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
地理位置
麻城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中段南麓,長江中游北岸。北與河南省商城縣、新縣以山脊為界,東北同安徽省金寨縣依界嶺分水,省內東鄰羅田縣,南接團風縣、武漢市新洲區,西與紅安縣毗連。地理方位:東經114°40′—115°28′,北緯30°52′—31°36′。境內東西最長距離為76公里,南北最寬跨度82公里。麻城自然生態和諧,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區、水域兼有,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氣候
麻城屬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江淮小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熱同季為普遍現象。年均氣溫13.0-16.1℃,平均降水量1111.2-1688.7mm,日照2153h,年無霜期250-270天。
自然資源
麻城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100餘萬畝,林地近300萬畝。水域45萬畝。地表水、地下水儲量20多億立方米,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玄武岩、大理石、螢、矽、玉等礦儲量很大。
全境兼南北的氣候特點,樹種繁多。據“七五”森林資源清查,全市已查明樹種有61科,299種,其中喬木樹種186種,灌木樹種93種,木質藤本20種。其中,板栗、茶葉、天麻、花生、蠶繭、菊花、桐子、木梓、柿子、百合、蜂蜜等都是大宗產品,可供系列深度開發;葛粉、菱藕、白花菜、香菇可開發為無公害食品。主要野生動物中,獸類有山風獾、猸、狸、狼、豺、狐、豹貓等多種;鳥類有山鷹、貓頭鷹、鷂鷹、斑鳩、大碓等多種;爬行類有菜花蛇、百節蛇等多種;水生類主要有青魚、草魚、白鰱等多種;昆蟲主要有九香蟲、白蠟蟲等多種。
全市國土面積3747平方公里。地表資源相當豐富,有耕地123萬畝,林地282.6萬畝,草地198.4萬畝,多樣化的土種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大宗特產有桑蠶、板栗、菊花、柿子、銀杏等。還有大量珍貴中藥材如蔓荊子、天麻、杜仲等。
歷史沿革
境內出土的諸多文物證明,7000年前已有人群在舉水流域生活。夏商時期境內屬於夏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國“舉國”,公元前11世紀以後,成為黃國的屬地。春秋戰國時期隸屬楚地。秦統一全國,置36郡,以郢為南郡,麻城屬南郡轄地;後置衡山郡,郡治邾城(今黃岡禹王城),乃屬衡山郡。兩漢為“西陵轄地”,隸屬江夏郡。
三國時先屬魏弋陽郡,後屬吳蘄春郡。晉屬弋陽郡,永嘉三年(公元306年),因恢復西陽王爵位,先後將弋陽郡的西陵、邾、蘄春等劃歸西陽國(都今河南光山)。鹹和四年(公元329年),西陽王因依附叛亂被殺,國除,於邾城附近僑置西陽郡、縣,遂屬西陽郡轄。後趙南侵,其部將麻秋在今縣城東北15里的古城畈築城以守。自此,始有麻城之名。南北朝時期,劉宋初,分西陽置建寧左郡(今縣城西南)。文帝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又於境內置長風(西北)、赤亭(西部)、陽城、彭城等縣,隸屬豫州西陽郡。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西陽郡劃入、郢州。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建寧左郡降為左縣,合併赤亭、彭波、陽城三縣為陽城左縣,隸屬郢州西陽郡。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置齊安郡,治齊安(今縣城西南)。又分西陽縣為建寧、陽城二縣,恢復建寧左郡,治建寧。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改建寧左郡為建寧郡,劃屬(西)豫州。南梁分西陽設定信安縣,又於白沙關(今縣城西北)置沙州,轄建寧、齊安郡;於蒙龍城(今縣城東北)置定州(轄郡今屬河南),於鹿城關(今紅安地)置北江州,轄梁安、義陽(今紅安地)、齊昌等郡。又先後設定北西陽、岐亭、梁豐等縣,以及南郡、定城、陰平等郡。北齊天保年間,於境內設定衡州。陳廢。北周恢復衡州,改定州為亭州,以建寧、陽武兩縣(今麻城)隸州之北建寧郡。又於縣城東80里設定東義州。
隋初罷諸郡為州,信安縣屬黃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信安為麻城,仍屬黃州。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廢州設郡,屬永安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麻城置陽城縣,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轄麻城、陽城兩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亭州,並陽城,恢復麻城舊制,屬黃州都督府。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麻城併入黃岡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恢復。
