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Kenting National Park)是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1982年9月1日公告計畫,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處。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屏東縣境內、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上,距台灣第二大城高雄市90公里、第四大城台南市140公里,是台灣熱門觀光勝地之一。墾丁國家公園陸地面積18084公頃,海域面積15185公頃,海陸域合計共33269公頃,園區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全境屬熱帶。墾丁國家公園地形變化多端,景觀資源極為豐富,是我國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也是台灣本島唯一熱帶區域的國家公園。

基本信息

概況

鵝鑾鼻鵝鑾鼻

1982年在台灣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上建立了墾丁國家公園,這也是台灣的第一個國家公園,總面積為32,63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7,731公頃,海域面積為14,900公頃。這裡三面都是湛藍清澈的大海,東面是太平洋,西有台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北連南仁山,地形變化多端,景觀資源極為豐富。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南端恆春半島之南側,成立於1984年1月是我國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本島唯一熱帶區域的國家公園

半島最南端的岬角──“鵝鑾鼻”,恰好與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分界處的“貓鼻頭”遙遙相對。在“鵝鑾鼻”上屹立著18米高的燈塔,如果站在燈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灣島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飽覽天海一角與珊瑚礁林的秀麗景色。

墾丁國家公園風景墾丁國家公園風景

墾丁國家公園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跡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等五種管理分區;其中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有陸域生態保護區及海域生態保護區;

陸域生態保護區共有五處為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砂島生態保護區、龍坑生態保護區及社頂高位珊瑚礁生態保護區;海域生態保護區分別為海生一生態保護區、海生二生態保護區、海生三生態保護區及海生四生態保護區等共四處。

墾丁公園擁有熱帶樹種一千多種,為台灣第一座熱帶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實驗林場之一;最特別的是墾丁國家公園境內每年還有大批候鳥自北方飛來過冬,數量之多蔚為奇觀;公園海底的珊瑚景觀更是繽紛絢麗,是墾丁國家公園中的勝景之一;墾公園還有許多特殊景觀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筍寶穴、銀葉板根、觀海樓、仙洞、一線天、垂榕谷、棲猿崖等旅遊景點非常值得遊客一游。

墾丁國家公園是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陸地範圍包括龜山至紅柴台地崖與海濱地帶、龍鑾潭、貓鼻頭、南灣、墾丁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等區域;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範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 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海域等區域。墾丁國家公園分為植物景觀與人工建築融合的游賞區域、特有的地形景觀和植物景觀、原始珊瑚礁雨林帶等三區域,其中原始珊瑚礁雨林帶並未對外開放,遊客切勿自行闖入。

地理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台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地範圍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之台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海域範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的海域。

墾丁國家公園地理上屬於熱帶性氣候區,終年氣溫和暖,熱帶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長繁盛。

大尖山:正式名稱為“大石尖”為墾丁地標之一,為一整塊岩石凸起於草原上,為墾丁半島區最高點。上山須由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牌樓門口進入,穿越墾丁牧場,沿稜線設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頂可俯瞰恆春半島全境,景觀優美,上山下山全程約需3-4小時。但是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對於國家公園區內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龍鑾潭

大尖山大尖山

位於國家公園西側,恆春往貓鼻頭的途中,占地137公頃,原本是低洼地勢,往年每逢雨季便積水成澤。日治時代雖曾計畫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戰後民國37年(1948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為恆春半島重要的水利設施。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人工泄

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目前僅供農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際更成為候鳥群集過冬的地方,是絕佳的賞鳥景點。

龍鑾潭旁設有一自然中心,透過玻璃牆面可以欣賞到整個潭面,中心內的觀察站提供多部望遠鏡和2套播放監視系統,並有4處鳥類展示區,是設備完善的鳥類觀察站。龍鑾潭自然中心同時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復育區的所在,以生態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原生樹種。生態園區面積約1.5公頃,共分為稀有植物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區、草原灌叢植物區、賞花觀果植物區、山地植物區、海岸林植物區、珊瑚礁植物區、綠籬植物區等九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歧異度高,是生態保育與生物族群的自然棲所。

貓鼻頭

貓鼻頭為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並與鵝鑾鼻形成台灣島最南的兩端。貓鼻頭有一從海崖上斷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珊瑚礁因造山運動隆出海面,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覆乾濕、長期鹽粒結晶、沙礫鑽蝕、及溶蝕等作用,產生了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海岸線鳥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極具地形教學與研究價值。

