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秦中紫菀
海拔:2600
命名來源:[Bot.Jahrb. 36: 5. 1905]
中國植物志:74:217
系中文名:東俄洛系
系拉丁名:Ser.Tongolenses Ling
組中文名:山菀組
組拉丁名:Sect.Alpigenia Benth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有匍枝。莖直立,高24—40厘米,纖細,單生或叢生,被開展的疏毛,不分枝或有少數分枝。基部葉在花期枯萎;下部葉長圓狀匙形,長4—7厘米,寬1—1.3厘米,下部漸狹成長柄,邊緣有疏或小尖頭狀齒;中部葉長圓狀或倒卵圓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1稀2厘米,基部楔形,無或有短柄,頂端尖,或淺或深齒;上部葉小,基部常圓形,稍抱莖;全部葉質薄,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疏毛,沿脈及邊緣被長粗毛;中脈在下面稍凸起,側脈3—4對。頭狀花序2—3厘米,生於枝端或在莖端單生。總苞半球形,徑7—10毫米,長6—7毫米;總苞片3層,上部多少草質,無毛,常有腺點,下部革質,外層較短,長3—4毫米,寬1—1.5毫米;內層長圓形,長4.5毫米,寬1.5—2毫米。舌狀花15—20個,管部長2毫米;舌片長10—15毫米,寬2—2.5毫米;管狀花花冠長3—4毫米,管部長1.5毫米,裂片長1毫米,花柱附片長達1毫米。冠毛淺紅褐色,長1—2毫米,有多數不等長的糙毛。瘦果倒卵圓形,長2.5—3毫米,寬幾達1.5毫米,邊肋厚,兩面無肋,被疏粗毛。花果期8——12月。
生存環境
生於低山山谷溪岸及疏林下。海拔2600米。
本種提示
此種曾被Diels(1905)列於紫菀屬的Sect.CalimerisNees,中,後來為Han·del·Mazzetti(1937)移至Sect.AlpigeniNees,並認為與一些短冠毛的種比較接近。在陝西太白山平安寺採得的標本上,莖上部或從下部起有1—4個分枝,冠毛較長,長1.5—2毫米。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