五代時,建置如唐,先屬吳。後屬南唐。其時,南唐與後周劃江為界。周世宗顯德五年(公元958年),後周占領南唐江淮之間的大片領土,麻城遂為後周轄縣。宋屬淮南西路黃州。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麻城為南宋北界。理宗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避兵亂,縣城曾一度遷至什子山(今縣城東80里)。元初屬湖廣行省黃州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隨路改屬淮西道。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又隨路改屬河南江北行省。至元年間,縣治從什子山遷回古城畈。元朝末年,邑人姜銘等築城於今地,後為縣城。明太祖甲辰年(公元1364年)屬湖廣行省黃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湖廣布政司,隨府劃屬河南。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還屬湖廣。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占麻城,改麻城縣為長順州。七月,引兵入蜀,名復其舊。清代,麻城屬湖北布政司黃州府。
民國二年屬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後更名鄂東道,又改為江漢道。二十一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二十七年七月二十日,日機轟炸縣城;八月,縣政府遷往龜頭河。三十二年,又從龜頭河遷往閻家河山水垸暇形地。三十四年,遷回麻城。
1949年3月11日人民解放軍解放麻城全境。3月29日,麻城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鄂、豫行政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麻城縣一直隸屬黃岡地區。1986年8月,麻城撤縣設市,1996年黃岡撤地設市,麻城屬黃岡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麻城市轄3個街道、14個鎮、2個鄉。共有25個居委會、712個村委會。
龍池橋街道 辦事處駐將軍路,人口69072人,面積33.3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
鼓樓街道 辦事處駐朝聖門7號,人口70334人,面積35.8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
南湖街道 辦事處駐閔五路368號,人口56061人,面積102.6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
中館驛鎮 鎮政府駐中館驛,人口71166人,面積17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2個村委會。
宋埠鎮 鎮政府駐宋埠,人口68230人,面積153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
歧亭鎮 鎮政府駐歧亭,人口34594人,面積59.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
白果鎮 鎮政府駐白果,人口95510人,面積136.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51個村委會。
夫子河鎮 鎮政府駐夫子河,人口42651人,面積129.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
閻家河鎮 鎮政府駐閻家河,人口46161人,面積121.2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
鹽田河鎮 鎮政府駐王家沖,人口46873人,面積137.4平方千米。轄34個村委會。
張家畈鎮 鎮政府駐張家畈,人口59728人,面積201.9平方千米。轄50個村委會。
木子店鎮 鎮政府駐木子店,人口60168人,面積256平方千米。轄49個村委會。
三河口鎮 鎮政府駐童家河,人口55979人,面積360.5平方千米。轄38個村委會。
黃土崗鎮 鎮政府駐黃土崗,人口52830人,面積269.3平方千米。轄41個村委會。
福田河鎮 鎮政府駐鄭家垸,人口56446人,面積257.3平方千米。轄37個村委會。
乘馬崗鎮 鎮政府駐五福屋,人口64381人,面積296.9平方千米。轄43個村委會。
順河集鎮 鎮政府駐西長嶺崗,人口64306人,面積336.7平方千米。轄51個村委會。
鐵門崗鄉 鄉政府駐鐵門崗,人口70395人,面積157.3平方千米。轄49個村委會。
龜山鄉 鄉政府駐鋪頭坳,人口62194人,面積321.1平方千米。轄52個村委會。
其他 人口15771人,面積154.8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
開發區 駐金橋大道318號,人口15771人,面積6.8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
獅子峰林場 駐獅子峰。轄1個村:隘門關。
其它 面積148平方千米。轄1個村:虎形地。
基礎設施
公路
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494.29公里,其中,國道(106)91.57公里,省道154.78公里。2006年全市境內公路貨運量816萬噸,客運量1293萬人次。106國道和正在動工興建的大(慶)廣(州)高速公路(麻城境內52.79公里),合(肥)武(漢)高速公路(其中金寨至麻城段為81公里)將在麻城構成發達的公路交通網。
鐵路
