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舟陶器

牙舟陶器

牙舟,因為牙舟陶而名揚天下。從縣城乘車沿冊三公路行走26公里,便到了牙舟鎮。走在小鎮上,觸摸牙舟陶的背景與歷史,作一次長長的文化之旅,你會收益非淺的。牙舟盛產陶瓷土,地質儲量647萬噸,特別是紫砂陶土,地質勘探儲量為2250萬噸。紫砂陶土是較珍貴的陶土,陶土本身具有2%的吸水率和5%的氣孔率,有著良好的排水性與透氣性,這是形成牙舟陶獨特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牙舟陶的歷史,可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間。明王朝大量軍隊進入貴州作戰,並在貴州實行軍屯和民屯,將漢文化從江西帶進牙舟,同時也開始了牙舟陶的生產。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誇張而繁瑣,很富於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瓏剔透。

簡介

牙舟陶器牙舟陶

牙舟陶器,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的著名工藝品。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誇張而繁瑣,很富於裝飾性,凡、蟲、鳥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瓏剔透。

已有200年的歷史。陶瓷原料黃而粘,上釉燒制後的陶器, 呈現自然龜裂紋,猶如出土文物,色澤和諧,古樸典雅。目前,有白、翠綠、絳紅、天蘭、古銅、鴨黃等色調,造型工藝、圖案設計,均保持本民族特色,實用價值高,既是生活用品,又是工藝品。牙舟陶器牛奶罐,於1984年曾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二等獎,並多次出國展出,受到國外的好評

牙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境內,屬該縣的一個鎮。牙舟陶器是貴州最早生產的一種土陶。牙舟陶器這種陶器的特點是:質地純樸,色調優美古雅,不施釉而有光澤,儲存食物不易腐爛變質,伏天泡茶,幾天不變味。

牙舟陶器生產始於14世紀下半葉(明代洪武年間),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發展,牙舟陶器仍然保持著原始古老的手工製作方式,風格以古樸敦厚著稱。牙舟陶器的玻璃釉能自然流淌,再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產生各種紋理(俗稱窯變)。

歷史沿革

牙舟陶器牙舟陶器

牙舟陶器生產始於明代洪武年間,據傳由江西流傳入平塘縣,因在牙舟生產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早期的陶瓷生產分布於牙舟鎮高寨、小寨、新寨、冗平和抵樓(長寨)等自然村寨。以後,各處生產漸漸衰落,僅冗平日趨發展,延續至今。

辛亥革命前,牙舟陶器已遠銷東南亞國家,但品種少,釉色只黃、白兩種。民國期間牙舟搞陶業的農戶最多時發展到100多家,陶窯48座。1949年,牙舟日用陶發展到20多個品種,釉色已有黃、白、綠、血色4種,美術陶也有所發展。

解放後,牙舟陶瓷得到了新的發展。1950年冗平寨近百戶組成陶器聯營小組,1955年建立牙舟陶器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有82人人股。1959年,陶瓷業被下放公社管理,1960年又下放給生產隊,大部分老陶工下放農業第一線,陶器質量和品種下降。1961年復縣後,牙舟陶業收歸輕工系統管理,政府採取貸款、撥款、派人外出參觀學習、請進師傅傳授技術等措施進行扶持,先後有省工藝美術公司、美術家協會、美術研究所及省圖書館等單位設計人員到廠幫助設計並親手製造,使牙舟陶由原20多個品種發展到80多個品種。釉除原有的黃、白、綠、血色外,增加了灰、棕、褐和紫色為基調的多種顏色。1978年發展到238個品種,其中美術陶達118種。經擴建廠房,建成倒煙窯、推板窯各1座,引進新工藝技術,安裝自來水,實行機械化半機械化生產,1981年產品增至280種。

1980年經省、州計委、輕紡工業廳(局)批准,並由國家投資60元在縣城建設以生產牙舟美術陶為主線產品的平塘縣美術陶瓷廠,主要生產工藝美術陶。1986年,牙舟陶瓷廠投資2.3萬元從四川省隆昌縣石堰陶缸廠引進技術,建起了大瓦缸生產車間。1987年試製成功土陶瓦缸,作為各地酒廠儲酒容器投放市場。由於牙舟美術陶原採用純手工製作 ,土窯燒制,轉入機械化生產後,因資金技術力量跟不上,曾經多次改進仍不能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加上又無後續資投入,在1985年到1995年期間,幾經改造,仍達不到生產要求,長期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1995年通過資本置換進行改制。而老廠無資金投入,技改搞不過來,生產工藝、規模上不去,最後老廠也被迫解散,牙舟陶日漸衰落。

