929年,王村的開明士紳聯絡附近的20個村莊,恢復並擴大了王村學校。校名改稱“淄川縣立第十四國小校”。實行“四、二學制”,設初級4個班,高級3個班,250學生余名,教職員10人左右,多系師範、中學畢業生。是年起,王村的初等教育發展較快,設學校17所,學生734人。

1992年底,全鎮有中學2所(含周村五中),國中班24個,在校生1175名;有國小12處,在校生1883名;有中國小教師216人、中學教師91人(其中民辦12人)、國小教師125人(其中民辦82人),師資達標率91%。中小學生畢業率

王村鎮山東輕工學院
97.5%。全鎮有幼稚園20處,幼兒入托率98%。1998年投資5萬元為王村鎮中學、王村中心學校配備了微機和語音室,王村中心學校成為全區第一家配備微機的農村國小。1999年9月在王村鎮中學基礎上,投資188萬元,新建3600平方米教學實驗樓1座,擴建操場1.5公頃。是年將周村五中與王村鎮中學合併成立王村中學。1999年底被評為淄博市首批教育強鄉鎮。2000年,全鎮有幼稚園16所,入托率90%;國小7所,在校生1050人;中學1所,在校生981人。

1986年起,利用各種方式對鎮辦企業的職工和基層幹部進行培訓。1987年鎮辦企業培訓各類技術人員108名,輸送14名青年幹部到大專院校學習。1986~1990年培訓幹部職工3000餘人次。通過學習和培訓,有2人晉升為助理工程師、2人為助理會計師,22名管理幹部中取得大專文憑3人、中專文憑7人。1991年起,先後與山東輕工學院、周村區人才技術開發中心聯合在王村造紙機械廠建立一處人才技術開發試驗廠;與市鄉鎮企業局、市鄉鎮企業職工培訓中心、區職工教育辦公室聯合舉辦了20餘期專業技術幹部培訓班,職工全員培訓達10餘萬人次。1992年成立職工業餘中專班,首批招生100人,學制2年。是年王村鎮被淄博市政府命名為“職工教育先進單位”。到2000年,企業職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到80%以上。全鎮科技人員達1000餘人。

文化事業

王村鎮蒲松齡
王村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早在殷商時期此地就建立了姜姓諸侯國逄國,為山東地區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逄陵故城遺址西漢時期的土鼓縣城遺址即座落於境內的五古城。鎮內西鋪村是明崇禎元年(1628年)戶部尚書畢自嚴的故居。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此任塾師38年,完成了不朽名著《聊齋志異》。現建有“松齡書館”,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統文化有燈會、踩高蹺、芯子、舞龍、戲曲名唱、雕刻、琴棋書畫等。建國後,民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1973年建廣播站,1975年11月建電影放映隊,1980年建露天放映院。20世紀80年代,機關、企業、學校和各村建立閱覽室、檔案室。1984年建成王村影劇院。1987年成立了鎮電影管理站和書畫攝影協會,該協會有會員30餘人,其中部分書畫作品被海內外人士收藏。1996年建有線電視台。1999年後又投資120餘萬元,進行有線電視光纜傳輸改造,實現了與區電教中心的光纜併網,全鎮20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入戶率達到90%以上。

通過有線台開闢了《王村新聞》《黨員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報紙新聞摘要》等節目;以鎮內先進人物和典型經驗為題材,錄製了《俺們村的老年人》《走入股份合作制》《敬老院的當家人》《晚情》《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和為黨旗添光彩、精神文明嶄新篇等專題節目,並在中央、省、市、區電視台、電台播放。其中《晚情》被收錄在全省黨員電視教育片。2000年,全鎮有文化娛樂場所100餘處,其中影劇院4處、中小型舞廳18個、文化活動室24個、老年人活動室2處、書店5處、電影放映隊3個、體育活動場所26處。村村消夏文化活動、老年人健身活動蔚然成風,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民眾的時代精神風貌。

衛生體育

建國前,境內只有6家私人中藥鋪。建國後,50年代末山東王村鋁土礦、山東王村耐火材料廠、山東省生建八三廠3家國營企業建立職工醫院,60年代初相繼建立公社衛生院肺結核防治醫院。之後,各村相繼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市麻風病醫院在王村寶山建立。70年代末,建周村區醫院王村分院。1987年將王村分院建成中心衛生院,改造了舊病房,購置了200MAX光機、B超儀、腦電圖機、心電監護儀、全自動洗胃機、生化自動分析儀等設備,與省腫瘤醫院聯合建立了腫瘤專科門診。1990年建病房11間,經省、市驗收合格,正式更名為王村衛生院。1991年,鎮政府籌資90萬元,建成2200平方米門診樓,病床50張。1992年建成周村區紅十字醫院。是年,達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2000年,境內有醫院5處,村級衛生室19處。