京九鐵路在麻城境內88.4公里,麻城火車站是京九線上的十個大站之一,京九與京廣鐵路的聯絡鐵路線麻城--武漢鐵路在麻城接軌。2006年全市鐵路貨運量40萬噸,客運量180萬人次。正在興建的滬漢蓉快速鐵路橫貫麻城境內81公里,並將在城區另建一個二級站,建成後距上海4小時車程。
水利
麻城境內水庫塘堰星羅棋布,河流溝渠縱橫,全市有大小河流1580多條,匯成縱貫南北的舉水、巴水水系,以龜山為分水嶺,一東一西分別流注長江。建有大型水庫3座5.25萬畝,中小型水庫256座6.05萬畝,還有數百座塘壩,總水域面積45.1萬畝。
電力
2006年售電量38674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22049萬千瓦時,居民用電11630萬千瓦時。
教育
2006年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36所,結業生人數4595人,全年培訓人數達113396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人數432人,在校學生1391人,畢業生人數425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招生人數2088人,在校學生3907人,畢業生人數633人;高中10所,招生人數9154人,在校學生26091人,畢業生人數8467人;國中47所,招生人數21336人,在校學生71533人,畢業生人數25297人;國小473所,招生人數11400人,在校學生85063人,畢業生人數18168人;幼稚園45所,入園幼兒數6038人,在園幼兒數15071人。
經濟概況
投資50多億元的湖北大別山火電廠開工建設;郵電通訊便捷,已具備光纜、微波、無線、程控等多種現代通訊手段;城市功能齊全,城區建成面積已達2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逾30萬,主街總長80.8公里,供電供水設施完備。
1991年麻城被國務院確定為對外開放城市,翌年,黃金橋經濟科技開發區成立。引進資金200多億元。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多種經營形成蠶繭、畜禽、乾鮮果、茶葉、蔬菜、菌類和藥材等八大系列,初步建成了桑蠶、板栗、黃牛飼養、大棚蔬菜、老米酒等五個百里經濟帶。工業上形成了16個系列、300種類型、3099個品種的產品體系,其中部優產品21個,省優產品31個。
綜合
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520718萬元(2005年不變價),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3515萬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108523萬元,增長19.1%;第三產值增加值218680萬元,增長13.2%。全市年末從業人數57.45萬人,比上年增加0.31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860人,完成年任務的10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1%,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低於4.4%的控制範圍。
農業
2006年全市農業總產值315008萬元,按2000年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6%。農村經濟總收入559018萬元,增長6.9%。全年糧食產量486580噸,比上年減產9232噸,減1.9%。其中,夏糧產量59395噸,增產4096噸,增長7.4%;秋糧產量427185噸,減產13328噸,減3.0%。棉花產量9419噸,增產1476噸,增長18.6%。油料產量54685噸,減產2523噸,減4.4%。其中,油菜籽產量35797噸,增產702噸,增長2.0%;花生產量15673噸,減產2924噸,減15.7%。茶葉產量814噸,水果產量3315噸,比上年分別增產1噸和19噸,增長0.1%、0.6%;蔬菜產量584463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47%,比上年上升0.02個百分點;當年造林面積2006公頃,零星植樹245萬株,育苗面積135公頃,幼林撫育作業面積5000公頃;德援造林面積207公頃,日元貸款造林面積1000公頃,退耕還林面積8000公頃;主要林產品產量都保持增長,其中板栗產品8439噸,增長0.1%。全年出欄牲豬50.12萬頭、牛96800頭、羊81400隻、牲豬出欄比上年減少0.03萬頭,下降0.1%,牛、羊出欄增加3700頭、2800隻,分別增長4.0%和3.6%。全市肉產品產量61124噸,下降22.8%,蠶繭產量2992噸,增長4.9%。全市水產品產量25477噸,比上年減產725噸,減2.8%。全年農村用電量13468萬千瓦時,比上年增加1929萬千瓦時;農業機械總馬力18.65萬千瓦,增加0.86萬千瓦,增長5.0%。
工業
麻城工業經濟已成為市域經濟的主體。目前,工業企業已發展到3900餘家,已形成汽車配件、冶金機械、紡織服裝、醫藥化工、食品飲品、建築建材等6大產業。在麻城工業體系中,汽車配件工業是麻城工業經濟的基礎,麻城周邊縣市的東風、神龍、江淮等數家大型知名汽車整車生產廠家。
國內貿易
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775萬元,比上年增長13.0%。分城鄉看,市區零售額104677萬元,增長11.9%;市以下零售額129098萬元,增長14.0%。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87400萬元,增長13.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6475萬元,增長10.1%;其它行業零售額19900萬元,增長13.0%。年末個體戶13231戶,當年新發展1749戶,從業人數24720人,新增就業崗位3174個;私營企業480戶,比上年增加189戶,從業人員12843人,增加6717人。
