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觀

五仙觀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惠福西路,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一座祭祀五仙的穀神廟。該觀坐北朝南,門上的大匾上有清人書之“五仙大觀”四字。依山而建的五仙觀,現存有頭門、後殿、東齋與西齋。其木構架保存十分完好,玲瓏新巧。後殿東側有裸露的紅砂岩層,上有巨大的腳印狀凹穴,古人一向以為這是“仙人足跡”,得以保存下來。明清兩代,這裡分別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列入了“羊城八景”的行列。

基本信息

概述

五仙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南漢唐時為府尹祭祀五仙(五穀)的穀神祠,南宋始具觀之規模,建於藥洲旁,又稱奉真觀。明洪武十年(1377)布政使趙嗣堅將觀遷至坡山處。明、清時,五仙觀宏大壯麗,殿堂十多處。今五仙觀受自然和人為損壞,觀址被占,已縮至深巷之內,建築僅存儀門、仙跡池、後殿和嶺南第一樓。

相傳周夷王時,有五位仙人騎著口含谷穗的五頭羊飛臨廣州,把谷穗贈給廣州人,祝願廣州永無饑荒,言畢仙人騰空而去,羊化為石,故廣州又叫羊城、穗城。人們為了紀念五位仙人,建造了五仙觀,塑五仙騎羊像,奉祀觀內。

歷史追溯

五仙觀五仙人像

五仙觀是根據一個古老神話傳說而修建的一座寺院。神話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天空飄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身穿五色彩衣、分騎五隻不同毛色口銜稻穗仙羊的五位仙人,降臨廣州。仙人們把稻穗分贈給廣州人民,並祝福此地今後永無饑荒。說完,五位仙人飄然離去,留下五隻依戀人間的仙羊。後來人們將稻穗撒播大地,從此這裡年年五穀豐登。五隻仙羊後來化為石羊,好像永久地保佑“楚庭”人民風調雨順,幸福吉祥。廣州因此被稱之為“五羊城”、“羊城”’和“穗城’。

廣州人民為了感激五位仙人,在他們當年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以示紀念。觀中有五仙雕像,伴以五羊石像,五仙又被稱之為穀神。

五仙騎羊贈稻穗”是一個十分美好的故事,根據這故事而建寺觀的歷史由來已久。

五仙觀在歷史上屢建屢廢,現址亦經歷多次變遷。據有關史籍記載:北宋時廣州就建有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寺觀遷至西湖玉液池畔,即今西湖路附近,稱奉真觀;南宋末年又遷至今廣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五仙觀毀於一場大火;直至洪武十年(1377年),最後遷建於現址惠福西路坡山巷,主持修建者是廣東行省布政使趙嗣堅

明清時期,五仙觀規模相當宏大壯麗,殿堂多達十數處。原有照壁、牌坊、山門、中殿、後殿,兩側還有東西齋、三元殿、廊廡等。現在照壁、牌坊、中殿、三元殿和廊廡已蕩然無存,供遊人參觀的只有儀門、後殿、東齋、西齋和“嶺南第一樓”等部分舊建築。

相關傳說

五仙觀五仙觀石羊像

版本之一是: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人民不得溫飽。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並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出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版本二:五仙降臨的情形差不多,但時間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即戰國周顯王時期。

版本三:晉朝時,吳修為廣州刺史,還未到任,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背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紀念,並且稱廣州為“五仙城”。現在的廣州惠福西路五仙觀據說就是五仙人降臨之地,廣州人為了紀念五仙人,在那兒專門修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

結構特點

五仙觀仙人拇跡

五仙觀的儀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綠琉璃瓦歇山頂,青磚石腳。石門額上“五仙古觀”大字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兩廣總督瑞麟手書。儀門還保存有一對用漱珠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這是國內十分罕見的珍貴文物。

進儀門後是中殿遺址,之後才是後殿。後殿面闊三間長12米,進深三間寬10米,殿高7米,是重檐歇山頂,上蓋綠琉璃瓦。正脊兩端為回紋飾.中間為兩條相向倒立鰲自,正中脊剎是寶物飾。殿的正桁上刻有“大明嘉靖十六年十一月拾貳”等字。內檐施6鋪作3抄斗拱,玲攏精巧,四壁作間隔用,原為方格門窗,靈巧通透。整座後殿具有廣東明代古建築的特色,也是廣州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

