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四川艾
海拔:2500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Bull.Bot.Res.4(2):21.f.5.1984]
中國植物志:76(2):169
系中文名:多花蒿系
系拉丁名:Ser.3.Pleiocephalae(Pamp.)Y.R.Ling
組中文名:腺毛蒿組
組拉丁名:Sect.4.ViscidipubesY.R.Ling
亞屬中文名:蒿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亞族中文名: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O.Ttoffm.
形態特徵
四川艾(原變種)var.Sichuanensis多年生草本。主根稍粗大,側根多枚;根狀莖稍粗,直徑達3—8毫米,半木質。莖通常單一,高1—1.5米,下部直立,上半部常扭曲成之字形,上升或斜上展,具縱棱,上部分枝,長10—20厘米;莖、枝疏被短柔毛與短腺毛。葉紙質,上面初時密被腺毛,脈上腺毛更密,後稍稀疏,背面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後漸稀疏或近無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長8—11厘米,寬7一9厘米,3—5深裂,裂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中央裂片最長,長6—8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銳尖,裂片邊緣有時具2—3枚稀疏淺鋸齒或無鋸齒;葉基部漸狹成短柄,葉柄長0.3—1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指狀3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橢圓形,先端銳尖,全緣,稀有2—4枚細而稀疏的淺鋸齒。頭狀花序寬卵形或卵鐘形,直徑2.5—3毫米,無梗或近無梗,基部有細小、披針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半部排成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略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初時微有短柔毛,後無毛,有綠色中肋,邊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長圓形,半膜質;雌花5—8朵,花冠狹管狀或狹圓錐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近高腳杯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生存環境
生於海拔2500米地區的山坡、草叢、林緣及林中空地等。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山。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