對外經濟
2006年全市共完成外貿出口總額631萬美元(海關口徑),比上年增加221萬美元,增長53.9%;累計利用外資263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699萬美元,增長182.5%。全年共引進各類引資項目219個,實際到位資金7.3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32.7%。其中,新引進項目185個,實際到位資金5.56萬元;簽約未動工項目3個,實際到位資金0.06億元;續建項目34個,實際到位資金1.68億元。
土特產品
麻城老米酒
有千年釀造歷史。自唐朝黃州刺史杜牧過麻城歧亭,留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高歌“酸酒如齏湯,甜酒如蜜汁。三年黃州城,飲酒但飲濕”,歷代文人墨客盛讚麻城老米酒。蘇東坡在黃州府任職三年,多次來到麻城,與友人陳季常品酒、吟詩。蘇東坡詩句中的“酸酒”、“甜酒”,指的就是麻城老米酒。千百年來,麻城山民以烤篼子火、飲老米酒,在民間,流傳著“老米酒、篼子火,過了皇帝就是我”的民謠。“麻城紅”老米酒經有關部門檢測,其產品富含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不含色素和防腐劑。酒色似海棠香如蜜,甘甜可口味醇厚。冬飲驅風去寒,夏飲提神健腦。具有養顏益壽,滋陰補陽,舒筋活血等功效。
福田白菊
川菊、杭菊、福白菊,被譽為中國三大白菊基地,福白菊產於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故又稱“福田白菊”。福田白菊的特徵是花朵大、肉厚、白色微黃、甘味爽口,其品質居“三大基地”之首,已向國家申請“原產地保護”。《神農本經》把菊花列為上品,花中含有揮髮油、黃酮、綠原酸、菊甙、膽鹼、胺基酸、維生素和豐富礦質元素等重要藥物和營養成分,可清心明目、消暑除煩、平肝降火、清淨五臟、排毒健身、益壽延年,能預防多種疾病。富硒有機菊花是在傳統菊花的藥用價值基礎上,增添了防癌、抗癌保健功能。福白菊花茶,選用大別山區的富硒有機鮮福白菊,採用微波殺青、殺菌工藝烘烤菊花後精製而成。福田白菊風味淡雅、品質純正。福田白菊系列,主要有福白菊花茶、福白菊寶茶、富硒有機菊花茶、洋參菊花茶、菊花八寶茶、菊花休閒茶等品種。
麻城茶葉
主要有龜山岩綠、三峰毛尖、護山霧毫三大系列產品。麻城“三大系列”茶葉,因其茶園分布地域不同,風味獨到,各具特色。龜山岩綠茶葉,產於大別山南麓的麻城市龜峰山。這裡自然風光獨秀,岩石嶙峋,群峰聳立,林木蔥翠,溪水潺潺,茶樹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半高山地帶。龜山岩綠為條形綠茶,其品質特徵為:條索緊細圓直、鋒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黃綠嫩勻、極耐沖泡。龜山岩綠以其優異的品質特徵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遊覽麻城龜峰山時,品飲龜山岩綠茶後,即興留下了“龜涎煮龜茶,天下第一家”的絕句。1962年,董必武遊覽龜鋒山時,品飲此茶後大加讚賞,即興賦詩一首:“昔日游擊地,今為採茶區。龜峰名久著,牯嶺德不孤。爛漫紅花勝,蒙茸綠草鋪。此山潛寶物,前進莫躊躇。”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龜山岩綠被列為“湖北四大名茶”之一;1988年被評為農業部優質產品;1992年被評為“湖北名茶”;1999年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榮獲名牌產品;2002年榮獲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獎;2004年被農業部授予名優茶產品;2005年獲“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獎。
三峰有機毛尖,生態有機茶園分布在大別山三峰尖腳下。三峰尖主峰海拔1080米,群山環繞,雲霧繚繞,土壤、水源、空氣無污染,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三峰有機毛尖的品質特徵是:外形緊細織秀,香氣純正清高,湯色碧綠明亮,滋味鮮醇回甜。三峰茶葉系列產品分別獲農業部優質產品獎和首屆“鄂茶杯”金獎。
護山霧毫茶葉,產於麻城市護兒山茶場。茶園位於海拔千餘米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此山雲霧繚繞,自然環境獨特。護山霧毫茶葉的品質是:香氣清幽、滋味甘醇、滿口芬芳、回味優美;具有板栗香、綠豆湯、耐沖泡的特點。護兒山茶場於2002年被評為“湖北省無公害示範茶園”。
大別山野菜
採摘於大別山天然野生、無污染的各種鮮嫩食用山野菜,採用先進技術精製而成。具有清脆鮮嫩、清香味美、營養價值高等特點。大別山野菜主要品種有:白花菜、香椿、苦菜、野荊芥、野竹筍、蕨菜等。
野地藕
又名螺絲菜,產於享有“蓬萊第一峰”、海拔1500餘米的麻城市龜峰山。本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水蘇糖以及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性味甘平,具有潤脾健胃、養肝益腎、滋陰補血之功效,長期食用對食欲不振、腰肌酸痛等症有良好效果。
麻城魚面