白沙灣

白沙灣白沙灣

白沙灣位於恆春半島西岸、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又稱“白砂”。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原是一個小漁港,稱為白沙港。這一帶得天獨厚,擁有一段長達百米的沙灘,沙灘由純白的貝殼砂所組成,由於鮮少有遊客造訪,因此還保持著自然的風貌。而在此處戲水時需小心此地有三處有強勁的暗流,須特別的留意。

南仁湖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國家公園東側的滿州鄉南仁村,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米,卻是台灣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熱帶季風雨林,同時形成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分布於南仁山區,受恆春半島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共有2200餘種植物。如“大頭茶”潔白似茶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的常見植物。

貓鼻頭貓鼻頭

“南仁湖”位於天然山谷中,僅一條步道能前往,單程4.3公里。沿途生態樣貌豐富,常可見“青斑蝶”、“黃蝶”的蹤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於稻田東邊

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處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於湖水面積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見的“黃灰澤蟹”,是台灣特有種的淡水蟹,屬於陸蟹的一種,也是唯一不須到海邊進行繁殖的蟹種。

目前南仁山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禁止遊客進入。事先必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前往南仁湖也必須先於墾丁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兩個月的封山期間亦不受理申請進入。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龍坑位於恆春半島東南端岬角,介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該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積計61.67公頃。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龍坑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

龍坑生態特殊,海岸植物繁複,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例如“濱斑鳩菊”,全台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這裡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整個珊瑚礁被原油污染,雖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將整個龍坑生態完全破壞,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至今仍使得珊瑚無法順利復育。

風吹沙

風吹沙是風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東北季風的吹拂,被風向西南方陸地搬運;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攜帶出來的沙粒,則向東北的海灘搬運。如此日積月累進行風蝕和風積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風和水來回的搬運,形成了“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但後來因為當地政府修築了一條馬路並在馬路後方種植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此項不當的道路阻隔與防風林設計,使得墾丁的風吹沙成為絕響。

龍磐公園

位於佳鵝公路旁的龍盤公園,是一處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岩台地,也因為石灰岩的溶蝕作用,造成裂溝、滲穴、石灰岩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觀,而使此地被列為墾丁國家公園的四大景觀之一。由於地形遼闊,面向廣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視野開闊,一旁的綠地、眼前廣大的海景、遠處碧綠的青山及抬頭那清澈的藍天伴隨著朵朵白雲,都不吝嗇的盡收眼底,不禁令人驚嘆大自然的美麗風采。來自百度百科龍磐公園

落山風

落山風是恆春半島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氣團沿著中央山脈南下,當吹到恆春半島時,因通過石門狹谷、大武山谷、與滿州鄉山脈谷地,風力突然增強,加上半島地勢陡降,面海廣闊,強風形成直撲之勢,當地居民稱之為“落山風”。在落山風的季節里砂塵蔽天,有若颱風,常會影響車輛的行駛。早期當地的房屋窗戶也多採用窄小低矮的設計,居民也會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風沙,形成當地特殊的景觀。

墾丁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

布局

墾丁國家公園位置示意圖墾丁國家公園位置示意圖

陸地和海域都分別劃有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跡保護區、游蔥憩和一般管制區。生態保護區是公園的核心部分,保存著原始

的狀態,生物物種繁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主要供學術研究之用,不準遊人進入。特別景觀區是由特殊的天然沿海珊瑚礁、熱帶雨林、龍鑾潭冬候鳥栖息地以及大小尖石山等優美景觀組成。史跡保存區保存著墾丁、鵝鑾鼻、龍坑等60多處史前遺蹟和史後的許多文化遺地及古蹟。遊憩區是為野外娛樂活動和可進行有限度生物資源利用的地區,興建了適當的娛樂設施和開展活動的場地。

資源

恆春福木恆春福木

海拔500米以下的南仁山保存有熱帶季風原始林及原始海岸林,共有植物2200多種,占台灣植物種數的一半左右,其中有不少是獨特的種屬,如銹葉野壯丹、南仁山新木姜子、恆春福木,以及紅豆樹、釘地蜈蚣、莎草蕨等。珍貴的野生動物除台灣猴外,還有黃麂台灣亞種、赤腹松鼠台南亞種、小雲雀台灣亞種等台灣特產亞種,黑枕黃鸝等60多種留鳥和赤腹鷹等在遷徙途中做短暫停留的50多種候鳥,尤其是野生蝴蝶的種類繁多,達162種,占台灣蝴蝶總