境內體育活動活躍,有桌球協會、籃球協會、老年門球協會等體育組織,有桌球隊、籃球隊、田徑隊等體育代表隊,有大田徑場一個、小田徑場10個、籃球場17個。多次參加各級比賽並獲得榮譽。李家疃村的王強,1990年在省“萌芽杯”舉重比賽中獲2枚銅牌,1991年在市體育比賽中獲2金1銀。同年王強、宋俊平考入市體校,畢瑩考入省體校,西鋪村的趙玉勝在山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上獲52公斤級摔跤比賽金牌。

村鎮建設

建國前,除富戶人家建房為磚木結構外,其餘多為土木結構,坯牆,麥秸頂、木欞門窗,人均居住面積6平方米左右。飲水靠土井,照明為油燈,交通為土路小道,遇風塵揚,逢雨泥濘。建國後,農村經濟條件逐步改善,各項建設相繼發展。村村戶戶通上了電,部分村用上了自來水。鎮村主要街道鋪設沙石路面。公共建築面積761萬平方米,其中混合結構4.56萬平方米。生產建築混合結構5.33萬平方米。到1986年全鎮磚瓦房占30%,人均住房面積11.5平方米。

1987~1990年,本著“繁榮經濟、服務生產、美化鎮貌、方便民眾”的原則,全面進行鎮村建設,80%以上的農戶住上磚瓦房,5%的村民住上樓房,村內道路明顯改善。1990年後,實施城鎮拉動戰略,全面拉開小城鎮建設框架。1991年10月,投資460萬元,占地面積8537.6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程控電話工程建設竣工。1991年12月,投資250萬元,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局部7層,高25.1米,集辦公、食宿、接待於一體的王村松齡大夏竣工。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新型鄉鎮”。1993年以來,投資城鎮開發建設資金3億多元,先後拓寬3.6公里長的鎮中心路,3公里長的松齡路,拓寬改造鎮村路26條,總長40多公里,村內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實現硬化道路村村通。

王村鎮膠濟鐵路
2000年,投資960萬元,建成309國道王村連線線改建工程(東外環路)。該工程設計標準為一級路,全長2.6公里,主車道雙向6車道,寬22.5米,占地10.67公頃,拆遷房屋3000餘平方米。當年4月中旬破土動工,歷時近4個月建成通車,是當年淄博市十大路網改造重點工程項目中首家開工和竣工的工程。至2000年,小城鎮建設框架已形成以三縱三橫道路為骨架,覆蓋面積8平方公里的小城鎮格局。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的工業小區、1平方公里的住宅小區建設和2公里長的鎮商業中心街建設形成規模,科苑小區、商貿小區建設形成雛型。先後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57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和山東省中心鎮。1995年編制了第二輪城鎮規劃。

1998年,按照科學、合理、超前的小城鎮建設規劃要求,委託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進一步調整了總體規劃,並嚴格按程式編制、論證、評審和審批。先後完成了寶山住宅小區、科苑小區、銀杏小區、工業小區、鎮中心商業街的詳細規劃,完成了編制面積3平方公里的王村東部新區規劃。完成了東外環兩側的行政文化區、個體私營經濟(園)區、文化旅遊區、居住區的詳細規劃,完成了2.1平方公里的寶山風景區規劃,同時編制了若干道路、廣場綠地、小景點、市場等專業建設規劃及4個村莊的詳細規劃,全鎮詳細規劃覆蓋率達60%以上。近年來,先後建設了污水排放系統、地下電力、通訊電纜,安裝了高標準路燈;鎮駐地兩個住宅小區全部實現了集中供暖;新建11萬伏無人值守變電站1座;建公共綠地30多萬平方米,整修了王村集貿市場,鎮駐地主要街道實現了“綠、美、亮、潔”。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最早的全鎮黨組織王村黨總支部成立於1956年10月。1958年建立中共王村人民公社委員會。1976年10月重新組建中共王村人民公社黨委。1982年5月7日,王村人民公社黨委改為王村鎮黨委。1985年9

王村鎮幹部書法大賽
月建業餘黨校,1996年王村鎮黨校被評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1997年被評為“淄博市十佳先進基層學校”。1998年被評為“山東省黨員電教科技工程示範鎮”,1999年被評為淄博市“六好鄉鎮黨委”。2000年底,調整充實了46個農村黨(總)支部,全鎮黨員人數發展到958人。

基層政權建設 1930年設建制鎮,屬淄川縣第六區,1948年屬沖山區,1949年10月建六區(沖山)區公所、六區(沖山)區委。1955年4月建王村工委、王村辦事處。1956年10月撤區並鄉,改為淄川區王村鄉。1958年成立王村人民公社。1968年3月建革命委員會。1982年3月成立王村鎮人民政府

