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湖紅工夫茶](/img/5/35c/nBnauM3XxUDO1ATMwMTOyE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zk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日曬,色微紅,故名'紅茶'”,同治《平江縣誌》(1874年)載有:“道光末,紅茶大盛,商民運以出洋,歲不下數十萬金”。吳覺農先生指出,“湖南生產紅茶──實際也可以說是兩湖生產紅茶的最早時期,應在1850年(道光末)以前,亦即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前。除廣商外,據老人回憶,“安化紅茶系清同治年間由江西寧州商人在養口租諶引以行開設吉茂隆牌號,設定示範茶莊傳授技術”,由於安化紅茶銷路好,漢壽、新化、醴陵、湘陰、瀏陽、平江、長沙等地相繼生產。最高年產40多萬箱。自1891至1916年的20餘年中,湖南茶年產一般達80萬擔,1915年曾超過100萬擔。後因戰事等原因減至15萬擔(1936年)、10萬擔(1944年),最低為1949年2--3萬擔。50年代始,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漣源、石門相繼建立國營紅茶精製廠,加工工夫紅茶,產量日增,至1988年湖南紅茶產量達40餘萬擔,其中工夫紅茶10餘萬擔,成為中國工夫紅茶產量較高的省之一。
產地環境
![湖紅工夫茶](/img/e/f10/nBnauM3X2EzMwUzN3cDN1YTMwUTM4YDOyMTOzQTNwAzMxAzL3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湖紅工夫的主產區安化、新化、漣源一帶,位於湘中地段,處雪峰山脈,位資江之中游,“緣安化三鄉,遍地有茶,山崖水畔,不種自生”。桃源產區地處武陵、雪峰兩山余脈,有沅水經流,古《荊州土地誌》云:“楚南茶出武陵七縣,桃源其一。”平江、瀏陽產區,位於湘之東北,處冪阜山脈之南端,有汨水、昌江及瀏陽河貫穿全境。《同治平江縣誌》記有紅茶盛行時“上自長壽,下至西鄉之晉坑、浯口,茶莊數十所,植茶者不下二萬人,塞巷填街,寅集酉散”的一片繁榮景象。湖南不但產制紅茶經驗豐富,而且具有眾多的適制紅茶品種的種質資源。歷史上安化有芙蓉山仙茶,南路近江邑瑤山內有界牌茶,此外還有永明大鳳茶,郴州五蓋山苦茶,汝城白毛茶等。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茶樹種質資源,現在正逐步得到利用。吳覺農先生評論湖南“可以生產同祁門和宜昌一樣為國外所歡迎的高香紅茶,還可以栽培和發展與雲南相同的國際上著名大葉種紅茶。”
品質特點
![湖紅工夫茶](/img/7/589/nBnauM3X3cDO0ATM5ITN1YTMwUTM4YDOyMTOzQTNwAzMxAzLyU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種類區別
![湖紅工夫茶](/img/0/700/n5GcuM3X4cTM3EDN4MTN1YTMwUTM4YDOyMTOzQTNwAzMxAzLzU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泡法及飲法
![湖紅工夫茶](/img/a/265/nBnauM3X1QTNxATOzYTOyEzNxITM5kjM3YTMwADMwAzMxAzL2k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首先須注意水質、水溫、茶的品質.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攝氏100度沖泡為宜;“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泡後約15到30秒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中華民國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紫藝網”和宜興紫砂工藝師們密切合作,不僅製作精美的紫砂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為各方所喜愛,而“藏壺”或“養壺”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氣。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道、茶樣罐放在茶盤左側,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2、賞茶:打開茶樣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水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18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
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七分滿。
