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阿克塞蒿【種拉丁名】:Artemisia aksaiensis Y. R. Ling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蒿屬
【屬拉丁名】:Artemisia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Bull. Bot. Res. 5(2): 3.f.10. 1985]
【中國植物志】:76(2)】:043
【系中文名】:西北蒿系
【系拉丁名】:Ser.1.Ponticae(Rydb.)Poljak
【組中文名】:艾蒿組
【組拉丁名】:Sect.2.Abrotanum Bess
【亞屬中文名】:蒿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亞族中文名】: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黃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半灌木狀草本。主根略粗,木質,垂直,側根多;根狀莖木質,直徑0.5—1厘米或更粗,具多枚營養枝。莖多數,叢生,高40厘米或更長,栗褐色或黃褐色,下部木質,上部半木質;分枝多,長20—40厘米,具小枝;莖、枝、葉兩面初時被灰白色平貼的短柔毛,後稀疏。葉紙質,上面有白色小腺點與小凹點,後腺點脫落;莖下部與中部葉卵圓形,長2—2.5厘米,寬1.5—2厘米,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一4)枚,每裂片再次羽狀全裂,每側有3—4枚細小橢圓形或長卵形的小裂片,小裂片長2—4毫米,寬1—1.5毫米,先端鈍,具小尖頭,有時小裂片再分裂,具1—2枚小裂齒,葉柄長1—2厘米,基部稍寬,具不明顯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小裂片小,橢圓形或長卵形或略呈櫛齒狀。頭狀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5—8毫米,具長梗,梗長0.6一1.5厘米,稀長0.4—0.5毫米,基部具線形的小苞葉,在小枝上排成穗狀式總狀花序,而在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開展、多分枝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披針形或卵形,中、內層總苞片卵形,外、中層總苞片背面微被灰白色平貼的短柔毛,邊膜質,內層總苞片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6—11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或無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12—18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略叉開。瘦果倒卵形。花果期8—10月。國內分布
產甘肅西部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生於海拔3100—3800米附近坡地上。模式標本采自甘肅阿克塞。
海拔:3100-3800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