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匍生紫菀
海拔:3350-4720
命名來源:[F.F1.Brit.Ind. 3: 250. 1881]
中國植物志:74:223
系中文名:怒江系
系拉丁名:Ser.Salwinenses Ling
組中文名:山菀組
組拉丁名:Sect.Alpigenia Benth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具密生的長圓披針形的葉和長12或達30厘米的細匍根,有頂生的蓮座狀葉叢及細根。花莖叢蓮座狀葉叢的側面斜升或直立,高3一18厘米(據記載),常帶紫紅色,被疏毛。基部葉和蓮座狀葉匙形或橢圓形,長o.8—3.5厘米,寬0.6—1.3厘米,有1—3對淺齒或全緣,下部急狹成具翅的而基部寬大、長l——6.5厘米的葉柄,頂端鈍或尖;中部以上葉倒卵圓形、長圓形或線形,長0.5—2厘米,寬0.2—0.8厘米,有l一2齒或全緣,有短柄或無柄;全部葉兩面被疏毛或無毛,有長緣毛,有三出脈。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2.5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3—1.8厘米;總苞片2—3層,披針形,長8一12毫米,寬2—2.5毫米,草質,帶紅色,無毛或中部以下有緣毛。舌狀花30—40個;管部長1.5毫米,舌片藍紫色,長9—13毫米,寬1.7—2毫米。管狀花黃色,長4—5.5毫米,管部長2毫米,裂片長1毫米;花柱分枝長o.5毫米。冠毛1層,污白色或帶紅色,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瘦果倒卵圓形,長2.2—3毫米,寬0.7—1毫米,被白色密柔毛。花果期7—9月。
生存環境
本種提示
與怒江紫菀(A.SalwinensisOnno)接近,但冠毛通常一層而多少白色;總苞片邊緣非膜質,匍枝細長。須彌紫菀(A.HimalaicusC.B.Clarke)的葉和總苞片被腺毛,且植株較高大,與此也有區別。據Grierson的記載,總苞片寬2.5—3.75毫米。西藏定日的標本不很完全,但極可能是此種。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