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堪稱寶島上的生物資源庫。

墾丁國家公園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動植物資源,而且還有美麗的水光山色,包括孤立山峰、貝殼砂海岸、裙狀珊瑚礁、海蝕平台,還有老年期湖泊、砂丘和砂瀑風成地形等。公園內還建有占地25公頃的青年活動中心和水族館,不僅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旅遊、食宿和活動條件,而且是一個青年的知識樂園、接受科學教育的場所,為遊客提供了圖片、幻燈片、影片和實物展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景點

鵝鑾鼻燈塔

鵝鑾鼻燈塔鵝鑾鼻燈塔是台灣最南端的燈塔。

鵝鑾鼻燈塔鵝鑾鼻燈塔

在十九世紀中期,各國船隻途經鵝鑾鼻近海,常在外海七星嶼附近觸礁翻復。清廷於美、英、日列強壓力下,在1883年完成鵝鑾鼻燈

塔。當時是世界上唯一的武裝燈塔。在中日甲午戰爭後,清軍撤離時把燈塔炸毀。燈塔於1898年重建。二次大戰時被美軍炸毀,戰後依原建築修復迄今。塔身全白,為圓柱形,為白鐵制,塔高24.1米,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鏇轉透鏡電燈,經過大型鏇轉透鏡後,光力為1,800,000支燭光,每十秒一閃,照射距離達二十七點二浬,是目前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舊稱“龜亞角”,原是排灣族“龜亞角”社的原住民部落。日治時代引進熱帶植物計513種,戰後由省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經營,稱為“墾丁熱帶植物園”。1968年成立“墾丁森林遊樂區”,後改名“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約230-300米,面積共435公頃,占墾丁國家公園陸地總面積2.5%,目前已開發76公頃。

全區遍布隆起珊瑚礁岩;植物共有1,200多種,分為椰子、油脂、橡膠、藥用、熱帶果樹等區,共有17處遊覽據點,其中以銀葉板根、仙洞、觀海樓、垂榕谷等較為出名。在仙洞、銀龍洞等天然石灰岩洞內,有各種石鐘乳及石筍,都是地下水中所溶蝕的碳酸鈣成份凝聚形成,成長緩慢,十分珍貴。

社頂自然公園

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旁,面積128.7公頃,是墾丁國家公園中較晚開放的景點,以珊瑚礁植物及開闊的視野為主要特色,長在礁石上的樹木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雕塑出自然盆景狀的藝術傑作。園內並有豐富的動植物、石灰岩洞、以及珊瑚礁岩裂縫造成的“一線天”景觀。植物有329種以上,原生馬兜鈴科、芸香科、蘿科等蝴蝶食草植物大量分布,公園內有近50種蝴蝶,是觀賞及研究蝴蝶的理想地區。

南灣

南灣南灣

南灣南灣是墾丁最負盛名的海灘之一,舊稱大坂埒。因海水湛藍,又稱做藍灣。此地沙灘長約600米,弧線美,沙質潔靜,在沙灘上經常有許多人進

行游泳、日光浴、戲水等活動。本區漁產量豐富,時可見漁民使用地曳網(俗稱牽罟)作業的情形,每年4-7月虱目魚苗季可見到使用手抄網、塑膠筏捕捉魚苗,蔚為奇觀。近因觀光人潮眾多,已不復見。

在1991年12月此地被國家公園闢建為遊憩區,配置有男女更衣室、洗手間、泳具租售處、能源展示區、簡速餐廳、停車場等設施。海面上常見水上機車等水上遊憩活動,但屬非法,時有意外。

關山

墾丁拍婚紗景點墾丁拍婚紗景點

又名高山巖,位於恆春西南方,海拔152米,但由於地勢高於半島地區,視野良好,向西望去即為台灣海峽,“關山夕照”為墾丁著名的景點之一。

飛來石關山山頂上視野廣闊,北方可見到大平頂傾斜台地及沿途漁村的風光。東方可眺望龍鑾潭及南灣與鵝鑾鼻之間的景色,也是墾丁國家公園極佳眺望及觀賞夕陽西下的地點。關山全區為隆起珊瑚礁組成,依據碳同位素定年的結果,這些珊瑚礁岩層上升的速率每年大約5公厘,也就是說在三萬年前關山還是在海面下。關山山頂上有一座依珊瑚礁建造的廟宇,為台灣其他地區所罕見,因為主神是福德正神,故稱福德宮。宮外有一巨石,民間相傳是五百年前天外飛來的,故稱“飛來石”,又因為型似烏龜,被稱為“靈龜石”。從其組成及四周地形可知為隆起珊瑚礁經差異侵蝕而遺留,常為遊客攝影的好題材。

