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鄉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彭陽鄉地處鎮原縣東部,轄7個行政村,9869人。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3.33萬畝。 該鄉地形山、川、原兼有,三面環水,氣候濕潤。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彭陽鄉位於周村西南10公里,總面積26.2206平方公里,轄21個自然村,設21個村民委員會,居民均是漢族。

基本信息

彭陽鄉行政區劃的沿革

彭陽鄉行政區劃的沿革,當從鄉駐地彭家莊開始。相傳彭家莊始建於元朝,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元代,名為般陽佟家塢,建有東寺、西寺兩大寺院,(現供銷社以東地段民眾挖土挖出過當時的瓦礫)。寺院同時兼管地方行政,兩寺主持和尚佟方,佟岑,無惡不做,橫行鄉里,後被朝庭處決,寺院拆除,佟姓滿門剿斬。
明朝洪武二年,彭姓遷入,人口繁衍,改名彭家莊,少數佟姓後人因彭姓人眾,其隨彭姓,現還存有佟姓後人。清朝時期稱淄川縣西兩路彭家莊,設莊主,古稱地保(俗稱地方)。轄彭家莊、姚加村、朱家村、解家泉、西陽夕五村,人口兩千餘人。
隨著經濟貿易的發展,彭家莊成為南至博山、萊蕪、北至周村、長山的主要交通要道,村內設有車馬店四處,酒店兩處及店鋪多處,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建立彭家鎮,鎮長,李興田,轄彭家莊,東陽夕,西陽夕,姚家村,朱家村,朱首灣村,解家村七村,人口叄仟餘人。一九四六年,鎮長,張思寬,一九四七年隨國民黨逃往台灣,據回鄉探親的台胞講,此人已故。
一九四七年,彭陽人民得到解放,在黨的號召下,組織了農救會,農救會由彭家莊,姚家莊,朱家莊三村組成,會長彭緒中。人民民眾剛得到翻身和當家做主的喜悅,國民黨、還鄉團又進行反攻倒算,一九四八年秋第二次得到解放。
一九四九年成立彭陽鄉,鄉長,彭思旭,一九五0年,土地複查後進行改選,彭緒財任鄉長。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東陽夕村、西陽夕村六村,時為淄川縣第六區。一九五三年與毛家鄉,及台頭鄉劃入北河東、南河東、寧家三村合併為彭陽鄉,鄉長,張元江。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朱首灣、毛家莊、雙溝村前坡村、後坡村、東陽夕、西陽夕、北河東、南河東、寧家村等十四個自然村。歸淄川縣第六區(毛家鄉原歸七區)。一九五五年並為大尚鄉(歸淄川縣七區)。
一九五六年重新建立彭陽鄉,鄉長張元江。轄“五一”、“曙光”兩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十四個自然村(歸淄川縣楊寨區)。
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十月併入淄川區王村城市人民公社。
一九六三年一月,重新組建彭陽人民公社,由原彭陽鄉的彭家莊、姚家莊、朱家村、解家泉、朱首灣、前坡村、後坡村、雙溝村、毛家村、東陽夕、西陽夕、北河東、南河東、寧家村,從萌水公社劃入東道村、郭家村、平樓村、西道村、陳家村、上沙村、下沙村總計二十一個自然村成立彭陽人民公社。一九六三年三月正式辦公,社長、許建法。
“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中期,加強了黨的核心領導,成立彭陽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為張克俊。一九七O年十月劃歸周村區。
一九七六年進行機構改革,改為彭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主任,方元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加強了黨在農村的政權建設,一九八四年改為彭陽鄉人民政府。自八四年改為鄉人民政府後,歷任鄉長為王方福、徐茂起、李永新、張繼勝、呂偉、朱玉煒、朱蕾、張軍。
自黨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彭陽鄉的經濟迅猛發展。集市貿易繁榮,農業連年豐收,鄉村企業發展迅速,現建有機械製造、化工、紡織、陶瓷、建築、建材、採礦等企業。經近幾年產權制度改革,轉換經營機制,鄉村企業增加活力,個體私營企業迅猛發展,彭陽鄉駐地彭家村已成為彭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