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農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通常是按農林牧漁業產品及其副產品的產量分別乘以各自單位產品價格求得;少數生產周期較長,當年沒有產品或產品產量不易統計的,則採用間接方法匡算其產值;然後將四業產品產值相加即為農業總產值。
1957年以前的農業總產值中包括了廄肥和農民自給性手工業(如農民自製衣服、鞋、襪,自己從事糧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林業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採伐產值;牧業中取消了廄肥產值;副業中取消了農民自給性手工業產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辦的工業產值;漁業中增加了海洋捕撈水產品產值。1980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在副業中增加了農民家庭兼營工業商品部分的產值。從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劃歸工業。從1993年起取消副業,將野生動物的捕獵劃入牧業、野生植物採集和農民家庭兼營商品性工業劃歸農業。
農業總產值,主要在於‘農’!據統計部統計,2007年農業生產總值在全國各項產業鏈中所占的比例最多!而其它產業卻比叫平均!從而可以看出農業正在取代其它所有產業,成為全國最重要產業。
意義
農業總產值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生產的總規模和總水平 。
計算
通常是按農林牧漁業產品及其副產品的產量分別乘以各自單位產品價格求得,少數生產周期較長,當年沒有產品或產品產量不易統計的,則採用間接方法匡算其產值,然後將四業產品產值相加即為農業總產值。1957年以前的農業總產值中包括了廄肥和農民自給性手工業(如農民自製衣服、鞋、襪,自己從事糧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林業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採伐產值;牧業中取消費廄肥產值;副業中取消了農民自給性手工業產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辦的工業產值;漁業中增加了海洋捕撈水產品產值。1980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在副業中增加了農民家庭兼營工業商品部分的產值。從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辦工業產值劃歸工業。從1993年起,取消副業。將野生動物的捕獵劃入牧業,野生植物採集和農民家庭兼營商品性工業劃歸農業。
在實際計算中,我們會採用三種價格,即當年價格(現行價格),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三種。下面進行詳細介紹一下。
指報告期的實際價格。如工業品的出廠價格、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和商業的零售價格等。按當年價格計算的一些總量指標,如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反映當年的實際情況,使國民經濟各項指標互相銜接,便於考察社會經濟效益,便於對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之間進行綜合平衡,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價值指標,在不同年份之間進行對比時,因為包含各年間價格變動的因素,不能確切地反映實物量的增減變化動態,必須消除價格變動因素後對比,才能真實地反映經濟發展動態。
可比價格指對不同時期的價值量進行對比時,扣除了價格變動的因素,以確切反映物量的變化情況。按可比價格計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按產品產量乘不變價格計算;二是用物價指數換算。
不變價格指用某一時期同類產品的平均價格作為固定的價格。它用來計算各個時期的產品價值,目的是為了消除各時期價格變動的因素,不同時期對比可以反映生產的發展速度,以取得前後時期之間、地區之間、計畫與實際之間指標的可比性。不變價格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價格,新中國建立以來,隨著工農業生產價格水平的變化,國家統計局已先後五次制定了全國統一的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的不變價格:(1)1949-1957年使用1952年不變價格;(2)1957-1971年使用1957年不變價格;(3)1971-1981年使用1970年不變價格;(4)1981-1990年使用1980年不變價格;(5)1990年開始使用1990年不變價格,直到2004年90價格還在使用。但2004年開始採用可比價格計算。即在2004年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共有三種價格,今年可能要取消90年價格,採用可比價和現行價兩種價格。
計算原則
通常是按農林牧漁業產品及其副產品的產量分別乘以各自單位產品價格求得,少數生產周期較長,當年沒有產品或產品產量不易統計的,則採用間接方法匡算其產值,然後將四業產品產值相加即為農業總產值。1957年以前的農業總產值中包括了廄肥和農民自給性手工業(如農民自製衣服、鞋、襪,自己從事糧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林業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採伐產值;牧業中取消費廄肥產值;副業中取消了農民自給性手工業產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辦的工業產值;漁業中增加了海洋捕撈水產品產值。1980年及以後的農業總產值,在副業中增加了農民家庭兼營工業商品部分的產值。從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辦工業產值劃歸工業。從1993年起,取消副業。將野生動物的捕獵劃入牧業,野生植物採集和農民家庭兼營商品性工業劃歸農業。
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指被調查城鎮居民家庭在支付個人所得稅之後,所餘下的實際收入。
構成
A、種植業:從事農作物栽培獲得的產品產值;
B、其它農業:採集野生植物產值和農民家庭兼營的工商業產值;
(2)林業產值 = 營林產值+採集林產品產值+村及村以下採伐竹木產值
(3)牧業產值指飼養牲畜、家禽產值和出售蓄禽產品產值。
(4)漁業產值包括從水域中捕撈的野生或人工養殖的動、植物產品產值。
影響因素
迄今為止,已經有許多學者對農業總產值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各種模型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有:農作物播種面積、化肥施用量、政府的農業生產和 事業財政支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農業的收入、經濟成長等對農業總產值的影響。本文鑒於近年來,農業勞動力不斷減少,國家大力提倡集約型農業生產和經營,農業發展中加大 了對科技投入和現代化機械的使用的背景下,研究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業總產值的影響。?