船帆石

船帆石由墾丁往鵝鑾鼻方向,沿途可看到有一狀似帆船的珊瑚礁岩矗立於海中,看起來像是即將啟航的

帆船,因而被稱為船帆石。由於從某一角度觀看像美國前總統尼克遜的頭像,該石亦俗稱尼克遜頭。

飛來石飛來石

船帆石高約18米,是因為附近台地上方滾落至海

邊的舊珊瑚礁石,因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岩堅硬,因此在其他珊瑚礁被侵蝕後顯露出來,矗立在海上,由台地上方可見到其它巨大的珊瑚礁岩可為證明。除了船帆石景觀外,近來該地也成為賞鳥與浮潛的熱門地點,附近開設了不少潛水相關的商店與民宿。

出火

位於恆春的北面,因地下蘊藏天然氣,以致在滿布砂礫的地面形成一團團紅紅的火光,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觀賞。

由於天然氣不斷流動,出火口亦時有不同,火焰雖不是很大,過往亦曾發生灼傷遊人事件,故到訪此地時要加倍小心。

當地人會利用火欿作燒烤食物,如:雞蛋、玉米、蕃薯等。亦有說吃過出火烤過的食物會轉運。

瓊麻展示館

位於龍鑾潭南岸,占地18公頃,館內有日治時期"台灣纖維株式會社"所留下的宿舍、神社拱門等遺蹟,並有瓊麻製造廠房、曬麻場與加工機器等。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屬於救國團經營之住宿與會議設施。全區房舍採用閩南式建築,共有17棟各具代表性的三合院、三落院、四合院等閩南式傳統建築,每棟房舍分別以台灣最常見的堂號命名,有“閩南式建築住宅博物館”之稱。面積24公頃,三面臨海,視野十分遼闊。勵志書院活動中心繫請名建築師漢寶德設計。另有仿古書院菁莪堂與勵志書院可供開會研習活動使用。各建築物外觀十分古樸,內部則是現代化的西式裝潢與設備。

佳樂水

船帆石船帆石

佳樂水位於墾丁東海岸,原稱“高落水”、“佳落水”,是指該處有一瀑布。1975年蔣經國蒞臨巡視,將該瀑布取名為“山海瀑”,並將該處更名為“佳樂水”

,取其安和樂利之意。本區的珊瑚礁和砂岩經過海浪侵蝕,產生各種形狀的蜂窩岩。山海瀑布,是由三條溪流匯流而成,直接由海崖直落大海,堪稱奇景,瀑布源頭有一片草原,植物景觀豐富。但近來滿州鄉公所為了經營接駁車而拓寬便道,將海邊蜂窩岩打壞鋪上高壓地磚,不但與海岸景觀格格不入,更將拓寬便道所開挖的石塊棄置於海蝕平台上,此一作法被批評為任意破壞公園之自然環境。

後壁港

為恆春半島上最具規模的漁港;其後又在民國80年設立觀光碼頭,碼頭內有玻璃船、遊艇等等設施,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遊玩。

活動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墾丁大街:墾丁大街,俗稱墾丁夜市,是墾丁內最熱鬧的街道,尤其以晚上為然。也是世界罕見設於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對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沒有幫助。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並不利於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於國家公園的設立,目前只能以控管的方式,防止惡化。

墾丁大街範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一身輕鬆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遊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裡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鋼管舞女郎身著三點泳裝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為,曾被媒體點名有害風化,不過並未被禁止。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灘酒店、凱撒飯店與救國團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墾丁風鈴季

因墾丁秋冬之際落山風強勁,為平衡旅遊淡旺季之人潮,屏東縣政府於冬季開辦本活動,懸掛各式風鈴於主要景點。2006年最後一屆風鈴季結束後,將不再舉辦。總計自2004~2006共三屆。