(俗稱捶魚),是麻城市傳統食品,採用鮮魚、紅薯粉、雞蛋清、食鹽等錘鍊精製而成。是一種低膽固醇、純天然綠色食品,廣泛適用於家庭、賓館宴席食用。食用方法有三種:一是適用於煨湯類,將肉類直接煨到六成熟,加入魚面30到40分鐘,魚面散開即可食用;二是可油炸食用,將油燒開,魚面放進鍋中至金黃色即可食用;三是將魚面煨熱散開,加調料進行炒食。
麻城野生茶油
茶油是特有傳統食用植物油,主要成分是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且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恰當,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營養豐富,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烏髮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譽為“油中聖品”。產於大別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鎮,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國務院命名為“茶油之鄉”。其油茶樹一年四季雲滋霧養,不需要施肥、噴農藥,營養成分完全來自天然無污染的空氣和肥沃土壤,具有食用和藥用雙重價值。
天麻
又名赤箭,神麻,是一種與萌發菌和密環菌共生的蘭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天麻具有增年益氣、長陰肥健、消臃腫、通血脈、養肝腎、助陽氣、治頭暈、祛風濕之功效。現代醫學臨床證明,天麻具有擴血管、增強血管彈性作用,在治療暈眩、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神經症狀和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
野生葛粉
是以龜峰山深山密林中多年野生葛根為原料,採用民間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精製而成,藥食同用,歷史悠久。《本草綱目》記載,葛粉具有清熱降火、滋陰解毒、昇陽生津、開胃進食之功效,對治療和預防胸膈煩熱、中風頭痛、高血壓、冠心病、降血脂、抗癌、消癌腫、減肥胖、抗衰老等均有特殊功效。經科學檢測,含人體必需的鋅、鐵、鈣、維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種胺基酸。
旅遊信息
麻城交通體系完整,京九鐵路貫穿全境,京九、京廣鐵路在這裡聯接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站;滬漢蓉快速鐵路橫貫全境,並建有二級區段站麻城北站;將成為京九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和京九京廣聯絡線3條國家級鐵路線的重要節點。大廣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106國道貫穿全境,天河國際機場、陽邏深水碼頭距市區均只有80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達到200多億元,將成為繼武漢、襄樊之後的省第三大交通樞紐。
風景名勝、文物古蹟、革命遺址、古戰場和古文化遺址隨處可見。有三國魏尚書僕射毛王介、晉代名醫王叔和、唐代名賢閻伯嶼的墓葬,有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與隱士陳季常經常相聚的遺址杏花村,有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著書講學的遺址釣魚台“芝佛書院”。麻城還是明代吏部尚書李長庚、兵部尚書劉天和、徐壽輝義軍太師鄒普勝、張獻忠義軍兵部尚書周文江的故里。著名的風景名勝有龜峰旭日、柏子秋蔭、麻姑仙洞等三台八景。解放後興建的三座大型水庫風景秀麗,還有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
人物
軍事方面
麻城籍將軍
大將1位:王樹聲
上將2位:王宏坤、陳再道
中將7位:王必成、李成芳、張才千、周希漢、鮑先志
少將25位:丁先國、王政柱、鄧岳、馮仁恩、朱火華、朱玉學、朱致平、江鴻海、李慶柳、肖永銀、陳波、余述生、佘積德、張漢丞、張培榮、張吉厚、周純麟、趙炳倫、祝世鳳、胡立聲、袁彬、高志榮、高立忠、徐其孝、喻新華。[11]
省、軍級以上老紅軍幹部一百多名:丁憲法、丁先德、丁汝青、王宣、王光美、王遠應、王宏清、王恩厚、王德潤、方敬英、鄧瑞玲、尹國洪、尹曉春、冉光甫、馮志錄、朱公富、朱榮昌、朱彩琴、伍輝文、劉永賢、劉啟明、江守松、江守田、江祥興、畢光友、蘇鳳、蘇順淼、李珍、李勇文、楊炬、楊業奎、楊志義、楊志宏、楊志稚、肖文斌、肖永漢、肖志攻、何蘭階、邱阜、邱子林、邱玉珠、汪心一、張毅、張世功、張世魁、張興開、張良德、張治公、陳益、陳銀、陳文祺、陳文高、陳世全、陳澤進、陳明池、陳明、易毅、易良華、羅昭福、胡大祥、趙炳安、趙基梅、桂文和、徐在先、徐志安、徐其江、俆其富、徐錫珠、陶景、陶懷德、誾家友、黃安義、彭恩忠、董安義、董家義、程本、程再鳳、曾凡亨、曾莎萍、曾憲國、傅文杰、傅興大、傅達輝、傅海龍、謝家友、簡佐國、熊少蘭、戴景華等等。
新時期恢復軍銜制以來:中將:鄒永釗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員少將:閔成立、李慶星、馮世平、嚴智澤、李欣劍。
科研方面
彭桓武(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氫彈之父)
嚴士健(數學家,歷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數學系主任、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劉昌國(“嫦娥一號”核心發動機技術負責人)