現在,牙舟鎮仍堅持做陶器的中有幾戶私人作坊,且都是原牙舟陶瓷廠解散後的老陶工,陶窯也只有兩個,已十分陳舊。由於受市場、資金、技術的制約,生產的主要是鹽辣罐、菸斗、茶罐、花缽、小罈子之類的普通生活用具,曾馳名中外的牙舟陶瓷工藝已面臨失傳的威脅。

生態環境

牙舟鎮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資源豐富,是牙舟陶器製作的理想環境。

特點

牙舟陶器牙舟陶器

牙舟陶瓷屬自然龜裂的玻璃釉型工藝,主要分為餐具、用具和玩具3大類。餐具有各式、盤、杯、碗、碟、缽、勺等;用具有各式壇、罐、花缽、菸斗等;玩具如獅、虎、牛、馬、羊、豬、狗、雞、、鵝、兔、魚等,有的是模壓成型,有的用手捏雕塑。

各類陶器由於造型古樸敦厚,工藝精湛,很具觀賞價值。因此,其中的一部分如杯、盤、壺及虎、、狗、馬等玩具,還可供家庭擺設、裝飾用,又稱美術陶。

牙舟陶以黃、白、綠、紫、棕、褐色為基調色,以玻璃為基礎釉,各色互相配合。牙舟陶造型自然古樸、線條簡潔 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文物神韻。

產品設計選擇漢代工藝造型藝術圖案、民間蠟染、刺繡、桃花圖案等民族民間圖案以浮雕加刻線的手法體現,誇張而不繁瑣,極富裝飾性。牙舟陶還有很好的實用價值,貯存食物不易變質,伏天泡茶經久不餿。

製作工藝

平塘牙舟陶藝從民間走進課堂平塘牙舟陶藝從民間走進課堂

牙舟陶工藝精湛,以造型古樸敦厚著稱,在中國陶瓷界獨樹一幟,極具觀賞性和藝術性。牙舟陶屬自然龜裂的玻璃釉型工藝,主要分為餐具、用具和玩具3大類。其中,杯、盤、壺、虎、牛、狗、馬等可供家庭擺設、裝飾用,又稱美術陶。

傳統的牙舟陶器風格獨特,造型古樸,鄉土氣息濃郁。歷史上多以生產各種生活用具、陳設用品、玩具和祭祀用品為主。牙舟陶鈾色以玻璃和白土泥為主要原料,自己調配鈾漿,其主要色調以綠色、醬色為主,古樸渾厚。陶器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的“開片”效果,是牙舟陶特色之一。牙舟陶還以布依、苗族等民族的刺繡、蠟染紋樣為素材,以淺浮雕為主要裝飾手法,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貴州有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之一,在國內乃至國外都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美術館民間部已經先後收藏了100多件牙舟陶作品。牙舟陶以黃、白、綠、紫、棕、褐色為基調色,以玻璃為基礎釉,各色互相配合。產品多為生活用具及陳設品、動物玩具和祭祀器皿,造型自然古樸,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富於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色彩自然,玲瓏剔透。時至今日,牙舟還以古老的輪製法製作,並沿襲著以龍窯燒制的傳統。

據收藏者介紹,牙舟陶器最獨特的是在燒制過程中,因溫度和時間的精確控制,玻璃釉表面會出現自然裂變現象,生成各種和諧的裂紋。火候不同,裂紋當然也變化無窮,就看創作者需要什麼樣的變化了。這項宋朝就有的技藝,在牙舟得到了新的發展。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前輩們孜孜不倦的精心傳授,是制陶技藝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牙舟陶器在造型、構圖上最為特別,主要是吸取了布依族、苗族服飾用具中的花紋以及出土文物中的古代圖案。牙舟陶器不僅創藝一流,並且具有濃厚的民族民俗特色。比如“雞紋雙耳罐”、“方紋奶罐”這兩件作品曾分別在全國工藝美術評比中獲大獎。這其中包含了多少藝人五百年來的研究和積累。在牙舟陶器輝煌的年代裡,不僅能夠出口世界各國,甚至還有許多的外國專家前往牙舟鎮考察和住下來學習手藝。

所獲榮譽

牙舟陶器牙舟陶器

牙舟陶器作為貴州傳統陶器工藝的代表,多次參加國際性展覽會,獲得廣泛好評,曾獲輕工業部、外貿部頒發的優質產品獎。1941年10月10日,國民黨“雙十節”,貴州省物產陳列館開幕,展出牙舟陶器獅子、茶杯、痰孟各一對。1959年10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贈送北京十大建築牙舟陶禮品花瓶、茶碗等10件。從60年代起,牙舟陶多次被選送參加貴州工藝美術展覽,並作為貴州陶瓷工藝的代表作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展出,有的還選日本、法國、東德、朝鮮、丹麥、芬蘭等國展出。

