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單)是一種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統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三聯征”。血中淋巴細胞增多並有異型淋巴。血清中可檢出EB病毒抗體。病毒通過唾液飛沫傳染,因而又被稱之為“接吻病”。目前治療尚無特異性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患兒大多能自愈。

基本信息

病因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EB病毒系由Epstein和Barr等在非洲兒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細胞培養中最先發現,屬皰疹病毒群,電鏡下形態結構與此群的其他病毒相同,但抗原性不同。近年證明本病是由EB病毒引起。

發病機制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IM是由EBV感染引起的B淋巴細胞攜帶EBV基因,並表達相應抗原,刺激殺傷性T細胞增殖,進而引起全身淋巴結腫大及內臟器官病變的一種自限性疾病。EBV在IM時多為增殖狀態,但也有部分處於潛伏狀態。此病之所以自限性,是由於EBV感染的B淋巴細胞在不斷增殖的同時,通過釋放完整的病毒顆粒,引起了一系列免疫反應。包括NK細胞、TNF.僅、IFN.、活化的HLA—DRCD8T細胞以及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等。EBV可以誘導IL.1、IL.8、MIP一1和LTB4的分泌並通過某種未知途徑激活單核細胞後,後者可以產生IL.12、IL.15和GM.CSF,其中MIP一1可以募集B細胞和T細胞到炎症部位,因此有利於EBV特異性免疫的產生,LTB4是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IL一12和IL.15可以激活NK細胞,GM.CSF可使中性粒細胞產生IL一1和過氧化物,產生抗感染效應,其連同IL一2還能夠誘導特異性細胞免疫。研究表明,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情況下,EBV進行增殖性感染時表達的相關基因及蛋白使病毒感染細胞成為CTL攻擊的主要目標而被殺傷。這可能是此病具有自限性的主要原因。經過4—6周,免疫反應可使EBV細胞顯著減少,IM自愈。

臨床表現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EB病毒通過唾液飛沫傳染。小兒潛伏期較短,約4~15天,大多為10天,青年期較長可達30天。一年四季散在發病,寒冷季節可能發病數增加,偶有流行發生。
1.一般症狀
急性或隱襲起病,半數有前驅症狀,繼之有發熱及咽痛,全身不適、噁心、疲乏、出汗、氣促、頭痛、頸部淋巴結腫大等。
2.典型症狀
症狀輕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齡越小越不典型,一般典型症狀可在發病一周后完全出現。
(1)發熱: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熱型不定,持續約1周左右,發熱雖高,但中毒症狀卻較輕。
(2)淋巴結腫大:是本病的主要表現之一。多見於頸後區淋巴結,但全身淺表淋巴結均可累及。淋巴結一般呈輕、中度腫大、直徑在3~4cm以上者少見。質地中等,分散無粘連,壓痛不明顯。腫大的淋巴結大多需在熱退後數周消退。
(3)咽峽炎:最常見為咽峽部充血,扁桃腺充血腫大,甚至少數可發生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樣滲出物,少數有假膜形成。
(4)肝脾腫大:約半數以上患兒肝脾可增大,腫大程度輕重不等,偶可伴有脾區疼痛或觸痛。大多伴有一種或多種肝功能異常,部分病例有黃疸。
(5)皮疹:少數病例在病後4~10天出現形態不一的皮疹,可為丘疹、斑丘疹,類似麻疹或猩紅熱樣皮疹。3~7天即消退,消退後不脫屑不留色素。部分患兒在口腔軟硬齶交界處有針尖樣大小出血點。眼結合膜充血或眼瞼水腫。
除以上典型症狀表現外,相當多的小兒EB病毒感染常可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由於本病全身各臟器都可受累,為數不少的患兒臨床症狀變化多端,表現多樣。

檢查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1.血象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大多在20×109/L以下,少數也可降低。早期中性粒細胞增加,以後淋巴細胞增高,可達60%~97%,且有10%以上為異型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可在病後4~5天開始出現,7~10天達高峰,少數慢性病程者仍可在數周后被檢出。
2.骨髓淋巴系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增多,可有異型淋巴細胞出現,但不及血中所見者多。原始淋巴細胞不增多。
3.血清嗜異凝集反應
主要為綿羊和馬紅細胞凝集素,屬IgM。出現較早,於3~4周內達高峰。陽性時必須做牛紅細胞或豚鼠腎吸附試驗,以與正常血清、血清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及結核病等鑑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兒嗜異凝集試驗可被牛紅細胞所吸附而不被豚鼠腎所吸附。正常人、血清病等患兒之嗜異性凝集素則均可被牛紅細胞及豚鼠腎吸附後轉陰性。
4.EB病毒特異性抗體測定
包括:①抗衣殼抗原(VCA)抗體:臨床上常測VCA-IgM用作診斷;②膜抗原(MA)抗體;③抗早期抗原(EA)抗體;④抗核心抗原(NA)抗體。
5.EB病毒培養及EB病毒DNA檢測
另有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淋巴細胞毒性抗體等。
6.其他檢查
X線胸片、B超、心電圖、腦電圖等檢查。