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鏇轉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一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嘗,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主要功效
抗衰老
![湖紅工夫茶](/img/1/a6f/nBnauM3XwgzMzIjNyMTN1YTMwUTM4YDOyMTOzQTNwAzMxAzLzU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抗癌症
癌症是當今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不治之症”。因此,近年來研究茶葉抗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和關注。數年前,曾有一篇報導稱,上海市民因飲茶使食道癌逐年減少,由此飲茶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這一事實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響。如今飲茶可以防癌抗癌已被世人所公認,而在茶葉中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是功夫茶。
早在1983年,日本岡山大學奧田拓男教授就曾對數十種植物多酚類化合物進行抗癌變作用篩選,結果證明:兒茶素(EGCG)具有很強的抗癌變活性。其他科學家在證實功夫茶抗變異的研究中,認為茶多酚是這一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化學物質致癌的研究中,肯定了茶多酚的防止癌變作用。此外,茶中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能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對防治癌症有較大的作用。
抗動脈硬化
1999年5月31日,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四次烏龍茶與健康研討會上,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陳玲副院長報告了他們曾以25名高血脂症肥胖者為臨床觀察對象,探討飲用功夫茶對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及改善血中脂質代謝的作用。研究證明,茶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和維生素類可以抑制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日本三井農林研究所原征彥博士,在多年的研究中也確認,茶多酚類化合物不僅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可以明顯改善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咖啡鹼能舒張血管,加快呼吸,降低血脂,對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約有2億人患糖尿病,中國有三千多萬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全身慢性進行性疾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全身軟弱無力。此病中醫稱“消渴症”,屬下焦濕熱範疇。得病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缺乏多酚類物質,如維生素B1、泛酸、磷酸、水楊酸甲酯等成分,使糖代謝發生障礙,體內血糖量劇增,代謝作用減弱。
日本醫學博士小川吾七郎等人臨床實驗證實,經常飲茶可以及時補充人體中維生素B1、泛酸、磷酸、水楊酸甲酯和多酚類,能防止糖尿病的發生。對於中度和輕度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減到很少,或完全正常;對於嚴重糖尿病患者,能使血糖、尿糖降低,各種主要症狀減輕。
減肥健美
肥胖症是一種伴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出現的營養失調性病症,它是由於營養攝取過多或是體內貯存的能量利用不夠而引起的。肥胖症不僅給人們日常生活中帶來諸多不便,而且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一個原因。
1996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院對102個患有單純性肥胖的成年男女,進行了飲用功夫茶減肥作用的研究。
研究表明,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物質,不僅可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而且可促進組織的中性脂肪酶的代謝活動。因而飲用功夫茶能改善肥胖者的體型,有效減少肥胖者的皮下脂肪和腰圍,從而減輕其體重。
防治齲齒