1978年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展覽上,在選送的牙舟34件美術陶中,有27件被選中展出。中央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梅建鷹教授把牙舟陶譽為全國美術陶產品中最有特色的產品之一,並在《中國建設》雜誌上發表文章,把它與全國著名的陶瓷並列,向國內外讀者介紹。《人民日報》、《美術》、《全國工藝美展畫集》、《貴州日報》、《民族畫報》、《貴州畫報》等報刊都選登了牙舟陶的優秀作品。貴州電視台還到牙舟攝製了配樂散文“古陶一枝泛春華”。

1979年在上海展出時,美術家阿展在《文匯報》發表《學傳統,創新風》一文,把牙舟陶譽為我國新興的優秀作品。1981年在廣州展出時,牙舟美術陶出展28個品種,開幕不到1個小時,展品被搶購一空,許多外商提出訂購要求。從此牙舟陶瓷與、丹麥、芬蘭、日本,朝鮮、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美國和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進一步的聯繫和交往。

1983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旅遊會上,經44個國家一千多名代表推薦,牙舟陶“雞紋雙雙耳罐”被評為旅遊紀念品優秀作品,獲輕工部發給優秀作品證書及金質獎章。1984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評比中,“方紋奶罐”產品又獲輕工業部優秀作品獎。1985年、1986年分別獲國際旅遊獎、輕工部百花獎和貴州省“黃果杯”獎等。

2006年獲“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大賽三等獎等;2007年,“牙舟陶器燒制技藝”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牙舟陶器燒制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中國十大名陶之一,所產雙魚罐、孔雀插屏、瓶、碗、筆筒檯燈、壺、盤等,多次出國參加展出。

相關新聞

牙舟陶器牙舟陶器

盲目搬遷毀了牙舟陶
有些東西離開了原產地進行生產就會變樣,特別是那些名貴的特產,茅台酒只能產於茅台鎮,上國小就能讀到的歷史故事“南橘北枳”講的也是這個道理。但卻仍有人犯這個忌。已有600多年歷史、曾輝煌一時的牙舟陶器就因一次盲目的決策、搬遷廠址而毀於一旦。

牙舟陶產於平塘縣牙舟鎮,明洪武年間開始生產,以造型古樸敦厚著稱,工藝精湛,極具觀賞價值。在燒制過程中,玻璃釉表面會出現自然裂變現象,形成各種和諧的裂紋,有如蠟染、刺繡中的美術畫面。它的製作一般不用翻型,以手捏為主。手捏小動物形象逼真生動,千姿百態,神韻別致。牙舟陶工藝品因此在中國陶瓷工藝上獨樹一幟。

在辛亥革命前牙舟陶就已遠銷東南亞,到民國期間則發展到100多家小作坊,有陶窯48座。新中國成立以後,牙舟陶發展更快。1955年生產產品35種,產量19萬件,1965年產品增至70種,產量19萬件,1978年產品增至120多種,產量增至25萬件。數量增加了,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20世紀60年代起,牙舟陶器多次被選參加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舉辦的“全國工藝美展”及“全國陶瓷展覽”展出。後又被選送日本、朝鮮、丹麥、芬蘭等國展出。1978年在北京展出時,中央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梅建鷹教授把牙舟陶譽為“全國工藝美展陶瓷展品中最有特色的展品之一”。截至1981年,牙舟陶因展出、訂購等關係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有交往。1983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際旅遊會上,經44個國家1000多名代表推薦,牙舟陶“雞紋雙耳罐”被評為旅遊紀念品優秀作品。1984年,在全國工藝美術品評比中,“方紋奶罐”產品又獲輕工業部優秀作品獎。牙舟陶迎來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可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期,牙舟陶瓷業日漸式微。61歲的張福忠曾任牙舟陶瓷廠廠長,他說,牙舟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1984年將廠從25公里外的牙舟鎮遷往縣城,盲目搬遷,盲目上規模,技術跟不上,造成成本高,機械生產燒制不過關,而老廠又無資金投入,技改搞不過來,生產工藝、規模上不去,最後兩敗俱傷,老廠新廠全部倒閉。“就像人不服水土一樣,離開了這個地方是不行的!”在原牙舟陶瓷廠廠長劉朝輔眼裡,牙舟陶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土不服”。兩位老人說,他們當時都堅決反對搬遷。

如今,牙舟街上堅持做陶的只有7戶人家,他們都是原牙舟陶瓷廠解散後無地耕種的老陶工,陶窯也只有兩個,已十分陳舊。不說在平塘,就是在牙舟鎮,也很難見到牙舟陶的蹤跡。劉朝輔記憶中牙舟道上處處見挑陶人身影的情形已成遙遠的過去。

貴州省特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