診斷

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鑑別診斷有其他病毒感染,白血病,化膿性扁桃體炎,白喉,百日咳,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傳染性肝炎,膠原病,傷寒等等,因為本病臨床表現複雜,所以是在疑難病例討論時經常提出應予鑑別的疾病之一,本病應與以下疾病鑑別:
1.惡性淋巴瘤與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因本病有發熱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有時可高達50×109/L,所以應與淋巴瘤及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進行鑑別,後二者的淋巴結腫大不會自行縮小,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患兒的淋巴結腫大可於數周內消退,必要時可行淋巴結活檢鑑別,本病患兒應常規進行骨髓塗片檢查排除白血病,另外,本病患兒常有咽峽炎表現,齶扁桃體腫大並附有假膜,亦可與淋巴瘤及白血病鑑別。
2.鏈球菌咽炎因本病咽峽炎表現及發熱,所以應與之鑑別,鏈球菌感染時,外周血象呈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亦增高,且對青黴素等抗生素治療有較好療效。
3.巨細胞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病的臨床表現酷似本病,該病肝,脾腫大是由於病毒對靶器官細胞的作用所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則與淋巴細胞增殖有關,巨細胞病毒病中咽痛和頸淋巴結腫大較少見,血清中無嗜異性凝集素及EB病毒抗體,確診有賴於病毒分離及特異性抗體測定,本病也需與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相鑑別,骨髓細胞學檢查有確診價值,兒童中本病尚需與急性感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鑑別,後者多見於幼兒,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狀,淋巴結腫大少見,無脾腫大;白細胞總數增多,主要為成熟淋巴細胞,異常血象可維持4~5周;嗜異性凝集試驗陰性,血清中無EB病毒抗體出現,此外本病尚應與甲型病毒性肝炎和鏈球菌所致的滲出性扁桃體炎鑑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可以與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同時存在,本病有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等表現,且可查到EB病毒抗體。
4.傳染性肝炎甲型或B型肝炎均可藉助血清學檢查明確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以對症及支持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避免嚴重併發症。本病並發細菌感染時如咽部、齶扁桃體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選用青黴G、紅黴素等抗生素。
2.抗病毒治療
使用無環鳥苷、白細胞干擾素等,輔以維生素B1及C口服。
3.對症治療
可對症使用退熱止痛、鎮靜、止咳及護肝等治療。對重症患兒如咽部、喉頭有嚴重水腫者,可短期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有呼吸道梗阻、溶血性貧血、出現神經系統併發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危急情況,可套用皮質激素治療。酌情採用人血丙種球蛋白等,可改善症狀,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採用。

併發症

約30%患者可並發咽峽部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急性腎炎的發生率可高達13%,臨床表現似一般腎炎,約6%的患者並發心肌炎。
1.溶血性貧血發病率可為3%,多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兒Coombs試驗陽性,冷凝集素效價增加,通常是血管外溶血。
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血小板在脾臟破壞及外周血小板破壞增加有關,部分病例有血小板抗體存在的證據。
3.再生障礙性貧血。
4.神經系統病變表現可多種多樣,腦膜腦炎型可出現頭痛,發熱,譫妄,精神失常甚至昏迷,或頸強直,抽搐,腦膜刺激征陽性,共濟失調和僵硬等,或Bell癱瘓,橫斷性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徵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多數患者並無神經系統表現,但腦脊液檢查,15%患兒可有蛋白或細胞數增高,細胞數增高為單核細胞浸潤引起。
5.脾破裂脾破裂發生率約0.2%,通常多見於疾病的10~21天內,觸捫脾臟時動作應輕柔,以避免脾臟破裂,本病病兒偶有脾破裂發生,當脾破裂時,左肋下可出現中等程度或劇烈疼痛,並向左肩放射,脾破裂出血時可發生周圍循環衰竭。
6.1966年Old用免疫擴散法揭示了EBV與鼻咽癌的血清學關係,此外與EB病毒感染有關的其他腫瘤還有惡性淋巴瘤,口腔腺體腫瘤以及胸腺瘤
7.其他其他少見併發症有間質性肺炎,腎小球腎炎,胰腺炎,心肌炎,心包炎等,還可能發生免疫紊亂,有報導本病患者血清學檢查除可發現嗜異性抗體外,還可發現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可發生獲得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症,Waldeyer淋巴結環淋巴組織增生可引起氣道梗阻,嚴重者危及生命,另外還可能發生中耳炎,鼻炎,眼瞼或眶周可發生水腫。

注意事項

本病經口腔密切接觸而傳染,帶毒者及病人為本病的傳染源。80%以上的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經口鼻密切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也可經飛沫及輸血傳播。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免疫預防尚在探索中,故目前沒有有效預防措施。急性期患兒予呼吸道隔離,口腔分泌物及其污染物要嚴格消毒,宜用漂白粉、氯胺或煮沸消毒,但也有認為隔離病人並無必要。患者恢復後病毒血症可能長達數月,故如為獻血員,其獻血期限至少必須延至發病後6個月。

治療用藥

利巴韋林片利巴韋林片
抗病毒片

利巴韋林片(三氮唑核苷片、病毒唑)

抗病毒口服液

醫學疾病—兒科

小兒不同於成人,不論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或是在疾病的生生,發展、臨床表現以及診斷、防治等方面,都有許多與成人不同的特點。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按一定的規律不斷地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兒科疾病有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兒科57種疾病,是兒科大部分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