春天吶喊

自西元1995年開辦,由兩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偉德)首創舉辦的一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祭,一向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活動營運來源,也是台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祭;於每年春假期間(4月5日前後)舉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參考1970年代美國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創作音樂團體或個人發揮的舞台並帶動年輕族群愛、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幾年下來,為墾丁地區帶來了龐大的觀光商機,也帶動了當地繁榮的地方發展。也因為活動太過知名,為了以正視聽,2007年時,台灣內政部建設署也已正式發布訊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間被誤稱為“春天吶喊”等所有戶外音樂活動,正式核定的名稱為:“墾丁國家公園-”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地點從1995年的夢幻墾丁,到後來的墾丁大街海邊、六福山莊等,2007年則正式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開辦,正宗的春天吶喊音樂祭只有一個,並以標榜健康純正的休閒娛樂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維持在午夜十二點前即全部結束。

春天音樂季

近年由於商業行為的介入,周圍許多電音派對也隨之興起,甚至標榜女士著比基尼泳裝免費入場。此外,警方常於附近電音派對的會場中查獲多項毒品與違禁藥品,治安問題成為墾丁當地的隱憂。不過隨著2007年台灣內政部建設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當地所有的相關活動(當然也包括了”春天吶喊”)正式核定了——”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的努力,屏東縣政府也正積極地為當地居民和愛樂的朝聖民眾努力中,情況已有改善。

實用信息

門票

墾丁森林遊樂區:150元新台幣

佳樂水風景區 :100元新台幣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50元新台幣

鑾鼻公園、貓鼻頭公園、南灣遊憩區龍鑾潭: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交通狀況

道路

墾丁地區長久以來仰賴台26線公路出入,每逢假日,因遊客車潮眾多,路面交通問題嚴重。

航空

恆春航空站位於恆春鎮五里亭,距墾丁國家公園僅十數分鐘車程。但時常因落山風關閉,或改降高雄國際航空站。

除定期旅客航線外,恆春航空站自2006年6月起亦有民間公司開行直升機觀光路線,遊程約十餘分鐘。目前因飛行路線對於留鳥、候鳥之棲息生態環境有影響之虞,已停飛。

鐵路

屏東線枋寮車站為墾丁主要門戶。政府計畫興建恆春線鐵路解決道路交通問題。未來旅客將可搭乘高鐵至左營站後,站內轉乘台鐵新左營站,經由恆春線鐵路抵達恆春,再利用其他輸運系統至墾丁。

公路客運

墾丁街車:由屏東客運負責經營,往返區域內各風景點,以恆春為發車總站。

公路客運:往來高雄與墾丁間的客運班車,是由國光客運、中南客運、高雄客運、屏東客運四家客運業者聯合經營,路線分為行經一般道路及88快速道路兩種,24小時均有車班行駛。近來更新增行駛到高鐵左營站之班次。

開發隱憂

不當開發

以往東北季風起,捲起陣陣柔細狂沙,吹往陸地,到了雨季來臨這些沙粒又會隨著雨水順流回歸海岸。這個千年來如此反覆、讓遊客謂為自然奇觀的墾丁風吹沙,如今因為政府修築了一條馬路並在馬路後方種植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此項不當的道路阻隔與防風林設計,使得墾丁的風吹沙成為絕響。為了築路讓民眾觀賞佳樂水海岸,滿洲鄉公所居然打壞海岸蜂窩岩,鋪上一條寬達5米、長達數公里的水泥路,以方便遊客開車進入觀賞。不斷加設的路燈與光害,也讓墾丁星空逐漸黯淡。

生態壓力

恆春地區早年即有許多居民,但國家公園成立之後,為了吸引更多遊客,仍不斷允許旅遊業者開發;而過度開發帶來大量污染的水質使得墾丁珊瑚不斷死亡;無知的遊客任意撿拾貝殼,讓墾丁的貝殼逐漸消失。當年因為有意經營製紙業務由台塑自中南美洲引進的銀合歡,由於繁殖力強,正在斷送墾丁原生熱帶植物的性命。更甚者,全球僅見的國家公園內夜市(墾丁大街);國家公園內的飯店、旅館密度全球最高;警察無力取締的水上機車,還有有蓋好了卻不用的污水處理廠,以及台電所過度擴建的南部展示館。種種荒唐的結合,也導致墾丁面臨一項又一項的生態危機。

核三廠

排放熱水引發珊瑚白化死亡。

經過幾年的發展,珊瑚群已經漸漸適應熱水環境,逐漸復甦中。

危機事件

2001年希臘籍貨輪“阿瑪斯號”(AMORGOS)在墾丁外海的觸礁事件,導致原油污染整個龍坑海岸,將生態摧毀泰半,預估要百年後方能悉數復原。詳見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