1 模型意義?
農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農、林、牧、漁、副業全部產品的總量,它反映一定時期內農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成果。農業總產值的計算方法通常是按農、林、牧、漁業產品及其副產品 的產量分別乘以各自單位產品價格求得;少生產周期較長,當年沒有產品或產品產量不易統計的,則採用間接方法匡算其產值;然後將四業產品產值相加即為農業總產值。?
目前,制約我國農業總產值提高的主要因素有:?
?
到2007年,我國耕地面積已到了1.2億hm?2的警戒線。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耕地逐年減少;人口逐年增加,人均糧食占比下降;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對土地的需求加大,農業總產值增 加困難。?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氣候明顯增多。水災、旱災、雨雪冰雹災害頻繁,病蟲害防治壓力加大。2007年,我國氣候異常,降雨嚴重不均,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局部地區雨 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記錄,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 363億元,農作物受災面積達0.06 3億hm?2。雖然2007年我國糧食產量超過5 000億kg,但依然滿足不了國內需求。2007年我 國人均糧食供應量只有378kg,低於1996年人均的412kg。?
3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減少?
每年我國都有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大量的過去農產品生產者變成了現在農產品消費者。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外出務工農民兼營農業,每年 都在農忙季節回鄉務農。一般每次回鄉務農時間為兩周到一個月;農業勞動時間投入不足,農業生產經營粗放;鬆散的小規模農業生產嚴重製約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的提高 ,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
據農業部統計,雖然我國在2005年全面取消了 農業稅,農民負擔理應減輕,但是由於柴油、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的增加,導致了我國水稻、小麥和玉米的生產成本每年都以6%~8%的速度增長。?
此外,影響農業總產值提高的因素還有農業制度的合理性、農業的資金投入、農業的基礎設施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農田水利、農業交通運輸情況以及作物良種等。?
建議措施
1 不斷完善現有農業制度和政策?
原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不能給當前我國農村綜合改革帶來制度創新的新內容,已適應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為此,要盤活和擴大土地的各項權利,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融 合家庭經營制度,合作經營制度和現代農業公司制度;發揮現代工業成果和科學技術對農業制度的影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指導農業經營制度;使我國農業儘快走向機械化、信息化、 資源利用高效化、節約化、耕作制度與栽培技術現代化的道路。
?
2008年中央一號檔案中明確提出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即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明顯高於2007 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明顯高於2007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明顯高於2007年。可見國家正不斷地加大對“三農”的重視程度,不斷推進“以工業反 哺農業”“以城市反哺農村”的政策實施進程,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成果帶動“三農”的發展。?
我國農業基礎實施薄弱,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業的灌溉條件落後,交通有水電基礎設施不足。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就不斷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的創新,工程的治理模式也不 斷隨之改變,但是實踐中工程的治理仍然存在種種困境,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總產值的提高。在國內外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下,提高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治理績效,既是提高水 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又是促進其作為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可持續利用的手段,也是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為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和解決農業基礎 設施的可持續利用,必須提高農田水利的排水抗洪抗旱能力。?
4 加強農業的機械化水平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用先進的工業帶動落後的農業,有經濟和科技帶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標誌。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國政府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性能優越的各類農業機械,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引導,扶持,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我國應加大對農機大型拖拉機、大型收割機、大型采棉機、農用飛機等機械設備的投入,以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業的生 產力水平。?
5 擴大良種使用面積?
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下,要想提高農業產值,必須依靠科學技術來改進良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突出解決農業良種產業化問題,可以實施農業良種產業化開發工程。以育種為重點, 堅持選、繁、推相結合,走出一條以良種產業化開發為龍頭,帶動整個農業發展的新路子。也可能建成較完善的科研育種體系,篩選出優質、專用農作物新品種進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