1929~1937年,淄川縣立第十四國小校(王村學校)。進步教師曾發動民眾成立農民協會,發展會員100多名,與土豪劣紳開展鬥爭,曾一度掌握了村政權,並發動學生和民眾摧毀了5座廟宇的大小神像。1937年12月,由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馬耀南建立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與先後建立的老三營、特務二隊、邊聯中隊、縣獨立營、村自衛團等各級抗日組織和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民眾抗日組織相配合,並肩戰鬥,開闢了張坊、周南、王村一帶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民擁軍擁屬、支援前線。軍民反“掃蕩”、反“蠶食”,不屈不撓、浴血奮戰,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一面組織支前大軍參加泰安、萊蕪戰鬥,一面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有力地配合主力部隊四次解放周村。1949年10月建六區(沖山)婦聯,1958年8月建王村公社婦聯,是年建王村公社團委,1965年建王村公社貧協。近年來,建立了工會、科協、計畫生育協會。

人物簡介

王村鎮畢自嚴紀念館
畢自嚴 (1569~1638)字景曾,號白陽,王村鎮西鋪村人。明萬曆十六年(1588)中舉人,明萬曆二十年中進士。明崇禎元年(1628),任戶部尚書。明崇禎十一年(1638)去世,享年69歲,葬於黃埠。著文有《石隱園詩文藏稿》八卷,《撫津督餉撫留憲留計共疏草》十九卷、《度支奏議堂稿》二十卷及其他九十八卷。還有《選定古文尚書編》一百卷、《古今四時絕句》一百卷。

畢自肅 字載績,王村鎮西鋪村人。清順治二年(1645)中拔貢,被派往山西稷山縣做官。二年後晉升為江南通州知州。一生著有《存吾草》、《淄乘徵》等,還參與編修《濟南府志》和《淄川縣誌》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被王村鎮西鋪畢際友家聘為私塾先生,在此度過38年,其間一面執教,一面著書,寫成《聊齋志異》的大部。康熙四十四年(1705)寫成《農桑經》,康熙四十六年(1707)編寫成《藥祟書》,後又撰寫成《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著作。同時還寫了大量詩詞戲劇、俚曲等作品,總計近200萬言。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方撤帳歸里。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倚窗危坐而逝,享年75歲。

王村鎮畢道遠書法
畢道遠 (生卒不詳)字中任,號東河,王村鎮萬家莊人。清光緒年間禮部尚書道光十九年(1839)中舉人,道光二十一年中進士,至70歲辭官。

畢柳村 (1852~1938)名先奎,筆號雲陽山人,雲陽道人,王村鎮黃埠村人。他自幼酷愛繪畫,同治年間到江南寄身於畫友家中,探索國畫藝術。青年時期注重施色花卉,中年後專攻水墨大寫意。擅長畫十二幅山水通景圖,潑墨點彩,一氣呵成。1938年病逝,享年86歲。

王煥斗 (1923~1951)王村鎮李家疃人。1946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在廣西金城江戰鬥中記二等功,欽州戰役中又記二等功。1950年4月,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記一等功。1951年3月,與師部偵察科長化裝在朝鮮清川江對岸偵獲敵方作戰計畫時,被美軍擊中犧牲,年僅28歲。

崔馥堂 (1897~1977)原名芳華,鄒平縣臨池鄉古城人。童年過繼到王村鎮張古村。19歲被聘執教,先後創辦“求仁學舍”、“人和學舍”,有崔善人之美譽。年近40歲時,立志學醫。解放前後,在王村一帶行醫。1955年,應聘到山東鋁廠醫院任職。他善用驗方,長於內科、婦科及雜症。1962年退休後,一直義務行醫,就醫者絡繹不絕。1977年秋,雨後送病人,不慎滑倒,遂一病不起。是年9月28日病逝,享年80歲。

王峰 1964年生,女,王村鎮欒古村人。山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0~1993年先後榮獲淄博市農業生產女狀元、淄博市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先進女能手、淄博市農村青年科技致富能手、淄博市青年星火帶頭人、淄博市農村青年實用技術知識競賽活動三等獎獲得者、淄博市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為山東經濟騰飛青春立功”活動三等功獲得者、山東省“雙學雙比”女能手、山東省“三八紅旗手”。

強鎮榮譽

該鎮財政收入列全區第一名,是全市經濟強鎮,在全省小城鎮試點鎮中綜合實力名列第20位。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57家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山東省中心鎮、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山東省創安工作先進鎮、全省先進基層黨校、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全省農村文化先進集體、全省黨員電教科技工程示範鎮、全省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單位、淄博市“六好”鄉鎮黨委、全市教育強鄉鎮、全市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全市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鄉鎮、全市推行股份合作制先進單位、全市文明鄉鎮示範點、全市十佳基層黨校、全市先進基層黨校示範點、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全市先進紀檢監察單位、全市先進鄉鎮廣播電視站、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全市老齡工作先進鄉鎮、全市電話建設先進鄉鎮、全市村級建檔工作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