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西南圓頭蒿種拉丁名:Artemisiasinensis(Pamp.)LingetY.R.Ling
種別名:長柄蒿(四川)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蒿屬
屬拉丁名:Artemisia
國內分布:產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生於海拔(2600一)3000—3950米附近的高山或亞高山草原、灌叢、林緣及路旁。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海拔:(2600-)3000-3950
命名來源:(西藏植物志)[Act.Phytotax.Sin.18(4):505.1980]
中國植物志:76(2):140
系中文名:南方大頭蒿系
系拉丁名:Ser.12.Serpentes(Kitam.)Y.R.Ling
組中文名:艾組
組拉丁名:Sect.3.Artemisia
亞屬中文名:蒿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亞族中文名: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黃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木質,側根多;根狀莖木質,粗,直徑5一15毫米,斜向上或直立。莖叢生或少數,高70—130(一150)厘米,縱棱明顯,淡褐色或淡紫色,上半部具著生頭狀花序的分枝,枝長10—20(一25)厘米;莖、枝初時被淡黃色短柔毛,後漸稀疏或近無毛。葉紙質或薄紙質,上面初時被稀疏的短柔毛及短腺毛狀柔毛,後脫落,近無毛,背面初時密被蛛絲狀短柔毛,後稍稀疏;莖下部葉長卵形或長圓形,長8—11厘米,寬6一7厘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4—5枚,裂片橢圓形,長4—4.5厘米,寬1.5—2.5厘米,再次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0.8一)1—1.5厘米,寬(3一)3.5—4毫米,先端尖,中軸有狹翅,常向裂口處縊縮,葉基部漸狹成短柄;中部葉與上部葉長卵形,長6—11厘米,寬4—8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幾全裂,無柄;苞片葉羽狀深裂或3深裂,稀少不分裂,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寬卵形或鐘形,直徑3.5—4毫米,無梗或有極短梗,下垂,基部常有線形小苞葉,在分枝上單生或2—3枚集生並排成穗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窄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稍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被淡黃色疏短柔毛,中肋綠色,邊膜質,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半膜質,背面近無毛;雌花10—1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15—25(一30)朵,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果期8—10月。產地分布
產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生於海拔(2600一)3000—3950米附近的高山或亞高山草原、灌叢、林緣及路旁。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