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特點
優質的斜背茶,以其條索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黃綠亮之“三著黃綠”而別具一格。尤以其香氣清高而稍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生津持久而耐人尋味。
生態條件
![斜背茶](/img/b/dd8/nBnauM3X1MzMwcjMzcD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3Q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龍巖斜背茶產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鄉的老寨、新寨、背洋、山頭、梅溪村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斜背村位於萬山之巔,海拔高達1248米,背洋和梅溪兩村海拔也達1000米以上。山上雲霧瀰漫,日照時間較短,年日照時數為2058小時,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5%,土壤多為黃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細礫,質地疏鬆。茶樹多種植在山壠兩旁或是房前屋後的零星地上。
在長期獨特的生態條件影響下,茶樹芽葉的理化特性發生了變化,表現在芽梢葉色黃綠,每到春季,滿園皆黃。芽葉中
![斜背茶](/img/9/c20/nBnauM3XzEDN0cDOyYD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2Q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葉綠素含量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綠色芽葉高,全氮和粗蛋白質含量較低。這些內在因素的存在,為形成斜背茶別具一格的品質風格,提供了物質基礎。其乾茶色澤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綠黃亮,以“三著黃綠”而聞名。
還因其香氣清高而略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而受到廣大飲茶愛好者的青睞,暢銷福建、廣東及有閩籍僑胞旅居的新加坡等地。斜背茶采自福建當地菜茶品種,以大葉種菜茶炒製品質最佳。立夏左右進行採摘,不採夏、秋茶。斜背茶,主產於大山深處海拔1200多米的新羅區(原龍巖縣)江山鄉斜背的老寨村,及鄰近的新寨、背洋、山頭和梅溪等村。斜背茶為高山茶類,屬炒青綠茶。人民公社時期的斜背大隊包括老寨和新寨2個村,老寨村較大,人口較多約300多人。
![斜背茶](/img/8/8e0/nBnauM3X2gDO2ADO4cD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3Q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現老寨村共55戶,家家均有茶園,全村茶園約400畝,多分布在山壟地或房前屋後零星種植,無風害、無污染,生態環境優美。斜背茶有數種類,大體上可分大葉種和瓜子葉種兩個類型,其中以大葉種居多。大葉種發芽早,產量相對其它品種略高、品質好,為當前斜背茶產區的主要品種。斜背大葉茶村冠高大,枝桿半披張,分枝角度在四十五度左右,屬於喬木或半喬木。
葉片長橢圓形,葉面平展,葉背稍隆起,長10-16厘米,寬4-6厘米,葉脈11對左右,鋸齒40對左右;新梢伸育力強,嫩梢黃綠肥壯,節間較長。斜背的新寨村曾有一棵數百年的老茶樹,樹高6.3米,樹冠寬度為5.9米;老寨村也有一棵百多年的老茶樹,上世紀中後葉該茶樹主幹已老朽,後由其根部又簇發新枝,近二十年來該茶樹高已達2.5米,樹冠寬約達1.5米。
由於斜背村海拔高,地處國家4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脈南麓,氣候溫和,濕度大,日照短,年均溫度在17℃左右。
同時,土質粗松,富含石英細礫和碎塊,屬於黃壤和灰棕壤。其氣候和土質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對於斜背茶樹生長和鮮葉質量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春天時,茶園裡一片黃綠,茶樹嫩梢和未成熟的葉片呈黃綠色,為其他茶區所少見。經化學分析證明,其葉內水浸出物和多酚類化合物含量較高,而全氮和粗蛋白的含量則比較低。當地茶樹的這些植物學特徵和內含物質成分的特點,對斜背茶的“三著黃綠”當有很大的影響。
栽培方法
![斜背茶](/img/c/7bd/nBnauM3X2ETNwIjN5kD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5Q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這與當地民眾採茶的方式有關。本來就因山高水冷氣溫低,茶樹發梢較遲,當地春茶的採摘比別的地方遲,多在立夏前後。
這時的茶樹抽梢就較長。採茶時又保留主梢不採,讓其無限長高。對分枝不論梢芽長短一律採光,這樣就產生了茶樹叢高的特點。當然也有可能是四周都是茂密的樹林,矮的茶樹不易與它周圍的生態環境爭陽光空氣,是經長期自然競爭而形成的結果。
因為斜背村樹林多,腐殖質多,土壤肥沃民眾在茶園管理上一般較粗放,僅在白露前後鋤一次,沒有施肥灌溉,
歷史溯源
![斜背茶](/img/b/b48/nBnauM3X3YzNwQjM0A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wU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山上雲霧瀰漫,日照時間較短,年日照時數為2058小時,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對濕度75%,土壤多為黃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細礫,質地疏鬆。
