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春宮畫起源很早,《漢書》中“坐畫屋為男女裸交合,置酒請諸父姐妹飲,令仰視畫。”,其中所述男女裸交合畫,就是後日的春宮圖。東漢張衡在所作《同聲歌》一詩中有詩句:“衣解金粉御,列圖陳枕張;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其中用作樣板的圖乃是春宮圖,“素女”指房中術《素女經》。將春宮畫與小姐觀看的習慣,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也有描寫。唐代詩人白行簡《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就說到《素女經》畫冊。清代李漁《肉蒲團》中的未央生,為了陶養一位如泥朔木雕、毫無生趣的絕色女子,“到書畫鋪買幅絕精絕巧的春宮冊子,是本朝學士趙子昂的手筆,共有三十六套,唐詩上三十六宮都是春色的意思,拿去放在閨閣之中,好與玉香小姐共同翻閱。”可見在中國古代,春宮圖的作用之一是作為進行性教育的媒介。除此以外,春宮圖還作為“避火圖”、“護書”和“嫁妝畫”在民間大量流行。明、清兩代,天津楊柳青等地的一些婦女每年春節前將春宮畫當做年畫銷售,這就是有名的“女兒春”。明代春宮圖中將男女性愛生活赤裸裸地描繪出來的,稱為“明春宮”;描繪男女穿著衣服,行為親昵的,稱為“暗春宮”。“暗春宮”比較含蓄,著重於男女性心理的刻畫,往往更有意境。由於年代久遠,漢、唐的春宮畫已不存,宋代《春宵秘戲圖》、元代畫家趙子昂畫的三十六幅、十二幅春宮畫也不存世。現存世的大多為明、清時的作品。現存世的最早的篋底畫是日本平安朝時代日本畫家住吉慶恩描臨自9世紀的作品。
作品內容
中國古代春宮畫描繪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十分豐富。例如描繪了男女不同的性交體位,不同的體位起什麼作用,有些甚至連今人也不能完全理解;描繪男女性交的“性前嬉”和“性後嬉”;描繪不同的性交場所,如馬背上的性交,這可能是塞外的一種性風俗;還有一些“戲嬰圖”,即夫妻在嬰兒旁性交,這可能是將性和生殖聯繫在一起了。還有些春宮畫則描繪了一些性少數人群的性生活,如同性戀、戀物癖者等。

自明代下半時期以後,春宮畫特別流行,那時這方面的名畫家首推唐寅。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少年時學畫於周臣,後結交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等,切磋文藝,歷史上記載他是個風流才子,詩、文、畫俱佳。他性格不羈,有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由於仕途多舛,就遊歷名山大川,專門致力繪畫,以賣畫為生。他長於人物,特別以仕女畫見長。他畫春宮畫,與他的生活情趣有很大關係,也是他風流性格不羈的表現,可能也是對當時官場和社會的虛偽以及封建禮教的諷刺和反抗。有人說,他作春宮畫以所眷戀的妓女、情婦為**模特兒,所以才畫得那么傳神,那么惟妙惟肖。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畫,至今傳世的有《孟宮蜀妓圖》《班姬團扇圖》《嫦娥奔月圖》等,但其大幅絹本的秘戲圖至今已不復見,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幾首清人題唐寅春宮畫的詩作,鴛鴦不足羨,深閨樂正多。”“清風明月無從覓,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讓後人去想像、描摹。唐寅還畫了一套《風蟹流絕暢圖》,共有24幅,十分有名,但這套冊頁早已失傳。和唐寅可相媲美的還有仇英。仇英字實甫,號十洲,太倉(今屬江蘇)人,居蘇州。他是工匠出身,後來也從周臣學畫,為文徵明所稱譽,從而知名於世。他主要以賣畫為生,畫春宮畫也十分有名。他畫全身著衣的戀人,也畫**相交的男女。他從臨摹古人名作下手,發憤苦學,兼取各家之長融一爐,從而創出自己精麗秀雅的繪畫風格,終於能和唐寅、文徵明、沈周並列,成為明朝的四大畫家之一。人們認為明代後期是中國古代春宮畫發展的頂峰,主要是指它的質,在量方面,清代的春宮畫似乎較明代為多,也許是因為年代較近而存世的作品較多的緣故。從文獻記載來看,清朝的春宮畫能手主要有古濂和尚、王式、馬相舜、馬振、改琦等。春宮圖畫上的女人凡在蓆子上或有侍女可以看見的地方性交,總是穿著鞋子和扎著裹腳。鞋子和裹腳只有在遮有帳幔的床上才脫下,裹腳布也只浴後才更換。(參見: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余世存的《非常道》記載清代葉德輝的圖書中,往往夾入春宮圖,名曰“避火”。日本人北慎言《梅園日記》載:“青藤山人《路史》云:‘有士人藏書甚多,每櫃必置春畫一冊。’人問之,曰:‘聚書多惹火,此物可厭火災也。’青藤山人即明代書畫家徐渭,其著《路史》兩卷,恐士人藏書必置春畫所言非虛。”
特點
《花營錦陣》配詞