仙人拇跡

沿深巷拾階而上便到儀門,石門額刻有“五仙古觀”4個大字,為清同治十年(1871)兩廣總督瑞麟所書。儀門之東一國小內有環砌磚欄之池,池內有塊縱橫約4米的天然紅砂岩石,即“穗石洞天”之“穗石”。石面有一凹處,形似大足印。池內石刻“仙人姆跡”4字。印下有一泉眼,名為佗泉,為廣州古城內僅存兩泉之一,故印內一泓清水,終年不竭。池連濃蔭覆蓋,清風徐來。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晉代,“仙人拇跡”原址是珠江岸邊的一個渡頭(俗稱“坡山古渡”),珠江河水長年累月的侵蝕、衝擊,使岩石留下了兩個大甌穴。後來,這兩個相鄰的甌穴又互相連線,變成了一個形似腳印的長約1米的大甌穴。後人不明其成因,便附會為“仙人拇跡”。撩開“仙跡”的面紗,我們可以略窺這一帶歷史地理滄

五仙觀嶺南第一樓

桑。1500多年前的江岸在今五仙觀、仙鄰巷一帶,而今的江岸已經南移到沿江路(1931年人工築堤)。1500多年間,江岸南移1100多米,屈指一算,珠江河道的泥沙沉積使陸地延伸,其速度每年平均竟近0.8米哩!這一美麗的神話古蹟,明代時被列入羊城八景,名曰“穗石沿天”。現為廣州市重點保護文物,八十年代曾修繕一新,是羊城鬧市中訪古探幽勝地。

嶺南第一樓

五仙觀後殿後面坡山之頂聳立著一座鐘樓,俗稱為嶺南第一樓,又名禁鐘樓,此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行省參知政事汪廣洋所建造。現在我們看到的樓是明萬曆年間重建的。鐘樓坐北朝南,宛如城樓,通高17米,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樓基以紅砂岩砌築成一高大的方台,台寬14米,深12米,高7米,中間為拱券洞門,前後貫通。上層為四面開放式木結構,呈長方形,面寬11.8米,進深9.7米,重檐歇山頂。屋頂正脊兩端有一對相向倒立的鰲魚,脊剎為葫蘆珠剎。桁梁刻有“乾隆五十三年重建”字樣。

樓上懸掛銅鐘一口,鍾高3米,直徑2米,高5噸,為廣東現存最大的青銅巨鍾。而奇怪的是,懸掛這么重銅鐘的只是一根葛藤。講到葛藤,還有一個頗為神奇的掌故。

古代有一大官乘轎路過此地時,扎轎槓的繩索斷了,便吩咐轎夫在半時辰內找到繩子紮好轎槓。轎夫正焦急找著,忽見路旁走來一位老人。老人指著山岩上的一條葛藤說:“可用那藤。”轎夫見藤又細又短,以為老人要耍

五仙觀五仙觀禁鍾

弄他。突然老人不見了,轎夫才知道遇著仙人,連忙扯下葛藤去扎轎。也真奇怪,葛藤越扎越長,直到轎槓扎得結結實實才用完。到了驛站,轎夫仔細察看,見藤尾刻有“呂洞賓”三個字,這才醒悟到那是呂洞賓所賜的仙藤。

後來坡山建五仙觀、蓋大鐘樓,要找繩索吊大鐘。轎夫便把仙藤獻出,細小的葛藤把數千公斤的銅鐘吊得穩穩噹噹的。

故事終歸是故事,傳說也不一定曾發生過,可一根葛藤吊起那沉重的大鐘是不爭的事實。

再說那口大銅鐘、鐘體鑄銘篆文,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所鑄。鐘口之下正對著樓基中心的方形大井口,能產生共鳴。一敲鐘,聲自券形門洞傳出,鐘鳴遠播,聲聞十里。傳說此鍾只有遇著火警之類災難時才撞擊鳴鐘,無事禁止撞鐘,故又稱之為“禁鍾”,該樓又叫做“禁鐘樓”。

