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藏腺毛蒿【種拉丁名】:Artemisia thellungiana Pamp.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蒿屬
【屬拉丁名】:Artemisia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Nuov.Giorn.Bot.Ital.N.S. 33: 457. 1926]
【中國植物志】:76(2):167
【系中文名】:多花蒿系
【系拉丁名】:Ser.3.Pleiocephalae(Pamp.)Y.R.Ling
【組中文名】:腺毛蒿組
【組拉丁名】:Sect.4.Viscidipubes Y.R.Ling
【亞屬中文名】:蒿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亞族中文名】: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黃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細,多枚,垂直;根狀莖小。莖單一或少數,略纖細,具縱棱,分枝長5—10厘米;莖、枝、葉面脈上具短腺毛,或初時具短腺毛,後稀疏。葉紙質,上面具腺點及小凹點,背面被平貼的短柔毛,脈上具短腺毛;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長8—11厘米,寬6—10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分裂,第一回深裂,每側裂片3—4枚,裂片橢圓形或長卵形,第二回淺裂,每側具2—3枚淺裂齒,裂片先端具短尖頭,中軸具明顯翅,近無柄或具短柄;莖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深裂至不分裂。頭狀花序長圓形或長卵形,無梗,具小苞葉,直徑2.5—3(一4)毫米,在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中等開展或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初時被短柔毛,後漸稀疏,近無毛,具綠色中肋,邊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無毛;雌花10—15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線形,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16—20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具睫毛。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花果期8—10月。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產我國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200—2S00米地區的山坡與路旁。【國外分布】:印度(北部)及錫金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海拔】:1200-2500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