喻樹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所長、博士、研究員。中棉種業長江公司董事長)
彭建兵(長安大學二級教授,地質學家)
文化體育
楊潔(中國電視劇第一代導演,中國第一代女電視藝術家,代表作1983版《西遊記》)
張敬安(作曲家,代表作《洪湖赤衛隊》)
王崇秋(攝像師,代表作《西遊記》)
馬識途[祖籍](作家)
蔣兆和[祖籍](畫家,我國現代卓越的人物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
余敏文(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大別山畫院院長)
梅希文(斯諾克檯球運動員2009斯諾克中巡賽年終總決賽冠軍)
李喆(圍棋選手)
黃林海(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
政治方面
李鵬[祖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
李小琳[祖籍](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
李小鵬[祖籍](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余誠(同盟會湖北分會會長)
嚴重(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政府黃埔軍校總隊長、湖北省代主席)
夏斗寅(國民黨陸軍上將,中央委員,湖北省政府主席)
嚴智澤(原中國民航總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肖永安(原貴州省副省長、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畢志倫(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北日報傳媒集團董事長、社長、黨委書記)
朱厚倫(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黨組書記)
陳新洲(新華社北京分社黨組書記、社長)
汪誕平(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執行秘書、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馬英九重要幕僚。台灣地區中央廣播電台總台長、台灣華視文化公司董事長)
汪民楨(政論家,曾任陳誠秘書,台北市議會副議長)
經濟方面
張涌[祖籍](林鳳集團董事長)
薛方全[祖籍](重慶民生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長重慶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
陳良剛(海南/深圳/蘇州立升淨水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200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程遠忠(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公共採購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王在孝(湖北宜化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古代名人
梅之煥(明甘肅巡撫、詩人)
周文江(張獻忠起義軍兵部尚書)
劉天和(明代兵部尚書)
鄒普勝(徐壽輝黃巾軍軍師)
李長庚(明代吏部尚書)
劉侗(明文學家)
革命烈士
蔡濟黃、李碩勛、余海清、廖榮坤、徐其虛、陳友壽、陳則敏、趙基梅、易良品、楊業謀等等幾萬人。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林區 |
武漢市 | 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
黃石市 | 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
十堰市 | 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
荊州市 | 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
宜昌市 | 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襄樊市 | 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
鄂州市 |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
荊門市 | 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
孝感市 |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
黃岡市 | 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
鹹寧市 | 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
隨州市 | 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 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
註: | 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