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莖單生或兩條發自一條根上,不分枝,高50-120米,無毛或僅有極稀少的硬毛。葉3-4枚輪生,或有時稍錯開,有短柄,葉片常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條形,
長5-13厘米,寬0.4-4.5厘米,邊緣具規則或不規則鋸齒或牙齒,無毛或兩面脈上疏生硬毛。花序常有分枝,組成圓錐花序,花序分枝有時近於輪生。花梗短,一般長不足1厘米;花萼無毛,筒部狹長,橢圓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裂片絲狀鑽形,長5-10毫米,寬不足1毫米,邊緣有1-2對小齒;花冠管狀鐘形,藍色或紫藍色,長18-25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花盤短筒狀,上部常較細,長0.8-1.5毫米,無毛;花柱稍稍短於花冠。蒴果矩圓狀,長10毫米,直徑4-5毫米。種子橙黃色,橢圓狀,有一條寬棱,長1.5毫米。花期8-9月。
莖單生或兩條發自一條根上,不分枝,高50-120米,無毛或僅有極稀少的硬毛。葉3-4枚輪生,或有時稍錯開,有短柄,葉片常卵形,橢圓形或橢圓狀條形,長5-13厘米,寬0.4-4.5厘米,邊緣具規則或不規則鋸齒或牙齒,無毛或兩面脈上疏生硬毛。花序常有分枝,組成圓錐花序,花序分枝有時近於輪生。花梗短,一般長不足1厘米;花萼無毛,筒部狹長,橢圓狀或倒卵狀圓錐形,裂片絲狀鑽形,長5-10毫米,寬不足1毫米,邊緣有1-2對小齒;花冠管狀鐘形,藍色或紫藍色,長18-25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花盤短筒狀,上部常較細,長0.8-1.5毫米,無毛;花柱稍稍短於花冠。蒴果矩圓狀,長10毫米,直徑4-5毫米。種子橙黃色,橢圓狀,有一條寬棱,長1.5毫米。花期8-9月。
這個種至今只發現於霧靈山,1974年9月我們到霧靈山的西南坡,在一個山溝海拔1200-1700米的灌叢高草地中,發現這個種的個體極多,花正盛開,一眼望去,滿是紫藍色花,十分醒目,它的葉大多數完全輪生,僅少數植株莖上部的葉錯開而近於互生,葉都有短柄,加之它們的花盤較短,花多數,集成圓錐花序,顯然與A.elata不是同一種。而它又以花萼裂片具齒,花冠狹長而明顯有別於其它具輪生葉的種類。
產地生境
產河北東部霧靈山,生於海拔1200-1700米的石灰岩山溝灌叢或草地中,少數生於路邊林下。
是桔梗科沙參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河北等地,生長於海拔1,200米至1,700米的地區,多生在石灰岩山溝灌叢及草地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相關的種
北方沙參AdenophoraborealisD.Y.Hong&Y.Z.Zhao展枝沙參AdenophoradivaricataFranch.&Sav.
長白沙參Adenophorapereskiifolia(Fisch.exSchult.)G.Don
菊目百科(二)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