人們一般認為危害人的牙齒有兩大疾病,一是齲齒,二是牙周炎。齲齒俗稱蛀牙,是牙科常見的多發病。齲齒髮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牙齒鈣化較差,質地不夠堅硬,容易受到破壞。飲茶可以保護牙齒,在中國古代早已套用。宋代的蘇東坡在《茶說》中云:“濃茶漱口,既去煩膩,且能堅齒、消蠹。”現代科學分析,茶中含有較豐富的氟,而一般食物中含氟量很少。茶中的氟化物約有40%~80%溶解於開水,極易與牙齒中的鈣質相結合,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氟化鈣,起到防酸抗齲的作用。
日本曾在兩個相鄰的村莊對入學兒童的齲齒率做過調查,結果表明,飲用茶對防治齲齒有良好的效果。每個入學兒童每天喝一杯鐵觀音,按含氟量0.4毫克計算,持續一年,原患齲齒的兒童中就有一半痊癒。
日本統計了100所國小中患有齲齒的在校學生,經改飲功夫茶後,其中有55%患齲齒的學生病情明顯減輕。由此可見,飲用功夫茶對未得齲齒的人有預防作用,對已得齲齒的人有治療作用。
殺菌止痢
在安溪民間早有採用鐵觀音治療痢疾和肚子痛的做法。中國古代醫學書籍中也有不少利用茶葉來治療細菌性痢疾、赤痢、白痢、急性腸炎、急性胃炎的記載。功夫茶為什麼能起到殺菌止痢作用呢?主要是茶多酚化合物。由於茶多酚進入胃腸道後,能使腸道的緊張功能鬆弛,緩和腸道運動;同時,又能使腸道蛋白質凝固,因為細菌的本身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茶多酚與細菌蛋白質相遇後,細菌即行死亡,起到了保護腸胃黏膜的作用,所以有治療腸炎的功效。
清熱降火
茶葉是防暑降溫的好飲料。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借火氣而升散。”在盛夏三伏天,酷日當空,暑氣逼人的時候,飲上一杯清涼綠茶或是一杯熱茶,都會感到身心涼爽,生津解暑。這是因為茶湯中含有茶多酚類、糖類、胺基酸、果膠、維生素等與口腔中的唾液起了化學反應,滋潤口腔,所以能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由於茶中的咖啡鹼作用,促使大量的能量從人體的皮膚毛孔里散出。據報導,喝一杯熱茶,通過人體的皮膚毛孔出汗散發的熱量,相當於這杯茶的50倍,故能使人感到涼爽解暑。
提神益思
飲茶可以提神益思幾乎人人皆知。中國歷代醫書記載頗多,歷代文人墨客、高僧也無不揮動生花妙筆,頌茶之提神益思之功。白居易《贈東鄰王十三》詩曰:“攜手池邊月,開襟竹下風。驅愁知酒力,破睡見茶功。”詩中明白地提到了茶葉提神破睡之功。蘇東坡詩曰:“建茶三十片,不審味如何,奉贈包居士,僧房戰睡魔。”他說把建茶送給包居士,讓其飲了在參禪時可免打瞌睡。飲茶可以益思,故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為一些作家、詩人及其他腦力勞動者所深愛。如法國的大文豪巴爾扎克、美籍華人女作家韓素音和中國著名作家姚雪垠等都酷愛飲茶,以助文思。
茶可提神益思,其功能主要在於茶葉中的咖啡鹼。咖啡鹼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增進思維、提高效率的功能。因此,飲茶後能破睡、提神、去煩、解除疲倦、清醒頭腦、增進思維,能顯著地提高口頭答辯能力及數學思維的反應。同時,由於茶中含有多酚類等化合物,抵消了純咖啡鹼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影響。這也是飲茶歷史源遠流長、長盛不衰、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醒酒敵煙
茶能醒酒敵煙,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明代理學家王陽明的“正如酣醉後,醒酒卻須茶”之名句,說明中國人民早就認識到飲茶解酒的功效。古人常常“以酒澆愁”,“以茶醒酒”。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天喝醉了酒,想起了白居易有“六班茶”可以解酒,便差人送物換茶醒酒,被後人傳為茶事佳話。酒的成分主要是酒精,一杯酒中含有10%~70%的酒精。而茶多酚能和乙醇(酒中主要成分)相互抵消,故飲茶能解酒。
茶不僅能醒酒,而且能敵煙。由於茶中含有一種酚酸類物質,能使菸草中的尼古丁沉澱,排出體外。同時,茶中的咖啡鹼能提高肝臟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把人體血液中的尼古丁從小便排泄出去,減輕和消除尼古丁帶來的副作用。當然,這種作用不僅僅是咖啡鹼的單一功效,而是與茶多酚、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協同配合的結果。
喝茶技巧
![湖紅工夫茶](/img/c/4f1/nBnauM3X2ATM5QzN3kTMycTMwUTM4YDOyMTOzQTNwAzMxAzL5E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第二,茶葉必須保存在乾燥而涼爽的地方,可把時常用的茶葉酌量存放在小罐中,其餘的放在大罐中,用時再打開;
第三,喝茶的水很重要,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自來水則會使茶味盡毀;
第四,品茶應有一些好的朋友,人數不宜太多;
第五,茶的正常顏色普遍是淡黃色,除了紅茶;
第六,最好的茶有一種回味,這要在半分鐘以後,茶的化學成分和唾腺發生作用才能感到;
第七,茶必須泡好即喝,不可讓茶在壺中泡太久;
第八,泡茶必須用剛煮沸的水;
第九,喝茶時最好別品嘗別的食物;
第十,好茶如同好女人,東坡云:“從來佳茗似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