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於母子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基本信息

病因

母親和胎兒間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病因。胎兒的血型是由父母雙方決定的。如果胎兒從父親遺傳來的血型抗原是母親所沒有的,胎兒紅細胞進入母體後使母親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再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導致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發生溶血。

臨床表現

黃疸

新生兒溶血症新生兒溶血症
新生兒溶血病的患兒黃疸出現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大多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明顯黃染,並且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黃疸發生在生後24小時內,有50%發生在24~48小時,還有10%可能發生在生後48小時後。新生兒溶血病除了新生兒黃疸出現早以外,血清膽紅素水平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也是其特點。

貧血

在新生兒黃疸出現時和黃疸消退之後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主要是由於發生溶血時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所致。Rh溶血可有嚴重貧血,伴有肝脾大,嚴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ABO溶血大約有1/3出現貧血。胎兒水腫多見於重症Rh溶血,表現為出生時全身水腫、蒼白、皮膚瘀斑、胸腔積液、腹水、心力衰竭和呼吸窘迫。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核黃疸

嚴重高膽紅素血症可導致急性膽紅素腦病,進而形成核黃疸。表現為手足徐動、智力及運動發育障礙、聽力障礙和牙釉質發育不良等。

診斷

產前診斷

既往有不良產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兒重度黃疸史的孕產婦,均應與其丈夫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檢查。血型不合可進一步做相關抗體的檢測。

出生後診斷

如有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兒出生後及時監測膽紅素,如新生兒黃疸出現早,且進行性加重,同時血色素或紅細胞壓積快速下降,Coombs和/或抗體釋放試驗其中一項陽性即可診斷。

治療

光照療法

是降低血清膽紅素最簡便而有效的方法。當血清膽紅素達到光療標準時應及時進行光療。光療標準是依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有無併發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療標準。對高膽紅素血症者應採取積極光療措施,降低血清膽紅素,以避免膽紅素腦病的發生。並連續監測血清膽紅素,光療無效者應進行換血治療。

藥物治療

(1)靜脈用丙種球蛋白早期套用臨床效果較好。
(2)白蛋白增加游離膽紅素的聯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換血

當血清膽紅素水平依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達到換血標準時需要進行換血療法。ABO溶血症只有個別嚴重者才需要換血治療。

糾正貧血

早期貧血嚴重者往往血清膽紅素很高而需交換輸血。晚期貧血程度輕者可以補充鐵劑和維生素C,以促進骨髓造血。但貧血嚴重並伴有心率加快、氣急或體重不增時應適量輸血。輸血的血型應不具有可引起發病的血型抗原和抗體。

其他

預防低血糖、低血鈣、低體溫和電解質紊亂。

預防

1、新生兒ABO溶血病
出生早期監測膽紅素,達到光療標準時及時光療。
2、新生兒Rh血型不合溶血病
僅限於RhD抗原。在分娩Rh陽性嬰兒後的72小時之內接受一劑肌內注射Rh免疫球蛋白(RhDIgG),以預防下一胎髮生Rh溶血。

醫學疾病—兒科

小兒不同於成人,不論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或是在疾病的生生,發展、臨床表現以及診斷、防治等方面,都有許多與成人不同的特點。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按一定的規律不斷地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兒科疾病有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兒科57種疾病,是兒科大部分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