影響

在古代,中國的春宮畫對印度和日本影響很大。古印度盛行性雕刻,其中11世紀前後修建的卡傑拉霍神廟群,幾十座神廟的外牆和內壁布滿了形態各異的性愛雕塑。相比而言,日本的“浮世繪”受明代春宮畫影響更大。
“浮世繪”是日本描寫民間日常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其中有不少性的內容。與明代春宮畫相比,日本“浮世繪”的內容誇大而富於幻想,對男女的生殖器描繪十分突出,有些畫卷還採取連環畫的形式,這些在中國是十分罕見的。
文獻

最早系統地研究秘戲圖歷史的是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源因他收藏一套稀世的《花營錦陣》,打算寫一篇序文,將其刊行於世,豈知一查中外文獻,空空如也,不得不從頭做起,查古書,收集材料,越寫越長,最後變成了一本書,取名《秘戲圖考-附論漢代至清代的中國性生活》,其中包括按原圖大小精印的《花營錦陣》24圖。
用途
避火

嫁妝
春宮圖作為一種“嫁妝畫”是性教育的一種形式。古人性知識匱乏,許多少男少女到了結婚的年齡還不知道“性”是何物。因此,就有好多父母在女兒出嫁之前買上幾卷春宮畫作為嫁妝,由女兒結婚當日帶到丈夫家,到了晚上,小夫妻就可以按照圖畫,照葫蘆畫瓢般的做了。同時這也寓含了父母們的“祈子”之意。門畫
據說,天津楊柳青一帶,在明清時期,當地的許多婦女把“春宮圖”當作年畫在集市上公開出售,並且銷量不菲。“楊柳青”是文化名鎮,其民間藝術非常豐富,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興旺景象。當時有些貧困家的婦女,為了掙錢,到過年的時候,在家裡畫一些“春宮畫”拿到街上去賣,沒想到還挺受歡迎。於是那裡過年貼“春畫”也就司空見慣了。人們之所以把春宮圖作為門畫來使用,或許是源於生殖崇拜,或許他們賦予了這些圖畫以“神性”,用之可以辟邪、避禍。據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考證,這種過年貼“春宮門畫”的現象直到建國後才消失。
浮世繪
簡介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日本的浮世繪(Ukiyo-e)藝術,總讓人聯想到情色。然而,“春宮”僅是“浮世繪”的一部分,卻因了公認的浮世繪創始人菱川師宣(1618-1694),多以“春宮”在江湖上走動,便使得“浮世繪”多了許多“赤條條”來的共識。單就字面之意,歐美人將“浮世”譯作“floating world”,然而究其本源,原是佛教中“塵世”、“俗世”的意思,15世紀後被特指為由妓院、歌舞伎所構建起來的感官享樂世界。“春宮”便得了“浮世”的名號,自菱川師宣開始,代代相傳……
素材

從其繪畫素材看,70%以上內容是妓畫(暫稱為“美人畫”)和伎畫(暫稱為“藝人畫”),也就是說,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藝伎,女性,裸體,性感美,色情是其標誌性特徵。用現代藝術眼光看,可算“人體繪畫藝術”,其中的大膽的性愛題材引起注意,成為古代東方一種人本主義的新研究方向。在日本,存在著對這類作品的爭議,也有的認為是樂而不淫,肯定其價值。浮世繪的藝術淵源,一來自繪畫,師承了中國的“春畫”,房中術繪畫也;二來自文學,浸染了“浮世草子”(草子:小說),西鶴《好色一代女》、《好色一代男》和近松《曾根崎情死》、《情死天網島》等等,是文學“浮世寫”直接彰顯,主題和題材無非色情和妓女(當然,文學價值與作品題材並非正比例關係)。
藝術爭議

中國古代藝術
中國的春宮畫可以追溯到先秦墓葬,漢磚也有大量表現。有關史料記載,這種“壓箱底兒”的東西最初為了進行性教育而設。古老的封建禮教並沒有給進入青春期的男女進行過應有的性教育,以至於出現了性無知。在《聊齋》一書中,蒲松齡筆下有一個書痴,叫郎玉柱,他嗜書如命,“家苦貧,無物不鬻,惟父藏書,一卷不忍置”。“晝夜研讀,無間寒暑”。然而都三十多歲了,還


春宮圖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