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常橫臥或斜向上,具多數營養枝,營養枝略短,密生多數營養葉。莖通常多數,稀少數或單一,直立或斜向上,高20-50厘米,褐色或紅褐色,下部半木質化,初時微有短柔毛,後脫落無毛,上部密生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莖上部有少數短的分枝。葉薄紙質,初時葉兩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後脫落無毛;莖下部與營養枝上葉有短柄,中部葉無柄,葉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5-3(-5)厘米,寬1-2(-2.5)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具裂片5-7枚,上半部裂片常再次羽狀全裂或3出全裂,下半部裂片通常不再分裂,基部小裂片半抱莖,小裂片短小,櫛齒狀的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約1-6毫米,寬0.5-1.5毫米,先端常有短的硬尖頭;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全裂或3全裂。
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4-7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下垂或斜展,基部常有 羽狀分裂的小苞葉,在莖上排成穗狀花序或近於總狀花序,稀由於莖上部有短的分枝,而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狹窄的穗狀花序狀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背面有短柔毛,邊緣膜質,撕裂狀,內層總苞片橢圓形,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灰白色托毛;雌花1層,8-16朵,花冠近瓶狀或狹圓錐狀,檐部具3-4裂齒,內面常有退化雄蕊的花絲痕跡,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先端分叉略長,叉端鈍尖;兩性花5-6層,30-70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分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頂端常有不對稱的膜質冠狀邊緣。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山蒿多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萌發,生長較緩慢,7月上,中旬現蕾,8月開始開花,疏散的圓錐狀花序一直可開放到9月上,中旬,首批開放的花則在此時進入果期,果期一直可延至10月上旬,很快枯萎,進入休眠期。岩蒿為軸根型植物,土根粗壯而扭曲,一般直徑為3–3.5cm,在石質較少的土壤中生長時,根頸和主根上半部直徑可達l0cm。根系集中在表土層下50cm以內,側根發達,多數斜向生長。根頸可生出側根和不定根,藉以增強吸收土壤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岩蒿為石生旱生植物,廣布於草原與荒漠草原帶的低山丘陵,也是山地地半灌木植被的主要建群種之一。喜生於向陽的岩石裸露的陡坡上。它利用岩石縫隙僅有的凝結水,仍然可以生長發育很好,分枝繁多,叢徑可達25–60cm,叢間其他植物非常稀疏且分布不均,蓋度只有20-30%,常見伴生成分有萬年蒿、冷蒿、阿爾泰狗哇花、糙隱子草等。在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系列中,岩蒿群落處於山地森林灌叢帶的下部,占據山地陽坡,與西伯利亞杏、大果榆草原化灌叢相結合。在荒漠草原帶的剝蝕殘丘上,岩蒿常與戈壁針茅或石生針茅組成群落,並且它呈饅頭狀小片分布於殘丘頂部,由於氣候乾燥,其個體的高度與分枝密度遠不及東部地區。生於石質山坡、岩石露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新疆。蒙古、蘇聯(中亞、西伯利亞及歐洲部分)及北歐各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繁殖方法
根莖營養
在一枝蒿分布豐富的林緣開闊地,秋季8月一9月中旬採集野生種苗,採集健壯的野生一枝蒿苗,連根帶少許土挖出裝入運送框內,輕放輕取,防止根土大量脫落或傷根。注意挖苗時帶上一枝蒿毛根,利於移栽苗的恢復、成活。挑選挖取的野生一枝蒿苗,如果是幾株根連在一起,可用利剪將苗根逐個分開,每個苗根帶上一些毛根。
種子繁殖
採種:根據野生一枝蒿生長狀況,在8月適時收集成熟果實。選擇生長健壯、花果飽滿、無病蟲害的單株植株,將其頭狀花序用手捋下,放人乾淨的布袋中。避風晾乾,篩選出粒大飽滿的果實做種子。
種子處理:將選好的種子用25-35℃的清水浸泡2-3tb時,讓種子充分吸附水分後撈出控去余水,放進浸濕的無菌布袋中,在25℃,30%的溫度下催芽,1-5天種子陸續發芽,等有70-80%的種子發芽時,即取出準備播種。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選擇地勢較為平坦、開闊,排水良好,土壤疏鬆,腐殖質含量高的中性土壤。也可選擇種過馬鈴薯、大麥、油菜等作物的田地。選好地之後,施人腐熟的廄肥,每667平方米1000千克左右,耕翻土壤深25-30厘米備用。根據當地農田雜草類型,在進行整地的同時可進行土壤處理。
田間管理:一枝蒿幼苗出土後,莖葉生長緩慢,需了解植物學特性進行管理。如在貧瘠土地上育苗栽培,在管理中可追施一定量的氮肥,以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一枝蒿極耐嚴寒,冬季能在零下20-30℃的積雪下存活,第二年開春積雪未消融便已開始生長,4月中旬氣溫上升,植株生長迅速,67月為生長旺期,7-8月開花,可進行採收。
主要價值
山蒿的飼用品質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生長旺季因含有揮發性物質,散發出強烈氣味,故除駱駝外其他家畜很少採食,在飼草缺乏的年份里其飼用價值有所提高,除冬春季採食外,其他季節也少量採食,因而常把岩蒿評價為劣等飼用植物或度荒牧草。其化學成分如表91。從營養類型看,岩蒿屬於氮碳型牧草,其營養比為1:4.6(現蕾期)。在具有岩蒿的戈壁針茅草地上,鮮草產量為975–1050kg/公頃,其中岩蒿占13.3%。
1、中藥名:山蒿
2、蒙藥名:哈丹一西巴嘎(《晶珠本草》)
入藥部分
1、全草入中藥。
2、地上部分入蒙藥。
採集加工
1、中藥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熬膏或炙炭用。
2、蒙藥夏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根及老莖,曬乾,切段備用。
性味歸經
1、中藥味苦、辛,性平。清熱燥濕,殺蟲。
2、蒙藥味苦,性涼。殺蟲,止痛,燥膿“希日烏素”,解痙,消腫。
功能主治
1、中藥治偏頭痛,咽喉腫痛,風濕關節痛。
2、蒙藥治腦刺痛,痧症,痘疹,蟲牙,“發症”,結喉,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1、中藥3—9克,入丸散劑。
2、蒙藥多入丸散劑。
注意事項:年老體弱及孕婦忌用。
醫藥
【維藥】一孜乎艾曼尼:全草主治消化不良,腹胃脹痛,肝炎,蕁麻疹,蛇咬傷,感冒發燒《維藥志》。一孜乎,艾曼:全草主治毒蛇咬傷腸胃脹痛,感冒發燒《民族藥志一》。一枝蒿:全草治感冒頭痛,跌打,蛇傷[22]。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蕁麻疹,消化不良,感冒,肝炎[66]。一孜乎艾曼:治療感冒發燒,肝炎,蕁麻疹[24]。
【哈薩克藥】一孜乎,企葉里,艾兒們:全草主治毒蛇咬傷,食欲不振,肉食腹脹《民族藥志一》。一孜乎:治療毒蛇咬傷,食欲不振和肉積腹脹[24]。治療胃病,具有活血,解毒,抗腫瘤,抗過敏[67]。
【蒙藥】吐魯格其烏布生:全草主治毒蛇咬傷,胃腹脹痛,瘡癤腫毒、風濕性關節炎及腎炎《民族藥志一》。
全草(一枝蒿):辛,微涼。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用於胃痛,胃脹,痛經,痔瘡出血,無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癮疹,神經性皮炎。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