宗教軌跡

五仙觀五仙人石像

漢晉時代,廣州一地的原始神仙方術信仰遺存最具代表的是五仙觀,據《宋張勵五仙觀記》轉引《南務嶺表記》《圖經》所載,漢晉時,“初有五仙人皆手持谷穗,一莖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之服與羊各異,色如五方,既遺穗與廣人,仙忽飛升以去,羊留化為石。廣人因即其地為祠祀之。”這即是五仙觀前身。廣州別稱羊城、穗城亦源於此。宋代以前,觀內已有道士在此修行,程師孟詩云:欲舉輕舟印碧虛,善鄰猶得道流居。蔣之奇詩云:州宅之西敞華堂,我來跪拜焚寶香。堂中塑像何所見,乃有五仙乘五羊。五仙觀歷代觀址曾多次遷建,宋代在十賢坊(今廣東省財政廳一帶),南宋後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帶)。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址改為廣豐庫,觀遷至坡山現址(今惠福西路),另塑五仙像。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和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均進行重修。民國十二年(1923年)占地面積仍有4600多平方米。是年,廣州市政廳為籌備軍餉,拍賣五仙觀,中山同鄉會買下會址,遣散觀內道士。今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日後面貌

五仙觀五仙觀

越秀區政府規劃,日後五仙景區以五仙觀、嶺南和第一樓為中心,結合廣場建設和周邊環境的整治,開展民間曲藝演出,風俗展示。規劃還擬打造三處民居景區:甜水巷、金城巷、怡樂里,將通過成片的特色建築群的整治和開發,展現地方傳統建築群體的獨特風情。甜水巷內多為廣州傳統的竹筒屋,內通風、採光、排水主要靠天井,從前至後,以天井隔成多個房間,內多建閣樓;金城巷的西式民居,是20世紀20-30年代有西洋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建築,材料是近代盛行的紅磚為主的樓房;怡樂里的建築多是西洋建築古典風格,也有部分採用中國傳統形式的二三層樓房,前有庭園。

交通:乘3、6、66、74、82、124、217、227、541路公共汽車在惠福西路站下可達。

廣州旅遊景點

白雲山 | 陳家祠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光孝寺 | 南越王墓博物館 | 上下九步行街 | 越秀公園 | 寶墨園 | 廣州北京路 | 長隆歡樂世界 | 從化溫泉風景區 | 廣東奧林匹克中心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 黃埔軍校舊址 | 蓮花山 | 沙面 | 石室聖心大教堂 | 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 鎮海樓 | 廣州博物館 | 中山大學 | 中山紀念堂 | 北回歸線廣州標誌塔 | 長隆水上樂園 | 鄧世昌紀念館 | 雕塑公園 | 芙蓉嶂風景區 | 廣東省博物館 | 廣州動物園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植物園 | 暨南大學 | 蘭圃 | 流花湖公園 | 六榕寺 | 西關大屋區 | 南沙天后宮 | 仁威廟 | 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 | 天河體育中心 |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 | 百萬葵園 |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 純陽觀 | 丹水坑風景區 | 東郊公園 | 鱷魚公園 | 光明大戲院 | 廣州海洋館 | 廣州藝術博物院 | 海幢寺 | 華林寺 | 懷聖寺 | 黃花崗劇院 | 火爐山 | 麗江明珠歌劇院 |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 魯迅紀念館 | 麓湖公園 | 蘿崗風景區 | 南海神廟 | 南沙天后宮 | 廣州盤古王 | 蒲洲花園 | 三元宮 |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 餘蔭山房 |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 | 大江埔古村 | 大角山炮台 | 鳳台攬勝 | 廣東科學中心 | 廣州老街 | 廣州文化公園 | 客家圍壟屋 | 荔灣湖公園 | 美森歡樂營 | 平安大戲院 | 曉港公園 | 海珠 | 漱珠崗 | 天河公園 | 天湖旅遊風景區 | 五仙觀 | 小樓仙源 | 廣州正果寺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