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形態
新疆亞菊,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90厘米。莖直立,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自中部分枝或僅上部有短傘房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有短柔毛。全株有較多的葉,下部莖葉花期枯萎。
新疆亞菊中部莖葉寬三角狀卵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二回羽狀全裂。一回側裂片2-3對;末回裂片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寬1-2毫米。上部葉漸小,接花序下部的葉通常羽狀分裂。全部葉有柄,柄長1厘米,兩面同色,灰白色,被稠密貼伏的短柔毛。
花序特徵
新疆亞菊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或枝端排成稠密的復傘房花序。總苞徑鍾狀,直徑2.5-4毫米,麥稈黃色,有光澤。總苞片4層,外層線形,長2.5-3.5毫米,基部被微毛,中內層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3-4毫米。全部苞片邊緣膜質,白色,頂端鈍。邊緣雌花約8個,花冠細管狀,頂端3齒裂。兩性花花冠長1.8-2.5毫米。瘦果長1-1.5毫米。花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新疆亞菊產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與準葛爾盆地)。生於草原及半荒漠和林下,海拔900-2260米。俄羅斯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以及蒙古也有分布。
生態特徵
疆亞菊為多年生適中溫早生草本植物,是天山北坡和阿爾泰山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的主要成分,在海拔1450—2200m山地,以優勢種或亞優勢朴常與羊茅(Festucaovine.)、溝羊茅(F.Valesiaca)、針茅(Stipacapillat。)等組成草原植被,在森林帶陽坡則與鐵桿蒿(Artemisiasacrorum)、草原糙茹;(Phlomissp.)等組成草甸草原,群落蓋度45—50%,平均畝產鮮草130—180kg。新疆亞菊性喜濕潤,在草原帶往往生長在降水較多的地區或者陰坡、半陰坡,在乾旱陽坡很少生長或生長不良。據在天山北坡觀察,年降水量少於300mm的年份,生長發育較差。灌木亞菊雖較一般草原植物對水分要求較高,但山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它與群落中一些耐旱性較強的種類一樣,也能安全地度過天山北坡夏季,乾旱時出現植物休眠期。新疆亞菊適宜生長的土壤為山地暗栗鈣土,有機質含量3.32—5.51%,pH7.8—8.1,輕壤或中壤,土層深厚。在土壤瘠薄地段新疆亞菊往往生長不良。在新疆,4月初開始萌發,5—6月生長迅速,基本完成營養階段;7月孕蕾,開始緩慢生長或基本停止生長,8月中下旬開花,金黃色花序,給秋季的草原以特殊景觀,9月結實,10月枯黃。
飼用價值
新疆亞菊在飼用價值上與在形態上較近似的蒿屬(Artemisia)、絹蒿屬(Seriphidium)植物相比略差。春季基生葉鮮嫩,營養豐富,為各類家畜所採食,尤以羊喜食,為中等質量牧草。在枝葉茂盛的生長季節,因具有苦澀味,家畜一般均不願採食,秋季下霜後,適口性提高,但葉片易落,利用價值有所下降。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亞菊屬植物
亞菊屬(Ajania),菊科、管狀花亞科、春黃菊族植物,約30種,主要分布我國除東南半壁以外的廣大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