茶樹多種植在山壠兩旁或是房前屋後的零星地上。在長期獨特的生態條件影響下,茶樹芽葉的理化特性發生了變化,表現在芽梢葉色黃綠,每到春季,滿園皆黃。芽葉中葉綠素含量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綠色芽葉高,全氮和粗蛋白質含量較低。這些內在因素的存在,為形成斜背茶別具一格的品質風格,提供了物質基礎。
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乾茶色澤灰綠帶黃,湯色黃綠,葉底嫩綠黃亮,以“三著黃綠”而聞名。還因其香氣清高而略帶艾香,滋味濃厚回甘猶如新鮮橄欖而受到廣大飲茶愛好者的青睞,暢銷福建、廣東及有閩籍僑胞旅居的新加坡等地。
製作工藝
![斜背茶](/img/4/ddb/nBnauM3X1ETNygzN5A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wU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斜背茶雖屬炒青綠茶,卻按烏龍茶的標準採摘。即待茶樹新梢伸展至中小開面時,一般中等水肥條件者大概為4~6葉採摘,採摘方式是將整個茶梢摘下,不留葉片,這又有別於烏龍茶的留葉採摘。
2、殺青、初炒和復炒均是前後雙鍋並用。採用鍋徑60公分的平鍋,前鍋溫度高,後鍋溫度低。前鍋溫度,殺青為140~160℃,初炒為90~100℃;後鍋溫度,殺青為110~130℃,初炒為70~90℃。復炒時前後鍋溫要求低於殺青而高於初炒。既節約燃料又有利於品質的形成,減少碎末、煙焦茶的產生。
3、多次過篩,分檔復炒。經初炒、攤涼的茶葉要進行復炒,復炒中要增加茶葉與鍋內壁的摩擦,著力車色,待茶葉達到八九成乾時起鍋、攤涼,並用篩撈出尚未足乾的面張茶再復炒,然後再過篩,再復炒,直至全部茶葉足乾。
![斜背茶](/img/a/015/nBnauM3XwQTM2IjM0E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xU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炒茶時利用廚房原有爐灶,在前後二鍋的間隔地方,用泥土抹成尖型,便於茶葉倒回鍋內,而成炒茶灶。炒茶時一人專掌火候,把鍋加熱至發紅,然後倒下茶葉。炒茶師父兩手左右開弓,把茶葉從這口鍋撥到另一口鍋,象雜劇演員耍雜劇那樣,茶葉從高處倒下使水氣散發,再從低處回炒。但必須前鍋熱度高,後鍋熱度低。這樣不斷循環,直至達到要求後趁熱揉制。炒茶是決定茶葉製作好壞的關鍵。手的動作要敏捷利索,以免炒焦茶葉還要憑感覺判斷炒得是否恰到好處。因為炒得過乾,揉制時條索微曲不夠,影響質量;炒得不夠乾,揉制時汁多會燙壞茶葉,又使茶葉澀口。經揉制後的茶葉不是烘乾而是再回鍋炒乾,最後將炒好的茶葉用篩子去碎末,再分級。一級的斜背茶葉多而嫩,條索明顯,泡時能夠快速出現色味。
![斜背茶](/img/9/6e2/nBnauM3X2czN0MDN2E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xU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其加工工序是:殺青→揉捻→初炒→攤涼→復炒→過撈(篩)、攤涼→再復炒→再過撈(篩)→足火。
主要工藝特點在於炒制時利用連裝起來的雙鍋進行,一般初炒歷時約三十分鐘。復炒歷時約三十分鐘,再復炒約十五分鐘。
整下炒乾階段,包括攤涼時間在內,長達三、四個小時以上。由於這種低溫慢炒和多次攤涼,促進了茶葉內含物質的非酶性氧化,使斜背茶具有滋味濃厚、回甘如鮮橄欖和耐泡等特點。
保健功效
![斜背茶](/img/8/eba/nBnauM3XygTNyIjM5E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xU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斜背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斜背茶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2.斜背茶抗菌
研究顯示,斜背茶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斜背茶具備整腸的功能。
3.斜背茶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斜背茶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4.斜背茶瘦身減脂
斜背茶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5.斜背茶防齲齒、清口臭
![斜背茶](/img/0/1c4/nBnauM3X3MzMyMTNyITN2Y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yU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6.斜背茶防癌
斜背茶對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但其原理皆限於推論階段。對防癌症的發生,多喝茶必然是有其正向的鼓勵作用。
7.斜背茶美白及防紫外線作用
專家們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斜背茶中的兒茶素類物質能抗UV-B所引發之皮膚癌。
8.斜背茶可改善消化不良情況
近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斜背茶能夠幫助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比如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可喝一點斜背茶減輕病況。
中國名茶2
中國人有“關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國歷史上有 很長的飲茶紀錄,我國第一位著《茶經》而將茶藝宏揚光大的人,是唐朝的陸羽,後來經營茶藝的人, 都供奉他為“茶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